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焦距为题的作文

发布时间:2024-03-09 13:54:37

人生路上,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整好恰当的焦距,以最好的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题记

光学上的焦距、视角与摄取影像比率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焦距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影像比率;视角大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人生同理。

人生焦距为题的作文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们总是被眼前纷繁复杂的景象所迷惑,却不知,我们最终还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因为我们没有调整好人生焦距。只有我们调整好人生焦距,确定好人生视角,那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方才弄明白事情的本相。禅宗上说的“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眼界的开阔是由你看事物的视角、距离决定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小事、琐事所干扰,甚至烦恼、苦恼,这只是你有太多的“执著”和“痴迷”。纵观古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的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般细微、蝇头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时,你还会烦恼、困苦吗?

李叔同,可谓是大师级人物,诗、书、画、乐俱绝,本可享受锦衣玉食的“富贵人生”,可最后却皈依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懂得:“人生百味,各有自己的味道。五*而目迷。”由于他选择了独特的焦距,跳出了一般眼界,终修炼成一代宗师。

“迅哥”,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他”是鲁迅先生散文和小说中出现过的一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遭际了家庭从小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人情的冷暖、社会的黑暗,立志发愤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民族。他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用笔作投*和*首,医治国民的孽根*,用自己的实践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结尾所说的那样:“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的“寻梦”之旅,就是对“人生焦距”最好的注脚。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的,一个人经历出生、成长,最后到死亡,是随着生命的周期随遇而安、自甘平庸、年复一年地度过,还是调整好人生的焦距,选择好人生视角,最终摄取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画卷来?

朋友,你说呢?

[人生焦距为题的作文]相关文章:

第2篇:人生焦距

人生路上,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整好恰当的焦距,以最好的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题记

光学上的焦距、视角与摄取影像比率三者之间关系密切:焦距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视角小,意味着能远距离摄取较大影像比率;视角大能近距离摄取范围较广的景物。人生同理。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们总是被眼前纷繁复杂的景象所迷惑,却不知,我们最终还是劳而无功,一无所获。因为我们没有调整好人生焦距。只有我们调整好人生焦距,确定好人生视角,那我们就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方才弄明白事情的本相。禅宗上说的“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而眼界的开阔是由你看事物的视角、距离决定的。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小事、琐事所干扰,甚至烦恼、苦恼,这只是你有太多的“执著”和“痴迷”。纵观古今,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的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般细微、蝇头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时,你还会烦恼、困苦吗?

李叔同,可谓是大师级人物,诗、书、画、乐俱绝,本可享受锦衣玉食的“富贵人生”,可最后却皈依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懂得:“人生百味,各有自己的味道。五*而目迷。”由于他选择了独特的焦距,跳出了一般眼界,终修炼成一代宗师。

“迅哥”,只要读过书的人都知道,“他”是鲁迅先生散文和小说中出现过的一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鲁迅先生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遭际了家庭从小康到衰落的整个过程,见证了人情的冷暖、社会的黑暗,立志发愤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和民族。他先学医,后弃医从文,用笔作投*和*首,医治国民的孽根*,用自己的实践寻求救国救民道路。这正如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结尾所说的那样:“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在20世纪初的“寻梦”之旅,就是对“人生焦距”最好的注脚。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的,一个人经历出生、成长,最后到死亡,是随着生命的周期随遇而安、自甘平庸、年复一年地度过,还是调整好人生的焦距,选择好人生视角,最终摄取成一幅幅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画卷来?

朋友,你说呢?

@_@我是分割线@_@

第3篇:焦距是什么_焦距的介绍

大家知道焦距是什么吗?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焦距的介绍

焦距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具有短焦距的光学系统比长焦距的光学系统有更佳聚集光的能力。简单的说焦距是焦点到面镜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光学系统焦距

对厚透镜(厚度不能忽略的透镜),或是有好几片透镜或面镜的系统(像是照相,镜头或望远镜),焦距通常会以有效焦距(EFL,effectivefocallength)来表示,以与一般常用的参数有所区别:

前焦距(FFD)或前焦长(FFL)是系统前方的焦点至第一个光学表面顶点的距离。

后焦距(BFD)或后焦长(BFL)是系统最后一个光学表面顶点至后方焦点的距离。

在空气中的一个光学系统,有效焦距是由前面和后面的主平面至对应的焦点的距离。如果周围的环境不是空气,则距离要乘上该物质的折射系数(Refractiveindex)。有些作者称这个距离为前(后)焦距,以与上面定义的前(后)焦点距离有所区别。

通常,焦距或有效焦距是描述光学系统聚集光线能力的值,并且常被用来计算放大倍数。其他的参数则被用来计算一个特定对象的影像将会在什么位置上形成。

对在空气中厚度为d,曲率半径为R1和R2的透镜,有效焦距为:

1/f=(n-1)[1/R1-1/R2+(n-1)d/nR1R2]

此处n是透镜材料的折射率,数值1/f就是这个透镜的光学倍率,f是焦距。可见,透镜材料的折射率n越小,透镜的焦距越大。

焦距以最常见的标示习惯,如果第一个表面的透镜是凸透镜,R1的数值是正值,如果是凹透镜则是负值;如果第二个表面是凹透镜,R2的数值是正值,如果是凸透镜则是负值。要注意的是,即使如此,不同的作者仍可能会有不同的标示习惯。

对一个球形曲率的镜子,焦距等于镜子的曲率半径的一半。凸面镜的焦距是正值,凹面镜的焦距是负值。

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u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v应用实例物距和像距的关系

在摄影上的焦距

焦距的概念

焦距由于摄影机镜头的光学透镜(lens)而形成。摄影机或放映机的金属筒容纳了一组两边或一边有弧度(凸或凹)的透镜,组成一个综合镜头。从物体不同部分射出的光线,通过镜头之后,聚焦在底片的一个点上,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轮廓与真实的质感,这个点就叫焦点(focus)。所谓焦距(focallength),正是从镜头之镜片中间点到光线能清晰聚焦的那一点之间的距离。

当将摄影镜头调整到无限远时,其实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焦距。在设计上,是将透镜的主平面与底片或成像传感器的距离调整为焦距的长度,然后,远离镜头的影像就能在底片或传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当镜头要拍摄比较接近的物体时,是镜头的实际焦距被改变了。焦距通常使用毫米(mm)来标示,但仍然可能看见一些使用厘米(cm)或英?急晔镜睦暇低贰J右暗拇笮∪【鲇诰低返慕咕嗪偷灼?笮〉谋壤?S捎谧畲笾诨?氖?5mm规格,镜头的视野经常是根据这种规格标示的。对标准镜头(50mm)、广角镜头(24mm)、望远镜头(500mm)视野都是不一样的。对数码相机上也是一样,它们的感光器比一般传统的35mm底片还要更小,所以相对的只要更短的焦距,就可以得到相同的影像。

衍伸的概念

1、变焦:拍摄时对于焦点和焦距的相应调整。

2、对焦:调整焦点,使被拍摄物位于焦距内(infocus),成像清晰。

3、失焦(outoffocus):被拍摄物偏离出焦距以外,成像模糊。

4、选焦:选择景深中的某一个层面清晰对焦,其他层面成像模糊(失焦)。

5、跟焦(followfocus):改变焦点,使移动的人物位于焦距之内。

6、拉焦(rackfocus或focuspull):焦点由一处重点移到另一处,速度相当突然。

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分类

较常见的有:8mm,15mm,24mm,28mm,35mm,50mm,85mm,105mm,135mm,200mm,400mm,600mm,1200mm等,还有长达2500mm超长焦望远镜头。

镜头根据其焦距的长短,也即拍摄时的视角,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距镜头等。

标准镜头的视角约50度左右,这是人单眼在头和眼不转动的情况下所能看到的视角,从标准镜头中观察的感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景物基本相同。35mm相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多为40mm,50mm或55mm。120相机的标准镜头焦距一般为80mm或75mm,相机片幅越大则标准镜头的焦距越大。而数码相机由于其成像介质(CCD或CMOS)有大有小,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致。为了方便直观,说起DC镜头时经常采用等效于35mm相机的所谓等效焦距,这个等效就是指视角上的等效。以下就只说35mm相机的镜头,其他片幅的相机以及数码相机可以类推。

相关阅读:如何选择镜头

镜头是工业视觉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选择镜头是视觉系统设计的很重要的一环。这里给大家提供镜头选择的一个基本思路。

1.工作波长、变焦与定焦

视觉系统通常使用环境是在可见光范围内,这样的镜头是我们最常用的,也有一些系统比较特殊,使用环境是在紫外或者红外波段,需要选用专门的紫外或者红外镜头。

大多数视觉系统的工作距离和放大倍数是不变的,因此镜头焦距也是固定的,但部分系统需要在工作距离变化后保持放大倍数稳定,或者在工作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获得不同的放大倍数,这样我们需要选用变焦镜头。

2.远心镜头与标准工业镜头

对于精密测量的系统,需要选用远心镜头,它的特点是:物体在景深范围内移动,光学放大倍数不变,这就避免了测试过程中工作距离的轻微改变导致系统放大倍数的变化,保证了系统规定测量精度。对于一般的工业测量、缺陷检测或者定位等,对物体成像的放大倍率没有严格要求,只要选用畸变小的镜头,就可以满足要求。

3.靶面大小与分辨率

镜头成像面大小必须大于与之配套的CCD相机的靶面,这样CCD相机的芯片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镜头的选择要考虑其分辨率要与相机的像元大小等匹配,这样设计的系统能充分利用CCD相机的分辨精度,还能使系统的经济*达到最佳。

4.视场角与焦距

通过系统要求的视场角可以找到对应焦距的镜头,而通过系统提供的分辨率和相机的像元等参数,可以利用基本的几何光学原理计算出合适的系统焦距。

下面来看一个实际的镜头选型的例子:为视觉检测系统选择镜头,已知条件是:相机靶面为2/3”,像元尺寸为6.45umx6.45um,C-mount,工作距离大于200mm,系统分辨率为0.05mm,光源采用白*LED光源。

第一:因为采用白*光源,所以肯定是普通的可见光镜头;

第二:工作距离不变,分辨率固定,可以知道镜头是定焦镜头;

第三:相机的Nyquist频率为:1000/(2x6.45)=77.5,所选用的镜头分辨率应该不小于77.5lp/mm,这样才能保证系统分辨率最佳;

第四:工作焦距计算:镜头放大倍数为M=6.45/(0.05X1000)=0.13,焦距=工作距离*放大倍数/(放大倍数+1)=23mm,选择25mm焦距的镜头;

第五:根据以上说明,我们选择的镜头是:2/3”,C-mount,焦距为25mm,分辨率在80-100lp/mm的工业镜头。

第4篇:远近焦距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着,痴迷。“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首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本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财,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红尘,“五*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终成一代宗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的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第5篇:远近焦距

摘要: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着,痴迷。“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首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才,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红尘,“五*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终成一代宗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

第6篇:远近焦距作文

人生路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要随时调好恰当焦距,以最好角度游目骋怀,行走大地。

禅宗有句话“眼肉有尘三界窄,心中无事一床宽。”一个人眼界开阔与否决定了他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态度。而眼界开阔又由你看事物的距离决定。

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许多事烦恼,这只是因为你对生活还有太多执着,痴迷。“用力看,就是盲。”当你站到一定高度时,眼前那一切就如“蜗角名利”般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你还会不开心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首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学习也有三个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当你太拘泥于课篇时,反而不能真切体会,死抓每个词理解时,又如何能看清文章脉络,走向、把握深义?经历这个苦苦跋涉阶段,你的思路会走向开阔;这时需要你跳出思维桎梏,用博大眼界统领全书,宏观把握。你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

乱石堆里小孩一心读书,因为他们怀着对都市繁华的向往,城市里的小孩却想回归心灵的湖畔,找寻生命本初的质朴、清贫。对于自己拥有的东西,物质的,亲情的;天天沉浸其中,就像密罐里的糖,感受不到拥有的美好,珍贵;却自认为生活太忙,无趣。只有跳出来,才会明白生命中美好。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拥有的一切。春争迷人,走近它却害羞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它只是纯净无*。

李叔同一代才俊,本可锦衣玉食,却散尽家才,剃发归佛门。很多人不理解他,只有他自己知道:人生百味,各有自己味道。看破红尘,“五*而目迷”,他有了高出一般眼界,终成一代宗师。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自己生命路上,有时很难看清自己是否走了弯路。不妨跳出来,调准焦距,才能照出最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