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4-02-03 06:50:03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板荡识诚臣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唐·李世民《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

此诗为古诗,非李世民创作。杨素替刚即位的隋炀帝平亡皇弟杨谅*,炀帝致杨素的“感谢信”里也引用这两句诗。隋书杨素传:“炀帝手诏劳素,引古人有言曰:‘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诚臣即忠臣,俱避隋讳改。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与独孤穆冥会诗」临淄县主

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构兵。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

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膏血浸宫殿,**倚檐楹。

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

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

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君子秉祖德,方垂忠烈名。

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丈夫立志*,存没感其情。

第2篇:赠萧瑀·疾风知劲草的诗歌翻译赏析

《赠萧瑀·疾风知劲草》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其全文古诗如下: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前言】

《赠萧瑀》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唐太宗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注释】

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

疾风:大而急的风。

劲草:强劲有力的草。

板荡:*之世。

勇夫:有胆量的人。

智者:有见识的人。

【翻译】

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赏析】

这首诗极富于哲理。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其特殊*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这首诗诗意浅显,说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简意赅地揭示了“智”、“勇”、“仁”、“义”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不仅对于知人善任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读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为智勇双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启迪作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经过尖锐复杂斗争的考验,才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才能显示出谁是忠贞的强者。

第3篇:疾风劲草造句

1、在经过这么大的变故后,疾风劲草,他终于知道谁才是最可信赖的人。

2、疾风劲草,经过这阵子的考验,大家总算见识到他坚强的意志了。

3、被坚执锐,或有其人,疾风劲草,岁寒方验。

4、他就像疾风劲草般,面对任何困难总是屹立不摇。

5、自从宣布破产后,昔日称兄道弟的朋友纷纷避不见面,疾风劲草,只有老李热心地为他奔走借贷。

6、苏武北海牧羊,疾风劲草,始终不屈。

第4篇: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什么

导语: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

疾风知劲草的下一句是:世乱识忠臣。

原句是: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猛烈的大风中,可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在乱世中,可以认识到谁是忠臣。

这句话出自唐代临淄县主的《与独孤穆冥会诗》,原文如下:

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构兵。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

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膏血浸宫殿,**倚檐楹。

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

天地既板荡,云雷时未亨。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

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君子秉祖德,方垂忠烈名。

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丈夫立志*,存没感其情。

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县主赠穆)

皇天昔降祸,隋室若缀旒。患难在双阙,干戈连九州。

出门皆凶竖,所向多逆谋。白日忽然暮,颓波不可收。

望夷既结衅,宗社亦贻羞。温室兵始合,宫闱血已流。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凤楼。霜刃徒见逼,玉笄不可求。

罗襦遗侍者,粉黛成仇雠。邦国已沦覆,馀生誓不留。

英英将*祖,独以社稷忧。丹血溅黼???峒∪靖昝??/p>

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玉树已寂寞,泉台千万秋。

感兹一顾重,愿以死节酬。幽显傥不昧,终焉契绸缪。

(穆答县主)

平阳县中树,久作广陵尘。不意何郎至,黄泉重见春。

(来家歌人诗)

金闺久无主,罗袂坐生尘。愿作吹箫伴,同为骑凤人。

(穆讽县主就礼)

朱轩下长路,青草启孤坟。犹胜阳台上,空看朝暮云。

(县主许穆诗)

露草芊芊,颓茔未迁。自我居此,于今几年。与君先祖,

畴昔恩波。死生契阔,忽此相过。谁谓佳期,寻当别离。

俟君之北,携手同归。(县主请迁葬诗)

伊彼维扬,在天一方。驱马悠悠,忽来异乡。情通幽显,

获此相见。义感畴昔,言存缱绻。清江桂洲,可以遨游。

第5篇:疾风知劲草的少儿故事

王霸是西汉末年颍阳人。刘秀起兵路过颍阳时,王霸和一帮朋友去投奔。入伍后王霸忠心耿耿,多次打胜仗;在昆阳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刘秀的信任。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邯郸和王郎作战时,*事行动遭到了重大挫折。王郎重金悬赏捉拿刘秀,形势很危急。

这时王霸的朋友们都悄悄溜走了,只剩下王霸。刘秀对王霸说:“在颍阳投奔我的人现在都走了,只剩下你一人留下来了,真是疾风知劲草啊!”后来刘秀得了天下,封王霸为偏将*,始终都很器重他。

“疾风知劲草”比喻在重大考验面前不变心。

第6篇:用疾风劲草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比喻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才能考验出人的坚强意志和节*。

使用类别:用在「坚毅忍耐」的表述上。

疾风劲草造句:01、苏武北海牧羊,疾风劲草,始终不屈。

02、他就像疾风劲草般,面对任何困难总是屹立不摇。

03、疾风劲草,经过这阵子的考验,大家总算见识到他坚强的意志了。

04、在经过这么大的变故后,疾风劲草,他终于知道谁才是最可信赖的人。

05、自从宣布破产后,昔日称兄道弟的朋友纷纷避不见面,疾风劲草,只有老李热心地为他奔走借贷。

【成语造句方法指导】

用成语造句,前提是要理解成语的含义,才可以运用得恰如其分,不然很容易闹出笑话。而对于成语的学习贵在平时的积累,通过阅读的方式来积累会很有效果。同时在造句时主要注意人物、时间、地点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语句一定要通顺。造句完成之后认真检查一下效果会很不错。

1、成语造句格式

不是四字的较少,还有三字成语,五字成语,六字成语等,一直到十三字,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next88)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2、成语造句组成

绝大部分是由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成,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3、成语造句由来

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