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阅选方法指导课的结构和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4-02-11 17:21:32

小学语文老师要上好一趟语文课,特别是阅读方法指导课这种理论*的,则需要一个好的教学结构和方法,这样才能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语文老师阅选方法指导课的结构和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使用。

小学语文老师阅选方法指导课的结构和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老师阅选方法指导课的结构和教学方法

1、专题阅读方法指导此环节是关键,教师要在“专题”上动脑筋,花功夫。

指导内容要目标集中,每次只能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甚至一种方法的一个方面。

如品味*的精读可以分为词句的品味、段的品味、篇的品味等多个专题。

指导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读书实践,谈做法、谈体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生总结出方法;可以学生先阅读尝试,然后总结方法;也可以由教师运用实例进行专题讲座。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使学生真正认识某种阅读方法的精髓,并通过阅读实践,切实掌握,以提高读书的品味和质量。

但本阶段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

2、学生阅读实践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后,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体验。

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巩固所学,形成技能。

为了便于训练,学生阅读的材料可以由教师统一发放或规定,可限制范围。

如指导了浏览*的泛读方法后,可布置阅读报纸或故事类书刊;指导了探求*的速读方法后,可向学生提出一个思考*问题,让学生阅读与此相关的材料寻找*;而指导了品味*的精读方法后,就要引导学生欣赏有代表*的经典之作。

在学生阅读期间,教师巡视,回答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随时指导,尤其要注意帮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

倡导学生查用工具书,自行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一段时间后,允许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3、畅谈收获体会要让学生结合阅读实践体验,谈出自己是怎样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的,这样阅读的好处、收获,以及在实践中领悟出的新方法、发现的问题等。

通过检查学生对所学方法的运用情况,不仅利于教师掌握情况,及时调控矫正,还有利于学生间的启迪、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单靠一两次的训练是不能奏效的。

因此,教师需引导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第2篇: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欢迎阅读参考!

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把这种知识当作良种,种一粒会绿一片,收一筐。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回忆中想不起来的内容,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临时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新思考、新想法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通过*思考,死知识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旦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

记忆知识,可分为内部记忆和外部记忆。记在大脑里为内部记忆,记在大脑以外,如书本中、笔记中、日记中、电脑里等为外部记忆。对一般人来讲,大脑及时记住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过目不忘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人记住知识是要靠反复的记忆。因此,要在大脑之外建立知识的仓库,这种知识的仓库,可以是书本、笔记、日记等,平时经常翻阅,就可以把外部记忆变为内部记忆,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很多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强化记忆,才能在自己大脑里扎根。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从根本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第3篇: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讲究方法,学习是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方法。我们从小就应该把自己培养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怎样预习课文有不少小朋友认为只要上课时专心听讲,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再加上自觉复习,就能使成绩提高。其实,这还不够。

叶圣陶老爷爷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先得自己学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运用你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自己也会看书学习了。为了帮助小朋友掌握预习的方法,我把预习的方法和过程编成一个顺口溜,帮助你记忆和运用。遇到生字查字典,读准字音,分清字形,组成词语划条线。联系上下文,据词来定义,然后动手写几遍,字形字义牢牢记。先将课文读一遍,主要讲什么,心中有个底。再将课文细细读,每节讲什么,概括成一句,内容相同合一段,掌握规律*,分段要合理。认真读课文,仔细想问题,课后提示作参考,学会自己提问题。读、划、批、注好办法,不动笔墨不看书。有的人说考语文要凭运气,也有的人说要看感觉。运气好或者感觉对的话,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其实啊,学语文,是需要一套科学的方法的。

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首先,要多看一些书,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以及一些新鲜有趣的观点。现在的语文考试,阅读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要想在课堂上把所有这些能力统统培养起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靠课外的努力。在写作方面,除了多看书看报外,还可适当记点日记周记之类,锻炼文笔,久而久之,就会越写越顺。一些喜欢听歌的同学常常会记些喜欢的歌词,在写作时用一用,还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最起码在语言上就占了不少优势。当然,也可以背一些优美的句子,使它们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常记常用,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总之,语文就像中*,越熬越有味。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情。语文知识面宽,什么学、词、句、段的分析,什么名言警名等等都包括在里面,而语文考试时不可能什么都考到,因此一些同学在往语文上下功夫时,由于坚持时间不长,过于急躁往往收效不大,甚至毫不起*。让小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小学生数学学习应该做好“读、听、讲、写”的学习。

一、学会“读”我们往往只强调语文中的读,而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读出来的,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1.读教材,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读教材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的问题,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会“听”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

1.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更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的步骤,概括*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2.听同学发言,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反思自己的想法。

三、学会“讲”数学学习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思路等。讲思路,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不能为解题而解题,应在解题过程中重视解题思路的讲解,哪怕是错误的思路从中也能吸取经验教训,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通过大胆地讲,才能全面反应思想,暴露学生思维的不足,以利于及时给你帮助。

四、学会“写”数学学习中的“写”要完成作业外,还应包括写数学日记等。

写数学日记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报刊杂志、课外读物和生活中的的有关数学内容,把自己的感想或者内容概要写下来,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日积月累,培养兴趣,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1.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自信心对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的英语侧重于听说,说占有很大的比例。平时的跟读、回答问题、唱歌、游戏、对话、表演都要用到“说”。假如学生一开始便没了自信心,怕出错误,不敢开口说,那么他的英语就无从得到练习,也便不会有进步,而且会越学越没劲。所以树立良好的自信,说英语,用英语,不怕犯错误,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

2.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你在课堂上参与得越多,那么也便学得越多。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游戏、对话、唱歌、调查、表演、跳舞等),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取笑其他同学的错误,服从老师的指挥,书写工整,善于作笔记(这一条适合于中、高年级学生)。3.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预习,及时复习

4.每天自觉地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学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学英语贵在坚持。

五、多看课外书籍作业做完后,可以看一些课外书籍,世界名著,老师推荐的书或自己喜欢的书,主要怎家读书量,知识量。

六、一定的课外练习量也是必须的光靠校内的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书店内或买老师推荐的练习,可以提高。

第4篇:关于小升初作文构思方法和写法指导

铺垫法

铺垫,是“水涨船高”“烘云托月”之法,即为了突出主要人物或事件,用别的的人或事做“衬垫”。铺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积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好,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好;一种是消极铺垫,先写某人或某事物坏,再写另一人或事物更坏。这种手法能达到“山外有山山更高”的表达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济南的冬天》开头就以北平、伦敦、热带三处的冬天作铺垫,通过比力,烘托出济南冬天的可爱。

欲扬先抑法

欲扬先抑,就是为了必定某人或某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嘲讽的态度尽力加以贬低和否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为“扬”而“抑”,先“抑”后“扬”。“抑”的目的在于“扬”,“抑”下去是为了“扬”得更高。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变,形成波涛起伏之势。如《白杨礼赞》中写道:“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消提它的坚强不平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就是欲扬先抑法的典范。

悬念法

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文章中提出问题,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其特点是先将疑问摆在那里,然后,或者“顾摆布而言他”,或者作出种种猜想,令人对其念念不忘。总之,作者并不急于揭开谜底,解决矛盾,而是在酝酿比力长的时间后再解开“悬念”,写出结局。好比程海的《三颗枸杞豆》开篇点明“我”现在是一个植物学家,既交代了“我”现在的身份,又自然地过渡到“好多人很羡慕我”“要我谈谈小时候刻苦学习的故事”,然后用“其实”一转,说明本身小时候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这就设下了一个悬念:为什么一个“淘气鬼”能够成为植物学家呢?这样写,使得文章波涛起伏,不但使读者印象深刻,并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可书。”这里的“巧”,就是指巧合,就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组织文章的故事情节。它要求文章情节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人与于勒在船上相遇一节的叙述即属此法。

对比法

就是把两种差别的人或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差别方面摆在一起,进行对照比力的方法。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没有比力就没有辨别。记叙文中的对比可以使人物*格更加鲜明,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鲁迅的《一件小事》为例,文章中“我”和“车夫”对待老妇人迥然差别的态度的对比,“国家大事”不留痕迹和“一件小事”忘记不得的对比,“我”的思想感情转变前后的对比,都鲜明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拟人法

拟人法是借助想象力,把物(动物、植物、事物)乃至抽象的概念拟人化,赋之以人的动作、语言、思想、感情、*格的一种体现手法。童话、寓言、诗歌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如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

象征法

就是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如《白杨礼赞》《海燕》以及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运用的就都是象征法。

除此以外,还有联想法、夸张法、欲擒故纵法等。总之,正确使用精巧的构思方法,能使文章变革曲折,首尾呼应,引人入胜。

第5篇: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教学论的这个观点,人教社外语室英语组的专家们在其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材的使用建议中提出了“五步教学法”。我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这个方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若能科学地利用将促使英语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由于在编排体系中贯彻了结构主义的语言教学理论,因此现行初中英语课本在第一册就明确提出了“外语是一种工具课”,而掌握工具的重要途径则是练。*练是“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对一个语言项目的*练过程中教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够从不同角度接受语言技能*练。运用“简笔画”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热烈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练所学的语言项目。运用“唱歌”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的固有频率引起共振,从而促进记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科学地安排了兴趣很浓的英语歌曲,其目的恐怕也就在于此。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增强运用所学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运用“玩”使学生可以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乏味的学为有趣的学。如“接龙游戏”、“张冠李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第6篇: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开始,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但是对其进行学习指导的开端环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能够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想法、愿望、理想等,就是动机。

引起动机的主要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指“需要”。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驱力,引起行为。外在条件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能够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以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动机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动机一般分为两类。第一类与身体的生理需要有关,这些动机是与生俱来的,称为原始*动机、生物*动机或生理*动机,例如饥饿、渴、睡眠;第二类与心理和社会交往有关,称为继发*动机、社会*动机、心理*动机,例如友谊、爱情、赞许等。

什么东西可以促使学生想学习?事实上,学生愿意付出努力去学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学生的个*、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行为等。动机有多种多样,除学习动机之外,还有其他动机。否则,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有的学生却喜欢看电视,或做一些与学校学习无关的事情?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是去提高动机本身,而是去发现、激发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参加到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去。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也称为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

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以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因素。

(一)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

1.动机与行为论

按照行为学习理论,动机也可以说是对过去行为的不同强化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了强化(例如取得了好成绩),他们就会被激励继续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没有从学习中得到强化(例如取得了一个不理想的成绩),他们将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因为学习而受到惩罚(例如因成绩不好而被家长责罚或受到老师的训斥),他们将可能会逃避学习。

2.动机与需要论

根据需要理论,动机是由需要引发的。每种需要对人们的重要程度不同,比如有些人需要被肯定,被爱;有些人则更关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满足。显然,一个正处在饥饿状态的人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在学校,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在学校中感受不到被爱,也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似乎就很难产生去追求更高目标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被爱,以及是否有能力,就可能会去寻求一种比较安全的方式。比如,他努力学习只是为考试,并非因为兴趣;他会比较合群,以找到安全感。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使每一个学生感到被接受和被尊重。

3.动机与不*论

根据认知不*论,保持自我形象的需要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动机。例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将会努力学习以便发挥自己的学习才能,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努力,以证实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自我形象相矛盾。认知不*论认为,当人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与自己的行为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时,会感到很不舒服。为解决这种不*,人们或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其价值与信仰,或者会寻找借口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学习计划《小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4.动机与人格论

动机有时被理解为趋向目标的一般倾向。在这个意义上,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被不同的动机所激励,所以,人们的表现与成就各不相同。动机作为一种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动机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关。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因此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就会逐渐形成一种热爱学习的个人品质;反之,就会形成一种不喜欢甚至厌恶学习的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尽力为学生创设积极正面的学习环境,使之形成积极正面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5.动机与归因论

归因理论对成功与失败有四种解释: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能力与努力是内在归因,而任务难度与运气是外在归因。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努力是可变因素;同样,任务难度相对稳定,而运气可变。学生有可能把自己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四种中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如果学生成功了,可能会很愿意把这个成功归因为能力,而不是其他;如果学生失败了,则可能把这个失败归因于不走运或课程太难,这样下次还会努力争取成功。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

学生究竟是在成就动机的激励下取得了好成绩,还是好成绩刺激他们产生了较高的成就动机?这两者应当是互相促进的。首先,好成绩使他们追求更好的成绩,而这种追求真的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好。反之,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将失去追求学习成就的动机,而同时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方面去(例如不遵守学校纪律就是其中之一)。

1.动机和目标的关系

有些学生学习目标很明确。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所以,他们有很强的动力去追寻自己的目标。另一些学生的目标却主要在自我表现。在他们看来,到学校的目的是证实自己的能力,因此,他们会寻找各种机会去表现自己,比如参加各项活动等,他们在这些方面也很有动力。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喜欢接受具有挑战*的学习任务,而那些需要自我表现的学生则害怕接受挑战*的任务。虽然这两类学生在智力方面没什么差异,但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些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表现出坚忍不拔的品质,而那些以表现为目标的学生在困难面前往往退缩不前。不仅如此,前一类学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甚至会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考验,他们真正关心的是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并不是表现得怎样;后一类学生则很容易觉得无助,因为他们觉得无法表现自己了,他们并不太关心在学校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主要关心表现得怎样。综上所述,教师的任务应当是帮助学生了解到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不单单是为了分数。教师可以通过强调知识内容本身的重要*,同时降低分数的重要*来达到此目的。例如,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要讲述圆周率,它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不是说:“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东西对明天的考试非常重要。”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应当避免对小学生使用分数刺激系统。当学生意识到他所在的集体中衡量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分数标准,而他个人是不大可能达到这个标准时,他可能会放弃努力。

2.成就动机的提高

成就动机是可以提高的。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外在环境做到这一点。例如,有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他在这个环境中已经完全失去了学习动力,换一个环境也许就会有所起*。学生可能会冲破他们长久以来的较低的成就动机,因为他们在新的环境里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之所在。成就动机的提高有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训练学生的自我责任能力,让他们感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就动机低主要不是由于缺乏能力,而是由于缺乏努力。因此,在提高学生成就动机的训练中应当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努力。

(三)动机论的实践应用

1.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

学习无助是指学生由于各方面的负面反馈而接受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这些负面反馈通常包括:来自教师的负面反馈,来自负面的学校经验,来自同伴,还有来自学生自己。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目标屡次受挫,他们最终会放弃这些目标而习得无助。

教师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以下列举的几种方式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尤其对那些承认或接受自己失败的学生更加适用。

(1)强调优点:注意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利用这些长处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无助感。首先应当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例如,有的学生写作能力很差,但他们很善于讲话。有些教师会采取挖苦的方式:“你就会耍嘴皮子。”如果这时教师能够首先肯定他们能讲是一个优点,使学生坚信自己的确具有这个优点,再慢慢往写作方面引导,就是比较好的做法。

(2)淡化缺点:淡化缺点不是真的看不到学生的缺点,而是采取一种比较策略的方式去纠正它们。有时,你不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而是在他有缺点的方面指出你的期望所在,或许效果更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反省能力,你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后,或许若干年之后,你的学生真的变成了你当初期望的样子。

(3)结合经验:有的学生往往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或其他问题感到困难,但是,学生对于那些与自身经历有关的课程就比较有兴趣,也比较容易学好。如果教师能够要求学生把他们在校外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有的美术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房间,学生上图画课的动机就大大提高。

2.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就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就的影响主要通过五个步骤来实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