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美,让人惊悚

作者:零度南北极  发布时间:2013-09-04 17:40:57
 《*之美》,让人惊悚
摘自木棉的博客(2010.4)作

无处可逃的*暗与真实
本来不愿意读《*之美》。
虽然知道梁卫星的文字好,虽然知道读写月报的选题值得我信赖。但还是读了开头就放下了,放了好几个月,直到大结局到来。
不想读它,就因为它是写教师生活的。
仿佛一种先天的逆反和抗拒。我们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可歌,也没有什么可泣了。我们的事业早已经不起追问。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麻木运转。而且麻木成了习惯了。从早期照一本宣科,到今天可以照多本宣科,看似进步了,实质上也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
当教育成了一种功利手段,或者成了一种制作庸才的模型,你怎么去转,都逃不出既定的轨迹。
偶然间,拿起*之美的大结局,一些话赫然眼前。那些我深有同感的话,那些想说而说不出的话,那些不是小说就无法言说的话。于是把以前那几期翻出来,倒着看回去,一路看去,看得惊悚,看得窒息。
书中的现实,就是我们的现实,我们亲临其间抱怨愤怒但又无处可逃然后熟视无睹的现实。它真实得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而真实中的残酷却令你绝望。
令人惊悚的叙事
在我的阅读里,小说的精*,在于两次巨大冲击。一次是苏笔的发晕及对海老师的靠近。一次是大结局中所有人在海无言喷薄的沉郁中的惊讶、愕然与无言。两次冲击,如同两次揭秘,把海无言内心深处的隐秘揭示出来,一次是关乎教育,一次是关乎现实。
第一次冲击,让读者也着魔了一般,随着苏笔晕眩,这些文字仿佛能带给读者一种连锁反映,读者脑海里,那些关于小册子等等的情节连成一片,我们和苏笔一样,窥看到一个拿生命讲课的人,他的教育,他的挣扎,他的无奈。
让人成为人,是多好的教育境界。海无言的手段是高明的,但那不是技巧。那些所谓林林总总的技巧,在成“人”的过程中显得单薄无力,所有理想的教化,在暗沉污浊但血淋淋活生生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这里的教育,是“人”的启蒙。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对生命、对现实深彻真切的关照,万万学不来做不到。更不是偏激这么简单,肖博士的自由主义言论是博得高升的凭借,但不是教育。
也许,教育一个人成为怎样的人是可笑的,如绝大多数老师那样。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当人意识到自己是人,当人能够打开感官敏感的认知判断这个世界,体察到人的世界中种种不合理不公正不文明,去建构一个理想的所在,人才成为人。教育是什么,让人成为人。让人生活的现实,成为人的世界。海无言的教育里,有一种现实无法理解也无法企及的高度和理想。但这样的理想,于现实何益?唤醒了少数的几个人,如*念痕,无非也只是增添些铁屋子中的苦恼罢了。
所以海无言逃避。
我深刻理解这份逃避的痛苦,这份夹缝中生存的尴尬与无奈,这份严酷现实中无所不在的挣扎与绝望。
我期望我的课堂诞生真正的灵魂,我期待我的一切挣扎里,有我理想中的生命。但是一旦我发现谁在靠近我,或者说,谁已经中了我的咒语信了我的一切,我便惊惧,并决计远离他。没有什么好解释,我说,自己可以选择活法,只有这个是自由的,但是,如果选择与世俗背离,要付出代价,值与不值,靠自己拿捏。于是,我的所谓教育是中断的,最多的价值,无非给他多一种视角而已。想到我的课堂里出来的,将也会有无数的政客禄蠹,无赖泼皮,世故的庸人,八面玲珑的职员,丧尽天良的官员……不寒而栗。
也许,*,最终是自己的事情。自由主义的书籍,可以滋养海无言,也照样造就肖博士那样的人。海无言的课堂里,会走出*念痕,也会走出李平。海无言的人格,可以影响白研,也顿悟出了田默。
大结局对我的冲击,令我想到一些词汇,比如强权,比如庸众。
强权是令人憎恶的。当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演绎着强权把戏,这个社会也是令人绝望的。只不过,大多数人沉默了,大多数人认可着它,大多数人被强权变成庸众。在强权与庸众并存的世界,权势威慑着庸众,庸众向往着权力。有朝一日,权力在自己手里,曾经是权力受害者的人,使用起权力来照样出神入化。有人戏说,人在仕途,先给人做*,再让别人做你的*。这戏谑听起来好笑,扎实贴切。
庸众期待摇身一变,变成权势人物。所以庸众是最靠不住的。
庸众的每个细胞都被奴化了。骨子和血液里的东西,是基因。
再比如正气。
正直的人做*灰的事,现实里经常有,因为现实中愚弄群众的事件常常有。又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想把手中的资源和权力用到极致,还想博得尊重*的冠冕堂皇,只好无记名戏弄一番大众,再立几个评委来集中意志。凡有意志*或者意识反叛,是断断进不来评委圈的,这便是公开的阳谋。这样的评选小到班主任选班委,大到可以无限放大任你想象,无处不在。
正直的人做*杆子的事情也常用。这类人的脾气是,凡是不合理,就想去说它,而且放在桌面上说,正气浩然。当首脑拿你树敌时,便表扬你,因为没有比这个更能引起窝里斗而*人心了。当首脑觉察到你危及其位时,打*害是注定的,手段是翻新出奇的,理由是五花八门的。*你的时候,群众表面上做同情状,内里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躲起来幸灾乐祸也未可知。没有声音为大众说话的时候,大家崇拜着你,怂恿着你,你激愤的言辞为他们表达了一种他们自己无法发泄的怨怒。你为大众说话的时候,那个英勇无畏啊,真替群众解气。你成了*灰,群众便乖巧的吸取你失败的人生教训,做乖角去了,嘲笑你迂腐痴傻也未可知。在世态人心中,成者永远是王,败者永远是寇,人们永远崇拜王鄙视寇。
还比如*。
有如此的民众,*也得打折扣。尤其*的*,很是可怕,不用多举例,在那次大地震中,我们已经深刻感觉到大众举起道德大旗致人死地的恐怖了。
当一个社会的公平规则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公平就是我得到的比别人多。不公平便是为啥别人得到而我没有。
当一个社会的*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是符合小我的利益,稍有触动都不可以,正如阿Q激愤凭什么小D有资格盘头,有资格揽自己的活一样。
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不是公民而是庸众的时候,人们向往的*,仅是镜花水月。
有时,较之强权,庸众更可怕。
我终于明白鲁迅了,为什么他一生致力于国民*改造,为什么为奴才画像,他的心情更沉重,那激愤远甚于对*本身的抨击。
主子是奴才捧起来的,大王是臣民供奉出来的,强权是庸众培植出来的。王与臣、主子和奴才、强权和顺民,从来都是孪生姊妹,彼此依存。
还比如*。
海哥的理想,没有寄存的空间。海哥的生命,被生活碾压,一个高贵的灵魂,竟然被现实玩弄于股掌,生命承受着难于承受的屈辱和践踏。
我们未必有海哥那样的人生遭际,未必有他的生活重负,也未必有他的屈辱忍耐,但,海哥所遭遇到的一切,哪里没有各*人等的教师生涯的影子呢!只不过在众多的扭曲中,人们都麻木了,就算是人格*了,也不自知,人格*成了教师生涯的常态了,一切天经地义习以为常。
对于海无言的遭遇,我只能说:
一个高贵精*的生命卑微压抑的活着,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从古到今。
绝望的意义
小说结局过于凄凉和沉重。
这无情的梁卫星,他不给读者半点喘息的余地,半点微明的光亮。海无言走了,*念痕走了。
但又不是作者残忍,我们身处的现实,哪里有什么皆大欢喜大团圆的可能!
小说的意义在哪儿呢?
也许纠结也是一种意义。
我们太缺乏让人纠结的文字了,尤其是直面教育直面生活而令人纠结的文字。我们的心灵渐趋麻木。
死水微澜也好罢,虽然虫豸不可少,如田默。但毕竟醒了一个*念痕,*念痕出走了,还有许多被《*之美》冲击的读者。
没有绝望的希望,是无望的。
没有沉重的进取,是轻浮的。
不好评论
这小说不便评论,也不好评论。
太多的情节太多的段落太多的语句,已经明明白白,还有什么好说的。何况,除了以小说的方式言说,说都不能说的。
我不是悲观主义者。
我也是挣扎者。
因为《*之美》,我已落泪多次。因为它,我近来噩梦连连。
如果我是海无言,我会留下来。哪怕只是持续着海无言的凄凉和悲哀。
正如我现在一样,虽然我远不及海无言。
我不是写书评,我只是吐一口沉郁之气。
那些令人惊悚的语句,我不摘录,要读者自己去寻,到《*之美》中。
注:《*之美》,作者梁卫星。《读书月报新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