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九日即事》

发布时间:2024-02-13 07:28:06

九日即事

宋·方回

古诗《九日即事》

闲居九日意何穷,落木长江感旧同。

佳句致多惟杜老,良辰专美只陶翁。

为问从人游戏马,何如对物咏来鸿。

无萸无菊无螃蟹,亦可随宜酒一中。

《九日即事》的作者

方回(1227~1305),元朝著名诗人、诗论家。江西诗派殿*(*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景定进士,知严州。降元,授建德路总管。后罢官,往来杭歙间。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属浙江)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古诗《九日即事》】相关文章:

1.古诗《九日》

2.苏堤清明即事的古诗

3.苏堤清明即事古诗

4.苏提清明即事古诗

5.节日古诗:郊行即事

6.《山居即事》古诗赏识

7.上京即事古诗鉴赏

8.古诗《九日黄楼作》

第2篇:九月十日即事古诗赏析

重阳节习俗的古诗词: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

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注释

1.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称即事。

2.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3.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4.遭此两重阳:古时重阳节有采菊宴赏的习俗。重阳后一日宴赏为小重阳。菊花两遇饮宴,两遭采摘,故有遭此两重阳之言。

扩大知识面,拓宽人文视野,可以说是小朋友们的一笔财富。希望提供的有关重阳节习俗的古诗词,能让大家更加了解*语言的博大精神,享用这一笔知识财富!

第3篇:《九日即事雪中见菊》古诗赏析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

宋·家铉翁

怪得西风吹袂凉,客中又过一重阳。

今年喜见东篱雪,要与黄花共晚香。

《九日即事雪中见菊》的作者: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咸淳八年(1272),权知绍兴府、浙东安抚提举司事。德祐初,权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迁户部侍郎,权侍右侍郎,兼枢密都承旨。二年(1276),赐进士出身,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次近郊,丞相贾馀庆、吴坚檄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署。

奉使元营,留馆中。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第4篇:古诗句《春日即事》赏析

《春日书事》是一首描写春日景物的绝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古诗句《春日即事》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日即事》原文

数亩东皋宅,青春独屏居。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

《春日即事》赏析

一、二两句开门见山,写他此时过着隐士般的田园生活。屏居指不与人们交往。“数亩”句说他居住在郊外,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清贫。唐初著名的隐士王绩自号“东皋子”,这里有自比之意。不同的是,古代的隐士如陶潜、王绩等人都是乐于隐居的,心境恬淡和平,耿湋却满腹牢骚。“青春独屏居”这句话透露出了他心里的烦闷:这样的年华,这样的时节,正是应该有所作为的时候,应该饱尝生活乐趣的时候,而自己却不得不独自被排斥在这种生活之外,这是不平的表现。这句诗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下面两联,即从不同方面来叙说屏居生活的状况。

“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这是从人的关系方面说的。慢,怠慢,不恭敬之意。由于失去了官俸,仅靠几亩薄田生活,家境困窘,连僮仆都怠慢自己,不那么听使唤了。因为没有了权势,连朋友都渐渐疏远自己,不那么来往了。前人评这两句诗说:“浅言偏深世情。”(《唐音*签》卷七)也许正因为它以通俗的语言说穿了世故人情,当时就已经传诵人口了。

“强饮沽来酒,羞看读破书”,这是从贫居生活方面说的。有钱人自有山珍海味,呼朋引友,盛设佳宴,甚至以丝竹歌舞助兴,饮酒自然是一大乐事。但他的酒是沽来的,借以浇愁的,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勉强饮之,不可能快乐。饮酒以外,读书是当时仕人的另一大乐事,隐士更不例外。陶渊明说:“微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是一种陶醉。耿湋则不同。他是“羞看读破书”。由于家贫,诗人藏书甚少,仅有的书也已翻来覆去读破,所以羞于再看。

“闲花更满地,惆怅复何如?”处处不如意,事事不称心,偏偏又看到落花满地,平添一段伤春的惆怅,韶光易逝,时不我待,这样的惆怅,不能不叫人伤怀。这种心境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隐居者的心态吧。

前人的隐居田园诗往往着重表现这种生活闲逸恬静的一面,耿湋的这首诗可谓大异其趣。

《春日即事》作者简介

耿湋唐代诗人。一作耿纬,河东人。公元763年(宝应二年)登进士第。曾为左拾遗,大理司直。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有《耿湋集》。

第5篇:《即日》古诗原文

【作品介绍】

《即日》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98首。

【原文】

即日

作者:唐·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正来衔小苑,春*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注释】

①取首句二字为题,亦兼咏“即日”之情景。作于居梓州幕期间。

②间:全诗校:“一作门。”

③放:解散。

④漏:全诗校:“一作滴。”

⑤玉钩:指酒钩。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第6篇:《即日》古诗鉴赏

《即日》作品介绍

《即日》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98首。

《即日》原文

即日

作者:唐·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正来衔小苑,春*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即日》注释

①取首句二字为题,亦兼咏“即日”之情景。作于居梓州幕期间。

②间:全诗校:“一作门。”

③放:解散。

④漏:全诗校:“一作滴。”

⑤玉钩:指酒钩。

《即日》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即日》繁体对照

卷539_98即日李商隱

壹歲林花即日休,江間亭下怅淹留。

重吟細把真無奈,已落猶開未放愁。

山*正來銜小苑,春陰只欲傍高樓。

金鞍忽散銀壺漏,更醉誰家白玉鈎。

[《即日》古诗鉴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