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同步试题《出师表》

发布时间:2024-02-11 01:54:54

学习了《出师表》,大家是不是被诸葛亮的忠心所感动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同步试题《出师表》,希望能帮到大家!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初三语文同步试题《出师表》

(1)中道崩殂()(2)裨补阙漏()

(3)行阵和睦()(4)以彰其咎()

(5)陟罚臧否()(6)以遗陛下()

(7)庶竭驽钝()(8)猥自枉屈()

(9)咨诹善道()(10)夙夜忧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2)引喻失义()

(3)以遗陛下()(4)悉以咨之()

(5)猥自枉屈()(6)斟酌损益()

(7)咨诹善道()(8)以彰其咎()

(9)先帝不以臣卑鄙()(10)遂许先帝以驱驰()

3.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4.文中“先帝”指________,“陛下”指________,“天下三分”指天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5.请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几条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上文字中,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请写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预浩造塔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逾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10.这篇短文记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人怪而问之”中的“怪”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找出文中表明预浩对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语文同步试题《出师表》]相关文章:

第2篇:九年级《出师表》同步试题

导语:《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九年级《出师表》同步试题,欢迎大家参考!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词中画线的字注音。

陟()罚臧否()以遗()陛下裨()补阙()漏

*行()淑均以彰()其咎()行()阵崩殂()

夙()夜斟酌()

考查目的:准确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特别是一些多音字。

*:zhì;pǐ;wèi;bì;quē;xíng;zhāng;jiù;háng;cú;sù;zhēn;zhuó。

解析: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

2.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苟全/*命于乱世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至于斟酌/损益

考查目的:对句子意思的感知与理解。

*:C

解析:考虑词语组合关系的紧密*,正确断句应该为:苟全*命/于乱世;先帝/不以臣卑鄙;至于/斟酌损益。

3.下列句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叶知秋

B.躬耕于南阳于上流求之

C.遂许先帝以驱驰安陵君其许寡人

D.咨臣以当世之事扶苏以数谏故

考查目的: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一词多义。

*:C

解析:C项,两句中的“许”都是“答应”的意思;A项,“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是“时候”,“一叶知秋”的“秋”是“秋天”;B项,“躬耕于南阳”的“于”是“在”,“于上流求之”的“于”是“到”,表趋向;D“以当世之事”的“以”是“拿”,“以数谏故”的“以”是“因为”。

4.名句默写。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奖率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出师表》中,诸葛亮基于对当前不利形势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准确默写原文,能够完成理解*默写。

*:(1)恢弘志士之气。

(2)苟全*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4)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析:略。

二、课内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向宠,*行淑均,晓畅*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画线词的意思。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_________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理:___________

(3)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___________

(4)*行淑均行:___________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翻译。

*:(1)扩大;(2)治;(3)给予;(4)品行,品德。

解析:需要记忆书下注释,结合语境辨析用法和意义。

2.下列各组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悉以咨之天子之怒B.试用于昔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C.俱为一体若为佣耕D.每与臣论此事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掌握。

*:C

解析:C项,两句中的“为”都是“是”的意思。需要在文言语境中辨析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注意总结整理一词多义。

3.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考查目的:本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您)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解析:其中“开张、以、光”的意思必须正确,注意补充主语。

4.文段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或短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目的:整体感知文段内容,提取和概括信息。

参考*: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公平执法);亲贤远佞。

解析:可以用原文中能概括每条建议内容的核心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注意必须是四字词语或短语。

[九年级《出师表》同步试题]相关文章:

第3篇:语文课后同步试题:三峡

1、给加线的字注音

郦()道元重岩叠嶂()不见曦()月沿溯()阻绝素湍()绿潭飞漱()其间属()引凄异泪沾裳()绝?t()

2、《三峡》选自《________》,题目是编者加的。_____(朝代)的地理学家__________给《________》作注写成了《________》。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字(),三峡是()、()和()的总称。用“//”给文章分段。

3、解释下列粗体字词的意思。

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良多趣味()飞漱其间()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略无阙处()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沿溯阻绝()

绝?t多生怪柏()林寒涧肃()哀转久绝()属引凄异()隐天蔽日()或王命急宣()

4、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②素湍绿潭: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⑤晴初霜旦: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第4篇:小升初同步语文测试题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小升初语文同步测试题。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语文的学习是必要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语文,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同步测试题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

yōu??(??)久???(??)静???(??)愁????(??)美

yí???(??)式???(??)留???怀(??)????转(??)

qiàn??(??)款???道(??)???镶(??)????拉(??)

2、??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B.“我”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

3、“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说“我”有哪些变化?是什么让“我”发生了变化?

欣赏是一种善良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和世界意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1、“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

文中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请联系上下文把最恰当解释的序号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姑母写信()信笔涂鸦()找到了自信()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钟爱有加:

(2)大名鼎鼎:

3、文中提到的两位作家,他们分别是?????????和??????????。

4、概括地写出文中的小故事。

5、用“???????”画出文中表达作者的思想观点的语句。

6、你从短文中体会到什么?

本文为大家推荐的是同步测试题,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复习,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第5篇:出师表后出师表文言文试题

阅读以下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4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①。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以进趋③之时也。

(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注:①并日而食:两天只能吃到一天的饭。②非计:不正确的计策。③进趋:赶快进兵。

9.填空。(2分)

这两段文字都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除蜀国外,另两国是

与;文中的先帝是,陛下指。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恐托付不效()②臣非不自惜也()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

②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译文:

12.甲、乙两文都提出了蜀*北伐的有利条件,分别找出有关句子。(2分)

甲文中的有关句子:

乙文中的有关句子:

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都写到了哪两层意思?分别概括回答。(2分)

答:

参考*:

9.魏吴刘备刘禅10.①奏效,实现②爱惜③把④所以

11.①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并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②我接受任命以后,睡觉不安稳,吃饭无滋味。1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13.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第6篇:初三语文同步试题《隆中对》

《隆中对》这篇课文是不是让同学们获益良多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初三语文同步试题《隆中对》,希望能帮到大家!

1.给加粗的字注音。

(1)躬耕陇亩()(2)汉室倾颓()

(3)不知存恤()(4)遂用猖獗()

(5)挟天子()(6)帝室之胄()

(7)枉驾顾之()(8)南抚夷越()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莫之许也()(2)先主器之()

(3)此人可就见()(4)宜枉驾顾之()

(5)凡三往()(6)欲信大义于天下()

(7)不可胜数()(8)将*身率益州之众()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将*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以向宛、洛,将*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4.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谈起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曹*?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9.为什么要分析益州,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除了“隆中对”,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2~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1.本文第一句揭示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下文反驳这些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你同意这些论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许多人认为本文虽仅四句话,却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所谓“转”就是转换论证角度。想一想,哪一句是“转”,是转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3.在作者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语文同步试题《隆中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