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秋露白如玉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24-03-04 05:59:20

《古风·秋露白如玉》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古风秋露白如玉翻译赏析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前言】

《古风·秋露白如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一连串的联想表达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注释】

⑴庭绿:庭中之草木。

⑵结束:拘束、约束。

⑶“景公”二句:《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举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举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将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处之,跌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所以独窃笑也。”

⑷得陇望蜀:语出《后汉书·岑彭列传》:(光武帝)敕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击蜀虏,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

⑸“人心”二句:谓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间的经历。

【翻译】

秋天的白露如同玉石一般,把庭院里的花草团团凝结,玉虽然美,而花草则不再生气盎然。目睹此景,不禁黯然伤悲,岁月真是无情啊,何尝停下过匆匆的脚步?人生苦短,如飞鸟过目、白驹过隙,一瞬间就是百年啊,何必太为难自己?齐景公多么愚蠢:登牛山见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赏,却嚎啕大哭,感叹人无永年。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陇望蜀,就像波浪不平,山路曲折。百年三万六千日,聪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时间,享受快乐。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诗为一连串的联想:由秋露下,联想到岁早寒;由岁早寒,联想到岁月促;由岁月促,联想到应潇洒对待人生——夜夜秉烛,及时行乐。中夹牛山悲泣,以明愚者无旷达之胸怀,使诗的脉络走处还留,直流中有回旋。

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岁月,应当及时行乐;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长生不老。另外,这首诗或许还有讽刺唐玄宗过分修道行为的含义。

第2篇:古风秋露白如玉翻译赏析范文

《题大庾岭北驿》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宋之问。古诗全文如下: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前言】

《题大庾岭北驿》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了诗人对官场坎坷的慨叹和思念家乡的感情。诗旨在写“愁”,全诗却未着“愁”字,情致凄婉,愁绪满怀,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传情达意,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注释】

⑴大庾(yǔ)岭:在江西、广东交界处,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

⑵阳月:*历十月。

⑶殊:还。“我行”句意谓自己要去的贬谪之地还远,所以自己还不能停下。

⑷瘴(zhàng):旧指南方湿热气候下山林间对人有害的毒气。

⑸望乡处:远望故乡的地方,指站在大庾岭处。

⑹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翻译】

*历十月的时候,大雁就开始南飞,据说飞到大庾岭,它们就全部折回。鸟儿不进,我却行程未止远涉岭南,真不知何日何时,我才能遇赦归来?潮水退落了,江面静静地泛着涟漪,深山老林昏暗暗,瘴气浓重散不开。来日我登上高山顶,向北遥望故乡,抑或能看到:那山头上初放的红梅。

【鉴赏】

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经大庾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呢?因为“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陆时雍《诗镜总论》)。这首诗正是在道景言情上别具匠心。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写出了真实的感受,因而情真意切,动人心弦。

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这一鲜明对照,把诗人那忧伤、哀怨、思念、向往等等痛苦复杂的内心情感表现得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

人雁比较以后,五六两句,诗人又点缀了眼前景*:“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这景象又给诗人平添了一段忧伤。因为江潮落去,江水尚有平静的时候,而诗人心潮起伏,却无一刻安宁。丛林迷瞑,瘴气如烟,故乡望眼难寻;前路如何,又难以卜知。失意的痛苦,乡思的烦恼,面对此景就更使他不堪忍受。

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昏暗的境界,又恰似他内心的迷离惝恍。因此,这二句写景接上二句的抒情,转承得实在好,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使抒情又推进一层,更加深刻细腻,更加强烈具体了。

最后二句,诗人又从写景转为抒情。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情致凄婉,绵长不断,诗人怀乡之情已经升发到最高点,然而却收得含吐不露。宋人沈义父说:“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这一联恰好如此,诗人没有接续上文去写实景,而是拓开一笔,写了想象,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神驰遐想。

第3篇:《古风·秋露白如玉》译文及鉴赏

《古风·秋露白如玉》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前言】

《古风·秋露白如玉》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通过一连串的联想表达了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注释】

⑴庭绿:庭中之草木。

⑵结束:拘束、约束。

⑶“景公”二句:《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举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举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将常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跌处之,跌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所以独窃笑也。”

⑷得陇望蜀:语出《后汉书·岑彭列传》:(光武帝)敕彭曰:“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击蜀虏,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

⑸“人心”二句:谓人心起伏,世路曲折。世路,人间的经历。

【翻译】

秋天的白露如同玉石一般,把庭院里的花草团团凝结,玉虽然美,而花草则不再生气盎然。目睹此景,不禁黯然伤悲,岁月真是无情啊,何尝停下过匆匆的脚步?人生苦短,如飞鸟过目、白驹过隙,一瞬间就是百年啊,何必太为难自己?齐景公多么愚蠢:登牛山见美景,不知道好好欣赏,却嚎啕大哭,感叹人无永年。人心不知足,常常是得陇望蜀,就像波浪不平,山路曲折。百年三万六千日,聪明的人要知道抓住时间,享受快乐。

【赏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三首。此诗为一连串的联想:由秋露下,联想到岁早寒;由岁早寒,联想到岁月促;由岁月促,联想到应潇洒对待人生——夜夜秉烛,及时行乐。中夹牛山悲泣,以明愚者无旷达之胸怀,使诗的脉络走处还留,直流中有回旋。

这首诗也表现了李白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也知道人生就只有百年岁月,应当及时行乐;一方面自己又修道修仙,希望长生不老。另外,这首诗或许还有讽刺唐玄宗过分修道行为的含义。

第4篇:《玉阶怨·玉阶生白露》翻译赏析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前言】

《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着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注释】

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鉴赏】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阶砌,以致*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第5篇:玉阶怨玉阶生白露翻译及赏析

《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古诗全文如下: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前言】

《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着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注释】

⑴玉阶怨:乐府古题,是专写“宫怨”的曲题。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辞·楚调曲》。

⑵罗袜:丝织的袜子。

⑶却下:回房放下。却:还。水晶帘: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帘子。

⑷“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珑:透明貌。玲珑,一作“聆胧”。聆胧:月光也。

【翻译】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鉴赏】

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阶砌,以致*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表现出人的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的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独之苦,由帘外到帘内,拉下帘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则又没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显得愁怨之深。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处一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际上则是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一词,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来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回到室内。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拉下帘幕。帘幕放下来了,却更难消受这个凄苦无眠之夜,在更加无可奈何之中,却更要去隔帘望月。此时主人公的忧思不断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那种纷至沓来,这样的情思,作者用“却下”二字表达出来。“却”字直贯下句,“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反复,诗句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的手法,这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的笔调,实际上极见功力。以月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来表达含义,引读者步入诗情的最幽微之处,所以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所以,这首诗体现出了诗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真意。以叙人事的笔调来抒情,这很常见,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笔调来写人,这很少见,也很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写诗的人也常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非常近似,应合为一种说法。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的“矜持”与冷静。这样一来,作品才没有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漫天的诗思充满全诗,却又在字句间捉摸不到。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第6篇:古风翻译赏析_作者李白

<古风>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
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
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
千去不一还,投躯岂全身。
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乎。
[译文]
调兵的文书急如流星,虎符发到州县,催促出兵。都说边情紧急,到处喧呼;惊起了树头宿鸟,黑夜飞鸣。君王的德威象太阳照耀四境,朝中有能臣,掌理国家大政。真是全国享太平,四海尽清明!什么事闹纷纷?道是朝廷大征兵;要五月渡泸水,赴云南去远征。胆小的老百姓,不比久历戎行的士兵,谁也怕去炎热的远方,长途行*。儿子们哭号着,辞别双亲,天地愁惨,使日月也象失去了光明!眼泪已经哭尽,快要流出血来;悲伤摧折心肝,相对泣不成声。象困乏的犬羊,面对着猛虎,又象绝望的海鱼,难逃大鲸的吞并。一千个出征*人,不见有一个回家,已经给拉上壮丁,哪能再望活命!为什么不修王道,敷文教,以德服人?使夷人归心臣服,边境永保安宁。
[鉴赏]
唐玄宗天宝年间多次发动对外用兵。这首诗是写天宝十年征兵*南昭王阖 罗凤的事。这次兴兵先后出动了二十万人,结果几乎全*覆没。作者对于朝廷穷兵黩武、不顾*痛苦的“开边”政策极端反对,认为对待外族应该采取以德服人的和平政策而不应轻易用兵。诗中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这种反战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