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初步训练法

发布时间:2024-02-20 03:04:51

合唱是一个讲共*配合、讲协调平衡的声乐表演艺术,其音准节奏、歌唱技能、和声能力要求较高,下面就小编精心介绍童声合唱初步训练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耳朵的训练”永远是声音训练的第一步

童声合唱初步训练法

平日要注意音高、音准、音量和各种音程的听觉方面的训练,以建立正确的音准、和声概念,为唱好歌曲奠定基础。每节课安排五分钟左右的听音练习是滴水成河的做法。1、听单音。2、结合合唱训练,常给学生听辨和声音程,以培养音准、自控能力。3、多欣赏高层次的合唱音带,培养学生敏锐善辨的声音鉴赏能力。

二、延长气息的练习

具体做法如下:

1、把呼吸的要领告诉学生,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呼吸方法:吸气时,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站稳,胸部挺起而不僵,小腹收拢,双肩自然下垂,从容毫不做作的用鼻吸进七八分气,不能过满。呼气时,努力将气息控制在腰部周围,避免“上浮”,感觉到“上身往上挺,下身往下蹬,腰上使劲,胸空腹满”,而且在使用时要很“节约”,这不仅使气息持久,而且也会充分地放松肩膀、胸部以及脖子周围的肌肉,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如在搬动重物之前的吸气,以歌唱时的吸气方法是一样的,并通过学生上来搬动钢琴,在实践中找到“气息支持在腰围”的感觉。

2、合唱队员在每次练声前,先做几遍纯呼吸练习。

3、结合高音进行气息练习。

三、扩展音域的训练

1、哼唱是训练声音集中和获得高位共鸣的最好练习。

2、用“轻声唱”的方法进行童声训练,感觉口中含有一口水,使声音有“竖立感”。

四、充分发挥童声美好的音质

1、用普通话以较高的声音朗读歌词,咬准字头,归好字韵。

2、较多的练习高位置和稍靠前的“i”、“=”母音,并带出其它母音,把声音着力点适当前移,使声音更明亮、甜美,即借助韵母教学来调整儿童的嗓音音*。

3、在演唱歌曲时不过分强调喉部的张大,以避免过多的胸声和位置偏后。多用自然音区(f1g1a1b1)进行平稳的连音练习

第2篇:童声合唱训练哼鸣唱法

哼鸣(hum)唱法:此时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松闭,舌根平放,唱寸唇部及鼻腔有轻微的震动感,好像声音是从鼻上端发出似的,然后慢慢张开唇部来唱母音。下面来详细看看。

哼唱的好处在于能准确建立混合共鸣(即头腔共鸣)的感觉,保证声音具有“高位置”,气与声结合的比例准确而平衡,咽腔内张合适,歌唱器官的运动能协调自如。

在合唱中哼鸣,既是造成合唱*彩变化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重要的技术手段。从技术上看:

第一,是解决气和声的统一,正确的哼鸣不可能漏气,即使漏气也漏不多,能保持声带和气息对抗的平衡与协调,使气与声形成正比,多大音量就相应用多少气,这是最标准的。同时能锻炼发声的生理机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扩大。练哼鸣时在气息上还要永远保持抬重东西的感觉。越是抬重东西,就越要憋一下劲,这种感觉就是对抗。

第二,哼鸣容易获得比较高的位置。

第三,哼鸣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喉咽壁是稳定的,挺立的,即“前松后紧”。前松就使后面咽壁有支撑力。

正确的哼鸣唱法归纳如下:

1.上、下牙不能咬紧,唇部轻轻合拢而松弛。

2.音量不宜过强。

3.声音不要“穿鼻而过”:

4.舌头乎放,舌尖轻抵下牙龈。

5.有控制的气息支持。

6.“激起”时要敏锐,“舒起”时要流畅。

第3篇:童声合唱训练方法

唱队员需要通过系统的合唱训练来掌握合唱的科学发声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收集关于童声合唱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合唱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特别是童声合唱,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格情*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童声是美好的、纯洁的,特别是童声合唱一直被人们视为“天使的声音”。童声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它愈来愈被人们所喜爱。

童声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达到声音的统一、平衡、*。童声合唱训练的方法和成年人基本一样,但是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成长时期,肺活量小,声带柔嫩,不能经受和成年人一样的活动量,如有不慎,就会导致病变,影响儿童的发育。

一、童声合唱的站姿与呼吸

唱歌讲究姿势,正确的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要求学生站立时要自然挺直,双肩下垂,双脚分开,重心靠前,不要全部放在脚跟上,为了避免疲劳,两脚可以轮换支撑重心。坐着的时候,只坐椅面的三分之一,好像有一种呼之欲起的感觉,上身姿势与站立时相同,给呼吸、发声器官营造一种畅通无阻的工作状态。如果唱歌的姿势僵直或懒散,会造成呼吸错误,加重声带负担,不只发不出好声音,长此下去,还必然形成错误的发声方法。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合唱队员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

正确的呼吸是良好的发声的基础。任何一个学声乐的人都要从呼吸开始,否则就谈不上声音的统一和平衡。合唱的呼吸训练是基本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呼吸是胸部的扩张,引起肺部的膨胀,空气经过口、鼻、喉、气管等通道流入肺部,这叫做吸气。

二、童声合唱中有效的技巧训练

良好的音准是使合唱队的演唱做到*、统一的重要保证。音准训练应先从中声区开始,再逐渐向高音区两边扩展。在发声练习中,采用半音移调法让学生接触十二个音,为以后合唱曲中变化的音准打基础。音*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合唱队要求有统一的音*。指导学生歌唱,用“轻唱法”使学生的音**、统一。如“u”能使声音集中,利用口腔和后鼻腔的共鸣促使声音放松及高位置歌唱,由于口形收拢,能够改变叫喊、紧压的声音习惯。

合唱队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体现在歌曲演唱时的力度表现上。可先做连音练习,再做跳音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再将这种力度感觉逐步带到歌曲的强弱需要中去。其实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对比,我们的学生若能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们演唱歌曲的表现力也就大大地加强了。

合唱是集体*的声音艺术,统一的节奏、准确的音高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其次进行听辨和模唱练习,先听辨单音,然后到和声音程,最后到听辨和模唱简单的旋律。这样由听到唱,从简到繁,培养学生的调式调*。在此基础上,进行两声部合唱的训练,让学生在和声效果中,得到音准概念,从而掌握音准。另外,在学唱歌曲时还要注意加强节奏感的培养。只有这样,在音准和节奏上,才能做到高低两声部的*统一。

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所以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咬字、吐字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由于合唱队员每个人声音波动频率各不相同,如不加以训练和控制,就会使合唱整体音响的统一*受到影响。可以用直声演唱的声音比颤抖、波动的声音容易揉合到一起去,这样靠起来也可以容易些。

三、童声合唱中情感的提升

合唱中音*力度的统一,和声感觉的培养,咬字吐字的训练,均非一日之功,而要使学生将合唱歌曲演唱得声情并茂,生动感人,教师的教学用语,训练方法,指挥动作,伴奏水平也显得极为重要。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是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和外显表现,不愿意也不会主动、正确地与人合作,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合作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树立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第4篇:歌唱发声训练方法步骤

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歌唱发声训练方法步骤,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二、歌唱发声练习的步骤

歌唱发声基本功的练习,一般按音域进展的规律,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以中声区训练为基础,掌握基本的发声方法,调节和锻炼肌肉以适应歌唱技术的需要。无论哪一个声部,都应该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练中声区的音相对巩固后再逐步扩大音域,要知道声乐学习要从基础入手,中声区是歌唱嗓音发展的基础,基础必须打得扎实,要记住“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第二阶段是中声区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音域,加强气息与共鸣的配合训练,练好过渡声区(即换声区的训练),为进入头声区的训练打好基础。第二阶段的练习是关键的一环,需要花费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但千万要有耐心和信心,不要急于唱高音,要沉得住气,等这段音域巩固后,再进入高声区的练习。

第三阶段即高声区的练习可以在比较巩固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强音量音高的训练,进一步扩大音域,做较复杂的发声练习,使各声种达到理想的音高范围。这了阶级的练习要特别注意高、中、低三个声区的统一,音的过渡不要发生裂痕和疙瘩,重点是加强头声区的训练,获取高位置的头腔共鸣,从而达到统一声区的目标。这样我们歌唱发声的乐器基本制造完毕,可以唱一般难度较大的歌曲了。

三、歌唱发声练习的起音

发声练习开始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如何起第一个音的问题,我们称它为歌唱时的“起音”或“起声”。歌唱的起声可分为激起声、软起声、舒起声。

1、激起声

是当吸气完毕后,胸腔保持不动,声带先自然闭合,然后,再以恰当的气息冲击声带使之振动发声,这样发出来的声音结实有力,我们在发声训练如顿音、跳音的练习中常常使用,也用这种方法纠正声带漏气的毛病。此时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急吸急呼。

2、软起声

软起声是声带在开始闭合的动作时,气息也同时往外送,开声门与气息振动声带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气息的冲击力比较“激起声”要柔和,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舒展。我们发声训练中也常常在练连音和长音中采用,同时也用“软起声”的发音方法来纠正喉音的毛病,与之相应的呼吸方法往往采用缓吸缓呼法。

3、舒起声

舒起声是声门先开,然后气息再振动声带,它的特点是先出气而后发声,像叹气一样。在劳动号子中,常常用到这种起声法。在发声训练中,这种方法可用来纠正声音过于僵硬的毛病,在通俗唱法中使用较多,较口语化。总之,歌唱的起音首先要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根据不同类型的练声曲例来确定起音的方法,注意起音的音量不要过分强,以舒适的mf或mp音量为合适。

四、歌唱发声练习曲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和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象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母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地是进行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等。

3、连音练习

人们常说:“不会连贯就不会歌唱。”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只有连贯的声音才能唱出动人的旋律线来。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和一字一音的连贯*。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象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在“哼鸣”练习中我们已经讲了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它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7、声音灵活*的练习

这种练习主要是为了适应歌曲演唱中快速、流动的要求,以达到更积极的身体、喉咙、气息的配合。

8、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富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准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9、练声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适当地练唱,发声练习的时间,初学时20分钟一次为宜,以后逐渐地加至半小时或一小时,坚持每天练习最重要,绝对避免用全音量来练习。大声地乱唱,容易使歌唱器官受损。

2)在没有能力唱高音之前,切勿作高音练习,经常唱一组你最满意的音,选择曲目更要谨慎,不要唱不适合自己的曲目。

3)每次练习应有新鲜感,精神集中,感兴趣地练习。

4)练习时要多用慢的、短的乐句作为最初的练习。

声乐训练特别需要时间,奇迹是没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第5篇:童声合唱怎么训练

童声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普及*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身边中小学合唱队数量很多,但真正掌握合唱技巧,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少儿合唱团队却为数不多。下面给大家介绍童声合唱怎么训练,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

在童声合唱的训练中应注意以下有关问题,这将有助于合唱团队整体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运用“轻声”唱法,形成正确的发声状态

为避免学生的喊唱,应该提醒他们用轻声去歌唱。“轻声”实际上是人体各发声器官协调地发声的基础,这种发声有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步骤。“轻声”的合唱训练,有效地克服了发声状态中不必要的紧张和僵硬。总结其中的规律,遵循它生成的过程去发展童声合唱,对防止学生的喊唱,形成正确的发声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学生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发声状态拘谨,缺少**和灵活*。有时气息浮也会造成胸僵、喉紧的状态。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必须要做好放松练习。如打呵欠,让喉咙打开,颈部放松,气息流畅自如。不管是用旋律音程练习,还是用带声部的和弦练习,都不能在音量上过早要求。直到学生们在歌唱时做到完全打开喉咙,彻底放松下巴,呼吸自如,气息匀畅,这时,再去考虑声音的力度问题。

训练正确气息支持,形成气声结合的歌唱状态

呼吸在发声、歌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孩子们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所以唱起歌来有时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这样的结果是,出现了气僵、喉紧的弊病,一定要避免这种胸部呼吸的方法。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比较科学的呼吸状态。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这种合唱发声训练所产生的力量是使声音稳定、灵活、有**、流动。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练习时,要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动作练僵,出现憋气的现象。

统一歌唱方法,提高声部歌唱能力

童声合唱的音响是通过各个声部共同完成的。要想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求每个声部都达到整齐。每个声部就如同弦乐重奏中的一件乐器,有着自己演奏的旋律和技巧,几个声部交织在一起会达到一个理想的整体音响效果。在童声合唱的训练过程中,要实现理想音响效果的前提,首先是提高声部内个人的演唱水平。声部内各成员在呼吸的运用、发声的位置及共鸣、音*、吐字的方法等诸方面都应基本达到统一,才能使整个声部的声音达到一致。其次是在演唱上整个声部要根据指挥的要求,像一个人那样开始和结束;在同一时间发出同一个词的音;在指定的地方呼吸;共同完成渐快或渐慢的过渡;各声部以相同的力度来演唱;要以同样纯正的音高去演唱歌曲;清晰、准确地唱出作品的歌词等等。因此,在声部内的成员统一了歌唱的方法后,要随指挥有目的地进行单独声部的训练。只有将每个声部的歌唱能力提高了,再去强调整体的演唱水平,效果才会更佳。

第6篇:童声合唱的音*训练

童声合唱具有独特的魅力,她与*合唱相比,具有清脆、甜美、稚嫩、柔婉的特点。好的童声合唱可以比作是“天籁之声”,它纯洁、明澈、美妙,令人心旷神怡。音*是受发声方法影响的,童声合唱除了具备与其它合唱一样的特点外,更应突出“儿童化”的特点。教师应该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指导学生歌唱。

1树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克服“白声”现象

人们通常认为唱歌就是要唱得响亮,谁唱的音量大,谁就唱得好,因此就出现了“喊唱”现象。在合唱训练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唱歌的发声方法认识不足甚至错误。那种没有气息支持,没有位置,直着喉咙发出的声音在声乐上被称为“白声”。这种歌唱方法是完全错误的。“白声”对声带损害很大,尤其是孩子的声带,特别娇嫩,长期喊唱使声带负担过重,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受伤引起病变。克服“白声”,是学唱歌最基本的要求。

要克服“白声”并不难。我们可以用“说悄悄话”的感觉来启发学生获得有气息的“轻声”,并将“白声”和“轻声”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感受两种音*的不同,而后得出结论:“轻声”要比“白声”更动听,用“白声”唱歌比用“轻声”唱歌要累得多。特别是唱高音时,“轻声”可以不费力气地唱得很高,“白声”则会声嘶力竭而不堪入耳。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彻底地抛弃“白声”。中小学音乐课堂都提倡“轻声”唱法,其实只要在课堂上落实好“轻声”唱法,就已经为合唱队训练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正确理解“轻声”唱法,克服“虚声”现象

有这么一种声音,听起来很统一、柔和且有一定的位置,但音*偏暗,声音没有张力,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会把这种声音当作是好的声音,其实不然,这种声音被称作“虚声”。如果说把合唱的发声训练分成两大步骤的话,那就是:

一要克服“白声”,二要克服“虚声”。

“白声”的克服比较简单,“虚声”的克服就不那么容易了。常常听到有教师苦恼地说:我的合唱队学会唱轻声之后就怎么也亮不出来了。的确,克服“虚声”是合唱训练过程中一个难以攻克的堡垒。如何让学生在学会“轻声”后再把声音亮出来,这个难题令很多教师都困惑不已。要想达到合唱的较高水平,就必须克服“虚声”。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产生“虚声”的原因:由于要克服“白声”,教师就要求学生唱“轻声”。过分强调“轻声”的结果是使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从过分用嗓、变为不敢用嗓,音*也由太亮变成太暗。而且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什么是“轻声唱法”,把“虚声”误认为“轻声”。“轻声”与“虚声”的根本区别是“轻声”是在打开喉头的情况下,有气息支持的歌唱,而“虚声”是喉头上挤、漏气的歌唱;因为没有打开,声音就不圆润,因为没有呼吸支点,声音就没有穿透力。这种发虚的声音,不仅没有歌唱效果,同样也会损坏声带。结合教学体会,下面谈谈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方法:喊唱练习

孩子们用“虚声”唱歌,但决不会用发虚的声音讲话。特别是站在远处呼喊时,一定会将声音喊出来,使别人听到。利用这种呼喊的感觉可以尽快克服“虚声”。值得提醒的是,这种“喊”不是“叫”,它是在气息的支持下,选用适当的母音来完成练习的,如“啊咦嗯”等,呼喊时用疑问的语气,声音先短后长,先弱后强,先低后高。嘴形不宜张得太大,唇、舌仍要放松。口形一旦张好了就不要乱动,直到做完这个练习为止。

第二种方法:用母音喊“嘿”来练习

生活中,孩子们常常喜欢开吓唬人的玩笑,如进房先躲起来,等别人进来时冷不防大喝一声“嘿”,这声音既响又亮却不是“白声”,它有气息支持,也是有位置的,并且很有力度。练习时先吸足气,作好心理准备再发“嘿”声。开始时一口气一声“嘿”,当找到声音位置后(气息用上了),可连续“嘿”几声,不过每次要坚持一口气一声“嘿”。以上两种方法都和生活经验相关,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是纠正“虚声”的两副良*。

3注重音准和咬、吐字训练,克服“滥音”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音准与速度、力度、节奏、呼吸、调*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滥音”指与音准不一致的发音。合唱的音准训练相对比较复杂分为旋律音准和和声准两种。训练时,一般先从自然音阶的训练开始,再逐步过渡到半音阶二部、三部、四部的音程和和弦训练。同时必须重视练耳的训练,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在音准训练中,可以通过教师*奏标准音,儿童靠内心听觉找音模唱音程的方法进行练习,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正确的咬字和吐字是歌唱技巧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功。熟练的咬字、吐字技巧,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使歌声富有感染力。所以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要特别加强咬字、吐字方面的训练,从而使合唱获得最佳的演唱效果。

总之,训练一支好的童声合唱队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经过严格而科学的教学训练。辅导教师不仅要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而且还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还要多方面的充实自己,引导更多的孩子步入童声合唱的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