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单元)

发布时间:2024-03-01 09:07:47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单元)

课时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小组讨论后再集体交流。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

教学内容分一分(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磁*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生活动。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

网络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5、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提问: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

教学内容分一分(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磁*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

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师: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

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

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

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

6、小结:

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师: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出示想想做做1图。

生活动。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

网络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师: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

师: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师: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

师: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叮当!”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

师: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

4.完成“想想做做”4。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第2篇:认识1~5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第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分类数一数1~5五个数,接着用算珠表示数量1~5,对应着出示数1~5,让学生认识并写数。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可以使学生感知1~5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通过数数、画画、写写等活动,加深学生对1~5各数实际意义的认识,提高写数?能力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习兴趣,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引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屏幕出示:猴子5只、斑马3匹、熊猫1只、鸵鸟2只、孔雀?4只),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

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摆圆片)

与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你是用几个圆片来表示这种动物的只数的?(学生小组内讨论)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摆出相应的圆片,学生边说边摆,全班进行简单的评价。)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

[评:教师根据小朋友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引入,创设了儿童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在*作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动手*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提问:你能根据所摆圆片的个数,从你的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找一找,看谁找得对?(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学生*作情况)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得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讲述:小朋友们摆得很正确,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拨上1个珠子)

提问:我在计数器上拨了几个珠子?(1个)又添了几个?(1个)现在是几?2添上1是几?3添上1是几?4添上1是几?

下面请大家在自己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如果任意给你一张数字卡片,你能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吗???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3、5、2、4、1,学生一起*作)

谈话:像老师一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卡片,组内的其他小朋友来拨一拨。(学生组内进行拨数活动)

3?写一写。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看谁写得?最好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学生重点练习书写数字5,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说一说。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

随着学生想到的事物,屏幕出现实物图。

场景图:看,那是几路公共汽车?(2路)

丁丁家住几号楼几单元?(4号楼3单元)

[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作,初步感知1~5这几个数,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在写一写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的写数水平上,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写数,然后再重点讲解,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强。同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三、巩固新知

1?小朋友知道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吗?

教师节这天,小朋友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看!(屏幕出现庆祝教师节图)

提问:仔细观察,与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哪位同学能用数说说你所看到的事物?(1个男孩拉琴,3个女孩跳舞,4个不同颜*的气球)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学生所指的事物旁,依次出现数1、2、3、4、5

2?抢答:看图说数。

出示图:3根黄瓜,5个西红柿,2段藕,4个萝卜,1棵?白菜?。(随着实物图的不断出现,学生站起来说数,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3?猜数游戏。

(1)2后面的数是几?

(2)3和5之间的数是几?

(3)4前面的数是几?

你们也可以与同桌互相玩一玩猜谜的游戏。

4?你们爱吃水果吗?

屏幕出现水果图:1个西瓜,2个菠萝,3个梨,4个草莓,5个香蕉。这些水果分别有几个?

5?出示花瓶图。

在这幅图中,每个花瓶里都缺少几朵花,用水彩笔画出花瓶里缺少的花。(画完后,用实物投影将图画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评:练习设计形式新颖,层次清楚。特别是第3题猜数的游戏,实际是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学生练习时思维活跃,兴趣?浓厚。]?

[总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视学生通过学具*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主动参与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大量的动手*作为学生提供了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的动手*作、看谁写得最好、猜数游戏、找找生活中1~5各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在*作、交流中自主学习。

教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提供动手*作的机会很多,体现了儿童智慧长在手指尖上的特点。在拨一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认识了1~5各数以及它们的顺序,实际也渗透了这几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学生对这五个数的认识是深刻的。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了学习的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练习中的猜数游戏,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了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3篇:二年级上册数学1到3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书第6---8页例3想想做做。

“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

教学内容:复习(二)课本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

难点: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具体问题中体会。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

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6×5=4×2=5×4=2×6=3×3=

2×5=6×6=3×5=4×6=6×3=

(2)口答。

4个5是多少?

3个4是多少?

6个4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0页第7题。

投影出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饼干每包4元,小明买3包饼干。

每块蛋糕3元,小亮买5块蛋糕。

每盒巧克力6元,小红买2盒巧克力。

三人各要用多少元?

学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40页第8题。

*完成,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

(3)课本第40页第9题。

投影出示图。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41页第10题。

①投影出示图,学生说说图意。

②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2=12(棵)

③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

④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

(5)课本第41页第11题

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几个问题?

学生*求出小*、小红各用多少元?集体交流。

三、拓展练习。

(1)课本第41页第12题。

投影出示图,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哪些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一共有多少只鸡?

墙上一共有多少个辣椒?

……

(2)课本第41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画图,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4篇:二年级数学上册1到3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

课题:秋游

课题:星星合唱队

课题:练习一

2、一件裤子46元,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多24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小华买一辆玩具汽车用了23元,买一架玩具飞机29元,买一架玩具飞机比买一辆玩具汽车多多少元?

4、学校买来75本图书,分给低年级25本,中年级28本,其余的分给高年级,高年级分得多少本图书?

第二单元购物

课题:买衣服

教学反思:

课题:单元练习

2、小洁买一棵白菜用去7角钱,她付了1元,应找回多少钱?

3、姐姐买一条围巾用了5元2角,买一块手帕用了9角,一共用了多少钱?

4、一件背心7元,一条短裤4元,妈妈只带了5元,买这两样东西还差多少元?

5、一支牙膏2元2角,一把牙刷1元,一把牙刷比一支牙膏便宜多少钱?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课题:动物聚会

课题:课题:单元练习

课时:2课时,一课时检测,一课时评讲

单元试题:

第三单元练习题

1、找朋友,把朋友用线连起来。

3+3+35×2

5+52×4

4+4+4+4+43×3

2+2+2+24×5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3+3+3=

4+4=6+6+6+6+6=

2+2+2+2=18+18=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7×3=()+()+()

(2)9×5=()+()+()+()+()

(3)8×6=()+()+()+()+()+()

(4)10×4=()+()+()+()

4、一共有多少个圆圈?用乘法算式表示。

○○○()×()或()×()

○○○○○○()×()或()×()

○○○○○○○○○○○○()×()或()×()

5、看图列算式。

算式是()×()读作()乘()

算式是()×()读作()乘()

7、6×3读作()乘(),表示()个()连加

6×7读作(),表示()

9×4读作(),表示()

第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1-3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

难点: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具体问题中体会。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6×5=4×2=5×4=2×6=3×3=

2×5=6×6=3×5=4×6=6×3=

(2)口答。

4个5是多少?

3个4是多少?

6个4是多少?

二、巩固练习

(1)课本第40页第7题。

投影出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

饼干每包4元,小明买3包饼干。

每块蛋糕3元,小亮买5块蛋糕。

每盒巧克力6元,小红买2盒巧克力。

三人各要用多少元?

学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40页第8题。

*完成,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

(3)课本第40页第9题。

投影出示图。说说图的意思。

学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课本第41页第10题。

①投影出示图,学生说说图意。

②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2=12(棵)

③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

④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

(5)课本第41页第11题

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几个问题?

学生*求出小*、小红各用多少元?集体交流。

三、拓展练习。

(1)课本第41页第12题。

投影出示图,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哪些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思考,然后分组交流。

一共有多少只鸡?

墙上一共有多少个辣椒?

(2)课本第41页思考题。

引导学生画图,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6篇:数一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课题

[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挂图也可以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先引导学生看图自由发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发现个数相同的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图中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过程相似。)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习惯。]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同时,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实物

[此处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说明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相联,体现数学的广泛*。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专家评析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新课开始,李老师用亲切简短的谈话,把学生引入数数活动。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教师以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的安排,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无拘无束的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并追问还有什么?促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到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看的是同一幅图,活动要求不同,学生就有新鲜感、有兴趣。李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置入了多次观察美丽校园图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活动逐步产生观察兴趣。

2.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点。虽然这是学生入小学学习的第一节数学课,从知识和技能要求方面看,几乎无数学要求。但是,李老师十分重视这节课,紧密联系实际组织数数的教学活动。首先,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接着,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李老师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数到校园内、数到校外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数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