《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06 09:22:08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好,对课文的体验也就越深刻。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的提示,深入到课文中去,和作者一起感受李大钊的伟大人格,一起体验失去李大钊的巨大的悲痛。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情况的了解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李大钊生平的了解和对当时社会的了解,要求说得概括些,不必说得很具体。

2、学生如果了解不多,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介绍。

补充要点:(1)李大钊是**的创设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2)1926年3月,盘踞在东北的*阀张作霖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加紧**人士。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课文阅读情况,结合生字正音教学。(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要注意纠正。)

2、检查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课前已布置预习,预习重点要求之一是“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课上,可要求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事,想想课文写那个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只要能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对事情的概括也就不难。

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那个时间里的事:

(1)“那年春天”:李大钊坚持留在*做*工作。

(2)“4月6日的早晨”:李大钊被捕时十分镇静。

(3)“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非常沉着、机智。

(4)“28日”、“第2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消息,全家人十分悲痛。

三、深入理解重点词句

(1)教师:在每件事的叙述中,都有值得深入体会,揣摩的句子。这些句子,有的是写人物的神态、语言,有的强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些句子深入后,可以加深对李大钊人格美的认识。

(2)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上勾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既要交流对重点句的感悟、理解,还要交流朗读体会,大组汇报时,对学生认识模糊的老师要加以适当的指点或引导讨论,使学生对重点句的正确的和比较深入的理解。

下面的句子都值得深入体会,学生如果说漏了,老师要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对学生提出的其他句子,老师不要拒绝,仍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

(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体会要点:一是李大钊*工作的忙碌,二是当时局势的紧张。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有多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设计还看了:
  •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3、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交流上节学习的收获。二、引发研讨,深读悟情。1、投影出...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设计理念]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编者的启示下(通过“预习”和“思考·练习”),在老师的引导、合作下,与课文对话的过程,即透过语言文字、感知思想内容,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接受课文美的熏陶。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越高,学习策略掌握的越...

  •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体味人物神态的描写入手,以发展学生的自学和探索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智力。教学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让学生自学、讨论、精讲、演练。如精讲环节,我着重让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1、“小孩家...

  •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后,深受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保护*,他把书和有字的文件烧掉了。在监狱和法庭上,他大义凛然,保持着自己的冷静。直到1927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