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何仙姑民间故事

发布时间:2024-02-20 11:29:06

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有个何仙姑,她是广东化州人。位于化州石湾的南国名山中火嶂,就是她得道成仙的地方。传说化州城南三里有个石牛冈,是一片草坡,常年绿草萋萋,这是牧童放牛的好地方。有牧童二人,男的叫爱廉,女的叫晓云,均为州地人。他俩青梅竹马,年当长成,感情甚洽,天生一对,暗订鸳盟。有一天,他们言谈正欢,突然*云密布,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牧童们争相躲避,在纷乱中,顿失晓云,风雨过后,爱廉四处寻觅,芳踪毫无。他惊骇之余,不胜伤感,归告晓云父母。唯事已如此,无可奈何,他便在晓云失踪处建起一座坟墓作纪念。爱廉牧牛,每至其处,触景伤情,嚎啕大哭,如是数月。

一日黎明,爱廉牧牛至此,见土坟洞开,便纵身跳入坟中,不能复出。后人称奇,在其坟前立碑“美女摄夫坟”,是为化州“三奇”之。其实晓云并没有死,那天风雨大作,她被天龙(龙卷风)摄至中火嶂脚。当地一户人家,主人姓何,见飞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气息奄奄。善良的何*和他的老伴将小姑娘抱回茅屋里,灌上山草*,不久小姑娘醒来了。何大婶问:“小姑娘,你是何方人、何氏女?”小姑娘惶惑不答,她已失忆,忘却了往日的一切。何大婶再次盘问,她含糊答道:“我是何方人、何氏女。”何大婶没儿没女,便决定收养这秀丽可怜的小姑娘;此后晓云便叫何氏女了。何*家周围满是青竹,他以编织竹器为活,如竹罩、竹箕、竹筛、竹帽等。何氏女也学着编织,她心灵手巧,编出的竹器在圩场上格外好卖。

化州何仙姑民间故事

冬去春来,山水育人,何氏女长得更是美丽,眼含秋波,仿若天仙。初夏的一天她到溪边砍竹,累了渴了便到溪中喝了几口水。她发现河中漂流着一片片红*的花瓣,她认得是山稔花。她抬头向上望,眼前便是中火嶂,山青溪秀,稔花灿烂,紫气萦绕。她顺着溪流向山上爬登,到半山只见一口月形天池,碧水见底。这时一个牧童正在给一头壮实的白水牛沐浴。何氏女眼前一亮,似忆起什么,顿时如闪电一击,昏了过去。那牧童忙从背囊里取出一包*,用天池的水,给她灌入喉里。她很快清醒了,却似脱胎换骨一般,浑身轻飘飘的。原来这牧童是罗辨大仙的道童。罗大仙曾为化州地种植治咳宝*橘红、如今刚好云游到中火嶂。道童刚才给何氏女服的是万母片,这是一种仙*。接着何氏女跟牧童上了山顶。

这时何氏女看到了山上秀美神奇的景*,看到了一个白发白眉白髯的老道人,这老人正是经常骑白牛云游各地的罗辨大仙。道童对师父说:“这是我新收的师妹!”罗大仙笑着说:“天道之缘!天道之缘!”从此,何氏女拜罗大仙为师,在山上学道家仙术。过了七日七夜,师父对何氏女说:“我要到别处去了,你也得道功成了,你下山为民造福去吧!”说完罗辨大仙便与道童一块骑着白牛腾空而去。何氏女飘飘下山,她发现山下一切都变了,她再也找不着她的养父母何*和何大婶。茅屋也不复存在,只有一个竹罩扣在地上。真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啊!何氏女慨叹着,捡起竹罩,开始行走乡里,云游四海。而此竹罩,后经何仙姑点化为莲花状宝物。

这何氏女便是何仙姑。她能预测未来,知人祸福,给百姓消灾解难。她为化州乡民做了许多好事,乡民都尊她为神。后来她云游去广州增城,和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等众仙人会聚。她又吃了其他仙人送的仙挑、仙枣,从此永不饥饿,道行更高。据说,在增城西园寺(今挂绿园),她在一棵荔枝树下乘凉。自己的一条绿衣带顺手挂在树上,荔枝树便感染了仙气,此后结出的荔枝果又大又甜又小核,而且白嫩的果肉上都有一道自蒂至顶的绿*线痕。这种荔枝便叫“挂绿”。

何仙姑和其他仙人曾同来化州,为化州的山水点化灵气。据说当初罗辨大仙种植的橘红果皮表面是没有绒毛的,何仙姑将自己的一撮头发披挂在橘树上,从此化州橘红果便身披绒毛了,此乃橘中之正品,功效倍增。

化州民间关于仙人的传说很多,并建有何仙姑庙、仙娘庙和八仙庙等多座,中火嶂下有间“琉璃庵”,庵里就格外供奉有何仙姑。庵前有口井叫“琉璃井”;又称“仙姑泉”,是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当年李宗仁带兵从桂入粤途经此地,曾进琉璃庵拜谒并以仙姑泉泡茶畅饮。为纪念何仙姑,人们把农历三月初七定为何仙姑诞。传说“化州三奇”所说“黄蜂为媒”中的王氏仙姑,与“美女摄夫”中的何氏仙姑,成为化州地很受民间尊敬信奉的两位仙姑。

第2篇:清朝民间故事:神脚仙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神脚仙姑的故事,希望你喜欢,欢迎阅读。

大清年间,长白山里有个杏树坡,杏树坡上有个棒槌堡。棒槌堡是进山出山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东去西归的人,都要在这里住宿打尖。再加上这个棒槌堡又是个赶集的中心地方,虽然小堡只有百八十户人家,但逢集的日子,也是非常热闹的。

棒槌堡里有个盛家店,盛掌柜很会开店,他殷勤、周到、热情地招待四面八方的来客,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

这天,棒槌堡来了娘儿俩,是闯关东的。娘是个寡妇,三十四五岁,脸儿长得粉里透红,身板儿苗苗条条的;儿是寡妇的独生子,名叫宋空,年方一十六岁。天黑时,这娘儿俩在盛家店住下了。

半夜光景,宋寡妇突然觉得全身发冷,直打哆嗦,上下牙打得格格响。宋寡妇痛苦地叫着:“空儿,空儿!”宋空被娘唤醒,跑过来,一摸娘的头,很烫手,急说:“娘,你病了,烧得很厉害,我给你倒碗水,先喝点儿,我再讨点*去。”

“儿呀,深更半夜,人生地不熟,你到哪儿去讨呀?”

“娘,你放心吧。”宋空说完,倒了一碗水,放在嘴边试试,喂娘喝了两口,就开门出去了。

不多时,盛掌柜提着灯笼,随着宋空来到宋寡妇的房间,盛掌柜亲自给宋寡妇吃了*,安慰说:“先歇息一下,睡一会儿,会好的。”转过身来又对宋空说,“好好照顾你的母亲,有啥事,对我说,别客气!”

神脚仙姑宋寡妇很是感激,望着盛掌柜,说:“你真是一位好心人,俺娘儿俩谢谢您呀!”

“不用谢。”盛掌柜说着,转身走了。

第二天一早,一个小伙计把一大碗喷香的鸡丝胡辣汤端到宋寡妇的床头,说:“这是盛掌柜叫我送来的。”宋寡妇望着小伙计,眼含热泪地问:“你家掌柜的真好,他的尊名叫啥?”

“掌柜的叫盛长金。”

“请你转告盛掌柜,俺娘儿俩忘不了他!”

小伙计答应了一声,走了。

宋空喂娘吃着鸡丝胡辣汤。宋寡妇吃了几口,停住了嘴巴,心中另有所思地想着:“盛长金,盛长金……”

娘儿俩在盛家店住了十多日,在盛掌柜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宋寡妇恢复了健康。宋寡妇叫空儿去买些礼品,好感谢感谢盛掌柜的相救之恩。晚上,到了掌灯的时候,宋空还没有回来。宋寡妇正在盼望,突然响起了叩门声,原来是盛掌柜独自一人来到宋寡妇的房间,他先询问了一下宋寡妇的身体情况,而后坐下,笑着说:

“宋夫人,我看你相貌不俗,为人贤惠,忠厚,教子有方,我有一个想法,不知该说不该说?”

“盛掌柜,您是我的恩人,有事请讲。”盛掌柜长叹一声,说:“唉!我看你这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地生活,真不易呀!也该寻个安身之处了,给孩子找个生计做做。”

“盛掌柜,那倒是俺娘儿俩求之不得的事啊!”

“宋夫人,你看……这样成不?我前年丧妻,正孤身一人。偶遇宋夫人,也算是有缘分,或者说是天意吧。我现在日子过得还算宽余,正需要一个得力的内助……”

“盛掌柜,这事……先谈到这儿,待空儿回来,俺娘儿俩商议商议。”

“也好。”盛掌柜说完,笑笑,走了。

当晚,娘儿俩经过一番商量,宋寡妇毅然决定嫁给盛掌柜。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盛掌柜选择了一个吉日良辰,订下了成亲的日子。

成亲的日子到了,盛家店披红挂绿,人们熙来攘往,呈现出一片喜庆的景象。

日出卯时,二人拜堂成亲。盛掌柜和宋寡妇都打扮一新,披红戴花,在众人的簇拥下,彬彬有礼地站立着。司仪在鼓乐齐鸣之后,高喊:

“一拜天地!”

两人拜了天地。

“二拜祖先!”

两人又拜了祖先。

“夫妻对拜!”

就在夫妻对拜时,宋寡妇乘着盛掌柜喜兴劲儿,出其不意地叫了一声:“金长盛!”

“啊,啊!”盛掌柜欣喜若狂,不自觉地答应了两声,随即,他清醒了,更正说:“我不叫金长盛,叫盛长金!”

“这些天,我已打听准了,你就是金长盛!”宋寡妇说着,双眉拧成一个疙瘩,两眼怒视着盛掌柜,咬着牙,愤怒地说:“金长盛,你叫我找得好苦啊!从关里找到关外,找了你十五年,在这长白山老林里,才算找到你!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告诉你,我是宋铁成的妻子!”

“啊!什么?你是宋铁成的妻子?”

“正是!”

顿时,金长盛惊恐万状,十五年前的惨相又呈现在他的眼前——

金长盛和宋铁成是一师之徒,同在一山练武。师傅去世后,金长盛起了歹心,为了霸占师傅的遗产,特别是那本《金钟罩练法》,更使金长盛眼红。他背信弃义,下了毒手,趁宋铁成半夜熟睡之机,将一把涂了毒*的牛耳尖**地*了宋铁成的心窝,宋铁成还未坐起,只说了一声:“你!金……”便瞪着双眼死去了。金长盛带着师傅和宋铁成的细软之物及那本宝书《金钟罩练法》,连夜下山逃走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宋寡妇的眼角儿都要瞪裂了,愤怒地吼道:“我正是被你害死的宋铁成的妻子!今天,冤家路窄,我是来找你报仇的,你的死期到了!”

宋寡妇抖落了礼衫,露出短打扮,拉开了架势;金长盛甩掉了礼服,亮了相,准备迎战。

众人惊诧不已,都莫名其妙地向后退去。

金长盛冷笑一声,说:“你个妇道人,能把我金长盛怎样?你不要拿鸡蛋碰石头,你还是服服帖帖、顺顺当当地嫁给我了事!”

“金长盛,那本《金钟罩练法》呢?”

“《金钟罩练法》?早已作为进见礼,送给我在这里的师傅智能大师了!”

宋寡妇双眉倒立,怒吼道:“拿命来!”接着两个旋风脚扫过,紧跟着使出了老虎扒心,打了金长盛两掌,金长盛急运气迎接。宋寡妇又使出架肘推掌,打在金长盛的肋部,金长盛没有还手,只是运气。宋寡妇一个鹞子翻身,接着又甩出一个飞脚过去,打在金长盛的胸口,金长盛还在运气。宋寡妇的这三招下去,没伤着金长盛的一根毫毛。

金长盛是练过金钟罩铁布衫的,他运足了气力之后,“呀”地一声,飞扑过去,直取宋寡妇。

两个人拳来脚去,打了十几个回台,不分上下。可把前来参加婚礼的人吓坏了,有的喊:“快跑啊!”有的喊:“不得了呀!”

宋空干着急,插不上手。

金长盛与宋寡妇,两个人如同猛虎下山,打得天昏地暗。渐渐地,宋寡妇体力不支,招架不住了,被金长盛一个侧踹,踹出一丈多远。宋寡妇定了定脚步,两眼冒火,又迎了上去。金长盛猛地使了一个鹰爪袭了过来,宋寡妇躲闪不及,青丝发被抓开了。金长盛越打越凶,宋寡妇没有还手之力了,正在她绾青丝发的时候,宋空飞扑过来,与金长盛交起手来。打了几个回合,由于力所不及,宋空拔腿向院外逃去。金长盛穷追不舍,大吼一声:“该死的小兔崽子,哪里逃!”就在金长盛冲到宋空背后,要捉住宋空的一刹那间,宋空跌倒在地,金长盛来不及收脚,从宋空的身上跳起的瞬间,宋空就势一个地弓箭打去,金长盛被打翻在地。

宋寡妇绾好青丝发,冲向院外,一看空儿的脚法,拼命地吼着:“空儿!勿用绝命三脚呀!”说时迟,那时快,宋空的绝命三脚已全部打出,只见金长盛的头,像只球儿,被打飞了好远。

金长盛死了。

宋空倒在地上,宋寡妇冲上去,抱起了空儿,一股鲜血从宋空的嘴角儿涌出。宋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娘、娘,爹的仇,儿、儿给报了。儿……不行了。娘,你要多保重,找到智能,讨回《金钟罩练法》。娘,不到万一……勿用……绝命……三脚。”宋空说着,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头向旁一歪,死去了。

“空儿——”宋寡妇撕心裂肺地哭叫着。

伙计们一看盛掌柜死了,一哄而散,都各自抢财产去了;赶礼、帮忙的人看出了人命,也都吓跑了。

宋寡妇乘乱之际,扛起空儿的尸体进了老林子,找了个向阳背风的地方,埋了空儿的尸体,在空儿的坟前垒起了三块石头,插上松枝,挥泪而别。

从此,宋寡妇失去了亲生骨肉,失去了生活中的惟一支柱,失去了一切希望,过上了无家可归的野人生活。

朝朝暮暮,宋寡妇穿行在长白山林海中,与虎狼为伴,采集野果充饥,对着大树演练武艺。她思念空心,特别是空儿打死金长盛所使出的绝命三脚,她是历历在目。

这绝命三脚,顾名思义,就是凡用绝命三脚者,拼出绝命的力气,不管对方死活,本人是要绝命的。

栗子熟了,栗子又熟了。两年过去了。

有一天,宋寡妇来到梨花沟村,听村中喇叭号子齐鸣,准备去讨些饭菜充饥。当她走到办喜事人家的大门口时,方知喜东叫姜青山。宋寡妇走上前去,对姜*拱手施礼道:“喜东大喜!”

“唉!就算喜吧!”

“怎么?喜东你说什么?”宋寡妇不解其意地问。

这时,有几个小帮工走过来,拉住宋寡妇悄声说:“大嫂,你看院中。”宋寡妇的双眼顺着小帮工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院内房门前横放着一根足有小饭碗粗、两丈来长的大铁棒。宋寡妇吃惊地问:“怎么回事?”那几个小帮工不敢吭声,把宋寡妇拉到大院墙外一个僻静处,才满怀气愤地讲起来。

原来,梨花沟村西北的梨树岭上有座长天寺,长天寺里有个大和尚,身高丈二,力大无穷,练就一身拳脚功夫,手使大铁棒,打家劫舍,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谁家成亲,他得同新娘子睡头一宿,要不新郎新娘就要被他一顿大铁棒给活活打死。一个小帮工四下里看看,哭着说:“在这远近十里八村,被他打死的人不计其数,死在他的大铁棒下的新婚夫妻就有十几对。我的哥嫂也是被他打死的!”

另一个小帮工向大门口望了一眼,抽泣着说:“这不,姜青山大伯的儿子姜雪峰娶媳妇,那个大和尚正坐在新娘子的炕头上,叫新娘陪他饮酒作乐。唉!不知雪峰哥和嫂子是死是活呢?”

宋寡妇问:“大和尚叫啥名?”小帮工齐答:“叫智能。”

“智能?真的叫智能?”

“真的叫智能。”

宋寡妇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天下竟有如此恶人,正是她要找的那个秃驴!她怒吼道:“为啥不把这个骚和尚铲除?”

小帮工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谁能打过他呀!那大铁棒耍起来嗡嗡直响,有几个脑袋够他打的?”

“我去看看!”宋寡妇说罢,来到院中,从大铁棒上跨过去。众人看到有人敢跨大铁棒都惧怕起来。姜*拉住宋寡妇,声音颤抖地说:“大、大嫂,请到下屋用饭,千万、千万可别给我惹事啊!”

“老哥,脑袋掉了,我一个人承担!”宋寡妇甩开姜*,来到洞房门口,朝里看去,嗬!果然如此——大和尚坐在炕头上,就像半截铁塔,一只手擎着酒杯,一只手捏着新娘子的脸蛋儿,淫声淫气地说:“小宝贝儿,看你是不是个黄花闺女,就等夜里,我……”

宋寡妇的怒火,再也压不下去了,她飞奔到院中,高喊着:“众人向两旁闪闪!”

人们呼啦一下闪开了,宋寡妇运足气力,几个连环旋风脚打过,吼道:“除掉大铁棒!”她使出超凡的力气,照大铁棒的当腰一脚踢去,只听当啷啷、咔嚓嚓地响着,大铁棒飞出大墙外,落在一盘碾子上,把碾砣、碾盘砸碎了,大铁棒摔成了个拉断的弓形。

人们惊讶不已:难道她是仙姑下凡了?这一脚竟有这么大的神力呀!

坐在洞房炕头上的大和尚,听到声音,暗吃一惊,谁好大的胆子?敢动我的大铁棒?他一脚踹碎窗棂,跳出窗外,立在院中,定睛一瞧,把右掌立在胸前,一本正经地说:“阿弥陀佛。”而后,仰天大笑:“哈哈哈!我当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呢?原来是个送死的小娘们儿!”大和尚虽然口里这样说,但他觉得这个小娘们儿不寻常,有过人之力,不得大意。大和尚立刻开始运气。

“秃驴!你的死期到了,拿命来!”宋寡妇喊着,一顿飞掌,连连打在大和尚的身上,只听“砰砰砰砰”的响声,如同击鼓。大和尚纹丝没动。原来,大和尚是练过“金钟罩铁布衫功”的,那是里练一股气,外练筋骨皮呀!

“小娘们儿,你是干什么的?为何无缘无故来找麻烦?”大和尚转嬉笑为怒地问。

第3篇:窦小姑民间故事

东东昌府聊城县的窦云飞,在乾隆年间以出众的武功参加乡试,中了武举人。他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也是子继父业,个个勇猛矫健,身手不凡。其中这个小女儿就是窦小姑。

窦云飞早年做过客商的保镖,闯荡江湖出了名。他用红*三角旗作为标记,南来北往,从来没有出过一次差错,因此深得人们的信赖,远近客商都慕名而来求他保镖。

后来,登门请求窦云飞出马保镖的人络绎不绝,窦家门庭没有一天冷清过。窦云飞和他的三个儿子都有点应接不暇。这时,有个老友建议他干脆开一家镖行,把生意做大一点。窦云飞就采纳这一建议,当下四处请伙计、朋友,在聊城城东射书台下开起了窦记镖行。从此,一面说到的红*三角旗就高扬在聊城城东,人们远远地就可以望见它。

当时,北方几个省的绿林好汉最多,吃过往客商这碗饭的不乏其人,可是他们没有人不知道窦家的红*旗标是不可侵犯的。所以在他们的地盘上,只要是看见红旗标打头的人马,他们总是目动让开一条道。有时正逢窦云飞亲自保镖,他们还主动以酒肉款待,以礼相赠,不做对头,做个朋友。

不过,直隶省某山寨的山大王黄天狗却不这样。这黄天狗是地地道道的强盗头子,在江湖上的名声很不好。他力大过人,手下聚集的强盗人数众多.颇有点有恃无恐,对窦云飞不大服气,当然也不大客气。窦云飞也风闻黄天狗的为人,有时偶尔经过他的地界,也不敢疏忽大意。但是两个人从未正面交锋,较量一下高低。

那一年,山东省省城一个大官派手下一个干练的仆人带领有一百多头健壮骡子的队伍,驮了十几万两银子,准备到京都去。携带这么多银子本来就是一项重任,再加上主人还限定到达期限,这个仆人不敢随便行事,就慕名前往聊城的窦家镖行请求保镖。

事不凑巧,那几天,窦家镖行的能干的人刚好都派出去了,窦云飞也不在家,一时还回不来。只有窦云飞的妻子和窦小姑留守下来接待客人。

这个仆人问明情况,当时就急得团团转,连连叫苦:哎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窦云飞的妻子见他着急,知道事关重大,但她想来想去,也拿不出个好主意。最后实在没办法,就打算出去把这笔生意回掉。

窦小姑一把拉住母亲,神*严峻地起身说道:

“窦家是开镖行的,路上丢失镖金会败坏咱家的名声,人家来请求保镖,到了镖行却动不了身,耽误人家的事情,也同样会败坏咱家的名声的。”

她母亲愁眉苦脸,说:“是啊。可眼下你我都是女流之辈,这么大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小姑似乎成竹在胸,对母亲说:“小女虽是女儿之身,但自小跟着父亲学过弓箭骑术。如果让我女扮男装去走一趟,我自信能够胜任。”

母亲有点担心:“我听说直隶省有个黄天狗,为人凶险,你父亲有时也会怕他。这次到京都去一定要经过他的地界,他看你父亲不在,要是欺负你,你能敌得过他们吗?”

第4篇:尼姑石民间故事

揭阳坪上,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清水潭,潭边耸立着一块大石,形似女僧,身披袈裟,手捧钵盂。人们叫它"尼姑石。"

古时候,揭阳有一村镇,名叫云萝。这云萝镇地居水陆要冲,商贾云集,素称鱼米之乡。镇西有一姓江的渔民,年过半百,膝下只有一女,名叫惜珠,生得聪明美丽。江老有心要挑个好人家将女嫁出,或者择个好后生入赘为婿,了却一番心事。无奈打鱼人家,出身微贱,仕宦及大户,娶妻讲门当户对,为正室当然无份,给当侍妾,又不甘心。而一班市并无赖之辈,见他女儿美貌,上门求亲倒也不绝,江老却都看不上眼。及至惜妹二十三岁,尚未婚配。惜妹对此摽梅景况,心里十分焦急,只好暗中洒泪而已。

却说江老的邻居,有一秀才,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年过三十,尚未娶亲,孤身只影,十分凄凉。惜妹见秀才学问渊博,品行端正,十分敬重,每天帮助他补洗一些衣服被褥。而秀才却爱姑娘纯洁恬静,聪明美丽。彼此有心,却难启口。江老已有所觉察。考虑到女儿年龄也大,秀才虽说比女儿稍多几岁,却是一个读书之士,目前虽然贫困,前程未可限量,与那班市井之流相比,真如凤凰与野鸠之别。故此心中也颇适意,只待央媒说合,择吉成亲。

谁料天不作美,秀才突染风寒,江老为其延医服*,惜妹也衣不解带,日夜服侍。怎奈伤寒入里,医治无效,不久一命呜呼哀哉。

惜妹自此茶饭无心,终日饮泣。那班市井无赖,从前因求亲不就,幸灾乐祸,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惜妹是白虎星,命相克她夫,又说秀才因与惜妹私通,致染风寒毙命。惜妹遭此中伤,更觉悲观厌世,前景黯淡。

不久江老又谢世。年轻的惜妹,万念俱灰,终于在一个老尼的诱导下来到一所尼庵,削发披缁,远离红尘,荒山古寺里过着凄寂的僧尼生活,伴随着她的是山风飒飒,松涛潇潇,黄卷青灯,钟声佛号。

森严的佛门清规戒律,是套在女尼们身上的锁链。按照庵里的规矩,初入沙门的小沙尼,必须五更就起床作饭,然后跟着做晨课,早饭后上山砍柴,中饭后浇菜、劈柴、挑水、洗衣,晚饭后做晚课,课后打坐至三更才睡觉。惜妹虽说是渔家女儿,但在家里父亲爱惜,未曾做过这样繁重的粗活,因而感到十分疲劳。她每天上山都觉得周身无力,只能砍回两把蓬蓬松松的小树枝,而常遭到老尼的打骂。

一天,吃过早饭,惜妹肩着尖担,挎着柴*,上山打柴。她一树过一树砍着那细小的树枝,又一条条拾起来放成一堆。这时日已过午,她感到口渴肚饥,几把柴总捆不到一块。正在为难之际,山那边来了一个青年樵夫,见惜妹不会捆柴,就放下柴担,毅然帮助捆好,送上了惜妹的肩上。惜妹以感激的目光望着他,嘴张了几张,可没说出话来。还是那青年先开口:"小师父,你是刚出家的吧?"惜妹点了点头。那青年继续说:"一看就知你是刚学砍柴的,不要紧,我每天都在这山里打柴,我可以替你砍点。你们平原人,不犯难是不来这里的。"说着,他挑起自己的柴担走了。

惜妹听了他那诚挚的语言,感激得流下热泪,呆呆地望着那宽阔的背影,那高大的身躯,消失在那炎阳下的羊肠小道。

一个青年女子,并不是心如古井里的水一样不动的。自此以后,惜妹的脑海里,已深深地印下了那青年樵夫的形象。后来又经过几次接触,在惜妹的心灵深处,萌发了连她也无法理解的一种情感。

过去,她对打柴这项工作是讨厌的、痛苦的,但现在,却成了最快乐的差事了。每天吃罢早饭,她就荷着打柴工具上山,显得分外勤快。山上,那蛮实的小伙子照例替她打了不大的两捆柴,捆缚结实,然后坐上来谈心。她对他讲述自己的不幸,遭受的辛*。而他总是唏嘘叹息,深感同情。惜妹在人生中,又—次感到生活充实,她羡慕世俗间男耕女织的生活,她对缁衣讨厌了。

正是暮春天气,风和日暖,草长莺飞,杂花满树。流水声喧。惜妹面对这艳丽的自然景*,心情欢畅,砍完柴,脱下缁衣,内身只着一件水白的衬衣,显得肌肤细腻,洁白晶莹,脸*红朴朴地十分动人。青年樵夫看得一时忘情,竟扑了上去,将她搂抱,惜妹羔羊似地倒在他的怀中。

谁知事有凑巧,山下有一恶乡绅,是个老*鬼,以前曾污辱过庵里的小沙尼。尼姑们一方面惧怕他的势力,一方面怕宣扬出去有碍佛门声誉,只好含悲忍辱,任他蹂躏。于是他就更加肆无忌惮,任所欲为了。现在,他又听说庵里来了一平原姑娘,生得明眸皓齿,肌肉白净,不禁垂涎三尺,上山—看,果然别有风韵。又探听得她必须每天上山砍柴,就想在那幽僻的山林里干那不可告人之事。因此,他每天上午总札各处山里蹓跶,想找到她。这天,他顺着一双女人的脚印,来到—块大石下,听见深草里有男女说话之声,这狐狸便蹑手蹑脚地潜行到深草边,往里一看,原来正是那美丽尼姑,和村里一个小伙子拥抱在一起。这癞虾蟆本想吃的天鹅肉,却被别人抢去。于是气得暴跳如雷,大叱一声:"呔!你们干得好事!"一对交颈鸳鸯,骤被惊散了。他们向他苦苦哀求宽恕,但毕竟无效。

第二天,恶乡绅便宣布淫尼触犯了佛门八戒,青年樵夫触犯了乡规十条,狠把一对两相情爱的青年绑缚起来,抛进熊熊烧燃的柴堆里。乡民对恶乡绅这般凶恶残忍无不咬牙切齿,见一对情侣在烈焰中挣扎无不垂泪。

突然,人们仿佛看见那女尼从烟中升腾而起,落在山峰上,变成了一块奇石,挺身屹立,那幽怨的神情,似在对不平的世道,进行无情的控诉!

第5篇:金姑民间故事

金姑桥,是渝东南门户秀山县的一个村子,座落在渝湘边境,是个边境村寨。

金姑桥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四周是山丘。从山丘里流出一股股泉水,从泉水里流出一个个故事。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金姑的故事最为,人们对金姑有口皆碑,将其美名世代流传。

话说远在太古洪荒年代,武陵山脉的余脉川河界西麓,有一个美妙绝伦的所在。这里一泓湖水碧波荡漾,就像一面大镜子,故名天镜湖。此湖又宽又大。在天镜湖周围,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开满了凤仙、鸡冠、二月兰、君子兰和月月红等各*各样的鲜花。在草地四周,是山丘和森林。又不知过了多少年,人们发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先后来了苗家人、土家人、客家人,于是形成了一个村落。村以湖为名,就叫天镜寨。

天镜湖边出美女,寨上最美的姑娘是苗女龙金姑,她比月亮还皎洁,比月月红还鲜艳。

苗家金姑,年方二八,勤劳勇敢,天天放牧着九头大水牛。有时把牛放得很远,以致碰上了一只老虎,一头豹子。虎是白额虎,豹是金钱豹。金姑,纵身跳上一个石台,从石台上举起一个个几十斤重的大石头,把白额虎、金钱豹都打死了。然后,她跳下石台,把牛赶回家,又请乡邻一起把虎豹抬回寨上,让大家都来参加虎豹宴。人们称金姑为“神女”。虎肉豹肉吃了,虎皮豹皮就归她所有。剩下的虎骨、豹骨,经神女金姑发落,全部送给了寨上唯一的草医麻天一老人,让他用土酒泡了,好给各族*治疗风湿麻木之症。

金姑有时到湖边放牧。水牛热了,都钻进了湖水。“黄牛凉透脚,水牛凉透角”。水牛要等角凉透才肯上岸。

金姑就在湖边洗头发,她从湖水这面大镜子上看到了自己浓密的秀发和亭亭的倩影,连她自己也为自己的美丽所惊讶。此时,她才悟起:人们为什么看她看入了迷。

与金姑的张七龙,乳名憨哥,高大帅气,做得一手庄稼绝活,射得一手神箭;既是劳动能手,又是一方“活菩萨”,保境安民。

金姑家的翘角楼在村西,门窗向着天镜湖开。她在翘角楼上,可以看到大半个寨子。只要她看到客家憨哥,就会招手叫他上楼。这天,憨哥来了,看到金姑招手,他并不上楼,却说:“我们到湖边唱盘歌去!”“好!”话音一落,人儿已到了憨哥跟前。

七龙、金姑一起,唱了七七四十九天的盘歌,招来了全寨子的人。

她的歌声比银铃还要清脆铿锵,比峰蜜还要香甜可口,比月季花还要鲜艳美丽。她的歌声陶醉了很多人,但最后一首又使许多青年男子失望:

满天星斗不要争,一弯月牙亮晶晶。

心中没有第二个,只有一颗北斗星。

金姑只看得起憨厚、诚实、勤劳、豪爽而又英俊的憨哥。打虎豹的本领是憨哥教她的。憨哥打虎豹有两手,多了就用石头、用弓箭,少了只要用拳脚。

盘歌把金姑、憨哥盘成了一对恩爱夫妻。夫妻俩乐善好施,常给缺吃少穿的人家东家一斗米,西家几套衣。

第6篇:假狐仙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个光棍叫周吉,他二十出头,住在山下的一间小屋子里。

周吉是孤儿,跟着本家的叔叔长大,前几年,叔叔去世了,就剩下他自己。好在叔叔教过他上山采*,这些年,他就靠着上山采*,然后拿到山下集市上去卖维持生计的。

一年秋天,周吉和平时一样,背着背篓去山上采*。结果正好看到一只老鹰在天空盘旋,地上趴着一只小狐狸。很明显,老鹰正在寻找机会,等时机成熟就从空中直扑下来,叼走小狐狸。

这只小狐狸是纯白*的,身上一根杂毛也没有,但看它神*萎靡,显然被老鹰吓傻了,根本就没有逃跑的胆量。

周吉心生怜悯,抄起石头向天空砸去。说来也巧,那只老鹰见时机成熟,正从天空扑下来,那块石头不偏不倚,正砸在老鹰头上。

老鹰毫无准备,一下子被砸晕了头,在空中翻滚了好久才恢复正常,但此时老鹰不敢再向下俯冲,只好恨恨地瞪了几眼周吉,转身飞走了。

老鹰飞走已经很久了,这只白狐仍然一动不动。

周吉忍不住笑出声来,肯定这只可怜的小动物吓傻啦。他走上前用木棍轰白狐走,白狐瞪着圆圆的小眼睛看着他,就是不走。

周吉好奇地弯下腰,这才发现白狐的四条腿都折了,它根本就无法走动。

周吉把白狐带回家,给它伤口上敷了草*,将木棍绑到狐狸的腿上。

两个月后,白狐的腿伤才算彻底康复。

周吉将白狐送回山里。白狐转身看着周吉,朝他点点头,似乎在表示感谢,然后才慢腾腾地走入大山深处。

又过了两个月,周吉在家休息的时候,忽然传来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位美貌的黑衣女子。

黑衣女子不等他让,就走进屋里,“周吉啊,你别怕,我就是被你救的那只小狐狸,现在,我身体完全好了,找你报恩来啦。”说着就躺在床上。

周吉正直血气方刚的年龄,见这女子美貌,又是主动来投,脑袋一热两个人就住在一起。

春暖花开的时候,周吉又该去山上采*了。他发现身体虚弱了很多,就连上山都是气喘吁吁的。他给自己熬了草*,吃了半个月,丝毫没有效果。

正惊疑间,他家门外又来了一个白衣女子。白衣女子径直朝黑衣女子走去,二话不说,伸手就打。

黑衣女子也不示弱,两个人就乒乒乓乓地打起来。

周吉知道两个人都不是凡人,不敢伸手帮忙,只在一旁大喊,“别打了,有话好商量。”

白衣女子嘿嘿冷笑,“商量?再商量你的命都没啦。你救的是我,她是那只老鹰。那天,她设计扭断了我的四条腿,要不是你,我肯定命丧当场。多狠毒的妖孽!”

黑衣女子慌张地说,“别信她,她才是那只老鹰,你快帮忙收拾她啊。”

白衣女子边打边说,“她又在胡说了。你看,我是白*,那是黑*;而且,这些天,你是不是感到身体虚弱,那是她的报复。他想吸干你的精气,然后再去对付我。”

周吉想了想,白衣女子说的有道理,因此就站在原地,没有伸手帮忙。

不一会儿,黑衣女子就招架不住了,显然她不是白衣女子的对手。黑衣女子见大势已去,回头就跑,白衣女子一把拎住她的脖子,将她摔在地上。

周吉再看时,黑衣女子不见了,地上扑腾着一只老鹰。他慌忙弯腰致谢,“多谢仙姑救我。”

白衣女子将老鹰装进笼子后才说,“说谢谢的应该是我;不过,我不会像老鹰那样去报答你的。”说着,她的脸红了。

周吉的脸也红了,“我见识短浅,仙姑莫笑。”

白衣女子说,“这是人之常情,我不笑你。在歪脖岭上,有一片红*叶子的草,你去那里将草采回家,一来可以补你身体的亏欠,二来将剩余的草*卖掉,你出价一两纹银一棵,买的人大有人在。这样你就有做生意的本钱了。”

女子说完,白光一闪,不见了踪影。

周吉依言去了歪脖岭,那里果真有一片红*的草。他采回家里,只吃了三棵,身体就恢复了原状,又吃了三棵,他感觉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

他不敢再吃,就按照白衣女子说的拿到镇里去卖,果真赚了一大笔钱。

从此以后,他开了一个*店,过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