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营州歌》古诗赏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2022-05-24 00:51:18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高适《营州歌》古诗赏析与翻译

【注解】

⑴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⑵厌: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⑶虏酒:指当地少数民族酿造的酒。

⑷胡儿:少数民族的孩子。

(5)狐裘: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6)蒙茸:毛乱的样子。

【意译】

营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习惯于在原野上生活,他们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个个*格粗犷豪放,喝起酒来千钟也不醉。

赏析: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高适《营州歌》古诗赏析与翻译】相关文章:

1.《营州歌》古诗赏析

2.高适《塞上听吹笛》古诗赏析与翻译

3.高适《除夜作》原文翻译

4.高适岑参

5.高适与岑参

6.燕歌行(高适)

7.高适与岑参的送别诗

8.《除夜作》高适

看了高适《营州歌》古诗赏析与翻译还看了:
  • 营州歌翻译赏析_作者高适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高适。其诗词全文如下: 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习惯于在原野上生活,他们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

  • 高适《营州歌》赏析

    导语:《营州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绝句。此诗描写边塞地区尚武风气,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北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生活风貌和豪放的*格。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高适《营州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营州歌唐代:高适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

  • 高适《塞上听吹笛》古诗赏析与翻译

    导读:《塞上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达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

  • 高適《营州歌》古诗赏析

    高適——《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赏析】:唐代东北边塞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適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从中原...

  • 高适《古大梁行》全诗翻译赏析

    古大梁行高适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容带*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