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发布时间:2024-02-15 21:30:57

记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书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没想到从此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洒脱不羁富有真*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三毛笔下的撒哈拉让我向往,尽管那是一个十分落后、环境恶劣、生活艰辛的地方。沙漠,天气酷热,风沙袭人,没有足够的水,没有新鲜的食物……但或许这就是我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她总能把艰辛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贴上只属于她独有的标签。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说起来,她仅仅是看到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就决定了要搬过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潇洒的三毛啊!也正是因为她的勇敢和洒脱,才让我们今天能够读到那么真实,直抵心灵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还有那个苦恋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挚爱——荷西,他二话不说的跟着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并在沙漠结婚,谱写了一段令无数人铭记的“沙漠恋曲”。

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所以才会让人感动,难以忘怀。正是因为这些都是三毛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说,她只是在描写她的生活。她与荷西的沙漠生活,有开心,有难过,有无奈,有恐惧……

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会利用现有的条件为自己艰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写了当地土著人结婚的文化,结婚时的场景描写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对于娃娃新娘的难过和怜爱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让我跟随着她体会到了面对心爱的人陷入困境,却倍感无力,深深的恐惧感;但是“素人渔夫”又让我对沙漠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不得不感叹她的真*情。

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无尽的夜空中闪烁着无数明星,而三毛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她笔下的撒哈拉狂野温柔神秘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她赋予了撒哈拉新鲜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着,犹如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引着你无数的遐想。

@_@我是分割线@_@

第2篇: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篇一: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很小的时候我就渴望做个“浪迹天涯”的潇洒女子,尽管这个念头有点异想天开,可是我内心深处的而且确不安分于一直所处的这个小天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的好奇和热情从未消减。正因为如此,《撒哈拉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它的作者是三毛,之前不认识,可是现在成了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还是先说说《撒哈拉的故事》吧。读完后,我感慨良多。沙漠在我的概念里是荒凉的,同时又具有一番壮丽豪情。能在沙漠上自由驰骋,很是让我神往。但是联系现实,实在没有那么潇洒。在沙漠里生活的苦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那个什么都缺的地方,活下去都不是那么容易。除了身体上要经受那种艰难,心理也要承受寂寞的煎熬。谁能体会到当你突然转换到一望无际的沙漠,没有以往舒适的住所、温饱的三餐和亲人朋友的那种惶恐失措?当然三毛也面对着这些,可是她没有失望,也没有后悔来沙漠。她不怨天尤人,振作起来去改变现状。她从始至终都很努力地对待生活。或许婚礼对于女人来说,都是认定必须要风光盛大的,可是三毛的婚礼在沙漠上,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然而她很享受,因为她觉得婚礼不是爱情的全部;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经济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去海边打鱼,还乐在其中,流露出彼此间温馨的爱意;对于邻居,三毛总是很热心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尽管有时候不如人意,邻居没有真心接纳和对待她,可是她没有狭隘的计较,始终带着真诚待人接物。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折服了我。自古以来女*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拘禁了人身和思想,想去做的想要得到的都难以实现。三毛完全是最自由的女*的化身,她不拘一切,不受约束,敢爱敢恨,就像夜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照亮的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人生。三毛既有普通女*没有的前卫思想和见解,又具备良家妇女的那种贤惠知*。她很聪明,见多识广,相信每个与她相识过的人都会惊叹世间竟还有这般奇女子。我崇敬三毛,她的文字带给我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想我将会从中对自己的成长有所领悟,得到启发。这是一份真正无价的财富。篇二: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进撒哈拉的大沙漠,一起感受三毛书写的沙漠情怀。三毛是一个伟大的女*,在沙漠生活的岁月里,她一直努力的生活着,不肯忘记自己的写作初心,无数的日夜里,仰望星空,三毛钟情的,始终是绚烂书海中的诗情画意。当我拿起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时,内心就泛起了涟漪,我很想知道一个女子是如何在沙漠生存的。也许是前世今生的召唤,也许是为了寻找遗留的一缕孤魂,三毛,终于来到了这里。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三毛与丈夫荷西生活的甚至有些拮据,所幸,夫妻两人同心,生活还算美满。两人爱好有所不同,丈夫荷西喜欢潜水,三毛喜欢写作,所以三毛就写了这么一本书,记录下了自己的故事。同时,吸引我的还有三毛在撒哈拉的奇闻异事,撒哈拉的人们生活落后,思想也十分愚昧,就连当地的习俗也有些令人发指,三毛显得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三毛从未放弃与这里的人沟通,因为三毛为人亲厚,懂得东西又多,又乐于助人,所幸深得当地居民爱戴。喜欢三毛,喜欢她的勇敢,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撒哈拉就像一个神奇的地方,牵引着读者目眩神迷,深牵梦绕。篇三: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从记事起就知道爷爷家有个书橱,书橱很大,却不全是书,上面是书,下面放的是杂物,书虽然不多,却满是经典,有些视野已经泛了黄,打了卷儿,翻起时还能听见清脆的声音,像是要碎了一样。小时候不识字,不喜欢那些书。渐渐长大后,也会去拿几本来翻翻看看,比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还是更喜欢书橱里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欢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说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独行且真实,在另外一个国度的三毛,没有知己,没有朋友,经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边,孤独的享受着沙漠,但她却有着对生活的憧憬,对沙漠的热爱。从垃圾箱里捡来轮胎当沙发,用做棺材的旧木材当家具,与不友好的邻居和平相处,这大抵是热爱和无畏的支撑,三毛的精神我是学不来的。三个月前的这段日子,是最难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贫瘠广旷的沙漠,一个人埋头练习,一整天在画室里不说一句话,一遍遍冲洗画笔,水漫过手指,手指被浸泡地发白,孤独、寂寞、紧张,却又夹杂着兴奋和热爱。孤独或寂寞这类的字眼,三毛从未提及,但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让人深切体会到在这诗意的生活的背后有初来的困窘和别样的艰辛,更有对沙漠生活的热爱。三毛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离八十岁还早的我们,或许应该学习三毛,有勇气尝试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许有一天,我会像三毛一样义无反顾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三毛,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独的行者,感谢三毛,让我有幸与你一起走过撒哈拉。篇四:星空下的撒哈拉——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记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书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没想到从此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洒脱不羁富有真*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让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三毛笔下的撒哈拉让我向往,尽管那是一个十分落后、环境恶劣、生活艰辛的地方。沙漠,天气酷热,风沙袭人,没有足够的水,没有新鲜的食物……但或许这就是我喜欢三毛的原因吧,她总能把艰辛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贴上只属于她独有的标签。说起来,她仅仅是看到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就决定了要搬过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潇洒的三毛啊!也正是因为她的勇敢和洒脱,才让我们今天能够读到那么真实,直抵心灵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还有那个苦恋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挚爱——荷西,他二话不说的跟着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并在沙漠结婚,谱写了一段令无数人铭记的“沙漠恋曲”。读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所以才会让人感动,难以忘怀。正是因为这些都是三毛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说,她只是在描写她的生活。她与荷西的沙漠生活,有开心,有难过,有无奈,有恐惧……在“沙漠中的饭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她会利用现有的条件为自己艰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写了当地土著人结婚的文化,结婚时的场景描写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对于娃娃新娘的难过和怜爱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让我跟随着她体会到了面对心爱的人陷入困境,却倍感无力,深深的恐惧感;但是“素人渔夫”又让我对沙漠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同时不得不感叹她的真*情。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无尽的夜空中闪烁着无数明星,而三毛的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她笔下的撒哈拉狂野温柔神秘又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她赋予了撒哈拉新鲜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着,犹如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引着你无数的遐想。篇五:《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毛诚然是令人敬佩的。一个女子是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下定让自己“流浪”撒哈拉沙漠的决心。她不像个20世纪的女*,她的思想倒像如今我们说的自由。她的文字不像鲁迅这种名家的生*深沉,仅如她生活的时代一样平凡朴素又不失灵气。在已经黄昏了的灯光下,她的文字将我带到了遥远的撒哈拉沙漠和她甜甜的家。广阔的沙漠,是自由,也是禁锢。灰尘,沙粒,在三毛的眼里,便成了诗情画意的想念。刚开始没有刷白灰,地面凹凸不平,没有家具的,简陋,甚至破败的房屋,在三毛的艺术和双手的改造下,竟成了沙漠最美的房子。最记忆深刻的是她和河西自己动手做了家具,事后知道是棺材木,她竟然更加高兴,她的放诞不羁和爽直也可见一斑了。而她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们觉得她去的竟不像是沙漠了。文化的差异,资源的匮乏没有影响到她,按她的话说,是将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大饭店搬到了撒哈拉。三毛是个博爱的人。虽然她的邻居对她并不怎么好,经常索要东西,但她都一如既往地帮助他们。她的热血还是她当起了医生,开起了学堂。放眼如今二十一世纪,恐怕像她这样善良无私的人很难找到,也实在值得我们学习。三毛是个奇女子,她的人生是传奇的人生,她大胆追寻自己想要的,而大多数人不敢做的事,而她的洒脱与随*,最后却给我们留下了遗憾。她或许只是为了化作尘土,和这沙粒,飘得更远,活的更自由。

第3篇: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三毛,这个暑假买到了一本你写的《撒哈拉的故事》。一口气读到了底。在感叹于撒哈拉沙漠的异域风情的同时,我很迷惑,到底是什么东西,支撑着一个本该陶醉在城市喧嚣街头的女子生活在这样一片荒芜的沙漠里?

这是一片苦难的沙漠啊!没有水,有的是望不到边的沙粒;没有荫凉,有的是无法忍受的酷热;没有和平鸽,有的是令人胆寒的**和土匪。可你却在那儿生活了下来,竟不忍离去了,你找到了依靠——这片苦难的沙漠,正是它锻炼了你的意志,正是它迎合了你这颗追求快乐与自由、喷薄着友善、好奇又热情的心吧!它给了你依靠,你从它那里学会了坚强、坚韧与不屈。

只有在逆境中挣扎、坚持,才会在逆境中成长,在逆境中绽开鲜红的花。你和撒哈拉告诉了我这个道理。作为中学生的我本该熟知这个道理啊!我却在逃避着这些困难。我害怕它们,于是它们就像沙漠中的风暴那般尽其所能地折磨我。我现在懂了,我也该像你一样,把这些困难当做依靠,我要去适应它们。有了这些依靠,我也就有了勇气。我连这些困难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呢?

我望着眼前的课本、习题,原本模糊的双眼又开始清晰起来,原本那些望而生畏的题目突然间变得可爱了起来。我看到它们正朝着我微笑,而我也微笑着走向它们……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撒哈拉沙漠,一个连绵不断、神秘而又寂静的沙漠,它有着别样的美丽。三毛把它当作了依靠,而我也愿意让我心中的那片撒哈拉成为我的依靠。在这片沙漠里藏了一只金*的凤凰。

我突然很想去那片叫作撒哈拉的沙漠,听三毛说,那是一片连绵不绝而又寂静的沙漠,那是她的依靠。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相关文章:

第4篇: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进撒哈拉的大沙漠,一起感受三毛书写的沙漠情怀。

三毛是一个伟大的女*,在沙漠生活的岁月里,她一直努力的生活着,不肯忘记自己的写作初心,无数的日夜里,仰望星空,三毛钟情的,始终是绚烂书海中的诗情画意。

当我拿起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时,内心就泛起了涟漪,我很想知道一个女子是如何在沙漠生存的。也许是前世今生的召唤,也许是为了寻找遗留的一缕孤魂,三毛,终于来到了这里。

撒哈拉的生活是艰苦的,三毛与丈夫荷西生活的甚至有些拮据,所幸,夫妻两人同心,生活还算美满。两人爱好有所不同,丈夫荷西喜欢潜水,三毛喜欢写作,所以三毛就写了这么一本书,记录下了自己的故事。

同时,吸引我的还有三毛在撒哈拉的奇闻异事,撒哈拉的人们生活落后,思想也十分愚昧,就连当地的习俗也有些令人发指,三毛显得与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三毛从未放弃与这里的人沟通,因为三毛为人亲厚,懂得东西又多,又乐于助人,所幸深得当地居民爱戴。

喜欢三毛,喜欢她的勇敢,喜欢她的敢爱敢恨,撒哈拉就像一个神奇的地方,牵引着读者目眩神迷,深牵梦绕。

@_@我是分割线@_@

第5篇: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很小的时候我就渴望做个“浪迹天涯”的潇洒女子,尽管这个念头有点异想天开,可是我内心深处的而且确不安分于一直所处的这个小天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的好奇和热情从未消减。正因为如此,《撒哈拉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

它的作者是三毛,之前不认识,可是现在成了我最崇拜的一个人。还是先说说《撒哈拉的故事》吧。读完后,我感慨良多。沙漠在我的概念里是荒凉的,同时又具有一番壮丽豪情。能在沙漠上自由驰骋,很是让我神往。但是联系现实,实在没有那么潇洒。在沙漠里生活的苦不是常人能想象到的,那个什么都缺的地方,活下去都不是那么容易。除了身体上要经受那种艰难,心理也要承受寂寞的煎熬。谁能体会到当你突然转换到一望无际的沙漠,没有以往舒适的住所、温饱的三餐和亲人朋友的那种惶恐失措?当然三毛也面对着这些,可是她没有失望,也没有后悔来沙漠。她不怨天尤人,振作起来去改变现状。她从始至终都很努力地对待生活。或许婚礼对于女人来说,都是认定必须要风光盛大的,可是三毛的婚礼在沙漠上,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婚礼,然而她很享受,因为她觉得婚礼不是爱情的全部;她和丈夫白手起家,建立他们沙漠上最美丽的房子;经济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去海边打鱼,还乐在其中,流露出彼此间温馨的爱意;对于邻居,三毛总是很热心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尽管有时候不如人意,邻居没有真心接纳和对待她,可是她没有狭隘的计较,始终带着真诚待人接物。

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适应、关怀这片大沙漠,这个隐忍女子对生活的热爱和面对困难的坚定,折服了我。自古以来女*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拘禁了人身和思想,想去做的想要得到的都难以实现。三毛完全是最自由的女*的化身,她不拘一切,不受约束,敢爱敢恨,就像夜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照亮的不仅仅是她自己的人生。三毛既有

普通女*没有的前卫思想和见解,又具备良家妇女的那种贤惠知*。她很聪明,见多识广,相信每个与她相识过的人都会惊叹世间竟还有这般奇女子。

我崇敬三毛,她的文字带给我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想我将会从中对自己的成长有所领悟,得到启发。这是一份真正无价的财富。

@_@我是分割线@_@

第6篇: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从记事起就知道爷爷家有个书橱,书橱很大,却不全是书,上面是书,下面放的是杂物,书虽然不多,却满是经典,有些视野已经泛了黄,打了卷儿,翻起时还能听见清脆的声音,像是要碎了一样。

小时候不识字,不喜欢那些书。渐渐长大后,也会去拿几本来翻翻看看,比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远,还是更喜欢书橱里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欢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说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独行且真实,在另外一个国度的三毛,没有知己,没有朋友,经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边,孤独的享受着沙漠,但她却有着对生活的憧憬,对沙漠的热爱。

从垃圾箱里捡来轮胎当沙发,用做棺材的旧木材当家具,与不友好的邻居和平相处,这大抵是热爱和无畏的支撑,三毛的精神我是学不来的。三个月前的这段日子,是最难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贫瘠广旷的沙漠,一个人埋头练习,一整天在画室里不说一句话,一遍遍冲洗画笔,水漫过手指,手指被浸泡地发白,孤独、寂寞、紧张,却又夹杂着兴奋和热爱。

孤独或寂寞这类的字眼,三毛从未提及,但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让人深切体会到在这诗意的生活的背后有初来的困窘和别样的艰辛,更有对沙漠生活的热爱。三毛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离八十岁还早的我们,或许应该学习三毛,有勇气尝试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许有一天,我会像三毛一样义无反顾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独的行者,感谢三毛,让我有幸与你一起走过撒哈拉。

@_@我是分割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