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最值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4-02-02 08:15:57

目的:

(1)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函数的最值教案设计

(2)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质;

重点:

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

教学难点:

利用函数的单调*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说出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各单调区间上的单调*;

○2指出图象的最高点或最低点,并说明它能体现函数的什么特征?

(1)(2)

(3)(4)

二、新课教学

(一)函数最大(小)值定义

1.最大值

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

(2)存在x0∈i,使得f(x0)=m

那么,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maximumvalue).

思考:仿照函数最大值的定义,给出函数y=f(x)的最小值(minimumvalue)的定义.(学生活动)

注意:

○1函数最大(小)首先应该是某一个函数值,即存在x0∈i,使得f(x0)=m;

○2函数最大(小)应该是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即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f(x)≥m).

2.利用函数单调*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方法

○1利用二次函数的*质(*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利用函数单调*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来源:z#xx#k]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二)典型例题

例1.(教材p36例3)利用二次函数的*质确定函数的最大(小)值.

解:(略)

说明:对于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首先要仔细审清题意,适当设出变量,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然后利用二次函数的*质或利用图象确定函数的最大(小)值.

巩固练习:如图,把截面半径为25cm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如果矩形一边长为x,面积为y试将y表示成x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并判断怎样锯才能使得截面面积最大?

例2.(新题讲解)旅馆定价一个星级旅馆有150个标准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经理得到一些定价和住房率的数据如下:

房价(元)住房率(%)

16055

14065

12075

10085

欲使每天的的营业额最高,应如何定价?

解:根据已知数据,可假设该客房的最高价为160元,并假设在各价位之间,房价与住房率之间存在线*关系.

设为旅馆一天的客房总收入,为与房价160相比降低的房价,因此当房价为元时,住房率为,于是得15.

由于≤1,可知0≤≤90.

因此问题转化为:当0≤≤90时,求的最大值的问题.

将的两边同除以一个常数0.75,得1=-2+50+17600.

由于二次函数1在=25时取得最大值,可知也在=25时取得最大值,此时房价定位应是160-25=135(元),相应的住房率为67.5%,最大住房总收入为13668.75(元).

所以该客房定价应为135元.(当然为了便于管理,定价140元也是比较合理的)

例3.(教材p37例4)求函数在区间[2,6]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略)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求函数的最大(小)值的方法与格式.

巩固练习:(教材p38练习4)

三、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函数的单调*一般是先根据图象判断,再利用定义*.画函数图象通常借助计算机,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时必须要注意函数的定义域,单调*的*一般分五步:

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四、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课本p45习题1.3(a组)第6、7、8题.

提高作业:快艇和轮船分别从a地和c地同时开出,如下图,各沿箭头方向航行,快艇和轮船的速度分别是45km/h和15km/h,已知ac=150km,经过多少时间后,快艇和轮船之间的距离最短?

指数概念的扩充

3.2.1指数概念的扩充

【自学目标】

1.掌握正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质;

2.理解n次方根和n次根式的概念,能正确地运用根式表示一个正实数的算术根;

3.能熟练运用n次根式的概念和*质进行根式的化简与运算。

【知识要点】

1.方根的概念

若,则称x是a的平方根;若,则称x是a的立方根。

一般地,若一个实数x满足,则称x为a的n次实数方根。

当n是奇数时,正数的n次实数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n次实数方根是一个负数,这时a的n的次实数方根只有一个,记作;

当n是偶数时,正数的n次实数方根有二个,它们是相反数。这时a的正的n次实数方根用符号。

注意:0的n次实数方根等于0。

2.根式的概念

式子叫做根式,其中n叫做根指数,a叫做被开方数。

求a的n次实数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运算。

3.方根的*质

(1);

(2)当n是奇数时,,当n是偶数时,

【预习自测】

例1.试根据n次方根的定义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n次方根。

⑴25的平方根;⑵27的三次方根;

⑶-32的五次方根;⑷的三次方根.

例2.求下列各式的值:

例3.化简下列各式:

例4.化简下列各式:

【堂练习】

1.填空:

⑴0的七次方根;⑵的四次方根。

2.化简:

3.计算:

【归纳反思】

1.在化简时,不仅要注意n是奇数还是偶数,还要注意a的正负;

2.*和分母有理化是解决根式的求值和化简等问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而分类讨论则是不可忽视的数学思想。

第2篇:数学函数的最值教案

第八课时函数的最值

【学习*】

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了解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概念;

2.理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几何意义;

3.能求一些常见函数的最值和值域.

自学评价

1.函数最值的定义:

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

若存在定值,使得对于任意,有恒成立,则称为的最大值,记为;

若存在定值,使得对于任意,有恒成立,则称为的最小值,记为;

2.单调*与最值: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

若是增函数,则,;

若是减函数,则,.

【精典范例】

一.根据函数图像写单调区间和最值:

例1:如图为函数,的图象,指出它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单调区间.

【解】

由图可以知道:

当时,该函数取得最小值;

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为;

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有2个:和;

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有三个:、和

二.求函数最值:

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

(1);

(2),.

【解】

(1)

∴当时,;

(2)因为函数在上是单调减函数,所以当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为.

追踪训练一

1.函数在上的最小值(a)

与的取值有关

不存在

2.函数的最小值是0,最大值是.

3.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

(2)

析:因为函数的最值是值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以求函数的最值的方法有时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是相仿的.

解:(1);;

所以当时,;当时,;

(2)函数是一次函数,且

故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时,;

当时,;

【选修延伸】

含参数问题的最值:

例3:求,的最小值.

【解】

,其图象是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的抛物线.

①若,则在上是增函数,∴;

②若,则;

③若,则在上是减函数,∴的最小值不存在.

点评:

含参数问题的最值,一般情况下,我们先将参数看成是已知数,但不能解了我们再进行讨论!

思维点拔:

一、利用单调*写函数的最值?

我们可以利用函数的草图,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是图像连续的,且在是单调递增的,在上是单调递减的,则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一定是在处取得;同理,若函数在区间上是图像连续的,且在是单调递减的,在上是单调递增的,则该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一定是在处取得.

追踪训练

1.函数的最大值是

(d)

2.=x2+的最小值为(c)

a.0b.c.1d不存在.

3.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则________.

4.函数的最大值为.

5.已知二次函数在上有最大值4,求实数的值.

解:函数的对称轴为,

当时,则当时函数取最大值,即即;

当时,则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即,即

所以,或。

第3篇:函数的极值与最值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一、课前准备:

【自主梳理】

1.若函数f(x)在点x0的附近恒有(或),则称函数f(x)在点x0处取得极大值(或极小值),称点x0为极大值点(或极小值点).

2.求可导函数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y=f(x)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值.

3.求可导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①求y=f(x)在[a,b]内的极值;

②将y=f(x)在各极值点的极值与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自我检测】

1.函数的极大值为.

2.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

3.若函数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为.

4.已知函数,若对任意都有,则的取值范围是.

(说明:以上内容学生自主完成,原则上教师课堂不讲)

二、课堂活动:

【例1】填空题:

(1)函数的极小值是__________.

(2)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是________;最大值是__________.

(3)若函数在处取极值,则实数=_.

(4)已知函数在时有极值0,则=_.

【例2】设函数.

(Ⅰ)求的最小值;

(Ⅱ)若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3】如图6所示,等腰的底边,高,点是线段上异于点的动点,点在边上,且,现沿将折起到的位置,使,记,表示四棱锥的体积.

(1)求的表达式;

(2)当为何值时,取得最大值?

三、课后作业

1.若没有极值,则的取值范围为.?

2.如图是导数的图象,对于下列四个判断:?

①在[-2,-1]上是增函数;?

②是的极小值点;?

③在[-1,2]上是增函数,在[2,4]上是减函数;?

④是的极小值点.?

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3.若函数在(0,1)内有极小值,则的取值范围为.

4.函数,在x=1时有极值10,则的值为.

5.下列关于函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f(x)0的解集是{x|0

②f(-)是极小值,f()是极大值;?

③f(x)没有最小值,也没有最大值.?

6.设函数在处取得极值,则的值为.

7.已知函数(为常数且)有极值9,则的值为.

8.若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则的值为.

9.设函数在及时取得极值.

(Ⅰ)求a、b的值;

(Ⅱ)若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函数,求函数在[1,2]上的最大值.

第4篇:《二次函数》数学教案设计

二次函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第三册第108页

教学目标:

1。1。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2。通过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广阔*、深刻*;

3。3。通过二次函数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加深对于数形结合思想认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画二次函数图象。

教学难点: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数与形相互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建模引入

我们已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现在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写出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与r的关系式

答:s=πr2。①

2。写出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m2)与矩形一边长l(m)之间的关系

答:s=l(30-l)=30l-l2②

分析: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与r、l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s是否是r、l的一次函数?

由于①②两个关系式中s不是r、l的一次函数,那么s是r、l的什么函数呢?这样的函数大家能不能猜想一下它叫什么函数呢?

答:二次函数。

这一节课我们将研究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一般地,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

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注意:(1)必须a≠0,否则就不是二次函数了。而b,c两数可以是零。(2)由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的形式,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练习:1。举例子:请同学举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全班同学判断是否正确。

2。出难题:请同学给大家出示一个函数,请同学判断是否是二次函数。

(若学生考虑不全,教师给予补充。如:;;;的形式。)

(通过学生观察、归纳定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通过开放*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放*。题目用了一些人*化的词语,也增添了课堂的趣味*。)

由前面一次函数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研究函数一般应按照定义、图象、*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次函数我们也会按照定义、图象、*质、求解析式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这里指出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旨在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并将此方法形成技能,以指导今后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尝试模仿、巩固提高

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ax2入手展开研究

1。1。尝试:大家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学生分别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2。模仿巩固:教师将了解到的各种不同图象用实物投影向大家展示,到底哪一个对呢?下面师生共同画出函数y=x2的图象。

解:一、列表:

x

-3

-2

-1

0

1

2

3

y=x2

9

4

1

0

1

4

9

二、描点、连线:按照表格,描出各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按照x(点的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各点连结起来。

对照教师画的图象一一分析学生所画图象的正误及原因,从而得到画二次函数图象的几点注意。

练习:画出函数;的图象(请两个同学板演)

x

-3

-2

-1

0

1

2

3

y=0。5x2

4。5

2

0。5

0

0。5

02

4。5

y=-x2

-9

-4

-1

0

-1

-4

-9

画好之后教师根据情况讲评,并引导学生观察图象形状得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这里,教师在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的基础上,示范画图象的方法和过程,希望学生学会画图象的方法;并及时安排练习巩固刚刚学到的新知识,通过观察,感悟抛物线名称的由来。)

三运用新知、变式探究

画出函数y=5x2图象

学生在画图象的过程当中遇到函数值较大的困难,不知如何是好。

x

-0。5

-0。4

-0。3

-0。2

-0。1

0

0。1

0。2

0。3

0。4

0。5

y=5x2

1。25

0。8

0。45

0。2

0。05

0

0。05

0。2

0。45

0。8

1。25

教师出示已画好的图象让学生观察

注意:1。画图象应描7个左右的点,描的点越多图象越准确。

2。自变量x的取值应注意关于y轴对称。

3。对于不同的二次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应更加灵活,例如可以取分数。

四。四。归纳小结、延续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及图象,归纳y=ax2的*质,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改进,互相完善。最终得到如下*质:

一般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是y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上,最低点为(0,0);当a<0时,图象的开口向下,最高点为(0,0)。

五回顾反思、总结收获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请同学们回顾一节课的学习畅谈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或几点、或全面,总之是人人有所得,个个有提高。这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新的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整个一节课上,基本上是学生讲为主,教师讲为辅。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我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尝试,不怕困难,一个人完不成,讲不透,第二个人、第三个人补充,直到完成整个例题。这样上课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之间常会因为某个观点的不同而争论,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控制好整节课的节奏,另一方面又要察言观*,适时地对某些观点作出判断,或与学生一同讨论。)

第5篇:二次函数线段最值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线段最值是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及*质后,对二次函数*质的应用课。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二次函数线段最值教学设计,欢迎查看。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运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解决最大面积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抛物线的顶点就是二次函数图象的最高点(最低点),因此,可利用顶点坐标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在最大利润这个问题中,应用顶点坐标求最大利润,是较难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按照新课程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的探究,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感。

(2)在知识教学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

实验研究: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灵活地处理和使用教材。充分发挥教师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上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开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密切相关的学习素材来构建学生学习的内容体系。把握好以下两方面内容:

(一)、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易错点:

①题意不清,信息处理不当。

②选用哪种函数模型解题,判断不清。

③忽视取值范围的确定,忽视图象的正确画法。

④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学生要求较高,一般学生不易达到。

(二)、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①反复读题,理解清楚题意,对模糊的信息要反复比较。

②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强对几何关系的探求,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③注意实际问题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影响,进而对函数图象的影响。

④注意检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因此我由课本的一个问题转化为两个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创设情境,层层设问,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掌握解决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总结归纳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的一般规律,学会运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研究和理解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影响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探究出解决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分类讨论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寻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问题的一般解法和规律。

教学难点:含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的求法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的正确运用。

学生学情分析

我所代班级的学生是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已学过二次函数的简单*质与图像,知道二次函数在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在前几节课又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单调*与最值的相关知识,已经具备了本节课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

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实际,我将本节课设计为数学探究课,在探究的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几何画板中的动态演示,通过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再认识”,探究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同时为了配合多媒体的教学,准备了学案让学生配套使用。先让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有初步的了解,再在课堂上详细的探究,课后在学案上有相应的课后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回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质:

1. 图像:

2.定义域:

3. 单调*:

4.最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探究1:定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函数f(x)=x2-2x-3的最值:

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

规律总结:作出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确定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最值。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

1,让学生讨论探究定函数在定区间上最值的求解方法,并通过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图像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合作探究(含参二次函数最值求解问题)

探究2: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

求函数f(x)=x2-2tx-3,t∈r在x∈[-2,2]上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

通过探究2,让学生讨论探究动轴定区间上最小值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动态演示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求函数f(x)=x2-2tx-3在x∈[-2,2],t∈r上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动轴定区间上最大值的求解方法,同时归纳出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求解的一般规律。

规律总结:移动对称轴,比较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图像进行进行分类讨论,

注意做到“不重不漏”。

探究3: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

求函数f(x)=x2-2x-3在x∈[t,t+2],t∈r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3的求解方法,使学生体会运动的相对*,从而类比探究2的过程与方法可以制定出解决问题3的方法。

变式训练:求函数f(x)=-x2+2x-3在x∈[t,t+2],t∈r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定轴动区间上最大值的求解方法,同时归纳出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求解的一般规律。

规律总结:移动区间,比较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图像进行分类讨论,注意做到“不重不漏”。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研究了二次函数的三类最值问题:

(1)定轴定区间最值问题;(2)动轴定区间最值问题;(3)定轴动区间最值问题.

核心思想是判断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应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求出最值。

【设计意图】

归纳总结二次函数问题在闭区间上最值的一般解法和规律,完成本节课知识的建构。

(五)结束语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六)课后作业

1.二次函数最值教学设计1.分别在下列范围内求二次函数f(x)=x2+4x-6的最值。

2.求函数f(x)=x2+2tx+2,t∈r在x∈[-5,5]上的最值。

3.求函数f(x)=x2-2x+2在x∈[t,t+1],t∈r的最小值。

【设计意图】

学生应用探究所得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最值的求解方法与规律。

第6篇:《代数式的值》教案设计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中数学教案之代数式的值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代数式的值的概念,能用具体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求出代数式的值;

2、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算能力,并适当地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地求出代数式的值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1、用代数式表示:(投影)

(1)a与b的和的平方;(2)a,b两数的平方和;

(3)a与b的和的50%?

2、用语言叙述代数式2n+10的意义?

3、对于第2题中的代数式2n+10,可否编成一道实际问题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打投影)

某学校为了开展体育活动,要添置一批排球,每班配2个,学校另外留10个,如果这个学校共有n个班,总共需多少个排球?

若学校有15个班(即n=15),则添置排球总数为多少个?若有20个班呢?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需要添置排球总数,是随着班数的确定而确定的;当班数n取不同的数值时,代数式2n+10的计算结果也不同,显然,当n=15时,代数式的值是40;当n=20时,代数式的值是50?我们将上面计算的结果40和50,称为代数式2n+10当n=15和n=20时的值?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二、师生共同研究代数式的值的意义

1、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结合上述例题,提出如下几个问题:

(1)求代数式2x+10的值,必须给出什么条件?

(2)代数式的值是由什么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当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的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之后,可用图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然后,教师指出:只要代数式里的字母给定一个确定的值,代数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

(3)求代数式的值可以分为几步呢?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呢?

下面教师结合例题来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上述问题的*?(教师板书例题时,应注意格式规范化)

例1当x=7,y=4,z=0时,求代数式x(2x-y+3z)的值?

解:当x=7,y=4,z=0时,

x(2x-y+3z)=7(27-4+30)

=7(14-4)

=70

注意:如果代数式中省略乘号,代入后需添上乘号?

例2根据下面a,b的值,求代数式a2-的值?

(1)a=4,b=12,(2)a=1,b=1?

解:(1)当a=4,b=12时,

a2-=42-=16-3=13;

(2)当a=1,b=1时,

a2-=-=?

注意(1)如果字母取值是分数,作乘方运算时要加括号;

(2)注意书写格式,“当……时”的字样不要丢;

(3)代数式里的字母可取不同的值,但是所取的值不应当使代数式或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失去实际意义,如此例中a不能为零,在代数式2n+10中,n是代数班的个数,n不能取分数最后,请学生总结出求代数值的步骤:①代入数值②计算结果

三、课堂练习

1、(1)当x=2时,求代数式x2-1的值;

(2)当x=,y=时,求代数式x(x-y)的值?

2、当a=,b=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2;(2)(a-b)2?

3、当x=5,y=3时,求代数式的值?

*:1.(1)3;(2);2.?(1);(2);3..?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请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求代数式的值应分哪几步?

3、在“代入”这一步应注意什么”

其次,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1)求代数式的值,就是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的运算顺序,直接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2)代数式的值是由代数式里字母所取值的确定而确定的.?

五、作业

当a=2,b=1,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1)c-(c-a)(c-b);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