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描写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发布时间:2024-03-09 18:17:57

导语:云南有哪些传统风俗呢?大家是否清楚呢?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有关描写云南传统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有关描写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聘礼轻重不一。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迎亲队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者即撒“开门钱”。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男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墨江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心相爱”。傣族接亲,沿途要鸣*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来宾把彩*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其后敲错锣、象脚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向新人祝福。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3天后新娘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姑娘即刻*,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有的民族婚后夫妻还有异俗。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3年,称之“从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方回夫家居住。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婚之俗。一种是真抢。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付聘金。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一台戏。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偷婚”、“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差不多。

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

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

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所谓放高升*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有<<娥并与桑洛>>等剧目。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有<<牛皋扯旨>>,<<闹宫>>等剧目。

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啊!

第2篇:云南传统风俗作文

云南有哪些传统风俗呢?大家是否清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云南传统风俗作文,仅供参考!

云南多数民族实行血缘外婚制,有的禁忌甚严,如哈尼族严禁姑表姨表通婚,彝族姨表不婚,壮族姑表不婚,苗族、藏族同宗及姨表不婚,白族、纳西族同宗同姓不婚,基诺族和德昂族同姓不婚。但亦有例外,如傈僳族的亚血缘族内婚,同一家族内的男女,除亲生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外,其余姑、叔、伯等兄弟姐妹或再从兄弟姐妹以及年龄相当的叔侄都可结婚。独龙族曾普遍实行“非等辈婚”,即在固定婚姻集团内的嫁娶,可不考虑年龄大小和辈份长幼,亲姐妹可分嫁另一家父子。普米、景颇、纳西、白、傈僳等民族,实行姑表、姨表优先婚,舅家儿子可优先娶姑妈家女儿,这种特权,与“舅舅为大”的民族古习有关。佤、苗、景颇、怒、纳西、傈僳、白、彝等民族有“转房婚”制,多数是兄长死后弟娶嫂为妻。独龙族转房则不分辈数。

儿女婚事,有的民族由父母包办,有的则实行自由婚。纳西、白、彝、普米、怒、独龙、景颇、哈尼等民族,婚前男女社交自由,但择姻嫁娶则由父母一手包办;而傣、佤、拉祜、基诺、布朗等民族,男女社交、择姻均较自由,父母多不干涉。摩梭少女和基诺少年,待举行隆重“成年礼”后,取得恋爱资格,即可自由社交。

订婚多同汉制,一般情媒人送酒、糖等订亲礼。聘礼轻重不一。也有的实行较特殊仪式,如普米族订婚,先由男家送去酒肉和一颗猪心,女家将猪心一剖为二,一半带还男家,并将自家的猪心切成两半,留一半,送男家一半。双方将对方的一半和自家的一半合在一起,表示“永结同心”。其后男方还要送女家一头黄牛,表示女家嫁出“两只脚”,得到“四只脚”,不算吃亏。纳西族订亲后还有请媳妇(小过门)仪式,办宴席,送首饰、衣物与女方。春节,订婚男女相互到对家拜年,但未婚夫妻不能谈话往来,否则被耻笑为厚脸皮,不庄重,真是对面相逢如隔山。婚礼,多在秋收后至春耕前进行。纳西族有婚仪不见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帐篷,下铺青松毛,扎迎亲牌坊。迎亲队伍到女村,女家闭门,隔门唱盘问喜歌,答唱对头方开门迎人,迎亲者即撒“开门钱”。次日早,新娘边哭边由兄弟背至大门前上轿。男家宴客当晚,歌舞至深夜。第三天回门,女方宴客,当日返回。墨江哈尼族婚礼,夫妻同吃一条猪的右前腿,老人唱祝福歌,次日,夫妻行砍柴烧火仪式,新郎砍3根柴,由新娘点燃。

还有的行种瓜礼。第三天,新娘煮3根芭蕉心让大家吃,表示“一心相爱”。傣族接亲,沿途要鸣*驱邪,进门行“拴线”礼:由老人、来宾把彩*丝线拴在新人手腕上,象征吉祥同心。其后敲错锣、象脚鼓跳舞,赞哈(歌手)在酒宴上演唱喜歌,宾客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向新人祝福。普米族还有锁媒人趣礼:媒人送礼至男家,3天后新娘上路,媒人和一位主方歌手被锁进屋里,两人对唱,若媒人赢,守门姑娘即刻*,若媒人输,则须喝全寨每家的一口酒,有的喝得烂醉,免不了被人抬着送回去。中甸县藏族婚礼,要给新人泼水,直泼到全身湿成落汤鸡才罢,表示婚后感情像泉水洁净长流。有的民族婚后夫妻还有异俗。傣族男女婚后,丈夫随妻到岳父家生活3年,称之“从委居”,以示对岳父母的酬答。彝族有的新娘婚后长住娘家,俟有孕方回夫家居住。苗族新娘亦居娘家,两三年后行“煮饭”仪式,定居夫家。

无力行聘、设婚宴,或因其他障碍(如女方父母不允),便有*婚之俗。一种是真抢。如是颇族中,几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一个姑娘,都想得到她,于是有人抢先下手,强*为妻,但其后仍经媒人周旋,重付聘金。彝族抢婚也较普遍,尤其当女子不满包办婚而另自寻爱时,夫家即刻抢婚。另一种是假抢。如佤、傣、哈尼等族男女相爱,如遇阻力,则双方事先约好暗号,男家亲友没埋伏圈,女方按时借故外出劳动,到预约地点,伏兵猛出抢婚,姑娘佯装呼救,女家及其邻居闻声追赶,也只凑个热闹,过后男方又请人圆场。纳西族抢婚常因双方无力嫁娶所致,两两约定,男家虚张声势,女家假追真送,不过唱了一台戏。此外,景颇、哈尼、纳西、傣等族尚有“拉婚”、“偷婚”、“领婚”等俗,其实质与暗约假*差不多。

聚居在云南大理的白族自治州的白族人,他们的居住房屋样式很多。最高有白族风情的是“长间”。所谓“长一间”。由两层的主楼及分开建造的厨房,畜栏组成。这三间房子之间都有一小块场院分隔,用处各不相同,全是泥砖,木构顶架,茅草铺顶。主楼正房楼上,用以储存粮食及其它食物。楼下住人,做饭到另一间橱房,畜栏专门用来圈羊牲畜。半山区的白族民居,是两层木构的茅房,竹木结构的蔑笆房和用石块堆叠成墙“木架’茅草做顶的房屋。山区高寒地区的白族人住的是用哈横木段来垛成的“木垛房”,“木垛房”有单间和双连间两种。为避寒取暖,室内没有火塘。白族人的民居非常有特*,不仅是民居,白族人的春节也十分有趣。白族人过春节时要放升*。所谓放高升*是指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点燃以后可以让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抛绣球”;互拜,赠送礼品,泡有米花的糖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这些都是白族人过春节独有的习俗。春节和民居固然引人注目,但云南那边的戏曲也是不可轻视的。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有<<娥并与桑洛>>等剧目。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而成,经丝弦腔为主。有<<牛皋扯旨>>,<<闹宫>>等剧目。这就是云南的民风民俗,你看它多么有特*啊!

第3篇:有关云南的风俗作文

导语: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的风俗也有许多的不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云南的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外公的坟墓在云南丽江的一座高山上,坟墓石头垒成的,墓碑上刻着龙,亲人的名字,我仔细找着,还能找到我的名字。附近还有一座坟墓是为老红*的,墓碑上刻了红*的头像,好像没有什么后人了,荒草凄凄的。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带上野炊的家什。我们与其说是去上坟,不如说是野炊。各家各户都带上食物,有的带火鸡,有的带鸭子,还有的会拉一只羊去。

那次,外婆拿着饮料和鞭*,把一只大公鸡让我提着。上山很累的,山路很长,绕着山梁弯来弯去。

到了外公的坟前,就在石灶上架好了锅,我们分头去收集枯枝叶,我拖了一个枯树枝放在锅灶旁边。不一会儿,大舅赶着几头驴来了,每头驴驮着两桶水,驴脖子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响着。

外婆开始烧水,我们就要插香了,关系亲近的就插三根,稍微疏远一点的就插一根的。

插完香,外婆让我们放鞭*,纸壳*到了我身上,待烟雾散尽,纸壳满地都是。我们在一圈石块外面跪着,开始烧纸钱,外婆念念有词,说:“在下面不要舍不得花钱,去买酒喝,再买几套衣服穿……”

红红的火焰窜起,香灰四处飘扬,我的脸变得很烫,衣服也特别烫。烧完了,我拍了拍膝盖上的土,去放*玩。而大人必须忙着张罗炊事了。

大舅和二舅杀了鸡,叫我拔鸡毛,然后他们把鸡开膛破肚,清理内脏,切成碎块,开始煮了。

无数炊烟升起,风吹树叶沙沙的响,放眼大山上下,人们这里一群,那里一窝,都在忙碌着,传来了人语声,鸡叫声,放*声。

不久,汤沸腾了,锅盖一上一下碰撞着,飘出一阵肉香。

这时,外婆在墓碑前摆了九个碗,摆出一个正方形,第一排倒酒,第二排放鸡,第三排盛饭,每个碗上放一双筷子。

外婆对外公喊道:“菜做好了,赶快来吃。”过了一两分钟,以为外公吃饱了,就把九个碗放到不远的草地上,外婆向着四周喊道:“野鬼快来吃饭,不要跟别人抢东西吃呵。”

然后,倒了酒,倒了饭,而菜倒到一个碗里。我们也开饭了,大人碗里倒了酒,一边喝酒一边划拳,外婆跟来的亲戚说这话,而我们小孩子大口地喝饮料,咬着鸡腿,大家都累坏了,胃口很好……

吃完了洗了碗,然后,我们要回家了,大舅赶着驴下山,临走时,外婆对着外公的墓喊道:“我们走了,你自己要保重……”

按照云南的传统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制作腊肠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腊肠在其他时候也可以做,但是如果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做,寒风会将腊肠很快的吹干,从而提升腊肠的香味。

在腊月初旬制作腊肠,不仅是件麻烦事,也是件辛苦的事,制作腊肠的人首先要将猪肚子里的肠子拿出来晾干,晾干以后,再准备大量的肉馅,接着在肠子大约每25厘米的位置用竹条打上小结,最后就小心翼翼的往肠子里塞肉,因为猪的肠子很薄,所以在塞肉馅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猪肠子裂开。我曾经小时候也制作过腊肠,不过,每次都会把猪肠子塞破,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叹道:这真是一项技术活啊!

除此之外,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下山去“赶集”,赶集顾名思义也就是去买菜的意思,到了赶集的地点,我拿一袋米花糖,你买一筐大白菜,他挑一篮小玉米,那场景好不热闹!

腊月二十三是小孩子们最欢喜的日子,在这天里,小孩子们都结伴着欢欢喜喜的去赶集市场买各种小玩意,什么风筝阿,什么口琴阿……当然,孩子们最喜欢买的莫属爆竹了,每当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赶集市场上卖爆竹的小贩摊上的爆竹总会被一抢而光,而在我准备下山去洗澡的时候,总会看到孩子们在夕阳照耀下灿烂纯真的笑容,那笑容,美得令人陶醉。

在除夕这一天,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在清早就要爬起来杀猪,一杀完猪,我就和表姐去外公那里抢劫猪身上最嫩的地方拿来烤,烤的配料有酱油,麻油还有一点微辣,把猪身上最嫩的肉放在烧烤板上烤,那香味,十里外都能闻得到啊!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声响彻云霄,孩子们也在这时候拿出自己心爱的宝贝——爆竹,一个一个的在布满星云的天空上放着。除夕这天还有个习俗,守岁。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过完春节,每家每户恢复正常的秩序,大人工作的工作,小孩学习的学习。虽然春节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还能浮现出过春节时那般红红火火热闹的场景。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终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终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第4篇:云南的风俗作文

导语: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云南的作文,欢迎品读借鉴。

外公的坟墓在云南丽江的一座高山上,坟墓石头垒成的,墓碑上刻着龙,亲人的名字,我仔细找着,还能找到我的名字。附近还有一座坟墓是为老红*的,墓碑上刻了红*的头像,好像没有什么后人了,荒草凄凄的。

每年清明节,我们都要带上野炊的家什。我们与其说是去上坟,不如说是野炊。各家各户都带上食物,有的带火鸡,有的带鸭子,还有的会拉一只羊去。

那次,外婆拿着饮料和鞭*,把一只大公鸡让我提着。上山很累的,山路很长,绕着山梁弯来弯去。

到了外公的坟前,就在石灶上架好了锅,我们分头去收集枯枝叶,我拖了一个枯树枝放在锅灶旁边。不一会儿,大舅赶着几头驴来了,每头驴驮着两桶水,驴脖子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响着。

外婆开始烧水,我们就要插香了,关系亲近的就插三根,稍微疏远一点的就插一根的。

插完香,外婆让我们放鞭*,纸壳*到了我身上,待烟雾散尽,纸壳满地都是。我们在一圈石块外面跪着,开始烧纸钱,外婆念念有词,说:“在下面不要舍不得花钱,去买酒喝,再买几套衣服穿……”

红红的火焰窜起,香灰四处飘扬,我的脸变得很烫,衣服也特别烫。烧完了,我拍了拍膝盖上的土,去放*玩。而大人必须忙着张罗炊事了。

大舅和二舅杀了鸡,叫我拔鸡毛,然后他们把鸡开膛破肚,清理内脏,切成碎块,开始煮了。

无数炊烟升起,风吹树叶沙沙的响,放眼大山上下,人们这里一群,那里一窝,都在忙碌着,传来了人语声,鸡叫声,放*声。

不久,汤沸腾了,锅盖一上一下碰撞着,飘出一阵肉香。

这时,外婆在墓碑前摆了九个碗,摆出一个正方形,第一排倒酒,第二排放鸡,第三排盛饭,每个碗上放一双筷子。

外婆对外公喊道:“菜做好了,赶快来吃。”过了一两分钟,以为外公吃饱了,就把九个碗放到不远的草地上,外婆向着四周喊道:“野鬼快来吃饭,不要跟别人抢东西吃呵。”

然后,倒了酒,倒了饭,而菜倒到一个碗里。我们也开饭了,大人碗里倒了酒,一边喝酒一边划拳,外婆跟来的亲戚说这话,而我们小孩子大口地喝饮料,咬着鸡腿,大家都累坏了,胃口很好……

吃完了洗了碗,然后,我们要回家了,大舅赶着驴下山,临走时,外婆对着外公的墓喊道:“我们走了,你自己要保重……”

按照云南的传统习俗,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制作腊肠是每年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腊肠在其他时候也可以做,但是如果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做,寒风会将腊肠很快的吹干,从而提升腊肠的香味。

在腊月初旬制作腊肠,不仅是件麻烦事,也是件辛苦的事,制作腊肠的人首先要将猪肚子里的肠子拿出来晾干,晾干以后,再准备大量的肉馅,接着在肠子大约每25厘米的位置用竹条打上小结,最后就小心翼翼的往肠子里塞肉,因为猪的肠子很薄,所以在塞肉馅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使猪肠子裂开。我曾经小时候也制作过腊肠,不过,每次都会把猪肠子塞破,每到这时,我都会感叹道:这真是一项技术活啊!

除此之外,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下山去“赶集”,赶集顾名思义也就是去买菜的意思,到了赶集的地点,我拿一袋米花糖,你买一筐大白菜,他挑一篮小玉米,那场景好不热闹!

腊月二十三是小孩子们最欢喜的日子,在这天里,小孩子们都结伴着欢欢喜喜的去赶集市场买各种小玩意,什么风筝阿,什么口琴阿……当然,孩子们最喜欢买的莫属爆竹了,每当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赶集市场上卖爆竹的小贩摊上的爆竹总会被一抢而光,而在我准备下山去洗澡的时候,总会看到孩子们在夕阳照耀下灿烂纯真的笑容,那笑容,美得令人陶醉。

在除夕这一天,各家各户的男人们在清早就要爬起来杀猪,一杀完猪,我就和表姐去外公那里抢劫猪身上最嫩的地方拿来烤,烤的配料有酱油,麻油还有一点微辣,把猪身上最嫩的肉放在烧烤板上烤,那香味,十里外都能闻得到啊!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声响彻云霄,孩子们也在这时候拿出自己心爱的宝贝——爆竹,一个一个的在布满星云的天空上放着。除夕这天还有个习俗,守岁。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过完春节,每家每户恢复正常的秩序,大人工作的工作,小孩学习的学习。虽然春节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还能浮现出过春节时那般红红火火热闹的场景。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棕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终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终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第5篇:云南的风俗作文

导语:云南的风俗作文,常常是这一头正激赏云出云没,那一边却只余一片轻羽,悠悠亘于蓝天。再一会儿,又见云飞雾涌,山岳潜形,连绵逶迤,而奇峰可数。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精美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今年的暑假,我过得很快乐,活动丰富多彩,收获多多,最有意思也是最高兴的是到云南去旅游。

我和爸爸跟随旅游团游览了“中缅一条街”、“一寨两国”、“畹町—九谷桥”,认识了中缅两国边境,知道了什么是界碑,我第一次走到了祖国的边境线。在秀美的瑞丽原始热带雨林,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树木、花草和奇形怪状的石头,领略了“莫里瀑布”从50米山峰飞泄而下气势;在腾冲“热海公园”,我们泡了温泉,尝到了泡温泉的滋味;在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参观,了解了火山的形成和危害;欣赏了*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落差40米,非常壮观……

云南真是个美丽的地方,一路游,一路有美陪伴……

热带雨林

云南瑞丽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有原始森林、莫里瀑布、热带雨林植被奇观……

热带雨林名不虚传,这里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树林,一棵棵都长得又高又茂盛。树叶是绿绿的、长长的、宽宽的、大大的,把整个树林都遮盖起来,很*暗、很凉爽。树林里还有许多没见过的花,有紫*的、黄*的、红*的,还黑*的,最有意思的是,有的花居然没有花蕊!

沿着小溪,我们来到了另一个景点——树包石。这是一棵大树长在石头上,它的根很长很多,把像洗澡盆那么大的石头包住了,好象生在树根的肚子里一样,真奇特。

再往上走,我们来到了山顶的莫里瀑布。瀑布很大,落差有50米,水哗哗飞泄,溅起了一层层水雾,好壮观啊!

经过许多天的准备,我们踏上了旅途,去寻找多个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云南。

我们乘机抵达昆明后,便感到了其中一个神秘的*彩,也是最绚烂、最多字的*彩,那就是——花儿。花儿怒放,这让我们的等待也变得饶有趣味。那里很冷,但火红的颜*让我们变得不再那么的寒冷……

第二天,我们踏上了旅途,不过,这天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车上。那天,如此的蓝,蓝得像一汪水般,让人心旷神怡;那云,如此之白,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棉花糖吃多了的原因,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我总想撕下一块来尝尝;那山如此壮观,四面环山,就像一的巨人在保护着这块圣洁之地,三*合一,构成了这幅完整而富有*彩的图画。

第三天,我们到了丽江,我们逛了丽江古城,古*与古香的韵味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切显得那么喧闹而又那么静谧,小溪从脚边流过,天真无邪的孩子在里面嬉戏,也许也只有来这儿才能真正的洗涤一下自己的心灵吧!!!

第四天,我们又在古城呆了一天,我还和小骆驼羊拍了张照片,它的毛特别白,没有一点污染,而且它的那毛也好柔,让人爱不释手。

第六天,我们踏上了回家的归途,回忆起在云南的颜*,真是要感谢上天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片乐土……

第6篇:云南传统戏剧云南壮剧

在2008年6月14日我国第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这天传来捷报:国家文化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传统戏剧--云南壮剧榜上有名。

云南壮剧是随着壮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丰富的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和杂耍技艺的基础上,吸收汉族戏剧的一些表演形式而形成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目前流行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南壮剧原系壮族支系土族的民族戏曲,曾称“土剧”,伴奏乐器有土锣、土鼓、钹、土二胡、土三弦、笛子、唢呐等。同时,云南壮剧传统剧目大部分取材于《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等章回小说;也有较多生活小戏,都在一定种度上反映了壮族生活和乡土风尚。

云南壮剧的唱腔特*

唱腔:壮族人迷壮剧,因为不但剧情是壮族人熟悉的,而且唱词、道白也是壮族的方言土语,听来特感亲切。此外,那慢板中的咏叹调,中板中的喜调、采花调、高调、快板中的高腔、快喜调、快采花,散板中的哭调、寒调、诗调、扫板等等,无不来自壮族人所熟悉的民歌曲调,令人喜爱。主要唱腔的唱词都保持了传统的壮族民歌的特有韵律结构:押腰脚韵形式。这样的押韵唱起来使人觉得简中有繁,同中有变,婉转起伏,连绵不断,听而不厌,韵味无穷,这在我国戏曲中是独具一格的。

云南壮剧中的南路壮剧在行腔时还采用"一人唱众人和"的帮腔形式,演员在台上演唱,乐队在后台助唱。帮腔多用在起板首句和唱段收尾的衬词、拖腔,末句为重句全帮。这种帮腔手法无论在制造舞台气氛,烘托剧情环境,还是对人物内心感情的的揭示,渲染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而北路壮剧的音乐唱腔属联曲体形式,除《正调》外,还有供不同角*使用的几种唱腔,如武士用"武公调",老人用"*调"、丑角用"丑角调"等多种曲版。

云南壮剧的伴奏乐器

云南壮剧的伴奏主要乐器是马骨胡,用马腿骨做琴筒,金属弦,比京胡细长,音*清脆、明亮。配器是土胡、葫芦胡和二胡、三弦、箫筒或笛子,有时吹奏木叶作为辅助,此外还有木鱼、小鼓、大钹、星锣、高边锣等打击乐器。其中以师公戏的蜂鼓最有特*,音*沉厚,音响如瓮瓮声。壮剧的伴奏音乐采用多声部的手法,各种乐器定弦不同,在旋律上形成多种的和声关系,演奏起来饶有情趣,是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云南壮剧可谓云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与傣剧、白剧、彝剧并称为云南省四大民族剧种。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云南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生存出现危机,由鼎盛时期的130多个业余壮剧班到目前仅存几家。文山州2003年通过对全州500多个项目进行了收集、调查,完成了较为完整的音、像、图、文资料的收集保护,并于2007年组织申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推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继承人。2008年“云南壮剧”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