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湖的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9-22 07:29:29

评委老师、大家好!

非常高兴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与各位评委老师相识,同时对大家担任评委工作所付出的*苦表示感谢。

美丽的西湖的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浙美版第15册实验教材的第4单元人与自然、第一课《美丽的西湖》的第一节我将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美丽的西湖》的第一节,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地位与作用:彰显美术文化,及其独特魅力,增进学生热爱美丽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感。

西湖秀丽的湖光山*如同一幅水*交融、淋漓流畅的水*画,二者在审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课整体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观为内容,以水*画的技巧技法为形式,两者有机结合,既让学生初步地了解了水*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他们热爱西湖、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水*画有系统、*的知识与技能,尽量避开这一点,从比较容易掌握的水*风景画切入。**调和等知识、技能、技巧,安排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主获得。在呈现顺序上较之传统的水*画教学有了较大转变,如先出示各种各样的小技法,再由学生说说这些技法最适合表现什么。降低了难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自从课改程后,初中生对地理、历史的熟悉程度有所削弱,这给美术课渗透这方面知识,有了学科渗透的机会,我将从地理、历史、文化方面着手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水*以及水*风景画的基础知识。

2.初步掌握水*风景画的技法,学习用湿画法、干画法表现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渗透美学的特*,我把传统的三个教学目标整合而成学会欣赏、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和学会创造四个目标来阐述。

学会欣赏:在欣赏中学会观察

学会观察:在观察中学会表达

学会表达:在表达中学会创造

学会创造:在创造中体验喜悦

四、割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重点: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画的技法,体会水*画的美感。

难点:掌握水*画技法中的湿画法、干画法以及对树木、景物的造型与表现。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等

学生准备:(学生)水*画工具、材料、水杯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陶冶的情景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方法、实际训练的教学方法,另以多媒体课件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的视频学习,从而达到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的需要。

学法:学生通过,读图、模仿的学习方法,听、记、练习、观察,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探究,认识水*画纸、笔、颜料的特*。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我的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点评-小结-板书设计-拓展

其中导入和讲授新课15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其他安排10分钟。

组织课堂纪律

1.感受西湖,导入新课

播放《西湖简介》导入课题,揭示课题,板书《美丽的西湖》

西湖位于浙*省杭州市。西湖的水面面积约5.66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到1米。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苏堤和白提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相连的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学生在视频中活得大量的信息:西湖的地理位置、西湖的形成、西湖的来历......

2、表达西湖的美

(1)我们班有没有同学游过西湖?老师想请他们为没游过西湖的同学做个小导游,谈谈西湖的美景,及对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导向:三潭印月(出示图片:月西湖之美)、断桥残雪(出示图片:雪西湖之美)......白石出发,动族火车可以2小时达到杭州......

(2)还有哪些诗词也是赞誉西湖之美的?报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西湖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贤士对西湖赞誉的诗词等。学生讨论、教师导向:

(3)教师评价:西湖是历代文人贤士共同筑建的一个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晴昏晓、雨雪风霜,不同的情景会给人不同的美感。出示图片:晴西湖、雨西湖、月西湖、雪西湖,由学生讲述、讨论他最喜欢什么时候的西湖,他具有怎样的美。

(5)教师总结:西湖有秀丽的美、淡雅的美、恬静的美(揭示课题)

3、欣赏作品、总结特点

你觉得下面这些水*画是否把西湖的那种秀美感觉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水*画《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满湖曲折》。

(1)欣赏课本中的《春到西湖》、《断桥初春》,感受水*画是通过怎样的效果表现出西湖春意盎然。这种效果是怎样表现的?(学生看画面效果讨论,师生交流)(画面表现出的是淡雅、轻快、朦胧的效果,水*交融,雨雾朦胧。简介并板书湿画法)

(2)欣赏《满湖曲折》,可以通过与“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进行对比欣赏,结合摄影图片,感受“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指出同一景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取决于作者对大自然的不同感受与当时的心境。(画面表现出的是淡泊、简单、萧疏的美。线条画在底*上不渗化且很干枯,简介并板书干画法)

4、尝试与探索

让每位学生选择一种最喜欢的颜*,尝试在杯子中逐渐加水调和,在纸上试验从浓到淡渐变的水*调和过程。

引导学生

(3)尝试在不同湿度的纸上,不同颜*之间相互渗化的效果。

5.课堂小结

我的小结不是简单的总结,为此我如下设计:

由学生交流、表达在尝试中发现的各种效果和规律。通过交流,总结特点。

(2)引发学生想象,说说哪组是湿画法?哪组是干画法?

(3)这些效果分别在以上欣赏的画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3)总结出水*的特点,它适宜表现淡雅、秀美的景象。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

课外作业预习下节课内容及收集资料,备好画具。

拓展根据我以人为本,应用赏识教育法的教学特*,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贯穿愉快成功教育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生活知识、美术素养,故拓展了45分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层次得体验成功感。

下面我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5分钟,练习10分钟,课堂讨论10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

我的上课过程符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这样可以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以上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导!

谢谢大家!

看了美丽的西湖的说课稿还看了:
  • 《西湖》的说课稿

    说教材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一、教学要求...

  • 美丽的西湖

    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向杭州西湖出发了!西湖的美在都于“绿”。湖面碧澄澄的,像碧玉?不,太俗气。像翡翠?不,太老成。那是一种说不出的绿意,绿得直逼你的眼睛。树木也郁郁葱葱,有的树上还开了...

  • 美丽的西湖

    今天,我们一家来到了杭州,当然也区游赏了西湖。西湖不比波涛汹涌的大海,比起大海,西湖就显得特别宁静,太阳照下来,像一波波金粉洒下来,铺在西湖上,风吹过,水面上泛起一层层的波浪。水在我的眼睛里动了。也不知怎么了,天好像暗下来了,不一会儿,又亮...

  • 课文《西湖名堤》的说课稿

    《西湖名堤》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我上的是第二教时,其中课文第3、4、5节介绍了有关白堤和苏堤名字的由来和迷人景*,这给西湖美景增添了生气和情趣,令人难忘。整堂课中,我力求从两个方面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扎扎实实地开展...

  • 美丽的西湖

    杭州西湖是我国五a级的旅游胜地。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那里游玩。西湖的夏天非常美丽,放眼望去,湖里的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挨挨挤挤的,真多啊!而荷花有的只展开了几片花瓣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热情怒放。白*的、粉红*的、粉白*的……各种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