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教案

发布时间:2024-03-03 10:36:35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第2课时》教案

2.培养学生的动手*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有大人和孩子、有男有女)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是按什么分类的,又是怎样记录分类结果的?]

汇报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按大人和小孩分:大人8人,小孩4人。

按*别男和女分:男6人,女6人。

[可以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统计表中。突出统计表的简洁*。]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完成做一做: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请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2.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先逐步整理完成第(1)小题,然后填在(2)题的表格中。]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3.分享图片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学生自选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出来。(①按照行进的方式分为飞行的和爬行的;②按繁殖方式分为胎生的和卵生的等)]

4.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5.混合练习

[引导学生理解象形统计图或简单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意思:①说说图中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②问学生: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是学生真正理解象形统计图的含义。]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第2篇: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复习课教案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分气球和给人群分组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和必要*,选择分类标准后,根据分类标准分类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问题,体会统计的价值。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回顾第三单元所学内容,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通过进一步解决分类与整理的具体问题,提高数据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通过整理分类结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据的价值。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按照既定标准进行正确分类,正确运用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呈现分类结果。

难点:分类标准有多个时,不混淆、不交叉统计。

四、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分类与整理复习课》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在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用到了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你会用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吗?你打算怎样整理?你能把整理结果表示出来吗?

2.完成课本第31页第5题。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谁能举例说一说在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

2.交流课前复习任务

(1)说一说你是怎样用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收拾书包的,并展示一下分类结果。

根据学生展示回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特点。

(2)指名交流第31页第5题。回答问题:

要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组,按什么标准分类?

怎样才能准确数出地上跑的和天上飞的各有多少?

小结:按顺序,做标记才不容易数错。

观察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课本其余练习

(1)31页第6题。

出示课本象形统计图,提问:这是一(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能把收集到的信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吗?

交流统计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2)32页第7题。

*场上,同学们在做游戏,要给这些同学分类,该按什么标准分?

交流分成几类、标准是什么。

完成课本第1、2小题。

交流第1、2题的结果,说一说从分类结果可以知道什么信息。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合作,一人提问,一人回答。

小结:分类整理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获得数据,还能让我们从中发现更多的信息。

4.结合梳理,完成思维导图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整理和复习的内容,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整洁、便捷。分类时,首先要根据事物的特点,确定分类标准,再根据标准有顺序的数一数。记录分类结果时,可以用画图的方式,也可以用统计表的方式。分类不仅可以让数据更清晰、明了,而且还便于我们比较和获得更多的信息。

5.课时作业

【知识点1】分类

在水果下面画“○”。

【*】

【解析】本题所给的物品为水果和蔬菜,题目要求在水果下面画“○”,从左往右,一个一个分辨就可以了。

【知识点2】单一标准分类

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

【解析】题目要求把物品按文具、玩具、服装鞋帽分成三类,分类时可以按不同类别标上不同的标记,然后再分类数一数。完成表格后,为了检查是否有遗漏,可以把所有数量加起来,看是不是和物品总数相同。

【知识点3】多种标准分类

(1)按树叶的种类分一分再涂一涂,把每种树叶的数量填在括号里。

(2)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

(1)

(2)

【解析】按树叶的种类分类时,要按顺序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认真数,数过的可以做个标记,以免重复或漏掉。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可以按颜*分类,绿*的为一组,红*的为一组,在数数量时,也可以按顺序,做标记的方法来统计。

【知识点4】根据分类结果获取信息

宣萱制作的各种颜*幸运星的情况如下图:

(1)()*的幸运星最多。

(2)()*和()的幸运星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并解答。

【*】(1)(红)*的幸运星最多。

(2)(蓝)*和(黄)的幸运星同样多。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问并解答。(*不唯一)

红*幸运星比黄*幸运星多多少颗?

9-6=3(颗)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察学生观察象形统计图,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第一个问题是什么颜*的幸运星最多,在象形统计图中,涂的越多,数量越大,所以是红*幸运星最多。第二个问题是哪两个颜*的幸运星一样多,仔细观察会看到,蓝*和黄*幸运星的涂*部分一样高,所以它们是一样多的。第三个问题*多样,可以提问图上可以直接看到的:什么颜*的幸运星最少?黄*幸运星有多少?也可以提问根据整理结果可以得到的新信息:颜*最多的幸运星比颜*最少的幸运星多多少?粉*幸运星比蓝*幸运星少多少?

第3篇:《分类与整理》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难点:体会平面图形有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分类、整理

教学内容:分类、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3、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作业

折一折、剪一剪。自己做一个风车送给好朋友。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

设计,数学,教学

第4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教材是以游乐场的情境图导入,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比较喜欢买玩具,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所以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够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学生在观察、*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3、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教学难点是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

二、说教法、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

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数。我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孩子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个环节可以在孩子们心里为分类和整理做下铺垫,整理过的书架是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书籍的。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类方法

1、在刚才的讨论交流中体验到生活中需要整理,我适时出示课件。孩子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这时候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接着我又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把手中的气球来进行分类整理。随着学生的*作,气球都被孩子们一一整理好,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在台前来展示一下自己分类的结果。相机我介绍了象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让学生整理书包,分扑克以及教材上练习的第二题。

本节课,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按单一标准、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体验到分类与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在实践新课程的过程*同提高,共同成长!谢谢大家!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作来完成。对于这一类型的课,尤其是低年级,我一直都很矛盾。如果放手,感觉课堂纪律会混乱,而不放手又觉得没有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个过程。对于本节课,我觉得很不理想。不是学生的表现,而是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顾此失彼。担心时间不够,完成不了任务,所以很多地方都讲得不细腻。练习中把整理书包放在了前面,这个也很不合理。总之这节课问题多多,希望各位老师把这节课看成是一节问题示范课,一起来帮助我解决问题,解决我教学中的困惑。

第5篇:分类与整理教学课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类与整理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分类与整理教学课件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分类、整理

教学内容:分类、整理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3、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作业

折一折、剪一剪。自己做一个风车送给好朋友。

第6篇:《整理复习(2)》数学课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一堆煤,用去了,还剩下()。

3、今年比去年增产,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鹅?

③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课堂练习

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

2、练习十三第4、5题,*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6--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