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发布时间:2024-02-17 01:19:55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欢迎参考~

祁连雪

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川雪水来维系其绿*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分)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3分)

合欢树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4分)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6分)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8分)

[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相关文章:

第2篇:高三阅读训练专项练习题训练题

mr.fitzpatrickhasgivenmuchattentiontohis“weightreduction”(减轻体重)programs.justlastyear,forexample,whenhewasthemainspeakeratthepanydinner,hesaidheputontwentypoundsinsteadoflosingthirtyhepromisedhewould.

theyearbeforethat,hejoinedahealthclub.heexercisedeverydayandatelessfood.attheendofthreemonths,however,hebeganmakingexcusesaboutwhyhecouldn’tgotheremoreoften.

afterthehealthclubfailedtowork,hejoinedweightwatchersbutstoppedgoingbecausehewastheonlymanthere.andhehatedfollowinganyofthedietprograms.fitz’slatestideaistojoinawalkingclubto“walkoff”theweight.

1.mr.fitzpatrickwas________whenspokeatthepanydinnerlastyear.

a.lighterthantheyearbefore

b.planningtogoonadiet

c.heavierthantheyearbefore

d.withtheweightwatchers

2.hedidnotstaywithweightwatchersbecause________.

a.hecouldn’tdoasthedietprogramsrequiredhim

b.hefeltunfortablebeingwatchedbywomen

c.themembersofweightwatcherswereallwomenbuthim

d.bothaandc

3.whichofthefollowingcanbestexplainthemainideaofthepassage?

a.thereisnogoodwaytoloseweight.

b.onecandonothingwithoutastrongwill.

c.therearedifferentwaystoloseweight.

d.walkingistheb

第3篇: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有句古话:熟能生巧。做题,既可以进行思维训练.还可以进行技能训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欢迎参考~

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垂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川雪水来维系其绿*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八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岭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

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

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

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

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5分)

18.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

司马祠

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廓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无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

“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

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

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汉武帝之所以与司马迁结缘,是因为在太史公的故乡挖到了投其所好的灵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叙写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凸显的是史圣家乡的人杰地灵。

C.在作者看来,受了宫刑的司马迁死后不能埋入祖茔,这构成了史圣最大的悲哀。

D.类似于褚遂良的梦,本文的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写作风格。

E.文章融历史想象与现实感怀为一体,为这篇游记增添了几分厚重感与文化内涵。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文章侧重描述了司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与司马迁有关的“无形内涵”?(6分)

20.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四个“读”字的运用,有什么丰富而深刻的含义?(3分)

②结尾一句“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原文作答。(3分)

合欢树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取材于《史铁生作品集》)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D.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学、比获奖更重要。

E.“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4分)

(3)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6分)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8分)

[高一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相关文章:

第4篇:一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专项习题精选

一、

春天,阳光灿烂,田野里百花盛开。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还有金黄的油菜花,散发出一阵阵浓浓的香味。

1、短文共有________句话,写的是________季的的景象。

2、一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专项习题:春天有灿烂的________;田野里________,散发出浓浓的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表示颜*的词。

4、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开花了。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春天开的花,它们是      ________。

二、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古老而又高又大的枣树。春天,枣树上开满了浅黄*的枣花。夏天,花落了,枣树上结满了小青枣。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红了,变成了红红的大枣。这时,树上好像挂满了圆圆的小灯笼。

1、

读短文,找出合适的词填在括号里。

( )的枣树 ( )的枣花

( )的大枣 ( )的小灯笼

2、

文中“小灯笼”指的是________。

3、想想枣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再填空。

春天,枣树上________。

夏天,枣树上________。

秋天,枣树上________。

三、

小鸡们跟着老母鸡跑,就像许多小球在地上滚一样。它们跟着妈妈学着找食物,小小的嘴到处啄(zhuó),有时,就在伙伴们的头上、腿上啄。冷了,老母鸡张开翅膀,那些小鸡就连忙躲到妈妈肚子底下暖和暖和。这些小鸡真可爱。

1、这篇短文共有( )句话。

2、短文里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

3、小鸡们冷了,就会________。

四、

放学了,满天都是乌云,就快下雨了。小红和明明来到学校给学校老师送雨伞和雨鞋。传达室的老爷爷看见他们这么懂事,高兴地笑了。

1、这篇短文有________句话。

2、天就快下雨了,________和________给老师送伞和雨鞋。

五、

天亮了,鸟儿醒了,叽叽喳喳地唱着:“露珠儿,晶晶亮。好像小珍珠,挂在小草上。”太阳听见了,说:“露珠是什么样?让我看看。”太阳睁大眼睛对着小草使劲儿看,可是什么也没看见。太阳呆住了,“咦,露珠儿呢,哪儿去了?”1、天亮了,________醒了,叽叽喳喳唱着歌。

2、露珠儿,晶晶亮,好像________挂在小草上。

3、露珠为什么不见了,是因为( )

a、太阳出来了。  b、露珠掉在地上了。

六、

冬姑娘来到公园。她看到许多许多的人,有的在滑雪,有的在滑*,有的在打雪仗、堆雪人,写诗画画、拍照留影。他们都被美丽的风景迷住了。

1、这段短文共有句话。第二句中写的活动有

2、这段话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七、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1、这段话有()句。

2、用“--”划出写桃子多的词,用“~~~”划出写桃子长得好的词。

八、

我是一粒种子。春天到了,我才发芽。谢谢太阳和雨水,是它们帮助我长大。现在,我已经长得很高了。到了秋天,我就会结出肥肥果实,农民看了可高兴啦!

1、“我”是()

2、“我”在(时候)发芽,在(时候)结果

3、()和()帮助“我”长大。

九、

春天来了,小草儿们慢慢地染绿了大地,柳枝上长出了嫩嫩的绿叶。蓝天上飘浮着淡淡的白云,红红的太阳撒下温暖的阳光。远处一片片野花儿都开了,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

1、短文共有句话,主要是写(季节)的景*。

2、短文中写了小草、树枝、()、()、等,可以看出春天的-------------。

十、

羊要吃山顶上的草。

羊爬呀爬,它累(lèi)了,爬不动了。

它想:我不怕累,山多高,我爬多高!

羊又向山顶爬去。

1、短文共有段。第二段共有()句话。

2、山羊在爬不动的时候想到什么?在文中画出它想的句子。

3、你认为最后山羊能吃到山顶上的草吗?在括号内打“√”。

能()

不能()

十一、

棉花白,谷子黄,红脸关公是高粱。冬瓜矮,南瓜胖,丝瓜上架细又长。

1、这首诗一共写了()种植物,这些植物分别是()、()、()、()、()、()。2、写颜*的词有()、()、()。

十二、

原野上,长满了青青的草和许多黄*的野花。这是小蜻蜓活跃的天地。小蜻蜓,身体轻,看上去好像一架小飞机。有时在花间飞舞,有时轻轻掠过水面。这里飞飞,那里停停,过着悠闲的日子。

1、蜻蜓活跃的天地在哪里?(在括号内打“√”)

小河边()

大树下()

原野上()

竹林()

2、小蜻蜓看上去像什么?(在括号内打“√”)

小蜜蜂()

小飞机()

小燕子()

小火箭()

3、能把上面的内容画下来吗?试试看:

第5篇:一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

“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是我们青少年共同的目标,就让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时常要记住这句话,共同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吧!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一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自然的邮票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嫩的芽瓣。夏天的树上,挂满肥肥的叶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满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化成土壤。落叶是大自然的邮票,把一年四季寄给你,寄给我,寄给大家。

(1)这一段话共有();

(2)填空

a、一年有、、、四个季节。

b、春天的树上,芽瓣是;夏天的树上,叶片是;秋天的树叶颜*有和;冬天的树下,满地是。

c、大自然的邮票指。

2、人有两件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用脑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用手和脑。

(一)这是一首儿歌,一共有()话。

(二)填空:

(1)人有两件宝是指和。做工靠,思考靠。

(2)做事情要用又用。这样才能。

(三)词语搭配:

(1)认真地劳动(2)一双手指

辛勤地双手一根手表

勤劳的头脑一只小手

聪明的思考一块手套

3、夏天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的花蕊在风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1、这段话共有()句。

2、用“”划出第2、3两句句子。

3、石榴花在开放。它的花蕊是的,

花朵是的。

4、我喜欢石榴花是因为。

5、石榴花很多,从()、()等词可以看出。

4、斧子

老爷爷微笑着说:“孩子,你很诚实。我要把这两把斧子也送给你吧!”孩子说:“老爷爷,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说完,拿着自己的斧子走了。

(1)老爷爷说了()句话,孩子说了()话。

(2)老爷爷送给孩子两把斧子,他有没有要?为什么?

(3)学了本文后,我们也要做个()的孩子。

5、时钟花

小白兔没有钟,不知道时间,它请小山羊帮忙想办法。小山羊送给它三盆花。

太阳出来了,牵牛花开了,张开了小喇叭。中午,午时花开了,张开了笑脸。天黑了,夜来香开了,张开了小嘴请轻地唱歌。

1、这篇短文有()段话。

2、小山羊送给小白兔什么花?

-----------、--------------、--------------

3、()花早晨开,()花中午开,()花晚上开。

6、金鱼

鱼池中的金鱼各种各样,有圆头的,有大眼的,也有尾巴像花朵的。颜*也不少,有金*、黑*、白*,也有白*和金*相间的,很好看。

它们非常活泼,常在水里游,有时互相追逐,有时一起游戏,加上*彩美丽,真令人喜爱。

1、短文有()段话。

2、文中的金鱼有()种颜*。

3、金鱼的形状有()的,有()的,也有()的

4、你最喜欢的金鱼是()

7、浪花

我坐在沙滩上玩耍。浪花看见了,迈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瘙痒了我的小脚丫。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一群淘气的娃娃。

1、短文有()段,请标出来。

2.填空。

()的步子()的贝壳()的小虾

3、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

8、羊妈妈收菜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小白菜。小羊要吃白菜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1、这篇短文有()话。

2、羊妈妈带着小羊到了哪些地方?

(1)(2)(3)

3、读了短文,我知道了:

西红柿的好吃。(2)萝卜的好吃。(3)白菜的好吃。

9两只羊

一天,一只白羊从南面上了独木桥,一只黑羊从北面上了独木桥。他们同时来到桥当中,白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黑羊说:“你退回去,让我先过桥!”

它们谁也不肯让谁,就打了起来,不一会儿,只听到河里“扑通!扑通!”的响声,它们都掉到河里去了。

1、短文一共有()小节。第一段有()句话。

2、拼读下列音节,并在文中圈出这些词语:

(1)dúmùqiáo(2)tóngshí(3)běimiàn

(4)xiǎngshēng

3、填空:

(1)和在独木桥的相遇了。它们都要对方,让先走。

(2)两只羊谁也,就打了起来,结果都。

(3)在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把它写在括号里:

()――()

第6篇: 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只拣儿童多处行》片断,完成后面的习题。

我们在花下大声赞叹,引得一群刚要出门的孩子又围聚过来了。他们抬头看看花,又看看我们。我拉住一个额前披着短发的男孩子,笑问你说这海棠花好看不好看他笑着说好看我又笑问:“怎么好法?”当他说不出来,低头玩着钮扣的时候,一个在他后面的女孩子笑着说:“就是开得旺嘛!”于是他们就像过了一关似的,笑着推着跑出门去了。

1、给划“——”的几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下面的意思用“/”把这段话分成三层。

第一层,我们的赞叹声引来了孩子们。

第二层,我跟孩子们谈论海棠花。

第三层,孩子们跑出门去了。

3、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围聚”的意思,再造句

(1)“围聚”的意思是:

(2)围聚——

二、阅读《春》(节选),完成后面习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照样子,摘录词语。

甜味儿

繁花嫩叶

2、摘录句子。从文中中找出比喻句、拟人句各一句,抄在下面。

比喻句:

拟人句:

3、选择代表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应和”这个词正确的读音应该是()。

①yìnghé②yìnghè③yīnghè

(2)“……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宛转”的意思是()。

①(说话)温和而曲折②(歌声、鸣声等)抑扬动听

(3)“吹面不寒扬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引号里的部分是()

①对话②格言③古诗

(4)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①花上/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②花下成各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读节选第1段,想想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作者联想的部分。

三、阅读《凡卡》(片断),完成后面作业。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亲热b、蔑视c、仇视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a、从水里取东西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派(出去)b、使离去c、消磨(时间、日子)d、安排、照料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a、“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

b、“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c、“只好摇那个摇篮。”

d、“我再也受不住了。”

5、简答。

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