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二次方程*法》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4-02-09 20:44:33

本学期我接的是初三的本地班,因此从开学到现在我在班里上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适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的接受我,毕竟以前的老师已经教过他们两年的时间了,在感情上还是行为习惯上都不能很快地接受。另一方面,我以前教的是内初班,他们和我们本地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接受能力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处事的方式也不同;总之有很多的不同;我在试图改变,但是我的改变还是跟不上需要;所以我也很不适应。以至于我的课现在上的很头疼,也许也很失败.

我这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第二节课——*法,内容不多,重点是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自学检测的过程中总结出方法,熟练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在经历*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

《解一元二次方程*法》的教学反思

在整节课的实际和进行的过程中,我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基本是按“1:1有效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在时间方面,这节课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自从我参加“1:1有效教学模式”以来,一直不放心彻底把时间还给学生,但在这一年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只有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我们的“1:1有效教学模式”才能够真正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因为学习始终是学生自主的行为,如果学生的自主*得不到发展,学生一直是被动地学习,他们不积极,老师在课堂上很累。但在这节课中重点是学生练习,总结方法和规律;很多东西虽然掌握的层次不同,但都是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

二、课时内容中对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总结的比较到位,同时也板书的黑板上;学生在解题时可以很好地对照,使他们感觉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很容易的。

三、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书写规范要求比较到位;在我对数学课程的理解中,我认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在做题的过程中,书写格式正确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失误。

但是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很多不足:

一、面对学生,我的教学语言中存在很多问题;语言生硬,命令口气比较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对立。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应该是在很轻松的环境中,他们的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学习积极*得以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多一些鼓励*质的语言,少一些责备*的语言,即使他们做的不够好。

二、“1:1有效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合作解疑和激励引导环节一直处理不好;在“1:1有效教学模式”中,这两个方面看起来不是很重要,往往容易忽视,我在课堂中就是这样。但是我慢慢发现,合作解疑环节处理好,才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在这里他们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拓展。而激励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使他们的学习有成就感。但是这方面我做的一直不够。

三、对于这节课,我在题目的设计方面下的工夫不够;无论是自学检测,还是总结检测,它们是学生掌握这节课重要内容的主要载体;题目设计不但要精,还要具有针对*,让学生不做无用功,而又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题目深刻理解。

四、在课下与学生交流太少,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很愿意和你配合;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有时对老师的谆谆教诲不能理解,你对他们的期望高,要求严,很多情况下换来的是他们的反感与对立。因此我们对于一部分学生最好还是采用“诱教”的方式,没有必要生气或责备。另外我们一定要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感情的培养,使他们很乐意学习你教的课程。特别是对“1:1有效教学模式”,学生如果不学,我们的有效将无从谈起。

一节课或几节课或许对我的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只要我能够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寻找不足,改进不足,我相信就象我新接班一样,一切都会不断变好的。对于“1:1有效教学模式”的实验和试行也是一样。很多老师都说他们不知道“1:1有效教学模式”该如何去实行,他们好象不会上课了;但是在我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1:1有效教学模式”进行的越来越顺利,而且效果也确实越来越好。我也希望在我的不断摸索中我的教学也能够有所前进。

第2篇:*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里,《*法》是作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三种解法出现的,学生往往会把*法和前面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等同理解,所以在用*法解题时只是简单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对为什么要*理解不到位,因此在需要用*法*一个代数式一定为正数或负数时往往不知所措。而我认为*法更多的是一种代数式变形的技巧,她可以为解一元二次方程服务,但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方程的方法。事实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后还是要结合直接开平方法才能解出方程的解。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遇到这样的题目:“试说明代数式的值恒大于0”时,考虑到学生理解上会有问题,我把这个问题肢解为如下几个小问题来处理:

师:“代数式的值恒大于0”中的“恒大于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永远大于0的意思。

师:你见过无论字母取什么值时值都大于0的代数式吗?试举例。

(学生交头接耳,有人明显不相信,也有少数人想到,显得很得意的样子…)

生:比如,等

(其余同学豁然大悟,原来并不陌生,接触过很多了,还可以说出很多类似的多项式)

师:所给代数式与你所举的例子间有什么差异?哪一种形式更有利于说明“恒大于0”?

生:当然是所举的例子的形式更方便说明代数式恒大于0。

师:那么如何把原代数式的形式写成你们所举例子的形式呢?

生:*!

……

如此处理,则把原来一个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学生能理解的小问题逐个击破,学生不但对这类题目理解深刻,并且也对*法的意义理解更深刻了,从课后作业看,效果良好。

第3篇:《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法不仅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之一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也是其它许多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其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要。原以为学生不容易掌握。谁知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效果普遍良好。从本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来分析,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首先复习完全平方公式及有关计算,让学生进行一些完形填空。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总结规律,然后小组总结交流得出结论。即*法的具体步骤:

①当二次项系数为1时将移常数项到方程右边。

②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③化方程左边为完全平方式。

④(若方程右边为非负数)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得方程的根。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法,理解起来也很容易,运用起来也很方便。

2、习题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掌握了二次项系数为一的后。提出问题:当二次项系数不为一时你会用*法解决吗?不少学生立即答道把系数化为一不就够了吗。于是学生很快总结出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

②移常数项到方程右边。

③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④化方程左边为完全平方式。

⑤(若方程右边为非负数)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得方程的根。

3、恰到好处的设置悬念,为下节课做铺垫。我问学生*法是不是可以解决“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若不能,如何来确定它的“适用范围”?多数学生迅速开动脑筋并发现“*法”能简便解决一部分“特殊方程”,而例如x+2x=0,4x+4x+1=0,2y-3y+3=0这些方程用“*法”的话就相当麻烦,不如用“求根公式”或“因式分解”来解简单,这些方法后面我们将要进一步学习。由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向学生引申:解决一个问题的途径可能有多种思路,但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尽量选择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案,这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必备思想。

4、在我本节课的教学当中,也有如下不妥之处:

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程度不适当。

②在提示和启发上有些过度。

③为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时间较少,导致少数学生对本节知识“囫囵吞枣”,而最终“消化不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力争克服以上不足。

本节共分3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转化得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法,第二课时利用*法解数字系数的一般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又进一步训练用*法解题的技能。

在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的对象是含有未知数的二次三项式,其理论依据是完全平方式,*的方法是通过添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构成完全平方式,对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它,确实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及课后批改中发现学生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在利用添项来使等式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公式时,等式的右边忘了加。

2、在开平方这一步骤中,学生要么只有正、没有负的,要么右边忘了开方。

3、当一元二次方程有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时,在添项这一步骤时,没有将系数化为1,就直接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因此,要纠正以上错误,必须让学生多做练习、上台表演、当场讲评,才能熟练掌握。

终于是第二次拿着自己准备的课件再次走上了期许已久的三尺讲台。周二的第五节课虽然只有短短是35分钟,但是这却是自我感觉最好的一堂课——《*法讲一元二次方程》。这是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第二课时,其实总的内容并不是很多,而且对于初中课堂来说课堂的重点是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要相互结合,最好能让学生在完成自学检测的过程中总结出方法,熟练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尽可能让同学在经历*法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解方程中的程序化,体会化归思想。在整节课的实际和进行的过程中,我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节课基本是按“1:1有效教学模式”来进行的;在时间方面,这节课保证了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自从我观摩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翻转课堂以来,从这里面得到了一个道理:只有放心彻底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能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学习始终是学生自主的行为,如果学生的自主*得不到发展,学生一直是被动地学习,他们不积极,老师在课堂上很累。但在这节课中重点是学生练习,总结方法和规律;很多东西虽然掌握的层次不同,但都是他们真正掌握的知识。

二、课时内容中对用*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总结的比较到位,学生在解题时,ppt上的例题解题过程都会保留在屏幕上,所以可以很好地对照,使他们感觉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很容易的。从二次项系数是1的类型过度到二次项系数是2的方程求解,运用矛盾激发学生思考遇到二次项系数是2的方程要先将二次项系数化1。

但是通过这节课,我也发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切不足,例如,面对学生,我的教学语言中存在很多问题,题目设计不但要精,还要具有针对*,让学生不做无用功,而又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通过题目深刻理解。

一节课或几节课或许对我的教学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是只要我能够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不断地寻找不足,改进不足,我相信一切都会不断变好的。感恩!

第4篇:《*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

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里,《*法》是作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三种解法出现的,学生往往会把*法和前面学过的直接开平方法以及因式分解法等同理解,所以在用*法解题时只是简单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对为什么要*理解不到位,因此在需要用*法*一个代数式一定为正数或负数时往往不知所措。而我认为*法更多的是一种代数式变形的技巧,她可以为解一元二次方程服务,但不仅仅只是一种解方程的方法。事实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在*后还是要结合直接开平方法才能解出方程的解。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遇到这样的题目:“试说明代数式的值恒大于0”时,考虑到学生理解上会有问题,我把这个问题肢解为如下几个小问题来处理:

师:“代数式的值恒大于0”中的“恒大于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永远大于0的意思。

师:你见过无论字母取什么值时值都大于0的代数式吗?试举例。

(学生交头接耳,有人明显不相信,也有少数人想到,显得很得意的样子…)

生:比如,等

(其余同学豁然大悟,原来并不陌生,接触过很多了,还可以说出很多类似的多项式)

师:所给代数式与你所举的例子间有什么差异?哪一种形式更有利于说明“恒大于0”?

生:当然是所举的例子的形式更方便说明代数式恒大于0。

师:那么如何把原代数式的形式写成你们所举例子的形式呢?

生:*!

……

如此处理,则把原来一个比较难理解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学生能理解的小问题逐个击破,学生不但对这类题目理解深刻,并且也对*法的意义理解更深刻了,从课后作业看,效果良好。

第5篇:用*法求解一元二次方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节《用*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课时。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用*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课时。知道了用*法解方程的步骤,所以学习本节内容不是太困难。

上节课学生用*法求解的是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本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方程如何求解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如何将不是1转化为1,学生快速发现可以两边同时除以二次项系数,问题迎刃而解。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运算能力不强,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好的地方在于: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在课堂上能及时处理。比如:学生在除以二次项系数时,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或知道第一项除了二次项系数之后是1,其余的项除以二次项系数后不知道是多少;学生不认真观察所给方程的不同,将上节跟这节内容混淆,直接移项*,忘了先要除以二次项系数,再移项*等等。不好的地方在于: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对于他们出现的运算方面的问题,我不能及时给以指导,使得他们接受知识的速度较慢。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有点守旧,学生参与课堂不高,因为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为零,所以始终无法开展运算。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

一、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二、我要多关注基础不好的学生,帮他们解决运算方面的问题。

三、我要培养学生的眼力,做题之前要多观察方程属于我们求解的哪一类,然后在解方程,不要盲目求解。用*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节《用*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了完全平方式和如何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运算,所以本节课刚开始就让学生求解一些很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在求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寻求解题方法: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或者一个数字的平方,右边是一个大于或等于零的常数,两边可直接开平方,得到方程的根。进而抛出不是上面情形的方程如何用刚才的方法求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转化为完全平方式求出方程的根。中间学生完成一个填空,寻找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之间的关系,解决转化问题。然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应练习。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上完成的很顺畅。在给出不是一个数的平方或不能写成完全平方式的方程后,学生就出现困难。把不是完全平方式的配成完全平方式,就需要给方程两边添项,添项时遵循常数项为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这一过程如果一次项系数是正数,学生不会错,但如果是负数的话,学生就会出错。在出错的地方,可能我处理的不是很到位,学生在解题时仍无法杜绝错误出现。学生在添项时出现一边加而另一边不加的情况,这跟自己课前没给学生复习等式的基本*质有关。在两边开平方时,问题严重:不是书写错误就是求解错误。说明学生的底子不是很好,前学后忘或者根本没弄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得加强训练。

所以在上课时,一方面要做好前后知识的衔接,另一方面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才能杜绝学生运算出现错误,才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第6篇:《*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法的含义是把方程的一边*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另一边化为非负数,由此我们想到怎样把一个二次三项式*,并判断其取值范围。

例1:用*法*a2-a+1的值总为正数。

分析:直接判断a2-a+1>0有困难,下面我们用*法试一试。

*:∵a2-a+1=(a2-a)+1

=(a2-a+1/4)+1-1/4

=(a-1/2)2+3/4

∵(a-1/2)2≥0

∴(a-1/2)2+3/4>0

∴a2-a+1>0

即:a2-a+1的值恒大于0.

上面是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进行讨论,下面我们来看看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情况。

例2:*:-10y2-7y-4<0

分析:直接*上式较困难,我们来试一试*法,先把二次项和一次项结合在一起,然后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再在括号里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常数项多了就减,少了就加。

*:∵-10y2-7y-4=(-10y2-7y)-4

=-10(y2+7/10y)-4

=-10(y2+7/10y+49/400)-4+49/40

=-10(y+7/20)2-11/40

=-[10(y+7/20)2+11/40]

∵10(y+7/20)2≥0

∴10(y+7/20)2+11/40>0

∴-[10(y+7/20)2+11/40]<0

即:-10y2-7y-4<0

通过上两例,我们知道可以把二次三项式进行*,求其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