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夫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4-02-08 10:19:49

《庖夫》是*古代一首很有名的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庖夫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庖夫文言文翻译

昔有庖夫,甚迂。于市市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犬猫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人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

译文:

从前有个厨师,很是迂腐。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回来,放在厨房中。恰好这时有朋友来访,于是就进屋和朋友交谈。朋友告辞离去,厨师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肉。厨师立刻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有亏待过你们吗?”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越吃越凶了。厨师又说:“我一向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很好,现在你们想欺负我吗?”过了一会儿,满地都是吃剩的骨头,一片狼藉,猫、狗摇摆着尾巴都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师迂腐啊!那是猫、狗,怎么能当作人来对待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

注释

1庖(páo)夫:厨师。

2造访:登家门。造:到,去。访:拜访

3损:亏待。

4向:一向。

5移时:不多时。

6掉:摆动。

7亟(ji,第四声):立刻,马上。

8造:前来。

9迂:迂腐。

10愈:更加。

11素:向来。

[庖夫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2篇:庖夫文言文及翻译

引导语:很多人学文言文都是先从其翻译开始的,那么相关的庖夫的文言文以及翻译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庖夫

昔有庖夫,甚迂。于市??鸡及肉归,置厨中。适有友人造访,遂入室聚谈。友人去,见犬猫啮鸡、肉。庖夫亟曰:"尔何不仁?吾何损尔?"其似不闻,啮之愈甚。庖夫又曰:"吾素忠厚,向善待汝,今欲欺吾耶?"移时,败骨残肉狼藉满地,犬猫掉尾而去。或曰:"迂哉,庖夫!此乃犬猫也,何得视之以人,当责己乃是。"[1]

庖夫文言文翻译

从前有一个厨师,十分愚蠢。他在集市上买了鸡和肉并返回家中,把它们放置于厨房中。恰逢当时正有几位友人前来拜访,于是他就进屋与朋友相聚交谈。当朋友离开时,厨师看见猫、狗正在偷吃鸡和肉。厨师立刻说:“你们怎么这样不仁义?我何时亏待过你们?”猫、狗好像没有听见的样子,吃得更凶了。厨师又说:“我一向为人忠厚,待你们一向还好,现在你们想欺负我吗?”不多时,满地都是吃剩的骨头,一片狼藉,猫、狗摆动着尾巴跑了。有人说:“这个厨师迂腐啊!这可是猫和狗啊,怎么能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们呢?应该责备自己才对啊。”

注释

1.庖(páo)夫:厨师。

2.造访:前来拜访。造:前来,访:拜访。

3.损:亏待。

4.向:向来,一向。

5.移时:不多时。

6.掉:摆动。

7.亟(jí):急忙,赶快。

8.迂:迂腐,愚蠢。拘泥于陈旧的、固定的模式、准则;不知变通,不合时宜。

9.愈:更加。

10.素:向来。

11.市【文中的第一个】:市场。

12.市【文中的第二个】:买。

13.或:有人。

14.甚:很。

15.乃【文中的第一个】:是。

16.乃【文中的第二个】:才。

17.是:对。

18.狼藉:纵横散乱。

19.以:把。

20.遂:于是。

第3篇:庖丁解牛文言文翻译

《庄子》第三篇《养生主》讲述了一个屠夫宰牛的故事,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庖丁解牛》,这个故事已经演变成了成语,简单的理解,就是熟能生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庖丁解牛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庖丁解牛

先秦: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割也;族庖月更*,折也。今臣之*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翻译】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是用*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是砍断骨头而将*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刃很薄;用很薄的*刃*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刃还像刚从磨*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注释】

(1)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ǐ):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

(3)砉(huā)然:砉,又读xū,象声词。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

(4)騞(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

(8)盖:通“盍(hé)”,何,怎样。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12)批大郤:击入大的缝隙。批:击。郤:空隙。

(13)导大窾(kuǎn):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6)軱(gū):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折骨。

(20)发:出。硎(xíng):磨*石。

(21)节:骨节。间:间隙。

(22)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3)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4)怵(chù)然:警惧的样子。

(25)謋(huò):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26)委地:散落在地上。

(27)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28)养生:指养生之道。

[庖丁解牛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4篇:渔夫文言文翻译

渔夫是一篇可读*很强的优美的散文。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渔夫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渔夫文言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夫文言文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渔夫的创作背景:

《渔父》的写作背景,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渔父序》在末尾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为楚人因怀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诗词互相传赠。这说明《渔父》在秦汉以前已经广为流传。

[渔夫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第5篇:越俎代庖翻译

越俎代庖是什么意思?它的解释是什么?出自哪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名字】越俎代庖

【汉语拼音】yuèzǔdàipáo

【成语解释】

俎,礼器。“越俎代庖”本指担任主祭的人,超越职责,代替厨师下厨。用来比喻?越职分代人办事。语本《庄子.逍遥游》。

【成语典故】

《庄子.逍遥游》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语注解】

1、许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详。上古之高士,阳城槐里人。据传帝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于箕山。死后,葬于箕山顶。

2、鹪鹩:鸟名。形体小巧,叫声美妙,短尾常翘于背上,喜步行、跳跃,常居于*暗潮湿处,分布于高山地区。亦称“巧妇”。

3、偃鼠:鼹鼠的别名。常居土中,不见日光,视觉因而丧失,捕食昆虫为生,亦称“田鼠”。

4、庖人:厨师。

5、尸祝:古代祭祀时掌读祷告词的主祭人。

6、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此指祭祀用的礼器。

【成语出处】

1、宋.曹彦约〈上宰执台谏札子〉:“措置经画,当有正官,而越俎代庖,其名不正。”

2、宋.秦观〈代谢中书舍人启〉:“一时承乏,方惭越俎以代庖;数月为真,更愧**而制锦。”

3、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四首之三:“大着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测井渫不食乎?”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比喻?越职分代人办事。

使用类别用在“处事不当”的表述上。

第6篇:庖公解牛翻译及原文

相信很多同学都知道庖公解牛是什么意思,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庖公解牛翻译及原文,欢迎大家参阅。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向然,奏*?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割也;族庖月更*,折也。今臣之*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庖丁放下*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是用*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是砍断骨头而将*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刃很薄;用很薄的*刃*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刃还像刚从磨*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注释

(1)庖(páo)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yǐ):支撑,接触。这里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牛。

(3)砉(huā)然:砉,又读xū,象声词。砉然,皮骨相离的声音。向,通”响“。

(4)?(huō)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指节奏。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

(8)盖:通“盍(hé)”,何,怎样。

(9)进:超过。

(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1)天理: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12)批大?:击入大的缝隙。批:击。?:空隙。

(13)导大?(kuǎn):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

(14)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5)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6)?(gū):股部的大骨。

(17)割:这里指生割硬砍。

(18)族:众,指一般的。

(19)折:用*折骨。

(20)发:出。硎(xíng):磨*石。

(21)节:骨节。间:间隙。

(22)恢恢乎:宽绰的样子。

(23)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4)怵(chù)然:警惧的样子。

(25)?(huò):象声词。骨肉离开的声音。

(26)委地:散落在地上。

(27)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拭擦的意思。

(28)养生:指养生之道。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代人使用它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一般用来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一般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

切中肯綮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⑤批?导?——批:击;?:空隙;?: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⑥新硎初试——硎:磨*石;新硎:新磨出的*刃。象新磨的*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的才干。亦作“发硎新试”。

⑦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⑧庖丁解牛: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⑨善*而藏:善:拭;善*:把*擦干净。将*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文言现象

通假字

①砉然向然:“向”通“响”,响声。

②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样。

③批大?:“?”通“隙”,空隙。

④善*而藏之:“善”通“缮”,修治,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⑤技经肯綮之未尝:“技”应是“枝”字,指支脉。

特殊句式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

此句为谓语省略句,又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尝(碰)技经肯綮”。

②族庖月更*,折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而*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结构后置句,状语结构“于硎”后置。

④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道理

牛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下去,**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与牛当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们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个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处下*。生活也一样,如果能透解了、领悟了生活的道理,摸准了其中的规律,就能和庖丁一样,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就能化繁为简,真正获得轻松。

做事应处处小心,还要保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像庖丁“所解数千牛矣”一样,不停地重复,终究会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心、尽年。

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汉族,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村)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庄子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