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协调与企业文化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4-03-02 22:31:30

管理的最简单定义就是“通过人做工作”,所以,企业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和运转。“*社会的前行,摩擦系数太大。”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成为许多领导者和管理者最伤脑筋的事情。

协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技能,也是管理的职能之一,协调就是指组织中所有的人为了共同的目标结合在一起采取协作一致的行动,协调的本质就是人际关系协调,否则协调什么?物的运转,事的进展,钱的流动,都是靠人的协调进行的,协调的好,钱流的就畅,物运的就快,事办得就顺,协调的不好,就可能就出现障碍。我们在管理中所产生的矛盾、纠葛和问题,多半是由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的,领导不力,也多半是对人际关系的协调不力,而如何协调,这与企业文化有关,与运用文化有关。协作、协调是现代企业文化必须强调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要以文化人,就不能不重视人际关系的研究,企业文化研究人际关系的直接目的就是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为提高生产力服务。

人际关系协调与企业文化的文章

人际关系的协调与企业文化有何关系?企业文化为什么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我们应该如何运用企业文化来协调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与文化是不可分的,任何人际关系都体现为一种文化,相同的文化自然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任何人际关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结成的,任何管理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运用的。文化即化人,化人即包括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文化是管理的约束力量,管理要顺着文化走,所以协调与文化就密不可分,即便采取制度与政策协调、组织结构协调、*纵与合作、命令与强制、优化组合等等,也都与文化有关。文化对人具有凝聚力、约束力、融合力、同化力,所以也就有天然的协调力。

可见,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改善是非常重要的,相同的文化构成了一种普遍协作的氛围,有了大家都认可的哲学观、价值观,就有了共同的语言,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和促进了特定问题的解决进程,“同声相应,同气相投,”共享一个意义系统,自然就容易协调,反之就较难。而人际管理艺术,人际关系协调的活动过程也是企业文化的生长点。

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原因之一是态度和价值观的不一致,所谓“酒逢知已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心理学家伯恩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做过多次实验,实验者编造了一张调查表,上面描写一些与被试者素不相识的人对某事物的态度、观点,然后问被试者喜欢哪种人。统计的结果表明,被试者都喜欢与自己态度相似的人,而且,对方被描述得越像自己,被试者就越喜欢。这说明,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就越容易建立亲密关系,越容易得到对方的支持。而企业文化的核心便是企业成员的共同态度、语言、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当这些东西成为员工普遍遵循的价值标准、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即使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往往在企业文化面前迎刃而解。

二、个人素质与道德修养对协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树立良好道德和提高员工素质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它们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道德主要是个人自我约束的协调方式,是外在的约束力量的内化。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作为培养企业文化的一种手段,可以统一成员的思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诸如忠孝、感恩、敬畏、敬业、诚信、修身、礼仪廉耻、气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各种文明都一直遵从的道德信条如能在企业生根,便会自然生发出一种道德自律,对人的自我约束和人际关系的协调产生助力。事实上,我们现在社会上的许多问题,包括人际问题,如果道德面貌一改,其问题便迎刃而解。

培育良好的企业道德,要从树立人们的道德感做起,所谓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就企业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对企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影响和破坏企业利益和形象的仇恨感和厌恶感;对本职工作和企业事务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对企业全体的集体主义感;对工友和同事的友谊感和情感;对自己过失和错误的羞耻感和内疚感等。

树立道德感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我们正常的宣传教育和典型引导以外,利用周围的舆论以议论、褒贬、意见、奖惩等形式来反映人的道德状况和道德评价,可引起人的情绪的波动和思想上的考虑,并促使人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也都是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文化手段。

人们的素质高低常常是协调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多矛盾都是个人素质不高导致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当然包括提高人的素质。现代社会是合作共赢的社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而善于协调与合作是现代化人的必备素质和必要技能。没有合作,便没有成功,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企业必须将这种思想和文化理念深植到每个员工的心底。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从而达到协调的共同文化基础,这是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而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具有重大意义。

三、加强人员交往,增加互动频率,可收强化文化和密切人际关系双效

文化是在交往与共事中逐步形成的,人际协调与*是在互动中达成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与企业员工的交往,而且是不断地交往,在交往中不断地灌输,培育,慢慢就会形成一种文化。这种交往不一定都是一次要很长时间,也不一定非要抽出专门的时间不可,见面打一声招呼,问候一声也行,说个一句两句也中,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接触保持那种亲密的关系。真正达到心心相印,是需要时间和交往的次数的,没有这个量,是达不到这种质的。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再好的亲戚,时间长了不走动,也会远了。我们现在有些企业领导,是用人上前,不用人退后,这如何能建立持久良好的人际关系呢?又如何能建立一种文化呢?

第2篇: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

人际关系与沟通,可以简称为人际沟通。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人际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活动,必须勤加练习,多加磨炼,养成小心应对、用心体会、虚心检讨的良好习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欢迎阅读参考。

1、沟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增进相互了解

每个人有不同的想法,观点,通过交流相互了解了对方的想法,才能相互理解。业务员要告诉自己,沟通就是跟对方去聊聊天,交换一下看法,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有任何心理负担,应该非常轻松地去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两个人肯定有不同观点,肯定也有相同观点,沟通不是为了看到不同点,而是为了找到共同点,所以沟通时要善于把分歧放到一边,引导对方多看共同点。

2、良好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人际关系与沟通,可以简称为人际沟通。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人际沟通是不可或缺的活动,必须勤加练习,多加磨炼,养成小心应对、用心体会、虚心检讨的良好习惯。一方面使自己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一方面促使自己的人际关系获得改善。与其讨好别人,不如用心保持*、互动、互助的良好状态,透过好好沟通来互相感应。若能心意相通,大家都愉快,那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愉快中把正当的事情办理妥当,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3、良好的沟通能够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要有开阔的胸襟,识大体、顾大局,理解别人。第三,对坏人要敢于斗争,对小人要防范,对常人好人要宽容。人之相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

用发现到的检验一下自己,取长补短,从说话到接人待物,都要向着别人可以接受的方面去说去做,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你与其他人和平相处。

[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沟通]相关文章:

1.人际关系与沟通关系

2.人际关系与沟通

3.人际关系与沟通篇

4.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关系的内容

5.人际关系与沟通类书籍

6.人际关系的沟通的方法

7.人际关系沟通风格理论

8.关于人际关系与沟通

9.人际关系沟通类面试题

10.改善人际关系的三大沟通秘招

第3篇:企业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也好,企业文化也罢,都离不开企业人的创造和实践,企业人的命运,更是我们万千企业人自身应该关注的问题。企业人的成果,源于努力,也于选择有关。

改革开放近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臻善,神州大地,企业纷显,宛如后春笋,在社会主义*柔暖的阳光中沐浴成长。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个体企业紧抓时代机遇,外资企业纷纷投资我华,群雄逐鹿,各显企业风采,各扬企业文化。

不同的企业,打造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根存于企业,企业靠企业文化彰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念和精神,伴随企业成长而发扬光大;纵然企业消亡,它的理念精神永存市场民间,被效仿学习。好的企业文化造就好的企业。企业如土,文化如种子,好的企业土壤定会让企业文化的种子开花结果,让企业收获丰实,让员工感受温馨愉悦,分享发展成果。

企业如国,国之富强,民之为本;企业之发展壮大,人才为本。企业舟也,员工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国有企业也好,私有外资企业也罢,若不能善待员工,定会民心离去,口碑皆无。来来去去于职场,忙忙碌碌于求聘,长此以往,定会积怨成恨。怒而不正言,面服而心不悦。企业美誉皆无,企业文化飘渺遥无。

文化,表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一个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和形象。企业文化,隶属文化,却有别于正统文化,它深深跟企业的土壤。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制度文化,企业法人经营管理意识的表达,体现在企业运转流程的拟定,相关制度的完善。福利薪资待遇优劣,以及用人理念和对企业发展规划。它不像正统文化,要么表征揭示一个科学的道理,要么塑造一个文学艺术典型;不像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去推理求证一个精妙的运算,或分析一个物体空间运动状态和所在的运动场;更不像文艺那样,勾勒一幅蕴意深远的诗画;也不像哲学那样思辨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它就是企业实实在在的人和事,远不如自然科学神秘莫测,也不如文艺那沉湎多情.多姿多态,更谈不上哲学宗教抽象深邃。如何管理企业,如何管理员工,如何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如何能员工的衣食住行舒心,如何能让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所有这些,才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文化,一个民族智慧灵感的*;文化,一个塑造完善生命个体美丽外衣;文化,一股推动企业永不衰竭内在动力。对于万千企业而言,我们又如何去打造自身特有的企业文化呢?

事实胜于雄辩。我想或许摩托罗拉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自身的企业文化,就是鲜活的范例。摩托罗拉公司之所以能成为闻名全球跨国公司,与其打造的企业文化理念有着一定的关系。就福利待遇这一块而言,已是做到相当之好。首先,与每一位员工签订终身合同。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代西方资本企业普遍采用终身雇佣制度,这无疑增加了员工的归属感。其次,定期对员工进行知识培训和在职教育,薪资福利更是优厚,尤其是福利.日常各种奖项.节假日红包购物券发放,还有每年定期举行员工出国旅游活动。像建设国家一样,打造企业,使员工真正有一种归属感。工作氛围.用人理念,更是独树一帜。领导.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却又许多值得我国企业借鉴学习的地方。

摩托罗拉公司,深知员工于企业的重要*。以人为本,以仁为企业文化核心,让员工和企业实现共赢。所有这些良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学习典范。要想在*古老的国土上,构筑坚实企业大厦和卓越企业文化,就谙熟*传统文化,甚至去两千多年孔子哪里求得发展的真经。

企业也好,企业文化也罢,都离不开企业人的创造和实践,企业人的命运,更是我们万千企业人自身应该关注的问题。企业人的成果,源于努力,也于选择有关。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子,任何时候我们都应坚持高尚的爱国情*。不做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形象的事。

企业,企业文化,企业人三位一体。企业囊括企业文化,企业人构成企业;企业文化彰显企业,企业人打造企业文化,更是企业.企业文化之本也。

第4篇:企业文化与战略的关系

方法决定事情成败,而战略犹如方法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小编为大家解析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1、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战略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即企业哲学,它是企业解决企业如何在外部生存、在内部共同生活的一套哲学。它明确了企业存在的价值、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如何生存等问题。它是企业内所有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企业特*。建立在这一企业成员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企业战略,是企业集体意志的表达,更具企业自身特点、与众不同。也正是由于企业战略是建立在这种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的,所以其也能够最大化发挥企业成员的集体合力,从而更易于成功的实现。

2、企业文化支撑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在影响企业制定战略的同时又是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实施战略的保证。企业要实现战略目标,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和引领,用文化树立企业信誉,用文化传播企业形象,用文化打造,最终实现提升的目的。

3、企业战略调整需要企业文化与时俱进

在企业经营中,“成本永远有节省的空间,利润永远有提升的余地,战略永远有调整的必要,运营永远有简化的可能”。不断的超越,就是要根据市场和时代的需要不断发掘出新的领域、新的业务,而且走在别人的前面。ibm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转型调整的典范,业界惊诧于ibm为何总能“先知先觉”,不仅在企业低谷时期能够力挽狂澜,在高速发展时期仍能坚持持续转型。

(1)文化为战略提供成功的动力。

企业的行为是受到企业文化深刻影响的,因此,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要考虑企业文化的作用。当一个企业组织自身具有很强的文化特*时,会通过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念表现出企业的特殊*,这有利于企业形成别具一格的战略,为企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原始动力。

(2)文化是战略实施的关键。

企业组织制定战略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以其深层*、统一*、普遍*和权威*,成为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而且企业文化的特征也会影响着企业战略实施的效果。

(3)文化与战略的适应和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规模扩大,企业会增加新的成员。这些新成员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文化。此外,在企业中,一个新的战略也要求原有的文化配合与协调。由于企业组织中原有的文化有它的滞后*,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因此,企业文化既可以成为实施战略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的新旧文化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为战略获得成功提供保证。

第5篇:老板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有人说,企业文化即是“老板文化”,因为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总是反映了某个企业老板特定的价值观念和领导风格,不论这个老板是私有企业的真老板还是国有企业的假老板。科学与否颇有争议,但有一点是无可辩驳置疑的,老板必须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动者这一角*。

一、老板必须善于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从实践中提炼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理念,或者说是价值观体系。这理念不仅要具有时代的特*、行业的特*,更要求带有企业的特*和企业家的个*,因而它不能从书本上抄来,它只能从企业自己的实践,从企业家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

根据某些研究者的观察,任何价值观体系最初总是由某一个人提出来的,是由他(或她)经过自省提供出思想的素材,经某一班子从文字上进行推敲润*,最后才定稿。

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八万员工,每天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全体起立,齐声朗诵公司的“七精神”,即“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貌谦虚,顺应时势,感恩戴德”。这“七精神”构成一种独特的价值观体系。“工业报国”是就公司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强调发展工业,是为了振兴国家;“光明正大”是就公司与社会的关系而言,强调公司在与社会各界的交往中,光明磊落,真诚守信;“团结一致”是就公司中员工之间的关系而言,强调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奋斗向上”强调的是对事业的开拓精神;“礼貌谦虚”强调的是对顾客的服务精神;“顺应时势”强调的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精神;“感恩戴德”强调的是员工对公司的忠诚。

而这样一个价值观体系是由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后,以理念的形式,注入到每个成员的精神中,使大家愿为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当这家企业还是一个街道弄堂小厂的时候,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制定了公司的纲领:“努力为社会生活之改善提高以及世界文化之进步作出贡献”,“生产广泛需要的贵重生活物资,要象管理中心流水线一样,源源供应于世,以消除贫困,带来繁荣”。正是这一纲领的延伸和发展,逐步形成上述的“七精神”。

我国创建于1874年的杭州胡庆余堂*店,其所以能经百年而盛名不衰,与其独特的经营观念有关。其营业厅高悬的“戒欺”横匾,明确写着“*业关系生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这正是胡庆余堂在行业中争雄的诀窍,也是该企业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因而带有企业创始人的个人*彩。

二、老板要身体力行,忠实地严守企业的价值观。

企业老板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老板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老板确定了价值观体系之后,可以通过象征*行为、语言、故事等各种方式表示出自己对价值观体系始终如一的关注,从而使广大员工也跟着来关注价值观体系的实现。

其一是通过象征*的行为。如,特里·迪尔和阿伦·肯尼迪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就讲到了通用电气公司现任董事长的一个故事:那时候杰克·韦尔奇还是一个集团的主管经理。他为了表示出对解决外购成本过高的问题的关注,在办公室里装了一台特别电话,号码不对外公开,专供集团内全体采购代理商使用。只要某个采购人员从供应商那里争得了价格上的让步,就可以直接给韦尔奇打电话。无论韦尔奇当时正在干什么,是谈一笔上百万美元的业务还是同秘书聊天,他一定会停下手头的事情去接电话,并且说道,“这真是太棒了,大好消息;你把每吨钢材的价格压下来两角五分!”然后,他马上就坐下来起草给这位采购人员的祝贺信。韦尔奇的这种象征*做法不仅使他自己成了英雄也使每一位采购代理商成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英雄。

有人谈到象征在管理中的作用时指出,每一个使用象征手法的行动既是他们本身又是一出小戏,在这个意义上说,领导也是戏剧艺术家。

其二是要天天讲,时时讲。老板要抓住价值观体系,全神贯注,始终不渝。如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的简·卡尔岑以服务作为经营的宗旨,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机会反复强调服务。你从来听不见他谈论飞机,他总是谈论乘客。他非常注意用词: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不再是“以资产为中心的企业”,而是“以服务为中心的企业”,不再是“技术型或经济效益型公司”而是“市场型公司”。

其三是利用提升晋级这种“未被充分认识”的管理工具。老板最关注什么,最明确最清楚的信号就是提升,尤其是在发生变革的时刻更是这样。通过提升,大家最清楚地了解到你所坚持的价值准则和优先顺序。

其四是利用故事和范例。事实*,人类的推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范例故事,而不是大量资料数据。下面的事例足以说明:有一次,雷·克罗克访问温尼佩格的麦克唐纳特许快餐店,他发现了一只苍蝇,仅仅是一只苍蝇,可是它破坏了“质量、服务、清洁和实惠”的原则。两星期后,温尼佩格的那位快餐店老板的特许代理权被吊销了。在这件事流传开之后,绝大多数麦克唐纳快餐店都拼命消灭苍蝇,他们想出各种近乎神奇的办法保持餐厅里没有苍蝇,一只也没有。这就是范例和故事的效用。

三、“老板”要敢于扬弃旧文化,发展新文化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时,它反映了企业成员的动机和想象,随后建立起来的有关制度和工作程序,提供了这个企业获得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行为方式。但是,这种文化是以开始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会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老板们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完全扬弃旧文化,重新创造新的企业文化。但由于价值观念的更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要尽量避免完全重建,最好是逐步发展和完善。老板们要积极推动变革。他们可以通过推行参与管理、加强信息沟通等方式来加速企业成员观念的转变过程。

当然,必要时也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来推行变革,这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程度。如果外部环境变动剧烈,企业成员一时又难以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在这种应急情况下,企业领导也可以强行变革,以保证企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赢得优势》一书中提到这么一个例子:科宁玻璃公司多年以来一直是以装饰玻璃为主要产品的。可是这个市场已开始萎缩了。正在这时阿瑟·霍顿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他想把科宁公司变成一个高技术型公司。他采取了什么办法呢?他来到成品库房,那里装满了科宁公司有史以来生产出的最漂亮的玻璃制品(可是都是些滞销积压产品)。他带着一把大铁榔头亲手把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成品打成粉碎,他的目的是让大家都清楚他要改弦更张,弃旧图新。他果然成功了。

第6篇: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之间表面上看似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是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系的,并能够相互促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通常来说,企业信息化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除技术因素外,构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要素有以下几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方向明确,战略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主要体现在通过客观全面的分析,掌握需要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预期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将这些目标定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来实施。加强制度建设,并将制度建设有效地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各个阶层之间,上到企业管理者,下到生产一线的员工,都需要对工作的目标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将工作目标完成的过程有一个详细和明确的过程记录。并且在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变化的时候,通过不断地对制度规范进行完善并不断地体现到信息系统中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转。在企业信息化的决策和项目建设阶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信息系统能够得到有效地推广并应用,体现出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价值。要有创新的精神,并能不断地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会需要很多的问题,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些管理和业务上的问题,并在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更多的信息化元素。

2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成功的必要支撑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格和气质,是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的文化形象。虽然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但优秀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相似*,例如台塑集团“止于至善”的文化、本田公司“事业在于人”的文化、通用电气“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的文化,归纳起来,都具有追求卓越、鼓励创新、重视积极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优秀的执行力等特征。而这些文化特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几乎都有对应关系。

鼓励创新为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可以理解为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不断的产品与理念升级,既可以是引领发展,也可以是有效响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且从中获益,在“扬弃”中发展、壮大。有了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企业才会主动思考信息化如何支撑创新,才会包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程*、技术*失误,才会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获得提升。

重视规范管理与持续改进是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信息系统本身没有思想和智能,人赋予系统什么思想、规定系统如何做,系统才具有思想和智能。因此,通过管理规范、作业指导书等体现的管理文化,是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功、具有灵魂的重要前提。

优秀的执行力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的执行力,可以拿训练有素的*队服从命令听指挥来类比,令行禁止、迅速完成就是优秀的执行力。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必然有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必然会改变某些固有的习惯,触动某些部门、人员的利益,只有高度的自觉,令行禁止、不走样地执行,才能最终取得项目的成功。否则,逃不出高调登场、扯皮拖沓、不了了之的定式。

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企业信息化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撑。

3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信息化建设,也有助于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信息系统能够固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有效支持其复制和传播。当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企业发展时,也就意味着企业优秀的文化已经固化在系统中。系统扩展应用,不但宣传了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而且有明确的示范和指引,有效实现文化的传播和落地。

信息化建设具有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有效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持续改进,完善企业文化。一个普遍的共识是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原有的很多流程在信息系统中走不通了,原有的很多工作需要进一步细化才能进入系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系统建设与应用迫使大家认真梳理工作,而梳理过程中发现了原有制度、规范、流程中不合理的地方,迫切需要沟通,需要规范管理,需要创新。因此,信息化建设无形中起到了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且有目标地改进的放大镜作用,从而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看似无关,实际密切相关。作为信息化工作者,深切体会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而信息化建设又可以培养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