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全文翻译及赏析

发布时间:2024-02-12 19:17:40

一萼红

姜夔

《一萼红》全文翻译及赏析

古城*①。有官梅几许②,红萼未宜簪。池面*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③,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④,金盘簇燕⑤,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注释]

①城*:城北。

②“红萼”句:谓梅花含苞欲放。

③野老:老百姓。

④朱户黏鸡:指古时富贵人家正月初七贴画鸡于门以避邪的习俗。

⑤金盘:富家华贵器皿。簇燕:《武林旧事》载:立春日供春盘,有“翠楼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自己客居长沙时登高所见。上阕依次写来,*彩纷呈,极富兴趣。下阕开头“南去北来何事”紧承上阕游览,而引发出以下“伤心”.“朱户”、“金盘”又接“空叹”,流露备受压抑的忿懑,全篇以伤春作结,使人嗟叹伤感。

第2篇:周密一萼红翻译及赏析

一萼红,这是南宋著名词人、文学家周密所创作的一首词作,描写了对故国的眷恋与痛惜之情。

原文: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字词解释:

⑴一萼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有北宋无名氏词,因词中有“未教一萼,红开鲜蕊”句,乃取以为名;平韵始见于南宋姜夔词。[1]

⑵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州治设厅之后,五代时吴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谪居犹得近蓬莱”得名。

⑶步:登上。

⑷鉴曲:鉴湖一曲。《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⑸茂林:指兰亭。王羲之《兰亭序》:“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⑹俯仰:又作“?a仰”。《兰亭序》“?a仰之间,已为陈迹。”

⑺五湖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

⑻磴(dèng):指山路,石级。

⑼崖*:山边。

⑽几:几度,几次。西浦、东州: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萁地。”

⑾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⑿负:辜负。

⒀秦鬟(huán):指形似发髻的秦望山,在今绍兴东南。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妆镜:指镜湖。

⒁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此言安得有如贺监其人者,与之吟咏销忧;表示怀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虚说。李白有《对酒忆贺监》,诗二百首,又有《重忆》诗。其《重忆》云:“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本句意略同。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涛翻译:

步入幽深盘曲的小路,正是云黄天淡,残雪的寒意未休。一曲澄澈镜湖,映衬出水浅澎寒的槽瘦,墙垣破败的兰亭,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仰一俯之间,千古岁月悠悠。年岁已晚,飘零的足迹越行越远,不知何处是尽头。能有谁与我,远遁人世的离乱,同泛五湖的一叶扁舟?古老的石级旁,倒挂枯松的斜悠,山崖背*处布满苍苔斑驳的老朽,一片凄清的景*,引起唏嘘感慨的清愁。

回首事,孤身飘泊天涯,家乡小路,只在魂魄牵系的归梦中,几回魂飞西浦几番泪洒东州。可如今归来故国的山河故园的思念像王粲登楼的悲哀感受。惹人爱怜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对镜湖弄妆洗梳,江山如此美好,却蹂躏于他人之手,旧地重游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噢,为我唤来那镜湖边的疏狂酒徒,我要与他一起吟诗纵饮消解一怀深重的烦忧。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创作背景:

据王沂孙《淡黄柳》词序:“又次冬(1276)公瑾自剡还,执手聚别……敬赋此解。”按王词中所云“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落”诸语,可知周词为同时之作。该年正月元兵入杭州,宋室以亡。在故国沦亡的情况下,词人登临古阁,感慨万千,创作此词。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赏析:

上阕以写景为主。首句“步深幽”三字概括了进山登阁的过程。山路曲折盘桓,行人渐入幽深。这就登楼而言,是由题前人笔,也可以说是一个缓缓而起的序曲,它从叙事中带出景物,景物却在人们的心中投下了清冷压抑的*影。“正”字领起下面两句,交代当时的天气。冬云凝重,天*昏黄,仿佛要下雪的样子。作者以*沉的天气烘托自己抑郁而沉重的心情。“鉴曲”三句,描写登阁所见到的景物,鉴湖和兰亭都是历史上名士栖游的地方,而眼前一片萧瑟和衰败。这三句自然化入楼上景观,将人文物象和自然风光融合无间。从结构上看,也就是由写景转入抒情,为过渡到下文作准备。词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只觉“千古悠悠”。以上六句都是借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心理。如果说“俯仰千古悠悠”是对世事的感怀,那么接下来“岁华晚”三句就是对个人身世的慨叹。自己不知不觉已步人晚年,却还要四处飘泊,远离故乡,孤身只影,又有谁会同情我,理解我,愿与我一起泛舟五湖?这几句语促情急,层层递进,暗用典故,字里行间不仅抒发了寂寞伤怀之情,也吐露了自己对前途和归宿的设想,曲折地表现了对现实的态度。“磴古松斜,崖*苔老,一片清愁。”蓬莱阁原也是登览胜地,如今却游人稀少,繁华消歇,只见那石阶上倾斜的老松,和路边崖畔厚厚的青苔,这一派荒芜落寞的景象,不就是王朝沉沦、山何破败的象征吗!所以诗人写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地发出了痛苦的呼喊——“一片清愁”,水到渠成,自然地收束了上片。同时,这也就揭示了诗人之所以要感慨世事、怀古伤今、泛舟五湖的现实的原因。

下阕开始抒发对故国山河的感怀,对宋朝大好江山丧失的痛惜。下阕首句以“回首”带起三句,述说流亡岁月中对故乡故都的刻骨思念。这三句互文见意,意思是回想在那些天涯飘泊的日子里,我多少次梦回东州、西浦,热泪滚滚,洒落在这日夜思念的土地上。这个倒叙不单是为了抒发昔日的思情愁怀,更为描写今日作铺垫、作反衬。“魂飞西浦,泪洒东洲”今天归来,该是惊喜不已,泪如泉涌。可是,出人意料,如今登上蓬莱阁,眼前分明是故土故园,而心中的滋味,却颇似王粲所说的:“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这种“很特别”的感觉,将那种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伤,表现得极其真切,极其深沉。由此逼出“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二句点题的话,集中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巨大创痛。这里采用艳丽的词语极力铺陈山川的美丽,意在反衬亡国的惨痛。诗人说辜负了,辜负了,秦鬟妆镜,你这美好的江山,为什么偏偏在这样的时刻来与你相见!这是正面的语意,反面还有一层,那就是这样的时刻,我心中“一片清愁”,你亦无昔日的神采风韵,如此相见,更是悲*难耐。虽有亡国失家之痛,却又有难以直言之苦,只得以自悔自恨之言出之,曲笔传情,更见悲慨。愈转愈深,愈叹愈悲,如何收煞得住呢?不过也只有山重水复,方能更见其才情笔力。下面作者语锋一转,再由今而古,由实而虚,向空处寄情。“狂吟老监”指贺知章,他曾任秘书监,又自号“四明狂客”。词人要召唤他一起来赋诗消忧,表面意思是自我排遣,好像离主题远了一点,其实正表明忧愁郁结,难以消除,愁情反而更深了。“共赋消忧”与上阕结尾处的“一片清愁”相应,都有“意在言外”的韵致,使沉痛之情在含茹吞咽之中又转深了一层。

这首词借物抒怀,以*沉凄凉的冬景表达作者国破家亡四处漂泊的忧思。词的上阕涉及国土沦亡,但萧敝的冬景无处不渗透遗民的哀痛。下阕改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回首”三句,似欲打开感情的闸门一任奔泻,以倾吐心头郁积的哀伤,然而,至“还似王粲登楼”句一顿,至“好江山、何事此时游”时作者的悲愤之情突至高峰。随后却轻轻一退,转而要呼唤“四明狂客”贺知章,来与自己一道吟赋。这样层层推进,回环往复,构成了本词情思哀婉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草窗词素以意象缜密著称。综观全词,写景空远,抒情婉曲,结构细密,引事用典十分贴切,充分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词学功底和创作才力。所以这首词一直被推为《草窗词》的压卷之作。

个人资料: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

宋宝?(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年内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

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著述繁富,留传诗词有《草窗旧事》、《萍洲渔笛谱》、《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编有《绝妙好词》。笔记体史学著作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辛杂识》等,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第3篇:周密一萼红翻译赏析

原文: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周密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磴古松斜,崖*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共赋消忧。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字词解释:

⑴一萼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有北宋无名氏词,因词中有“未教一萼,红开鲜蕊”句,乃取以为名;平韵始见于南宋姜夔词。[1] 

⑵蓬莱阁:旧在浙江绍兴卧龙山下,州治设厅之后,五代时吴越王建,以唐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谪居犹得近蓬莱”得名。

⑶步:登上。

⑷鉴曲:鉴湖一曲。《新唐书·贺知章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镜湖即鉴湖。

⑸茂林:指兰亭。王羲之《兰亭序》:“此处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⑹俯仰:又作“?a仰”。《兰亭序》“?a仰之间,已为陈迹。”

⑺五湖舟:范蠡事,见《国语·越语》。

⑻磴(dèng):指山路,石级。

⑼崖*:山边。

⑽几:几度,几次。西浦、东州:作者自注:“阁在绍兴,西浦、东州皆萁地。”

⑾王粲登楼:王粲于东汉末年避乱荆州作《登楼赋》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⑿负:辜负。

⒀秦鬟(huán):指形似发髻的秦望山,在今绍兴东南。乐府《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妆镜:指镜湖。

⒁狂吟老监:即指贺知章。《旧唐书·贺知章传》:“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此言安得有如贺监其人者,与之吟咏销忧;表示怀念友人的意思,亦是虚说。李白有《对酒忆贺监》,诗二百首,又有《重忆》诗。其《重忆》云:“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本句意略同。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涛翻译:

  步入幽深盘曲的小路,正是云黄天淡,残雪的寒意未休。一曲澄澈镜湖,映衬出水浅澎寒的槽瘦,墙垣破败的兰亭,茂林修竹丛生衰草,尽笼在轻烟的凄柔,—仰一俯之间,千古岁月悠悠。年岁已晚,飘零的足迹越行越远,不知何处是尽头。能有谁与我,远遁人世的离乱,同泛五湖的一叶扁舟?古老的石级旁,倒挂枯松的斜悠,山崖背*处布满苍苔斑驳的老朽,一片凄清的景*,引起唏嘘感慨的清愁。

  回首事,孤身飘泊天涯,家乡小路,只在魂魄牵系的归梦中,几回魂飞西浦几番泪洒东州。可如今归来故国的山河故园的思念像王粲登楼的悲哀感受。惹人爱怜的是秦望山如美人秀髻对镜湖弄妆洗梳,江山如此美好,却蹂躏于他人之手,旧地重游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噢,为我唤来那镜湖边的疏狂酒徒,我要与他一起吟诗纵饮消解一怀深重的烦忧。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创作背景:

  据王沂孙《淡黄柳》词序:“又次冬(1276)公瑾自剡还,执手聚别……敬赋此解。”按王词中所云“翠镜秦鬟钗别,同折幽芳怨摇落”诸语,可知周词为同时之作。该年正月元兵入杭州,宋室以亡。在故国沦亡的情况下,词人登临古阁,感慨万千,创作此词。

 

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赏析:

  上阕以写景为主。首句“步深幽”三字概括了进山登阁的过程。山路曲折盘桓,行人渐入幽深。这就登楼而言,是由题前人笔,也可以说是一个缓缓而起的序曲,它从叙事中带出景物,景物却在人们的心中投下了清冷压抑的*影。“正”字领起下面两句,交代当时的天气。冬云凝重,天*昏黄,仿佛要下雪的样子。作者以*沉的天气烘托自己抑郁而沉重的心情。“鉴曲”三句,描写登阁所见到的景物,鉴湖和兰亭都是历史上名士栖游的地方,而眼前一片萧瑟和衰败。这三句自然化入楼上景观,将人文物象和自然风光融合无间。从结构上看,也就是由写景转入抒情,为过渡到下文作准备。词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只觉“千古悠悠”。以上六句都是借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心理。如果说“俯仰千古悠悠”是对世事的感怀,那么接下来“岁华晚”三句就是对个人身世的慨叹。自己不知不觉已步人晚年,却还要四处飘泊,远离故乡,孤身只影,又有谁会同情我,理解我,愿与我一起泛舟五湖?这几句语促情急,层层递进,暗用典故,字里行间不仅抒发了寂寞伤怀之情,也吐露了自己对前途和归宿的设想,曲折地表现了对现实的态度。“磴古松斜,崖*苔老,一片清愁。”蓬莱阁原也是登览胜地,如今却游人稀少,繁华消歇,只见那石阶上倾斜的老松,和路边崖畔厚厚的青苔,这一派荒芜落寞的景象,不就是王朝沉沦、山何破败的象征吗!所以诗人写到这里,再也抑制不住地发出了痛苦的呼喊——“一片清愁”,水到渠成,自然地收束了上片。同时,这也就揭示了诗人之所以要感慨世事、怀古伤今、泛舟五湖的现实的原因。

  下阕开始抒发对故国山河的感怀,对宋朝大好江山丧失的痛惜。下阕首句以“回首”带起三句,述说流亡岁月中对故乡故都的刻骨思念。这三句互文见意,意思是回想在那些天涯飘泊的日子里,我多少次梦回东州、西浦,热泪滚滚,洒落在这日夜思念的土地上。这个倒叙不单是为了抒发昔日的思情愁怀,更为描写今日作铺垫、作反衬。“魂飞西浦,泪洒东洲”今天归来,该是惊喜不已,泪如泉涌。可是,出人意料,如今登上蓬莱阁,眼前分明是故土故园,而心中的滋味,却颇似王粲所说的:“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登楼赋》)这种“很特别”的感觉,将那种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的悲伤,表现得极其真切,极其深沉。由此逼出“最负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二句点题的话,集中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巨大创痛。这里采用艳丽的词语极力铺陈山川的美丽,意在反衬亡国的惨痛。诗人说辜负了,辜负了,秦鬟妆镜,你这美好的江山,为什么偏偏在这样的时刻来与你相见!这是正面的语意,反面还有一层,那就是这样的时刻,我心中“一片清愁”,你亦无昔日的神采风韵,如此相见,更是悲*难耐。虽有亡国失家之痛,却又有难以直言之苦,只得以自悔自恨之言出之,曲笔传情,更见悲慨。愈转愈深,愈叹愈悲,如何收煞得住呢?不过也只有山重水复,方能更见其才情笔力。下面作者语锋一转,再由今而古,由实而虚,向空处寄情。“狂吟老监”指贺知章,他曾任秘书监,又自号“四明狂客”。词人要召唤他一起来赋诗消忧,表面意思是自我排遣,好像离主题远了一点,其实正表明忧愁郁结,难以消除,愁情反而更深了。“共赋消忧”与上阕结尾处的“一片清愁”相应,都有“意在言外”的韵致,使沉痛之情在含茹吞咽之中又转深了一层。

  这首词借物抒怀,以*沉凄凉的冬景表达作者国破家亡四处漂泊的忧思。词的上阕涉及国土沦亡,但萧敝的冬景无处不渗透遗民的哀痛。下阕改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回首”三句,似欲打开感情的闸门一任奔泻,以倾吐心头郁积的哀伤,然而,至“还似王粲登楼”句一顿,至“好江山、何事此时游”时作者的悲愤之情突至高峰。随后却轻轻一退,转而要呼唤“四明狂客”贺知章,来与自己一道吟赋。这样层层推进,回环往复,构成了本词情思哀婉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草窗词素以意象缜密著称。综观全词,写景空远,抒情婉曲,结构细密,引事用典十分贴切,充分体现出作者深厚的词学功底和创作才力。所以这首词一直被推为《草窗词》的压卷之作。

 

个人资料: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斋、?洲、萧斋,晚年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华不注山人,南宋词人、文学家。祖籍济南,先人因随高宗南渡,落籍吴兴(今浙江湖州),置业于弁山南。一说其祖后自吴兴迁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

  宋宝?(1253—1258)间任义乌令(今年内属浙江)。宋亡,入元不仕。

  周密擅长诗词,作品典雅浓丽、格律严谨,亦有时感之作。能诗,擅书画。与吴文英(号梦窗)齐名,时人称为“二窗”。与邓牧、谢翱等往还。著述繁富,留传诗词有《草窗旧事》、《萍洲渔笛谱》、《云烟过眼录》、《浩然斋雅谈》等。编有《绝妙好词》。笔记体史学著作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辛杂识》等,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曾在吴兴家中设“书种”、“志雅”两座藏书楼,藏书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来金石之刻1500余种。但生前已散去不少。

 

相关推荐:

野步周密阅读*翻译赏析

夜归周密阅读*翻译赏析

第4篇:一萼红姜夔翻译赏析

原文:

一萼红·古城*

姜夔

  *午人日,予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沼,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着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

  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黏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一萼红·古城*字词解释:

1.一萼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有见《乐府雅词》中的北宋无名氏词。

2.人日:旧称夏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杜甫《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时。”

3.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使,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

4.曲沼: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

5.卢橘:金桔。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此桔生时青卢*,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桔、卢桔之名。”并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桔,误矣。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卢桔夏熟,枇杷?l柿,’以二物并列,则非一物明矣。”

6.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7.屐:木鞋,底有二齿,以行泥地。引申为鞋的泛称。

8.定王台:在长沙城东,汉长沙定王所筑。

9.乱:横渡。《诗·大雅·公刘》:“涉谓为乱。”疏:“水以流不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书·禹贡》:“乱于河。”孔传:“绝流曰乱。”

10.麓山:一名岳麓山,在长沙城西,下临湘江。

11.容与:舒缓的样子。

12.红萼:红花。萼,花蒂。

13.*胶:*冻。

14.墙腰:墙的中部。

15.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

16.登临:登山临水。也指游览。

17.目极:用尽目力远望。

18.黏鸡:《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

19.金盘句:金盘,指春盘,古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为食,取迎新之意谓之春盘。周密《武林旧事》立春条云: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20.侵寻:渐进。

21.万丝金:白居易《杨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软于丝。”

 

一萼红·古城*翻译:

  *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长沙观政堂。堂下有一个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墙。生长着卢橘和青竹,一条小径曲折幽篁。穿过小径南行,有官府种的几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浅红,有的微显白*,开放得美丽动人。走在长满苍苔的小石间,顿时兴趣大发,我于是立即决定登古老的定王台,又横渡流湘江,登上岳麓山,站在高处望见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绕。不禁悲从心起,我醉吟成此词。

  一片官府的梅树林,倚傍着古老的城墙。花苞刚刚露出,尚无法摘下。池塘上的*凝固如胶,墙角的积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轻云浮荡,意气沉沉。我们曾共同拄着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间小道漫步,一路上笑声不断,惊起了睡在沙滩上的鸥鹭鸳鸯。我们这些流连于山间的老人,有心去问候故王的台榭回廊。

  我究竟为什么要四处飘泊?就像眼前的湘云楚水,不住地向远方流荡?我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迷茫,令我生出无限感伤。眼见人家的大门上贴了金鸡的图样,春盘中把应节的玉燕盛上,人们都正在团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可我却漂泊在外,只能为时光不再而独自伤心。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与恋人相聚幽会的幸福时光。可以想象到那里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丝飘扬,一派新鲜的春*盎然。可等我骑马返回的时候,想与她再见面,只怕春天已过,一切一去不会回头。

 

一萼红·古城*创作背景:

  据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这首词“托兴梅柳,以梅起柳结”当是继《浣溪沙》(客山阳)之后第二篇记合肥情事的词章,为淳熙十三年(1186年)客居长沙游岳麓山时所作。

 

一萼红·古城*赏析:

  白石此词作于三十二岁,当时客居长沙。词中抒写怀人之思及飘泊之苦。据夏承焘《姜白石系年》,这是白石词中最早的怀念合肥情侣之作。白石青年时在合肥曾结识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来却演化为一场爱情悲剧,使白石从此郁郁寡欢,刻骨相思。白石与合肥情侣初识合肥赤兰桥,其地多种柳,分手时为梅开时节,故白石词写及梅、柳,均与此一段“合肥情事”有关,由梅、柳而忆及旧日情侣,抒发一种绵绵不尽之相思之情,成为白石的一种思维定势和其词的一种惯*情绪。

小序记作词缘起。*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是正月初七。长沙别驾指湖南潭州通判萧德藻,当时白石客居其观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墙,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径通幽。穿径南行,忽见梅花成林,满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许花蕾乍开,有红梅,也有白梅。头上枝影扶疏,脚下苍苔细石,词人与朋友们漫步其间,不觉动了游兴,于是立即动身,出游城东的定王台,又渡过城西的湘江,登上岳麓山。俯眺湘云起伏,湘水慢流,终于游兴已尽,悲从中来,遂醉吟成词。

上序片词序相表里,主写游赏心情。“古城*”。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古城墙下,些许官梅,红萼尚小,还不到摘花插发的时候呢。官梅即官府种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何况梅花与柳树一样,最能钩起白石的伤心心事呢。句中几许、未宜簪等语,流露出一片爱怜护惜之情。序中既描写出梅花的各种姿态,故词中便着意于抒发情意,词较序翻进一层。”池面*胶,墙*雪老“,二句对仗极工整。以胶状*,以老状雪,写出凝*难化、积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白石词笔。白石诗法江西诗派,以拗折瘦硬为追求,给人一种刚劲的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寒意犹深,解冻何时。”云意还又沉沉。“彤云沉沉,欲雪大时,加倍写出寒意。词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着词人心境之沉郁。词人有意无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怀。”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于是与友人一起,闲步穿过翠藤、竹径,来到林园能幽之处。一路行来,兴致渐高,不觉谈笑风生,惊起水边栖鸟。这两句很好地表达了此时词人野兴横生,乐以忘忧的心情。下一渐字,尤能传出心境由郁闷而趋向开朗。这是大自然对人心的感发。这几句与前几句境界迥异,一边是官梅红萼,一边是*雪寒寒,一边又是翠藤径竹和沙禽,移步换景,情随景移,真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处。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歇拍以简练生动之笔,写出偕友登定王台、渡湘江、登岳麓之一段游赏。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野老林泉,虽然泛指,但或者也不无怀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长沙者不少,如唐末韩?氡阍?艿赜诖耍?洹缎∫?肥?疲骸敖璧妹┱?缆次鳎?饨?硎览铣?纭!蓖度氪笞匀换潮В?肆秩??萑ぃ?⑺脊胖?那椋?嗜艘皇崩忠酝?恰:艋降橇偎淖郑?闯鲆黄?赌殖【埃?员冉稀霸埔庥只钩脸痢保?昂笮那橐彦娜徊煌??/p>

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翻出,写出追远怀人的深深悲慨。“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岳麓山上,词人极目天际,看湘云起伏,湘水缓流,顿时伤心无限,自己年年南去北来,飘泊江湖,竟为何事?白石《玲珑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旅。”可作此词换头之诠释。陈锐《?碧斋词话》云:“换头处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来何事’。”上片以呼唤登临之乐歇拍,换头挺接南去北来之悲,笔峰骤转,突兀峭拔,两相对比,大能突出词人悲怀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铭心,于欢乐处犹不解释怀于往日悲情。此处有岭断云连之势。荡湘云楚水一句亦妙,写尽词人平生浪迹江湖无所归依之感。“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朱门贴上画鸡,写人日民俗。《荆楚岁时记》云:“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金盘即春盘,金盘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写立春风俗。

《武林旧事》云:“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工巧。”此三句,慨叹转眼又是新年,时光徒然流逝。空叹二字,呼应换头何事二字,流露出光*虚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词人所伤心空叹者何?“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全词主旨,至此才转折显现出来。忘不了,曾

第5篇:姜夔《一萼红》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导读:这首词是作者写自己客居长沙时登高所见。上阕依次写来,*彩纷呈,极富兴趣。下阕开头“南去北来何事”紧承上阕游览,而引发出以下“伤心”。“朱户”、“金盘”又接“空叹”,流露备受压抑的忿懑,全篇以伤春作结,使人嗟叹伤感。

一萼红姜夔

*午人日,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诏,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粘鸡,金盘簇燕,宽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译文】

*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长沙观政堂。堂下有一个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墙。生长着卢橘和青竹,一条小径曲折幽篁。穿过小径南行,有官府种的几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浅红,有的微显白*,开放得美丽动人。走在长满苍苔的小石间,顿时兴趣大发,我于是立即决定登古老的定王台,又横渡流湘江,登上岳麓山,站在高处望见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绕。不禁悲从心起,我醉吟成此词。一片官府的梅树林,倚傍着古老的城墙。花苞刚刚露出,尚无法摘下。池塘上的*凝固如胶,墙角的积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轻云浮荡,意气沉沉。我们曾共同拄着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间小道漫步,一路上笑声不断,惊起了睡在沙滩上的鸥鹭鸳鸯。我们这些流连于山间的老人,有心去问候故王的台榭回廊。我究竟为什么要四处飘泊?就像眼前的湘云楚水,不住地向远方流荡?我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迷茫,令我生出无限感伤。眼见人家的大门上贴了金鸡的图样,春盘中把应节的玉燕盛上,人们都正在团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可我却漂泊在外,只能为时光不再而独自伤心。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与恋人相聚幽会的幸福时光。可以想象到那里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丝飘扬,一派新鲜的春*盎然。可等我骑马返回的时候,想与她再见面,只怕春天已过,一切一去不会回头。

【注释】

①人日:旧称夏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杜甫《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时。”

②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使,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

③卢桔:金桔。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此桔生时青卢*,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桔、卢桔之名。”并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桔,误矣。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卢桔夏熟,枇杷橪柿,’以二物并列,则非一物明矣。”

④屐:木鞋,底有二齿,以行泥地。引申为鞋的泛称。

⑤乱:横渡。《诗·大雅·公刘》:“涉谓为乱。”疏:“水以流不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书·禹贡》:“乱于河。”孔传:“绝流曰乱。”

⑥山:一名岳麓山,在长沙城西,下临湘江。

⑦与:舒缓貌,见姜夔《杏花天影》注。

⑧野老:村野老人。此指隐者。

⑨故王台榭:在长沙城东,汉长沙定王所筑。指定王台。

⑩鸡:古代风俗,人日把画的鸡贴在门上,旁插符,用以避邪。见《岁时记》《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

⑾盘:金盘,指春盘,古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为食,取迎新之意谓之春盘。周密《武林旧事》立春条云: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⑿簇燕:宋时立春供春盘,有金鸡玉燕,备极精劳动局。见《武林旧事》。

⒀寻:渐进,消逝。

⒁万丝金:白居易《杨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软于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自己客居长沙时登高所见。上阕依次写来,*彩纷呈,极富兴趣。下阕开头“南去北来何事”紧承上阕游览,而引发出以下“伤心”。“朱户”、“金盘”又接“空叹”,流露备受压抑的忿懑,全篇以伤春作结,使人嗟叹伤感。

姜夔(jiāngkuí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据夏承焘《姜夔系年》,这是姜夔词是最早的怀念合肥女子之作,时年32岁,当时客居长沙。词中抒写怀人之思及飘泊之苦。据夏承焘《姜夔系年》,这是姜夔词中最早的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姜夔青年时在合肥曾结识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来却演化为一场情悲剧,使姜夔从此郁郁寡欢,刻骨相思。姜夔与合肥情侣初识合肥赤兰桥,其地多种柳,分手时为梅开时节,故姜夔词写及梅、柳,均与此一段“合肥情事”有关,由梅、柳而忆及旧日情侣,抒发一种绵绵不尽之相思之情,成为姜夔的一种思维定势和其词的一种惯*情绪。

小序记作词缘起。*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是正月初七。长沙别驾指湖南潭州通判萧德藻,当时姜夔客居其观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墙,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径通幽。穿径南行,忽见梅花成林,满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许花蕾乍开,有红梅,也有白梅。头上枝影扶疏,脚下苍苔细石,词人与朋友们漫步其间,不觉动了游兴,于是立即动身,出游城东的定王台,又渡过城西的湘江,登上岳麓山。俯眺湘云起伏,湘水慢流,终于游兴已尽,悲从中来,遂醉吟成词。

上序片词序相表里,主写游赏心情。“古城*”。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古城墙下,些许官梅,红萼尚小,还不到摘花插发的时候呢。官梅即官府种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何况梅花与柳树一样,最能钩起姜夔的伤心心事呢。句中几许、未宜簪等语,流露出一片爱怜护惜之情。序中既描写出梅花的各种姿态,故词中便着意于抒发情意,词较序翻进一层。”池面*胶,墙*雪老“,二句对仗极工整。以胶状*,以老状雪,写出凝*难化、积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姜夔词笔。姜夔诗法江西诗派,以拗折瘦硬为追求,给人一种刚劲的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寒意犹深,解冻何时。”云意还又沉沉。“彤云沉沉,欲雪大时,加倍写出寒意。词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着词人心境之沉郁。词人有意无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怀。”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于是与友人一起,闲步穿过翠藤、竹径,来到林园能幽之处。一路行来,兴致渐高,不觉谈笑风生,惊起水边栖鸟。这两句很好地表达了此时词人野兴横生,乐以忘忧的心情。下一渐字,尤能传出心境由郁闷而趋向开朗。这是大自然对人心的感发。这几句与前几句境界迥异,一边是官梅红萼,一边是*雪寒寒,一边又是翠藤径竹和沙禽,移步换景,情随景移,真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处。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歇拍以简练生动之笔,写出偕友登定王台、渡湘江、登岳麓之一段游赏。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野老林泉,虽然泛指,但或者也不无怀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长沙者不少,如唐末韩侂便曾避地于此,其《小隐》诗云:“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投入大自然怀抱,兴林泉之逸趣,发思古之幽情,词人一时乐以忘忧。呼唤登临四字,写出一片欢闹场景,试比较“云意又还沉沉”,前后心情已迥然不同。

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翻出,写出追远怀人的深深悲慨。“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岳麓山上,词人极目天际,看湘云起伏,湘水缓流,顿时伤心无限,自己年年南去北来,飘泊江湖,竟为何事?姜夔《玲珑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羇旅。”可作此词换头之诠释。陈锐《袌碧斋词话》云:“换头处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来何事’。”上片以呼唤登临之乐歇拍,换头挺接南去北来之悲,笔峰骤转,突兀峭拔,两相对比,大能突出词人悲怀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铭心,于欢乐处犹不解释怀于往日悲情。此处有岭断云连之势。荡湘云楚水一句亦妙,写尽词人平生浪迹江湖无所归依之感。“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朱门贴上画鸡,写人日民俗。《荆楚岁时记》云:“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金盘即春盘,金盘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写立春风俗。

《武林旧事》云:“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工巧。”此三句,慨叹转眼又是新年,时光徒然流逝。空叹二字,呼应换头何事二字,流露出光*虚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词人所伤心空叹者何?“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全词主旨,至此才转折显现出来。忘不了,曾与伊人在西楼的美好*,窗外,万缕嫩黄的柳丝,在春风中袅袅起舞。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堪称佳句。

此句用一想字、一还字,便将回忆中昔日之景与想象中今日之景粘连叠合,灵思妙笔,浑融无迹。美好的回忆不过一刹而已。“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等到回到旧地,只怕已是春暮。结笔由过去想到未来,春初想到春深,时空转换处更显其情极悲伤,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从字面上看,是应合此时红萼未宜簪的早春时节而言,而其意蕴实为无计可归,归时人事已非的隐痛。姜夔怀念合肥女子诸词,如《淡黄柳》“恐梨花落尽成秋*”,《点绛唇》“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青青草”,《鬲溪梅令》“又恐春风归去绿成*。玉钿何处寻”,与此词结笔同一语意。

此词与序是一整体。序主要写景物、游赏,上片与之相映照。但序以写景为主,词上片则融情入景,如“云意又还沉沉”。下片摆脱序文笼罩,托出伤心人之别有怀抱,另辟一境。但亦融景入情,如“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下片既是核心层次,上片及序文所写景物、游赏,便成为下片所写悲怀难遣之反衬。此词结构安排可谓严谨。词中意境,先由狭而广,即由城*竹径而故王台榭,再由广而狭,而深,即由湘云楚水而写出种种悲怀。词境的迤逦展开,也反映出词人心灵由郁闷而希求解脱但终归于悲沉的一段变化历程。此词营造意境亦可谓精心。

这是姜夔词的一大特点:善用暗线结构,时空的转换,意境的切换,情绪的变换均笔断意连,看似无迹可求实,则有暗脉潜通。构思之妙,无如姜夔。

第6篇:姜夔《一萼红》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

导读:这首词是作者写自己客居长沙时登高所见。上阕依次写来,*彩纷呈,极富兴趣。下阕开头“南去北来何事”紧承上阕游览,而引发出以下“伤心”。“朱户”、“金盘”又接“空叹”,流露备受压抑的忿懑,全篇以伤春作结,使人嗟叹伤感。

一萼红姜夔

*午人日,余客长沙别驾之观政堂,堂下曲诏,沼西负古垣,有卢橘幽篁,一径深曲。穿径而南,官梅数十株,如椒如菽,或红破白露,枝影扶疏。著屐苍苔细石间,野兴横生,亟命驾登定王台,乱湘流入麓山;湘云低昂,湘波容与,兴尽悲来,醉吟成调。

古城*,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池面*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朱户粘鸡,金盘簇燕,宽叹时序侵寻。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万丝金。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译文】

*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长沙观政堂。堂下有一个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墙。生长着卢橘和青竹,一条小径曲折幽篁。穿过小径南行,有官府种的几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浅红,有的微显白*,开放得美丽动人。走在长满苍苔的小石间,顿时兴趣大发,我于是立即决定登古老的定王台,又横渡流湘江,登上岳麓山,站在高处望见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绕。不禁悲从心起,我醉吟成此词。一片官府的梅树林,倚傍着古老的城墙。花苞刚刚露出,尚无法摘下。池塘上的*凝固如胶,墙角的积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轻云浮荡,意气沉沉。我们曾共同拄着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间小道漫步,一路上笑声不断,惊起了睡在沙滩上的鸥鹭鸳鸯。我们这些流连于山间的老人,有心去问候故王的台榭回廊。我究竟为什么要四处飘泊?就像眼前的湘云楚水,不住地向远方流荡?我极目远望,只见一片烟水迷茫,令我生出无限感伤。眼见人家的大门上贴了金鸡的图样,春盘中把应节的玉燕盛上,人们都正在团圆,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可我却漂泊在外,只能为时光不再而独自伤心。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与恋人相聚幽会的幸福时光。可以想象到那里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丝飘扬,一派新鲜的春*盎然。可等我骑马返回的时候,想与她再见面,只怕春天已过,一切一去不会回头。

【注释】

①人日:旧称夏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北史·魏收传》引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说》:“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杜甫《人日》诗:“元日到人日,未有不*时。”

②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使,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视辖境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别驾之职,后世因沿称通判为别驾。

③卢桔:金桔。李时珍《本草纲目》云:“此桔生时青卢*,黄熟时则如金,故有金桔、卢桔之名。”并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桔,误矣。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卢桔夏熟,枇杷橪柿,’以二物并列,则非一物明矣。”

④屐:木鞋,底有二齿,以行泥地。引申为鞋的泛称。

⑤乱:横渡。《诗·大雅·公刘》:“涉谓为乱。”疏:“水以流不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书·禹贡》:“乱于河。”孔传:“绝流曰乱。”

⑥山:一名岳麓山,在长沙城西,下临湘江。

⑦与:舒缓貌,见姜夔《杏花天影》注。

⑧野老:村野老人。此指隐者。

⑨故王台榭:在长沙城东,汉长沙定王所筑。指定王台。

⑩鸡:古代风俗,人日把画的鸡贴在门上,旁插符,用以避邪。见《岁时记》《荆楚岁时记》:“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

⑾盘:金盘,指春盘,古俗于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为食,取迎新之意谓之春盘。周密《武林旧事》立春条云:立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

⑿簇燕:宋时立春供春盘,有金鸡玉燕,备极精劳动局。见《武林旧事》。

⒀寻:渐进,消逝。

⒁万丝金:白居易《杨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软于丝。”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写自己客居长沙时登高所见。上阕依次写来,*彩纷呈,极富兴趣。下阕开头“南去北来何事”紧承上阕游览,而引发出以下“伤心”。“朱户”、“金盘”又接“空叹”,流露备受压抑的忿懑,全篇以伤春作结,使人嗟叹伤感。

姜夔(jiāngkuí1155?-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据夏承焘《姜夔系年》,这是姜夔词是最早的怀念合肥女子之作,时年32岁,当时客居长沙。词中抒写怀人之思及飘泊之苦。据夏承焘《姜夔系年》,这是姜夔词中最早的怀念合肥情侣之作。姜夔青年时在合肥曾结识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后来却演化为一场爱情悲剧,使姜夔从此郁郁寡欢,刻骨相思。姜夔与合肥情侣初识合肥赤兰桥,其地多种柳,分手时为梅开时节,故姜夔词写及梅、柳,均与此一段“合肥情事”有关,由梅、柳而忆及旧日情侣,抒发一种绵绵不尽之相思之情,成为姜夔的一种思维定势和其词的一种惯*情绪。

小序记作词缘起。*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是正月初七。长沙别驾指湖南潭州通判萧德藻,当时姜夔客居其观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墙,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径通幽。穿径南行,忽见梅花成林,满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许花蕾乍开,有红梅,也有白梅。头上枝影扶疏,脚下苍苔细石,词人与朋友们漫步其间,不觉动了游兴,于是立即动身,出游城东的定王台,又渡过城西的湘江,登上岳麓山。俯眺湘云起伏,湘水慢流,终于游兴已尽,悲从中来,遂醉吟成词。

上序片词序相表里,主写游赏心情。“古城*”。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古城墙下,些许官梅,红萼尚小,还不到摘花插发的时候呢。官梅即官府种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之句,何况梅花与柳树一样,最能钩起姜夔的伤心心事呢。句中几许、未宜簪等语,流露出一片爱怜护惜之情。序中既描写出梅花的各种姿态,故词中便着意于抒发情意,词较序翻进一层。”池面*胶,墙*雪老“,二句对仗极工整。以胶状*,以老状雪,写出凝*难化、积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姜夔词笔。姜夔诗法江西诗派,以拗折瘦硬为追求,给人一种刚劲的感觉,形成一种深远清苦的意境。寒意犹深,解冻何时。”云意还又沉沉。“彤云沉沉,欲雪大时,加倍写出寒意。词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着词人心境之沉郁。词人有意无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怀。”翠藤共、闲穿径竹,渐笑语、惊起卧沙禽。“于是与友人一起,闲步穿过翠藤、竹径,来到林园能幽之处。一路行来,兴致渐高,不觉谈笑风生,惊起水边栖鸟。这两句很好地表达了此时词人野兴横生,乐以忘忧的心情。下一渐字,尤能传出心境由郁闷而趋向开朗。这是大自然对人心的感发。这几句与前几句境界迥异,一边是官梅红萼,一边是*雪寒寒,一边又是翠藤径竹和沙禽,移步换景,情随景移,真有”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处。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唤登临。”歇拍以简练生动之笔,写出偕友登定王台、渡湘江、登岳麓之一段游赏。故王台榭,指汉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之台。野老林泉,虽然泛指,但或者也不无怀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长沙者不少,如唐末韩侂便曾避地于此,其《小隐》诗云:“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犁。”投入大自然怀抱,兴林泉之逸趣,发思古之幽情,词人一时乐以忘忧。呼唤登临四字,写出一片欢闹场景,试比较“云意又还沉沉”,前后心情已迥然不同。

下片从序言兴尽悲来四字翻出,写出追远怀人的深深悲慨。“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岳麓山上,词人极目天际,看湘云起伏,湘水缓流,顿时伤心无限,自己年年南去北来,飘泊江湖,竟为何事?姜夔《玲珑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羇旅。”可作此词换头之诠释。陈锐《袌碧斋词话》云:“换头处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来何事’。”上片以呼唤登临之乐歇拍,换头挺接南去北来之悲,笔峰骤转,突兀峭拔,两相对比,大能突出词人悲怀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铭心,于欢乐处犹不解释怀于往日悲情。此处有岭断云连之势。荡湘云楚水一句亦妙,写尽词人平生浪迹江湖无所归依之感。“朱户粘鸡,金盘簇燕,空叹时序侵寻。”朱门贴上画鸡,写人日民俗。《荆楚岁时记》云:“人日贴画鸡于户,悬苇索其上,插符于旁,百鬼畏之。”金盘即春盘,金盘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写立春风俗。

《武林旧事》云:“春前一日,后苑办造春盘,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工巧。”此三句,慨叹转眼又是新年,时光徒然流逝。空叹二字,呼应换头何事二字,流露出光*虚掷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词人所伤心空叹者何?“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全词主旨,至此才转折显现出来。忘不了,曾与伊人在西楼的美好*,窗外,万缕嫩黄的柳丝,在春风中袅袅起舞。想垂柳、还袅万丝金,堪称佳句。

此句用一想字、一还字,便将回忆中昔日之景与想象中今日之景粘连叠合,灵思妙笔,浑融无迹。美好的回忆不过一刹而已。“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等到回到旧地,只怕已是春暮。结笔由过去想到未来,春初想到春深,时空转换处更显其情极悲伤,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从字面上看,是应合此时红萼未宜簪的早春时节而言,而其意蕴实为无计可归,归时人事已非的隐痛。姜夔怀念合肥女子诸词,如《淡黄柳》“恐梨花落尽成秋*”,《点绛唇》“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青青草”,《鬲溪梅令》“又恐春风归去绿成*。玉钿何处寻”,与此词结笔同一语意。

此词与序是一整体。序主要写景物、游赏,上片与之相映照。但序以写景为主,词上片则融情入景,如“云意又还沉沉”。下片摆脱序文笼罩,托出伤心人之别有怀抱,另辟一境。但亦融景入情,如“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柳、还袅万丝金”。下片既是核心层次,上片及序文所写景物、游赏,便成为下片所写悲怀难遣之反衬。此词结构安排可谓严谨。词中意境,先由狭而广,即由城*竹径而故王台榭,再由广而狭,而深,即由湘云楚水而写出种种悲怀。词境的迤逦展开,也反映出词人心灵由郁闷而希求解脱但终归于悲沉的一段变化历程。此词营造意境亦可谓精心。

这是姜夔词的一大特点:善用暗线结构,时空的转换,意境的切换,情绪的变换均笔断意连,看似无迹可求实,则有暗脉潜通。构思之妙,无如姜夔。

[姜夔《一萼红》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