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4-02-26 16:08:15

一、教学课题:

5.4.2一次函数的应用

《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二、新课讲授

例题2、已知雅美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可获利润45元;做一套n型号的时装需要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可获利润50元。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所获总利润为元。

(1)求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雅美服装厂在生产这批服装中,当n型号的时装为多少套时,所获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例题3、某地长途汽车客运公司规定,旅客可随身携带一定重量的行李,如果超过规定,则需要购买行李票,行李票费用(元)是行李重量x(公斤)的一次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

求(1)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旅客最多可免费携带行李的公斤数。

例题4、扬州火车货运站现有甲种货物1530吨,乙种货物1150吨,安排用一列货车将这批货物往广州,这列货车可挂a、b两种不同规格的货厢50节,已知用一节a型货厢的运费是0.5吨万元,用一节b型货厢的运费是0.8万元。

(1)设运输这批货物的总运费为(万元),用a型货的节数为x(节),试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甲种货物35吨和乙种货物15吨,可装满一节a型货厢,甲种货物25吨和乙种货物35吨吨可装满一节b型货厢,按此要求安排a、b两种货厢的节数,有哪几种运输方案?请你设计出来。

(3)利用函数的*质说明,在这些方案中,哪种方案总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万元?

三、巩固练习

书:p203练习

四、小结

能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一根*簧的原长为12c,它能挂的重量不能超过15g并且每挂重1g就伸长12c写出挂重后的*簧长度(c)与挂重x(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12x+12(0<x≤15b、=12x+12(0≤x<15

c、=12x+12(0≤x≤15)d、=12x+12(0<x<15

2)如图公路上有a、b、c三站,一辆汽车在上午8时从离a站10千米的p地出发向c站匀速前进,15分钟后离a站20千米。

(1)设出发x小时后,汽车离a站千米,写出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汽车行驶到离a站150千米的b站时,接到通知要在中午12点前赶到离b站30千米的c站。汽车若按原速能否按时到达?若能,是在几点几分到达;若不能,车速最少应提高到多少?

第2篇:一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反思是围绕着今天“六个有效”的主题活动展开反思的。

一、有效的“复习回顾”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及*质,并了解了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图象法、列表法、解析式法。在此基础上通过知识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并能灵活的应用到习题中,有效的“复习回顾”在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有效的“新知探究”

根据实际的问题情境感受生活中的一次函数,利用已知的条件,来确定一次函数中正比例函数表达式,并理解确定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和条件。

三、有效的“拓展延伸”

设置这个例题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簧现象,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不同的情景中获取信息来求一次函数表达式,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需要两个条件,能由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并能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进一步体会函数表达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数学模型,而且体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

四、有效的“感悟收获”

通过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的归纳和提升,加强学生对求一次函数表达式方法和步骤的理解,通过“感悟收获”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有效的“巩固提高”

通过分小组“比一比、练一练”的活动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将本节课的知识灵活的应用到习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有效的“作业布置”

根据本班学生及教学情况在教学课堂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难度不应过大,有效的作业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

以上是本人对“六个有效”课堂的体会,有理解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批评,谢谢大家

第3篇: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最值问题的过程。

2、会综合运用二次函数和其他数学知识解决如有关距离等函数最值问题。

3、发展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地分析,即用数学的方式表示问题以及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例2将现实问题数学化,情景比较复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利用二次函数的*质解决许多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的问题,它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列解析式时,要根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运用公式或*法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上节课我们讨论了用二次函数的*质求面积的最值问题。出示上节课的引例的动态

图形(在周长为8米的矩形中)(多媒体动态显示)

设问:(1)对角线(l)与边长(x)有什何关系?

(2)对角线(l)是否也有最值?如果有怎样求?

l与x并不是二次函数关系,而被开方数却可看成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并且有最小值。引导学生回忆算术平方根的*质:被开方数越大(小)则它的算术平方根也越大(小)。指出:当被开方数取最小值时,对角线也为最小值。

二、例题讲解

例题2:b船位于a船正东26km处,现在a、b两船同时出发,a船发每小时12km的速度朝正北方向行驶,b船发每小时5km的速度向正西方向行驶,何时两船相距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

多媒体动态演示,提出思考问题:(1)两船的距离随着什么的变化而变化?

(2)经过t小时后,两船的行程是多少?两船的距离如何用t来表示?

设经过t小时后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a’b’=ab’2+aa’2=(26-5t)2+(12t)2=169t2-260t+676。(这里估计学生会联想刚才解决类似的问题)

因此只要求出被开方式169t2-260t+676的最小值,就可以求出两船之间的距离s的最小值。

解:设经过t时后,a,bab两船分别到达a’,b’,两船之间距离为

s=a’b’=ab’2+aa’2=(26-5t)2+(12t)2

=169t2-260t+676=169(t-1013)2+576(t>0)

当t=1013时,被开方式169(t-1013)2+576有最小值576。

所以当t=1013时,s最小值=576=24(km)

答:经过1013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最近,最近距离为24km

练习: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和为2,求斜边的最小值。

三、课堂小结

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四、布置作业

见作业本

第4篇:一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第5篇:一次函数优秀教学设计

函数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数学分支(如代数、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等)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展开研究的。

14.1.1变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量的概念,会区别常量与变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变量的过程,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变化与对应的内涵.

2.难点:理解变化与对应的内涵.

3.关键: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变量,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认知常量与变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情境思考1】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

s.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活动】先*思考后再与同伴交流,填出表格中问题:s:60千米,?120千米,180千米,240千米,300千米.推出含t的等式为s=60t(t≥0).

【情境思考2】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票205张,?晚场售出票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票x张,票房收入为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

y?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索,然后从学生中推荐好的方法.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通过交流,部分学生上讲台演示:早、中、晚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为:1500元、2050元、3100元;含x的式子表示y为:y=10x.

【情境思考3】

在一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重物质量m(单位:kg)的式子表示受力后的*簧长度l(单位:cm)?

【教师活动】启发诱导,并让出讲台,请学生上台板演.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先*思考后再与同桌交流,得到关系式为l=10+0.5x(x表示悬挂

重物的重量).

【情境思考4】

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面积为20cm2呢?怎样用含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教师活动】巡视、观察学生的思考,并及时加以启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演示.

【学生活动】*思考,把问题解决.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r2,得出面积为10cm2

;面积为20cm2时,

;关系式

【情境思考5】

如课本图14.1-1所示,用10m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试改变长方形的长度,?观察长方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长方形长度值,计算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长方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s?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线,按要求进行实践、记录、计算、寻找规律,得到s与x的关系式为s=x(5-x).

二、*作观察,获取新知

【形成概念】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量的数值始终不变,我们称它们为常量.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具体指出上面的各问题中,哪些是变量,哪些量是常量?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得到常量为:60、10、5、?、0.5等,变量为:x、y、r、s、t、l等.

【教学形式】生生互动,畅所欲言.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p95练习.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什么叫做变量?什么叫做常量?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2.本节课中,通过实际事例,你对变量的概念以及实际意义有怎样的感受?

五、布?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p106第1,6题.

教学反思

本节前5个问题中含有变量之间的单位对应关系,?是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位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定义作了铺垫.对于函数概念的学习,需要从具体到抽象,关键是认识变量之间的单位对应关系.

第6篇:一次函数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14.2.2一次函数

课时:57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毛

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4.会用简单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多样*.

2.进一步提高分析概括、总结归纳能力.

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

教学重点

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

3.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

教学难点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

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

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y=15-6x(x≥0)

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

y=-6x+15(x≥0)

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

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

ⅱ.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

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

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

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矩形面积y(cm2)随x的值而变化.

这些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

1.c=7t-35.

2.g=h-105.

3.y=0.01x+22.4.y=-5x+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