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价十倍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4-02-19 08:28:52

马价十倍的寓意是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下面为大家分享了马价十倍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马价十倍文言文翻译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燕策》)

译文

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涨了十倍。[1]

注释

1、比:副词,接连不断,接连,连续。

2、莫:没有谁。

3、知:了解。

4、见:拜访,谒见。

5、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6、旦:天。

7、立:站立。

8、于:在,到,向,从

9、言:交谈。

10、愿:希望。

11、去:离开。

12、顾:回头看。

13、一朝之贾:一天的费用;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4、乃:就,于是。

15、还:通“环”,围绕。去:离开。

16、之:代词,这里指好马。

17、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

1)人莫知之:人们不知道那是(一匹好马)。

2)人莫与言:人们不跟他交谈。

3)臣请献一朝之贾:我愿意奉送给你一天做买卖所得的钱。

4)愿子还而视之: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

5)人有卖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有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也不知道他卖的是好马

6)去而顾之: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它(马)

7)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希望您环绕着马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看看它

8)伯乐乃(13)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过后这匹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往见伯乐曰____②愿子还而视之______

③去而顾之_____④伯乐乃还而视之______

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

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C.面山而居D.黑质而白章

4.本不懂得货*,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

1.①拜见②尊称对方,您③回头看④于是

2.A3.B4.不对。应该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马价十倍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2篇: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

马价十倍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燕二·苏代为燕说齐》,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马价十倍原文及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马价十倍原文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马价十倍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燕策》。《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马价十倍翻译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延伸阅读:文言文翻译技巧

增补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

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琵琶”。

留借法

“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如果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删减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情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互联法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呼应、补充或并列的部分——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行翻译——即“联”。像“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注意到这一点。

需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知识和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只有在夯实文言基础知识之后,掌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第3篇:文言文《马说》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文言文《马说》翻译]相关文章:

第4篇:《马说》文言文翻译

《马说》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马说》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i)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a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an,今音为shi)。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被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千里马)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朗读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5篇:《马说》文言文翻译

《马说》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马说》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zhi)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an)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古音为dan,今音为shi)。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这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被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能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千里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千里马)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但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只是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朗读停顿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6篇:论马文言文翻译

古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也就是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的标准。时至今日,看到短文:岳珂的《论马》(节选)深有感触,作此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马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马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①奇之。日啖②豆数升,饮泉一斛③,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⑤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⑦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节选自南宋·岳飞《金陀粹编》)

注释

①故常:过去常常。②啖:吃。③斛:量器名,古代一斛为十斗。④介胄:介:甲衣。胄:头盔。这里作动词。⑤比:及,等到。⑥褫(chǐ):解除。⑦秣:吃饲料。

译文

良马不是凭借它的力气受称赞,而是凭借它的品质受称赞。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吃豆好几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精细的饲料洁净的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起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解除鞍甲也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能够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的叛乱,两匹马却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几升,吃饲料也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抓紧缰绳人还没坐安稳,它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是要死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容易力量枯竭跑不动,这是资质低劣的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