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与挖阅读题及*

发布时间:2024-03-11 15:43:43

捧 与 挖

鲁 迅

捧与挖阅读题及*

*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九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自《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试题*:

15.(4分)

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取“捧”的做法。

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  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

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

16.(8分)

后果:①助长贪欲,人们反受其害。 ②腐蚀人格,使之蜕化变质。

③恶*循环,造成毁灭*后果。

递进关系:揭示“捧”的危害范围越来越广,危害程度越来越重。

17.(6分)

①“挖”是“自求多福”之道。 ②“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大不相同。

③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

第2篇:捧与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捧与挖鲁迅

*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凌厉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不是好东西。既然之*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民元*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攻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最奇怪的是北几道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严防决堤"咧,花*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1.是什么(压与捧)--为什么(捧的原因、后果)--怎么办(挖) 2.非但不能使自己安心,反而助长了被捧者的贪心,自讨苦吃。从笑话到现实,被捧者不满足的程度愈来愈重,捧者愈来愈不安心。(意对即可)3.(1)不捧;(2)自己解决问题;(3)不要有太多惰*;(4)打倒封建统治者。

第3篇:捧与挖阅读*

*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3.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

1、答:本文先从*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本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都爱好!

2、答: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

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

解析:这道题出得好,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不过,此题仍有一点小瑕疵:“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和“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如出一辙!

3、答: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

解析:此道题有些难度,如何答好,在于结合文本三例的寓义和分值。

第4篇:捧与挖的阅读*

*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

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

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不是好东西。

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

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民元*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

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

(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2.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

3.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

*:

1、答:本文先从*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

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本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都爱好!

2、答: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

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

解析:这道题出得好,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不过,此题仍有一点小瑕疵:“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和“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如出一辙!

3、答: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

解析:此道题有些难度,如何答好,在于结合文本三例的寓义和分值。

第5篇:鲁迅《捧与挖》语文阅读*

捧与挖鲁 迅*的人们,遇见带有会使自己不安的朕兆的人物,向来就用两样法:将他压下去,或者将他捧起来。压下去就用旧习惯和旧道德;压不下时,则于是乎捧,以为抬之使高,餍之使足,便可以于己稍稍无害,得以安心。伶俐的人们,自然也有谋利而捧的,如捧阔佬,捧戏子,捧总长之类;但一般粗人捧的[动机",大概是不过想免害。即以所奉祀的神道而论,也大抵是凶恶的;观音菩萨倒还可爱,然而那是从印度输入的,并非我们的[国粹"。要而言之,凡有被捧者,十之*不是好东西。既然十之九不是好东西,被捧后那结果便自然和捧者的希望适得其反了。不但能使不安,还能使他们很不安,因为[人心"本来不易餍足。然而人们至今没有悟,还以捧为苟安之一道。记得有一部讲笑话的书说,当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做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到: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民元geming时候,s城来了一个都督。他虽然也出身绿林大学,但还算顾大局,听舆论的,可是自绅士以至于庶民,又用了祖传的捧法群起而捧之了。这个拜会,那个恭维,今天送衣料,明天送翅席,捧得他连自己也忘其所以,渐渐变成老官僚一样,动手刮地皮。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知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选在<鲁迅全集·华盖集>,有删改。)15.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答:本文先从*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并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解析:近年来,命题者似乎都好从文章行文构思上来命题,本试题中已出现了两道类似题目,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还是都爱好!16.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答: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三例证之间存在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解析:这道题出得好,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不过,此题仍有一点小瑕疵:[什么样的递进关系"和[什么样的高度评价"如出一辙!17.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答: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甚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解析:此道题有些难度,如何答好,在于结合文本三例的寓义和分值。

第6篇:《挖荠菜》阅读练习及*

挖荠菜

张洁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刚抽出嫩条还没打花苞的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刚割下来的蜂蜜,我会连蜂房一起放进嘴巴里;更别说什么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罗。所以,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就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盖得我连头也不敢回。

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我真不记得什么时候,那种饥饿的感觉曾经离开过我,就是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情景,留在我记忆里最鲜明的感觉,也还是一片饥饿

吃那些没收进主人家仓房里的东西,我还一次也没有被人家抓到过。倒不是因为我的运气格外好,而是人们多半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可有一次,我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的大管家发现了,他立刻拿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毫不留情地紧紧向我追来。我没命地逃着。我想我一定跑得飞快,因为风在我的耳朵旁边呼呼直响。不知是我被吓昏了,还是平时很熟悉的那些田间小路有意捉弄我,为什么面前偏偏横着一条小河?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那条河。

河水并不很深,但是足以没过我那矮小的身子。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凉的河水呛得我好难受,我几乎背过气去,而河水却依旧在我身边不停地流着,流着在由于恐怖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么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一只。我实在没有勇气重新回头去找那只丢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城用*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幕中响起来。羊儿咋咋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派派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

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说过了这些,人们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芥菜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

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养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

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养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解放以后,我进了城。偶然,在大菜场里,也可以看到人工培植的荠菜出售。长得肥肥大大的,总有半尺来长,洗得干干净净,水灵灵的。一小扎,一小扎,码得整整齐齐地摆在菜摊子上,价钱也不贵。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

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

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动相通的朋友。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莱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阅读题:

1.看到孩子们吃荠菜时的表现,我有什么反应?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2.文中加点的词语出土文物运用了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的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两者有什么关系?

阅读*:

1、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里就像翻到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反映了我对孩子们忘本而表现出的焦虑、不安的心情。

2、出土文物是比喻,陈旧、过旧的见解和行为,表明了两代人之间隔膜之深。

3、最后一段为一部分,前面两端为一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孩子们挖野菜、尝野菜的神态,以及我的心情。后一段主要反映了我对两代人之间隔膜得感慨,表达了我对过去生活的珍惜,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4、比喻;两代人之间的膈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