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全息详解:芙蓉楼送辛渐

发布时间:2024-02-17 15:54:51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语文古诗词全息详解: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古诗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2篇: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芙蓉楼送辛渐全诗写的是什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2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3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

4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板书:寒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5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清的节*。

6配乐《阳关三叠》,吟诵古诗

7认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

8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板书设计:

平明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山孤

*心玉壶

【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案】相关文章:

1.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全文及翻译

2.送别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3.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4.王昌龄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5.精选关于送别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6.古诗《芙蓉楼送辛渐》鉴赏

7.古诗词欣赏:芙蓉楼送辛渐

8.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第3篇:古诗《芙蓉楼送辛渐》鉴赏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4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

注释

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辛渐:诗人的朋友。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②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③连江:连着江水。

④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地,指江苏镇江一带地方。

⑤平明:天亮的时候。

⑥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⑦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独。

⑧如相问:如果问起。

⑨*心:比喻心的纯洁。

⑩玉壶:玉制的壶。一片*心在玉壶:意思是说,(我的心)像在玉制的壶里的*那样晶莹纯洁,绝不会因为在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解读翻译

秋冬时节的冷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

天亮时我送你离去,感觉留下的自己像楚山一样孤独。

如果洛阳的亲戚朋友问起我的情况,

请你告诉他们:我的心像在玉制的壶里的*那样晶莹纯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面上写的是为友人送别,实际上是作者在表明自己心灵的纯洁。诗的首句从秋雨写起,渲染了送别时的清冷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是说送走了你,而我独自留下,我会像形单影只的楚山一样孤独和寂寞。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回到家乡,亲友一定会问到诗人的情况,于是诗人嘱咐辛渐,如果亲友们问起来,你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玉壶里的*那样透亮。在这里,诗人用一个巧妙地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使人印象深刻的同时,也使人感受到了他高尚的气节。

第5篇:芙蓉楼送辛渐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
就说我依然*心玉壶,坚守信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第6篇:诗词赏析: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心在玉壶。

注释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辛渐:作者的一位朋友。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楚山。

4.洛阳:今河南洛阳,是辛渐所去的地方。

5.*心:比喻心的纯洁。玉壶:*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古诗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

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也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深深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