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疑难解析与翻译

发布时间:2024-02-25 21:37:04

1、《醉翁亭》记中的21个也字: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连用21个也字煞句,是创造*地使用虚词的一个范例,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而绝无单调重复之感。

《醉翁亭记》疑难解析与翻译

通观全篇的也字,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⑴陈述(用于描绘景物),如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⑵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庐陵欧阳修也。

⑶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明白也字的几种语气,朗读时便能进一步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作者连用21个也字,大约有两个原因:第一、文章采用了直接诉诸读者形象思维的写法,总是先将实际的景物描绘出来,而后加以解说,如此层层展开,有如画卷平舒,每一层又都用一个也字结住,使人感到不疾不徐,自然合拍。第二、作者的纵情山水,决非隐逸之士的超然物外,而是在*清明、社会安定的前提下,跟老百姓一同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感情既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与之互为表里,又表现在某些内心独白式的话语里,这就使全文洋溢着一种平和、愉悦的情调,而也字的连用则恰好成为这一情调的最合适的表现形式。

2、妙用而字:

《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朝而往,暮而归,若去掉而,成朝往,暮归,就显得紧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归之感,*两个而字,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语气轻重分明,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如临溪而渔句,重音在谓语渔上,读重些,长些,作为状语的.临溪则读轻些,短些。若不用而,成临溪渔,不仅别扭滞*,而且语气轻重不分明。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

3、醉、乐、也是《醉翁亭记》的三个关键字。

文章正是以醉为中心,以乐为线索、以也层层迭进,来布局谋篇,结构全文的。

⑴为什么说醉字是中心?此字在文中出现过六次。中心人物是醉翁,这个中心人物游乐的中心场所是醉翁亭。作者*上受排挤,贬为滁州太守。他明知自己四十未为老却偏要自号醉翁。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一个醉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抑郁的情怀,蕴含着全章的主旨。

⑵再说乐字。文中用了十个乐字。首段写山水,抒发得之心之乐;第二段写四时之景,是表现欣赏之乐;第三段写游人,是显示宴饮之乐;第四段的乐达到了高潮,既有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更有太守之乐。文章因乐生景,因乐而抒情。

⑶后说也,全文共同21个也字。每一个也字,自成一个层次,表明一个意思,使文章脉络分明,条理清楚。同时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气势。

【《醉翁亭记》疑难解析与翻译】相关文章:

1.《醉翁亭记》原文疑难解析

2.《边城》疑难解析

3.课文蜡烛疑难解析

4.《琵琶行》疑难解析

5.课文《枣儿》的疑难解析

6.枣儿课文疑难解析

7.课文公输疑难解析

8.《观潮》课文疑难解析

第2篇:《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导语:《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与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见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与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与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与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与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注释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乎:相当于“于”。

29.得:领会。

30.寓:寄托。

31.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

34.暝:昏暗。

35.晦:*暗。

36.晦明:指天气*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秀而繁*,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秀:茂盛,繁茂。

41.繁*: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洌:水(酒)清。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放,摆设。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与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苍颜:脸*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归:回家。

67.已而:不久。

68.*翳:形容枝叶茂密成*。

69.翳:遮蔽。

70.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与低处的树林。

71.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第3篇:醉翁亭记文言文的翻译

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下面是醉翁亭记文言文的翻译,请参考!

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之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靠近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取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来这里饮酒,稍微饮上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席间最大的,所以给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至于太阳出来时,树林间的雾气就消散,烟云聚拢,山谷洞穴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亮交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早晚的景*。(到了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到了夏天)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浓郁的绿荫,(到了秋天)秋风高爽霜*洁白,(到了冬天)溪水滴落山石显露的景*,就是山中的四季景*。早晨前往(山里),傍晚归来,四季的景致不同,因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在出游。靠近溪边来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香醇,野味野菜,交错地在面前摆放,这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玩投壶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或起或坐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欢乐的样子。(有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人),(那个就是)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挂在山上,人和影子散乱一地,太守回家而其他宾客跟从。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但是禽鸟懂得山林的快乐,却不懂得人的快乐;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一同游玩很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客们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郡的欧阳修啊。

【醉翁亭记文言文的翻译】相关文章:

1.醉翁亭记文言文

2.观潮文言文的翻译

3.劝学文言文的翻译

4.文言文劝学的翻译

5.文言文观潮的翻译

6.文言文《醉翁亭记》译文和段意

7.醉翁亭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及*

第4篇: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

导语:《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那它是怎么样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翻译

环绕滁州的,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森林沟壑更美。一眼望去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是自号“醉翁”的那个太守。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其实,醉翁的意图并不在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又寄托在酒中的。

有时太阳升起,山林中云气散尽;浮云归来,岩洞里暮*苍茫。黑暗与光明交替变化的,那是山中的黎明与黄昏。野花怒放发出清香,树木茂盛深秀成荫,风高霜白,水落石出,那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扛肩挑的人在路边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老少少往返不断的,那是滁州百姓来这里游玩。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因此鱼也肥;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因此酒也香,还有野味蔬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饮酣畅的乐趣,不在于琴弦箫管;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胜了,只见酒杯和筹码交错杂陈,人们站起坐下大声喧闹,那是宾客们乐极了。这时,有个苍颜白发的老人,昏昏然地坐在人们中间,那是太守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只见人影散乱,那是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逐渐*暗起来,阵阵鸟鸣声忽上忽下,那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把能使人们快乐作为快乐的啊。在酣醉的时候能与人们一起快乐,酒醒之后又能写文章叙述这些事情的,那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啊。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2.《醉翁亭记》原文翻译

3.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4.《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

5.原文及翻译醉翁亭记

6.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7.《醉翁亭记》原文与翻译

8.醉翁亭记原文翻译

第5篇: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

导语:《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下面是《醉翁亭记》的翻译,欢迎参考!

醉翁亭记

宋代: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注释

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壑:山谷。

7.尤:格外,特别。

8.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而:表承接。

14.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回:回环,曲折环绕。

16.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7.然:......的样子。

18.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19.于:在。

20.作:建造。

2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曰:叫做。

25.辄:就。

26.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乎:相当于“于”。

29.得:领会。

30.寓:寄托。

31.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开:消散,散开。

33.归:聚拢。

34.暝:昏暗。

35.晦:*暗。

36.晦明:指天气*晴明暗。

37.芳:香花。

38.发:开放。

39.佳木秀而繁*,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40.秀:茂盛,繁茂。

41.繁*:一片浓密的树荫。

42.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洁白。

43.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4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7.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渔:捕鱼。

50.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51.洌:水(酒)清。

52.山肴:野味。

53.野蔌:野菜。蔌,菜蔬。

54.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55.陈:摆放,摆设。

56.酣:尽情地喝酒。

57.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58.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59.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60.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61.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62.觥:酒杯。

63.筹:酒筹,用来计算饮酒数量的筹子。

64.苍颜:脸*苍老。

6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66.归:回家。

67.已而:不久。

68.*翳:形容枝叶茂密成*。

69.翳:遮蔽。

70.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71.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7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73.谓:为,是。

74.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醉翁亭记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6篇:《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yuē)“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流而下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啊。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晨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的景*。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降低,石头裸露出来的,是山里四季的景*。早晨前往,傍晚返回,四季的景*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人们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水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上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山,人影散乱一地,太守回去,宾客跟随着。树林枝叶茂密成*,鸟儿到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欢畅。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赏析:

把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了一种平衡、*的感受。这种感受渗透在《醉翁亭记》里,使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 《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醉翁亭记》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