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4-22 16:59:51

12月1日公司组织全体不当班人员在哈密友好*影城统一观看《远去的牧歌》,他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诗意呈现变迁画卷的献礼作品,以冬春夏秋为结构,跨越四十年、全面表达出了哈萨克牧民迁徙劳动的生活变化,还原了哈萨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兴牧的完整过程,以真实而美丽的场景将“游牧”这一即将消失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艰*和壮美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密不可分的食物链关系,并延伸出了人类对生存道路的探索和思考。

在未观看过此类电影以前,我对哈萨克牧民生活的影响一直都停留在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好客、歌声动听、奶茶飘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阿肯*唱、姑娘追。。。的美好印象中,虽然他们都是真实的存在,但通过影片的观看才让我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明白和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以及他们的艰*。他们因时而动、南北转场、千里迁徙,尤其每当转场的时候,牧民们总要携带全部家当,赶着成千上万的牲畜浩浩荡荡,翻山越岭,奔赴到下一个牧场。而在转场路上,牧民们赶着牲畜遇山翻山、遇河过河,一走就是半个多月,然而每一次的转场都有可能是一次生离死别的过程,影片中哈迪夏便在转场途中只去了自己的至亲,但是她的悲痛没有人替他扛,擦干眼泪的她只能选择做一个无所畏惧的女强人,还有我们的胡玛尔大叔和羊皮别克都不得不在赚钱和保护草原之间做出自己的取舍,但是最终他们依然选择了后者,只因为他们哈萨克族牧民因逐水而居的生产习惯,且他们一直都对自然持有敬畏之心,他们会有意识的去保护草原的上的一草一木、保护他们所居住的草场生态环境。以及胡玛尔达数在离开草原之前对自己爱马和猎鹰的深情告白,对哈萨克族来说马是他们飞翔的翅膀,经历过太多次的搬迁和太多次的狂风暴雨后,马便成了他们身边最好最仗义的朋友,他的深情告白便深刻体现出了他对马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

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进城采金的普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更多的哈萨卡游牧族人下一代都已蜂拥而至各个大城市,导致游牧民族文化的逐渐削弱,这流转千年的转场又能持续多久那,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便会彻底的消失在我们的眼前,但是他们的精神和文化却永远的烙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看了《远去的牧歌》的观后感还看了:
  • 《远去的牧歌》观后感

    在看《远去的牧歌》之前,我专心捧读了新疆散文大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阳光灿烂照天山》和《在哈萨克牧场》这三本书。这几篇意境壮阔、词句瑰丽的散文在当时也可称为是散文界的标杆,但作为五六十年代的遗篇,时间、光*还是慢慢地冲淡了它们的影响。直到...

  • 远去的飞鹰观后感范文

    一口气看完了远去的飞鹰,很不错的一部片子,至少在我看来。有些东西真的是需要一气呵成的,所以我很庆幸在假期的前三天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去。或许是因为意犹未尽;或是太多的感受承载不了需要释放;或许,我只是想趁记忆最鲜明时记录下这份惆怅与感...

  • 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

    植树的牧羊人,又名种树的男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欢迎来查阅。当我们用这样的视线去看事物时,就可以发现我们和观众的共通之处。那是一种来...

  • 《种树的牧羊人》观后感

    牧羊人独居,有着简洁的家具、发亮的碗碟、整齐的胡子,和牢固的扣子,他像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刻板又形式化的完成对自己的打理,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还有一只一米半的铁棒,在他不多的物什里,或许这才是最合他心意的一样。一只铁棒,换了一整片森林。或...

  • 《冯志远》的观后感

    看过了电影《冯志远》我才深深的了解了什么叫做*勤的园丁,才懂得了什么叫做蜡烛成灰泪始干。作为一名教师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1958年,冯志远响应国家号召,自愿去到我国西部偏远贫困山区支教,冯志远说:“那里有真正需要我的孩子们……”就这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