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4-02-13 21:40:04

摘要:建筑物和生态市统一而协调的关系,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工作之中,以生态文明的实现来重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创建符合社会与产业发展的新型设计工作体系。文章从建筑行业体现生态文明入手,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思想,并展开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思考,在提供生态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提供了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希望为建筑领域更好地进行自身建设,实现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有所启发。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气候生物设计法人*化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

生态学(Ecology)是当前前沿的重要科学,近年来建筑领域正面临着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的发展瓶颈,传统的高消耗、破坏*发展模式已经难于适应当今的实际,建筑行业必须在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这是实现建筑行业转型,确保建筑产业持续进步的重要基础。设计是建筑的规划与创设阶段,如果在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生态建筑设计可以从源头上加速新型建筑行业的转型,进而扩大建筑产业发展的空间与基础。应该在建筑设计里坚持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通过气候设计法、生物设计法、传统经验借鉴法等方法的应用,提升生态建筑设计,做到对生态文明的有效保障,创新建筑行业的发展新道路。

1气候设计法的基本原则

1.1生态建筑设计的协调化原则

生态建筑倡导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因此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构建新型的建筑、环境、人三者的新型结构。要在设计中对自然条件进行全面的综合,从场地条件、气候特点、人群特征等方面重构自然与人的新关系。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尽量选择优质无污染的材料,利用太阳能、无源热泵托高技术降低建筑产生的污染,控制建筑的能源消耗,以此来实现生态建筑协调、综合、全面发展的目标。

1.2生态建筑设计的人*化原则

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要以人的需要和人的主观感受作为基础,采用低消耗、自然的方法提升生态建筑的宜居*,要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利用自然交换和通风提升生态建筑的舒适度,做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满足人的各类需要。应该在生态建筑设计总做好声环境的设计,通过隔音设备、绿*屏障、降噪材料的使用,为生态建筑创建静谧而*的声音环境,满足人的各类需要。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做好光环境的设计,要突出人对光的必须行,创设宜人、节能的光环境,避免光污染,做到充分利用光能,实现对光需求的满足。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特殊人群,要对残障人士、老龄人口、儿童有特殊的设计,提高生态建筑的安全*,方便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以人*化的建筑设计实现建筑的生态目标。

1.3生态建筑设计的法制化原则

生态建筑设计应该遵守《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法律,遵守《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规范,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可持续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2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2.1气候??生态设计方法

1963年奥戈雅提出了气候??生态设计方法,力主通过“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实现生态建筑的建设。气候??生态设计方法方法建立在建筑物理知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建设和设计生态建筑的途径,并试图建立起一种通用的设计模式。生态建筑具有科学化、理*化的特点,是传统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但生态建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对建筑师而言,*作过程较为复杂,对环境中的多样*估计不足。

2.2传统经验借鉴法

针对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传统经验借鉴法重新挖掘和评价地方传统经验和建筑做法,找到典型的气候适应设计模式。通常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气候是比较稳定的外在条件,对地域建筑气候设计分析研究,可以为同一个地区或相似地区的建筑的气候经验设计提供参照。这方面的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借助于现代管理学和人体科学的成果,对传统地域建筑中的生态设计策略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二是,直接采用、修改或发展这些策略,使其符合现代设计和生活要求。

2.3生态建筑的生物设计法

生物设计法将生态建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借鉴自然生态的运行和规律来处理建筑物、环境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能量、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多重流动体系,以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平衡生态建筑的内外关系。生物设计法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主要步骤:一是,要展开对建筑物自然环境的调查,将自然环境看作建筑物的外部条件,以此来构筑完整的系统。二是,要对建筑物和周边的生态因子进行调查,重点收集规划区域的气象、地质、人文资料,对规划区和建筑物周边的资源信息做到全面掌握。三是,综合进行生态因子的分析,要对调查获得的生态因子进行归类和划分,以主要要素构成生态因子因素图,通过不断叠加和彼此交叉形成综合图,以供生物设计过程中使用。四是,生物设计的结果表述,应该通过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加工使资源和要素得到适宜的处理,进而形成生物设计的最佳方案,实现生物设计的目标。

3结语

无论对于建筑行业还是社会,生态建筑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整个社会向信息化时代前进的过程中,生态文明被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面得以明确,在建筑行业应该将生态建筑的设计、施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与突破口。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突出生态文明的特点,落实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要点,真正实现生态化、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工作。应该看到生态建筑设计具有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特点,应该在工作中结合计划、规划、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水平,实现对建筑行业生态建筑设计目标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凡蓓.持久*的生态建筑设计:意大利山林度假酒店维吉流斯(Vigilius)[J].建筑创作,2009(2):102-117.

[2]蔡英威,孔繁民.浅析人*化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352.

[3]李海英.“清华超低能耗示范楼”智能型围护构造技术设计[J].华中建筑,2005(3):42-44.

[4]徐子苹,刘少瑜.英国建筑研究所环境评估法BREEAM引介[J].新建筑,2002(1):53-56.

[5]董景山.生态建筑设计初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87.

第2篇: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考点

知识的巩固在于平时的积累与准备,备考需要用心去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考点,欢迎来阅读!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考点一

1.门洞共用外门宽1.2M,户门卧室起居室0.9M,厨房0.8M,卫生间及阳台门0.7M,所有门洞高为2.0M

2.住宅层高不宜高于2.8M

3.卧室起居室净高≥2.4M,其局部净高≥2.1M(且其不应大于使用面积的1/3)

4.利用坡顶作起居室卧室的,一半面积净高不应低于2.1M

利用坡顶空间时,净高低于1.2M处不计使用面积;1.2--2.1M计一半使用面积;高于2.1M全计使用面积

5.放家具墙面长3M,无直接采光的厅面积不应大于10M2

6.厨房面积Ⅰ、Ⅱ≥4M2;Ⅲ、Ⅳ≥5M2

7.厨房净宽单面设备不应小于1.5M;双面布置设备间净距不应小于0.9M

8.对于大套住宅,其使用面积必须满足45平方米

9.住宅套型共分四类使用面积分别为34、45、56、68M2

10.单人卧室≥6M2;双人卧室≥10M2;兼起居室卧室≥12M2;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考点二

1.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必须有环保篇章具体落实环评报告

2.选择厂区生活区需设计资料:

生活区的总人数、单身与家属的人口数、生活区的总建筑面积,单宿、家属住宅及公共福利设施的建筑面积、生活区水、电、煤气、蒸汽的需要量

3.开发商委托设计单位做前期工作,设计单位首先要代表开发商去规划局根据项目建议书着手设计资料了解规划要求

4.建住宅楼上水由城市供水,污水排入城市管网,要收集下列基础资料:允许排入下水道的污水量、污水连接点的坐标和标高、连接点管道的埋深、管径、坡度

5.有效日照时间按太阳日出至日落方位角(高度角)运动中的8点至16点(大寒日)

Ⅳ区中小城市和Ⅴ、Ⅵ区为冬至日9点至15点

6.南、东南及西南为全阳坡;北、东北及西北为背阳坡;东西为半阳坡

7.选择场地时要收集环保资料:当地环保部门对环保的要求及意见、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本底浓度、邻近企业生产有何污染及三废排放浓度

8.居住区场地允许0.3%--10%的坡度范围,以取大值更妥

9.相对湿度是在常温下空气实有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之比、是相对湿度体现空气接近水蒸汽饱和的程度、相对湿度以百分率表示

10.空气温度是用干球温度计在暴露于空气中但不受太阳直接辐射处测得

第3篇:关于“生态建筑”的若干思考

生态建筑的核心内涵在于其内在的运行系统,因此必须把生态建筑放入一个更大的背景中去看待;有生态社区、生态城市乃至生态社会的建设,才会有真正的生态建筑;就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而言,我们关于生态建筑工作的落脚点应放在“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上。

生态建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

生态建筑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但是一定的生态技术含量并不能表明这样的建筑就必然成为生态建筑,而不含有那些典型生态技术手法的建筑也未必就不是生态建筑,因为生态建筑的核心并不在于其硬件如何,而在于其内在的运行系统如何,生态建筑是一个系统,必须从总体上来衡量和评价。

毫无疑问,生态建筑是一和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生态建筑的概念会随着技术的而不断地改变着内涵,其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当前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这个角度看,生态建筑自古便有之,只不过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如此紧迫地提起。

自原始社会以来,我们的祖先逐步发展着建筑技术来挡风雨、避寒暑、御猛兽、抗灾害,但人们从来没人真正在通过建筑本身和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开来,直到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如暖通空调,人工照明等)使人们有能力将建筑和外部环境前所未有地隔绝开来,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过多地强调了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正是这一错误倾向,极大加剧了全球的生态和能源危机,也使我们自1981年《华沙宣言》以来愈来愈也不得不重视生态建筑这一复合名词。

千百年来我们把建筑描述成“凝固的”,主义建筑运动中建筑也曾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机器”而被广泛接受,而今当我们从生态的观念来看待建筑时,一座生态建筑或一个生态建筑系统似乎更像是一个能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的生命体,生态建筑应当能够和地球这一大的生态系统有良*的物质及能量交换,并融入其中。

当我们谈及“生态”时,其实我们主要指的是“生态平衡”,那是界的生物群落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是一种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不断调整的动态平衡。

我们知道建筑是为了改善和调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建造的,是为人类生活和行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而生态建筑就是力求和自然界之间就资源和能源的输入、输出达到一种良*的循环,动态的平衡。

显然,一座座单体的生态建筑是很难独自成立的,这是由生态和一概念的系统化内涵所限定的。故而,我们必须着眼于生态社区,生态城市,乃至生态社会的建设,从一个个子系统的建立到整个系统的形成,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

一、关于“适宜技术”

建筑是与技术的结合,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筑中的技术含量有着明显的增长和*化的趋势,具体到生态建筑更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生态技术的生态建筑会是个什么样子,可以说,生态建筑的持续*在很大强度上是依赖于技术的有效*。

生态建筑的涉及面很广,是多学科,多门类,多工种的交叉,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涵盖的技术也是多层次的,从目前来看有所谓“低技术”、“中间技术”和“高技术”。

眼下,“高技术”的生态建筑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热点,许多媒体和建筑师都热衷于这一话题,源于高技术的生态建筑将会是生态建筑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是不是生态建筑就非“高技”不可,非“高技”不做呢,显然未必。

第4篇:关于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初探

[论文关键词]生态乡土适宜技术高技

[论文摘要]通过具体分析国外建筑实例,探讨了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法,归纳出乡土、适宜技术、高技三种形式,并对*建筑师提出了倡议。

建筑业的发展在某些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装点了城市。然而任何建筑都会消耗到大量能源和,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仍会不断消耗下去。面对如此状况,有责任心的建筑师们不断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建筑是现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就是使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协调发展为目标,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寻求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建筑环境,将建筑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

生态建筑从设计手法上,可分为三个类型:(1)从建筑所在地域出发,提倡利用本地材料和传统技术的乡土地方设计手法;(2)既重视地方*,又适当地引入“适宜技术”的设计手法;(3)结合当地自然生态条件与最新生态理论,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来解决生态问题的高技术设计方法。这三种手法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从当地的具体生态环境出发进行设计,所不同的是对技术的应用观念与方式。

l乡土的生态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需要建筑师了解环境现状,学习并继承传统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印度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作品对该思想作了有力的注释。他注重对当地气候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口号。柯氏认为: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空间本身就象钢筋水泥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为解决干热气候下建筑遮阳和通风,柯里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两个命题。他于1963年设计的甘地纪念博物馆,其灵活的平面布置,空间的渗透与穿插,庭院的介入及其对气候的调节等等都反映了“开敞空间”的命题。“管式住宅”是把烟囱拔风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在低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既可创造小型化的*影户外空间,又有效地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并产生了直接反映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2适宜技术的生态建筑

这种建筑类型以马来西亚的杨经文先生为代表。他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研究建筑设计,适当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在高层建筑设计上尝试利用自然能源并建构良*微气候。他称之为生态气候学(Bioclimatic),其具体目标是满足人的舒适和精神需求以及降低建筑能耗。他在热带高层建筑设计中运用生物气候学所采用的方法,大体上有下列几个方面:

(1)在高层建筑的表面和中间的开敞空间中进行绿化;

(2)沿高层建筑的外面设置了不同凹入深度的过渡空间,

(3)在屋顶上设置固定的遮阳格片,杨经文目宅外观

(4)创造通风条件加强室内空气对流,降低由日晒引起的升温;

(5)平面处理上主张把核设置在建筑物的一侧或两侧;

(6)外墙的处理上除了做好隔热,他还通过研究,建议采用墙面水花系统。杨经文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在热带地区的高层建筑可节省运转能耗的40%。

第5篇: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常考考点

知识的巩固在于平时的积累与准备,备考需要用心去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常考考点,欢迎来阅读!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常考考点

1.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和冷*

2.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3.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4.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5.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的布局中,采用了强调了各种空间之间的对比

6.当坡地坡度较缓时,应采用平行等高线布置

7.建筑的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

8.加大开窗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较易办到

9.*古代木结构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三种

10.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范畴有主从与重点、对比与呼应、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和比例与尺度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筑设计》常考考点

1.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3.人眼观赏规律

H18°~45°局部、细部

2H18°~27°整体

3H<18°整体及环境

4.黄金分隔比例为1:1.618

5.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

6.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

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

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7.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

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8.渐变具有韵律感

9.变异的美学特征:追求多义与含混、追求个*表现、怪诞与滑稽、残破+扭曲+畸变

10.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彩对比

第6篇:对建筑防水工程在实施中的几点思考

 摘要:建筑物的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我国的建筑防水状况一直不容乐观。文章通过总结施工经验结合相应理论,从基层、防水材料以及防水部位等方面,对防水工程的实施提出建设*意见。

 Abstract:Thewaterproofingofthebuildingisanimportantpartofbuildingworks,andisdirectlyrelatedtothelifeofthebuilding.ThesituationofChina’swaterproofingofbuildingisnotoptimistic.Byconcludingtheconstructionexperienceandbiningwiththecorrespondingtheory,thearticleputsforwardconstructivementsontheimplementationofwaterproofingprojectsfromtheaspectsofgrassroots,waterproofmaterialandwaterproofparts,etc..

 关键词:基层;防水材料;有机硅防水材料

 Keywords:primary;waterproofmaterial;organicsiliconwaterproofmaterial

 0 引言

 水是无孔不入的,它借助风压、对流、冲击、附著、毛细等力量,逐渐渗入建筑内部,而且在渗透的过程不易从表面发觉。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侵蚀建筑物结构主体,缩短建筑物寿命。换言之,找寻漏水原因必须深入“内脏”研判,才能对症下*。相应的建筑工程上的各种防水技术便成为了剂剂良*。在各项防水技术中,防水材料的选取与应用在应对这一问题上的作用十分关键。

建筑物防水是一门综合*、实用*很强的工程技术,对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基层是保障

防水层依附于主体结构基层,要做好防水,就必须控制好基层质量。它直接影响防水层质量,主体结构和找平层的刚度,平整度,强度,表层坡度大小,表面完善无起砂、起皮、有缝隙,基层含水率合格都是保证防水层质量的关键。

也就是说,防水材料接著的界面必须不可有膨鼓、起沙、蜂巢、木头、纸屑、污泥、小石块、也不能做在松动不牢固的表体上,原因是附著*不良,再加上太阳紫外线破坏,建筑物本身热涨冷缩,以及水蒸气压力破坏,容易造成防水层老化、失败。露天作业的防水工程受气候影响较大。如出现风、霜、雨、雪等天气都会影响防水层施工的质量。如果防水层施工完毕,应及早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以防因间隔时间过长,造成防水层材质损坏。施工完毕后,通水试验,经检查,无渗漏现象后才可覆盖。因为一旦漏水,虽作了防渗处理,但百密一疏,一个细小的缝隙,就可能就成为漏水的出口。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施工中只有抓好施工质量,做好防患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好设计的坚强后盾,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

2 选材是关键

防水工程在建设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筑物的渗漏问题是工程施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全国约有60%的房屋建筑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渗漏,每年用于建筑渗漏所用的费用也逾亿计。其中,防水材料是造成建筑物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任何一种防水材料都有它的独特*、适用*。“一剂治百病”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如何选择材料才是重要的课题,良好的医生是在主导“用*“而不是被“*剂“牵著鼻子走”。上世纪70-80年代,防水材料进行了**的变革。

新型防水材料品种繁多,档次各异,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和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在选择防水材料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质、构造等特点以及施工方案、施工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用于建筑涂料防水的有机硅化合物的品种及*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有机硅防水剂具有卓越的防水、防风化、防剥落和耐化学腐蚀*能,广泛应用于各种混凝土、石材、木材等的保护。将其涂布于基材上,能均匀渗透到微孔壁上,在基材表面或内部形成很薄的憎水膜,达到防水目的。在防水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精卫一号液态防水剂”就属于有机硅化工合成产品的一种。它具有良好的耐水、耐候、耐*碱特*和优异的延伸*能,能适应基层局部变形的需要。对于防水层的拉伸强度可以通过加贴胎体增强材料来得到加强,对于基层裂缝、结构缝、管道根等。一些容易造成渗漏的部位,极易进行增强、补强、维修等处理。

3 确定防水的常见部位是效益

对于建筑防水工程主要集中在四个常见部位:屋面、地下室、外墙和卫浴间。屋面防水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水落口、排气孔、上入孔、卷材在儿女墙以及在突出屋面建筑在墙体上的收头处等位置。这些位置的防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