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范晔》古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4-03-05 14:44:22

《赠范晔》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赠范晔》古诗赏析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点出赠诗寄花的对象和缘由。“陇头人”,写出了朋友所在地方的边远和荒凉。诗的后两句,写明为什么要寄去一枝梅花。江南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应该说“无所不有”,但作者却说江南“无所有”,意思是觉得寄什么都不足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感情。这样就衬托出寄一枝梅花所包含的深重情意了。是啊,梅花开放的时候,春天就要到来了,梅花是春的使者、春的象征,在那边远荒寒的西北高原,有什么能比见到家乡的春*更值得欣慰的呢?作者寄给朋友一枝梅花,就是寄去了春天的温暖,春天的明媚,春天的生机和春天的希望。所以有什么礼物能比这“一枝春”更能表达作者对朋友深切的关怀、热情的鼓励、殷切的希望和真挚的友情呢?

第2篇:《赠范晔》古诗译文及赏析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译文]江南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就送给你一枝带春的梅花吧!

[出自]南北朝陆凯《赠范晔》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注释:

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聊:姑且。

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春:梅。

译文1: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译文2:

我采摘了一枝梅花,恰好遇见了送信的人,托他捎给远在关中的范晔君。江南此时正值春天,就让这一枝梅花将春意捎给你,礼物虽轻,却代表了我和你之间的深情厚谊。

赏析: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平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赠范晔》古诗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赠汪伦古诗译文、赏析

2.古诗赠汪伦的译文

3.古诗赠汪伦译文

4.李贺《赠陈商》译文及赏析

5.元日古诗译文、赏析

6.《画》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7.梦天的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8.李白《赠汪伦》古诗译文注释及赏析

第3篇:赠范晔古诗译文及赏析

南北朝诗歌,原文为: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陆凯出身名门,祖父陆俟官拜征西大将*,父兄也都为朝廷命官。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后来,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称为良吏。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

赠范晔

晋朝陆凯诗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注释:①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②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③聊:姑且。

④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

⑤春:梅

翻译:

赠范晔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

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赏析: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平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第4篇:《赠范晔》全诗赏析与翻译

导读:南北朝诗歌,原文为: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陆凯出身名门,祖父陆俟官拜征西大将*,父兄也都为朝廷命官。他15岁时就官拜给事黄门侍郎,为皇帝亲近侍从。陆凯忠厚又刚正不阿,身居要职数十年。后来,又出任正平太守七年,被称为良吏。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

赠范晔

晋朝陆凯诗

折花逢驿使①,寄与陇头②人。

江南无所有,聊③赠一枝春④。

注释:①驿使:古代驿站传递公文、书信的使者。

②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③聊:姑且。

④一枝春:此处借代一枝花。

⑤春:梅

翻译:

赠范晔

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于是将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江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

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赏析:

古时赠友诗无数,陆凯这一首以其短小、平直独具一格,全诗又似一封给友人的书信,亲切随和,颇有情趣。

诗的开篇即点明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是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表达。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如果说诗的前两句直白平淡,那么后两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想象是多么丰富。“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

第5篇:赠范晔的诗文欣赏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点出赠诗寄花的对象和缘由。“陇头人”,写出了朋友所在地方的边远和荒凉。诗的后两句,写明为什么要寄去一枝梅花。江南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应该说“无所不有”,但作者却说江南“无所有”,意思是觉得寄什么都不足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感情。这样就衬托出寄一枝梅花所包含的深重情意了。是啊,梅花开放的时候,春天就要到来了,梅花是春的使者、春的象征,在那边远荒寒的西北高原,有什么能比见到家乡的春*更值得欣慰的呢?作者寄给朋友一枝梅花,就是寄去了春天的温暖,春天的明媚,春天的生机和春天的希望。所以有什么礼物能比这“一枝春”更能表达作者对朋友深切的关怀、热情的鼓励、殷切的希望和真挚的友情呢?

第6篇:《赠汪伦》古诗赏析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赠汪伦》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翻译

李白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人们行走的脚步声,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

《赠汪伦》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赠汪伦》赏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赠汪伦》古诗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