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古诗

发布时间:2020-12-20 02:00:44

摘自新浪网--

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万变不离10大规律

*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古诗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上海卷自1993年以来,有客观题、主观题,但主观题比例大。2004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作出这样要求:[能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语言风格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可见,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尽管上海卷的题型量还未固定,难度上有加大趋势,但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是能游刃有余的。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

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2000年上海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如2000年秋考的填表题,填空题空格的前面或后面。2001年春考的18题中,[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2006。3。2820:21作者:larrina 收藏 | 评论:0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课文整理

分类:默认栏目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课文整理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高二(4)班  黄佚

单元主题:

以个人主体意识的发现和探究为起点,描绘出五*斑斓的个体生命的成长轨迹和意义。旨在培养新一代的青年蓬勃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让每一个人坚定地走上交着欢乐和严峻的人生长途去寻求内在的真正魅力和幸福!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

*

课文主旨:

*的这首词豪放地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秋景,并借景抒情言志,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思路结构:

上阙:立      看       怅寥廓      问谁主沉浮

下阙:携百侣     忆峥嵘岁月      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精*赏析: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是仰视与俯视的结合,抬头看雄鹰在高空奋飞,低头瞧鱼儿在水中嬉戏,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都在这美好的秋天互争自由,各得其所。

伥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用文具的形式提出疑问,表现出作者此刻立在湘*河畔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是诗要言志的躯起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两句生动地表达了同学们评点国家大事,发表战斗文章,批判腐朽事物,是历史上的反动势力为粪土的豪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设问收文,发人深省,激人奋进。

阅读元素:

1。       不一样的秋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而*孓然一身立于橘子洲头却没有因那丝丝凉意而感伤,恰

恰相反的,这个秋天,却是无比壮美、充满生机的一幅景象。这首词不仅描绘出了壮阔雄美的秋*秋韵,更是揭示了秋力秋魂--化景物为情思,发出天问:是谁主宰这大地?

2。       不一样的豪情壮志

古往今来,凡志趣超群、抱负高远之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如曹*的<短歌行>,

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但是与古人相比,*的一番豪情壮志则更是气冲干云。一是因为作者的身份,可以说是担负着振兴民族之重任;二是由于特殊的创作背景,在那个*纷争频繁的*年代。*词中所流露出的豪情壮志是不一般的,因为那是主宰历史命运的世纪之问,那是寄予忧国忧民情感的真实写照。

第二课  跨越百年的美丽

梁衡

课文主旨:

选取居里夫人长达67年生命的人生中的几个具有典型*的片断,由表及里地来塑造她从外形、人格、心灵到精神境界都具有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感人形象,给读者留下[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的深刻思考。

思路结构:

回到一百年前的那个历史的定格     事业的艰*      居里夫人的超乎外表的美丽

宝贵的精神内涵

精*赏析:

上帝给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

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只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这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她的宝贵精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别人在海滩上捡到一块贝壳,她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么生、怎么长、怎么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作者用生动地比喻,把居里夫人不断探索,穷究事理的严谨处世态度描述清楚。

阅读元素:

1。       思路缜密,语言的现实针对*强

读梁衡的文章要读他的写作思路,结构框架和语言。可以说<跨越百年的美丽>一同

他议论文的一贯风格,沉静的文字朴素大气地描摹出一位奇人,不仅真实而贴切,也有偶露峥嵘的*。不变的议论风格中拌着作者智慧火花的迸发,一贯有条不紊的叙述中流露出思辨的缜密和机智。

2。       美--人生价值

居里夫人的美丽可以说一种对美丽的完美诠释,她将美这一人生价值升华到了精神的境

界。可以说是作文写作中对美的诠释不错的事例!

3。       对写人的有所借鉴

这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十分出*的写人的文章,通过作者到位的描摹,让居里

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更是凝练出她可贵的精神品质,使之得到传承。那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我以为除了作者自身的功力外主要有以下几点:a。 抓住一些经典的细节作为突破口,深掘人物的内在世界 b。 运用一些写作手段与技巧,如类比,比拟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改变叙述的顺序,有*叙、倒叙等,使表达方式更丰富,时间交错感强。还有就是最好要有传神的肖像描写--以下都可以作为写人的一些借鉴。

第三课  我很重要

毕淑敏

课文主旨:

作者以一个[女思考者"的大胆思考,发出了不同凡响的声音:[我很重要。"这是个*意识觉醒之后的大声呐喊,使人们意识到个体生命的光辉,感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思路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论*我为什么重要      得出结论,大声地宣布我很重要

精*赏析:

我们是一株亿万斯年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不单属于自身,更属于土地。人类的精神之火,是连绵不断的链条,作为精致的一环,我们否认了自身的重要,就是推卸了一种神圣的承诺。

这是本文较难理解的一句句子,因为句子所要表达的内涵被裹在了许多带有喻意的表象里,需要一一剖析。首先,[我们是一株亿万斯年老树干上最新萌发的绿叶"谈到了人类的遗传问题,表明我们是新生的一代。之所以是[精致的一环",因为人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身体的机能、大脑的思维还是文明的发展程度都达到了人类的最佳时期,都是我们的先辈所比不上的。[一种神圣的承诺"是指我们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人类不断推向前进。

阅读元素:

1。        这是一个主体意识发掘的年代

毕淑敏的这篇<我很重要>发出了对我们这个时代自我价值的呼唤,是一种破天荒的大

声宣告,更是一份向世人发出的号召。可以说,这一个主题意识复苏的年代,但是速度是蠢蠢缓慢的,毕竟*的传统思想禁锢让国人难以如此快的直言出[我很重要。"无疑,毕淑敏的这篇<我很重要>象一剂强心针刺进了我们这个保守谦虚的民族的胸膛。这篇文章被选进课本,不仅是一种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力*进行一次自我价值的发掘,让我们是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从而鼓励自己更好地去学习、工作、生活!

2。        看一看我们民族的弊病

在肯定自我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弊病:我不重要。中华民族这一思

想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是:人作为客体融于自然和社会中,系于人物、人际关系的总链条中。所以,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往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自我的[不重要",来追求一种*,而湮没了本应为自我风采而张扬的个*。

2006。3。2820:16作者:larrina 收藏 | 评论:0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教案

分类:高一语文教案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教案

第一教时

(一)结合注释①解题,介绍课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记叙了烈士生平和死难的大略情况。孙中山为该书写的序,着重表达由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所引起的感想。

鉴于从1895年以来,起义屡次失败,孙中山领导的*党人,对黄花冈起义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召开会议,计划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决定4月13日(农历3月15日)首先在广州起义,然后向北进*。但是快到起义的日期了,海外捐款还未寄到,机械也未运齐,不得不延期于4月17日(农历3月29日)举行。因为起义领导方面多次变动命令,清*闻讯,先有准备,*党人寡不敌众,终于失败。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奠定了武昌*的胜利基础。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不久,清帝被迫退位,中华*成立。

参加起义的都是*党人的优秀分子,林觉民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由日本回国的途中曾说,这次起义如果失败,死伤一定很多,但是自己所以愿意牺牲一切,无非是希望感动国人,同心奋起。如果这个目的能够达到,那就虽死犹生了。起义时,他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受伤被捕,从容就义。他在给父亲的绝笔书中写道:[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充满了为国牺牲的*精神,表现了*党人的浩然正气。

(

第二课时

丐于余:请求我写篇序文。

[而余--也如故";而我在30年前所倡导的三*义、五权宪法、就是为先烈们不惜牺牲生命来争取实现的这些主张,没有得到实行,还像从前一样。要明确[争"的是什么,注意落实。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并且用来勉励读这本书的人们。

(二)讲析第1段:

1.提问段意,明确:第1段,赞扬黄花冈烈士为*牺牲的伟大精神。

2.要求学生根据感情变化划分层次。

提问。明确:[然是役也"之前为第1层,其余部分为第2层。

讲析:文章开始,作者以凝练的语言,追述**经历的艰难曲折的路程,笔锋自然地转入正题。[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凝聚着作者对烈士牺牲的无比沉痛、对*党的损失无比痛惜。

3.问:第1段的两层,哪一层的感情更为强烈?为什么?

讲析:[然是役也"一句,急剧转入第2层,表示作者的感情并不停留在悲痛上。黄花冈起义,*党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条件下,仍然不顾一切地奋勇苦战,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为*牺牲的伟大精神,使人深深感动。所以作者抑制不住悲壮激昂的心情,热烈地赞颂他们:[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这组对偶句盛赞烈士的忠义壮烈。[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这一组对偶句极写起义震动之大,影响之深。起义如惊蛰春雷,召唤国人同心奋起,终于迎来了不可阻挡的**的洪流。作者对起义的评价极高,说是[与武昌*之役并寿"。因为起义虽然失败,却为武昌起义奠定了胜利基础,理所当然地应当同武昌起义一起载入史册。作者以*家的敏锐眼光,揭示了两次起义之间的必然联系,评价令人信服。

第2层,先赞烈士精神,后昭烈士功绩,或用对偶句铺陈,或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抒写,使赞颂的感情极为强烈。

(二)讲析第2段:

1.问:既然烈士们精神伟大,功绩卓然,为什么拖到10年之后才编纂他们的事略呢?

第2段,说明了<事略>迟编的原因。

先说由于时局混乱(变乱纷乘)。作者沉痛地指出,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中华*,建立虽然已经10年,以致[黄花冈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蔓草间"。连用两个[始有",是作者对烈士的追怀和对时局的愤慨之情。

后说材料短缺。[或--或--甚者--",说明材料短缺的三种情况;又以史载田横事作类比,说明<事略>不能详细记述烈士事迹,也同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不能为500人立传有同样的苦衷,这就使作者更加痛心了。

(三)讲析第3段:

作者写<序>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对国人的希望和告诫2层意思。

反复说明写作目的,指出当前国内形势混乱,勉励国人继承先烈遗志完成*事业。

1.第3段的2层,哪一层直接体现写作目的?

明确:第2层。

2:为什么要先写第1层的内容呢?

明确:作者指出当时的国内局势,[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这就是说,武昌起义虽然*了清*,但并未根本动摇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各地*阀在帝国主义的主使下互相倾轧,长期混战,局势之混乱,较清末更甚。在这种情况下,[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的,也就是作者[30年前主唱之三*义、五权宪法",当然无法实现了。这就从形势严峻和*主张没有实现两个方面,说明这次[讨贼督师"的*任务,确实[尤倍重于三十年前",说明当前*的任务尤重于30年前。

第1层对时局和任务的精辟分析,正是第2层对国人提出希望的有力根据。

3.第2层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先从正面提出希望,勉励国人学习先烈们为*牺牲的伟大精神,帮助他[完成此重大之责任",接着从反面发出告诫,如仅对先烈遗事空发感慨,而无投身*实践的实际行动,则有负于烈士,无益于*。文章连用两个感叹号,前者显示希望之殷切,后者显示告诫之郑重。这一层与上文一样都是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只是赞颂之情显得更内蕴了,也更深沉了。

最后,作者语重心长地说:[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从这里,可见作者写这篇序的真正目的,也可见作者当时忧国忧民的伟大抱负了。

(四)小结:

作为一篇书序,当然应与<事略>一书有紧密联系。第1段赞颂烈士精神,与<事略>的主要内容有关,第2段说明迟编与<事略>的编纂经过和困难有关。第3段对国人的勉励,则与如何读<事略>有关。全文3段,贯穿赞颂之情,而又因势利导,归结于写作目的。该序可谓:忧国忧民,饱含*;顺理成章,层次清晰;卒章见志,观点鲜明。

2006。3。2820:14作者:larrina 收藏 | 评论:0

<想北平>教案

分类:高一语文教案

<想北平>教案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林玲

一、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体验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四、布置课前预习:

1。你所了解的老舍;

2。阅读文章,思考老舍与北平的关系,作者为什么爱北平,并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老舍笔下的北平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特点?

3。在对话栏中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结束了第三专题的第一板块[古典的乡愁"后,我们进入了第二板块的学习。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们已经结识过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请你谈谈你了解的老舍。

明确:老舍 (1899-1966) ,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中华*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艺术家"称号。[文化大*"初期因被*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二、解题:

1.[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

2.[北平"。(学生研读1-3节思考,作者笔下的北平是怎样的北平?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是[我的北平"(第一节);[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等(第二节);[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节)

三、研读课文4-6节,回答问题

1。[写什么"

写 什 么(作者笔下北平的特点)         动中有静

(4-6节)                                    布局合理

贴近自然

2。[怎样写"

1。  衬托手法:

巴黎热闹  <-->   北平安静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美国的橘子 <-->   *的玉李

2。  语言特点: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

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等蕴含极其深刻思想的话语经老舍说出,却是极平常普通,通俗易懂,显示了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

3。[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现北平,老舍觉得很难:[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写什么?他又不愿[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的种种好处。如果只是机械的罗列平铺直叙写成一篇*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有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出[我的北平",把对北平的感情上升到爱母亲的地位,他抛开一切美好的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表明北平与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的关系,表达[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体会最后一句话的深层含义。

明确: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急,*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今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小结:1。 文章中流露的感情;

2.给我们写作的启示。

拓展*阅读:叶圣陶的<藕与莼菜>、汪曾祺的<故乡的食物>和孙犁的<乡里旧闻>。(要求先要与学生一起阅读这些作品,理解这种手法,然后启发同学比较总结,回忆家乡的风俗与特产,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双是以臬的方式呈现的,口头与书面交流都可以,最好先是口语,要具体生动,有细节,绘声绘*。然后进行书面整理,要求不必过高,片断就行,但是要写出明显的地方*和生活气息,写出[味道"。)

布置作业:<学习与评价手册>

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家乡风土人情,体现家乡文化特点的资料,办一份[爱我扬州"的手抄报或者举办一次有关故乡主题的演讲比赛。

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06。3。2820:12作者:larrina 收藏 | 评论:0

<瓦尔登湖>教案

分类:教案

<瓦尔登湖>教案

瓦尔登湖

※教学设想:

本课重在景*描写,较易理解。故在介绍作者、布置生字词以后,将全课内容设计为一套阅读练习题,由学生自读课文后*完成,最后再由教师评讲,再阅读有关评价文章。这样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珍惜和对宁静恬淡生活的追求。

2。学习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

※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善于观察和细腻描写的语言特*。

2。难点:作者的生活态度。

※ 教学时数:

两课时

※ 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

亨利·梭罗(1817-18620,美国作家,诗人,自然主义者,改革家和哲学家。 1817年出生于康科德城,十六岁即进入美国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就学。次年,大思想家爱默生到哈佛大学作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扬先知先觉的智慧,而正是这一次演讲,给了梭罗以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他的人生。

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后,本来前程似锦,但他避开闹市,住到爱默生家中。在担任数年中学校长后,毅然决定以作诗和论述自然为终生事业。梭罗受超经验主义领袖爱默生影响很深。

1845年,28岁的梭罗撇开金钱的羁绊,在爱默生的林地中的瓦尔登湖畔自建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有余。*从事写作。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见所思所悟的记录。十年后,<瓦尔登湖>出版,但它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反还遭到批评和讥讽。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这本书的影响却越来越大,终而成为美国文学中的一本独特的、卓越的名著。

<瓦尔登湖>是一部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充满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个先觉者的超人智慧。梭罗在大学毕业后所写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如果要孤独,我必须要逃避现在---我要我自己当心。在罗马皇帝的明镜大殿里我怎么能独特得起来呢?我宁可找一个*楼。在那里是蜘蛛也不受干扰的,更不用打扫地板了,也用不到一堆堆地堆放柴火。"这样一种寻求孤独、在孤独中思索的观念贯穿了梭罗的一生。

<瓦尔登湖>不仅有独到的对生活感悟,对传统习俗的批判,而且有许多形象的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澄澈透明、山林的茂密苍翠,思想与景境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深沉的思考。读着这本书,顿时感到全身心地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功利的羁绊,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自然中感悟人生,感悟哲理。

值得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这本书近年来在西方世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矛盾,使人们不由得不向往那瓦尔登湖及其山林的清新的空气和澄澈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显然正是医治现代病的妙*良方。这恐怕正是<瓦尔登湖>所具有的价值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梭罗1862年因患肺病病逝,终年仅44岁,<瓦尔登湖>是他的第二本书。

二、生字词:

※    生字:

深邃(suì)  终年不涸(hé)  俯瞰(kàn)  蜿蜒曲折  寒光熠熠(yì)  糅(róu)进    浮光耀金   晶莹清澈   一泓(hóng)湖水   凿(záo)水   陡峭   菖(chāng)蒲   水苔(tái)

璀(cuǐ)璨(càn)

※词解:

不足称道:不值得称赞。

罕有甚匹:极少有什么东西能跟它匹配。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三、集体朗读课文。

四、课堂自测:

1、本课划分层次有以下几种划法, 正确的为哪种?并写出各部分大意。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2、根据第一段内容,画出瓦尔登湖及周围景物。

3、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用书中的词来概括。

4、课文中说,瓦尔登湖同时具有两种颜*,这是哪两种?

5、哪一段文字详细描写了宁静的瓦尔登湖变化莫测的颜*?

6、为什么文中说瓦尔登湖湖水[很值得让米开朗琪罗去琢磨一番"?

7、作者写钓*鱼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8、第六自然段的描写突出了瓦尔登湖的什么特*?请用此段中的一个词来概括。

9、哪处具体叙述瓦尔登湖[坚持着自身的纯洁"?

10、作者提及夏娃和亚当被逐出伊甸园一事,是为了突出什么?

11、把本课分别与<黄山记>和陶渊明的<归田园居>比较,说说三位作者对自然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更欣赏谁的态度?为什么?

五、教师讲评

参考*:

1、答:  b。第一部分:总介瓦尔登湖及其特点。第二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美丽多变的**。第三部分:描写瓦尔登湖湖水的清澈洁净。第四部分:从历史角度赞美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3、答:深邃,清澈。

5、答:第18页第9行-17行。

7、答:为了突出湖水的清澈。

8、答:清净无垢。

9、答:第7自然段。

10、答:从历史角度突出瓦尔登湖美如钻石。

11、答: <黄山记>:赞美大自然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瓦尔登湖>: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洁静,安心思考。

<归田园居>:沉缅于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逃避世俗。

六、辅助阅读:

<瓦尔登湖>的读法

杨灏

据说,诗人海子去山海关自杀时带着4本书,其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这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到死不放王羲之的<兰亭序>颇为相似。看来对好的东西还真有死都舍不得的人。<瓦尔登湖>是1854年出版的著作,在*有好几种版本,已经流传50年了。<瓦尔登湖>至少影响了*两代人。一本100多年前出版的书,在另一个国度里仍然让许多人痴迷。

我们从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的论述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信息,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1。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2。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3。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4。作为一部文学名著;5。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更多的人愿意把<瓦尔登湖>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来读。因为梭罗经过实践发现,他能以28。12元来建立一个家,用0。27元来维持一周的生活。他以一年中6个星期的时间,去赚取足够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余的46个星期,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因为如此<瓦尔登湖>在当时便具有了巨大的诱惑力,那几年里,梭罗的仿效者究竟有多少难以计数,他们引退林中,在瓦尔登湖畔建造茅舍,成为美国风行一时的时尚。更有趣的是梭罗曾在书中特地说:"我绝不希望有任何人采取我的生活方式?quot;谁也说不清是勾引者的提醒还是先见者的劝说?

乔治·艾略特在<西敏寺周报>上撰文指出:<瓦尔登湖>"深沉而敏感的抒情"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澄净和清新的空气。梭罗的<瓦尔登湖>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了。

上一篇古诗:高考古诗鉴赏的答题方法

下一篇古诗:古诗词鉴赏方法

百度中查看[*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谷歌中查看[*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

特别注意:本站所有文章来自网络搜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看了*古诗词鉴赏-古诗大全-*古诗还看了:
  • *古诗词和古文鉴赏大全

    古今万千诗词快捷查询(以下可按年代查询)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新作返回首页返回汉典古诗大全目录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元曲精选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初中古诗高中古诗写景的古诗全宋词辞...

  • 诗中的长*、黄河-古诗大全-*古诗

    长*1、 *流天地外,山*有无中。(王维)2、 大*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3、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天际流。(李白)4、 天门中断楚*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5、 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白居易)黄河1、 黄...

  • *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古代爱情诗词大全 关雎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 高中古诗词鉴赏

    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西村》陆游《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西村》翻译吴鹏飞韵译:还记得当年游玩时进入乱山深处,想去找个人家敲...

  • *最美古诗词古风

    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也许是前世的姻,也许是来生的缘,错在今生相见,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曾经,为谁放肆的哭泣。你是吹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