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孩子孝心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2-28 01:20:07

1、父母和孩子一起孝敬老人。

父母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时,要带上孩子一同前往,让孩子亲眼看看父母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关于培养孩子孝心的方法

那种“只自己的妈妈,不爱丈夫的妈妈”的现象,在年轻妈妈中相当普遍。我可以明确地告诉这些妈妈,在婆婆面前,你不称呼“妈妈”,在婆婆背后,你称孩子的奶奶叫“老人家”,总有一天,你的儿媳也会称你为“老人家”。到那时,你的儿子肯定会觉得理所当然!

我的女儿在外地上高中,就在高考前夕,孩子的姥爷病逝,有人说,孩子离家比较远,又马上面临高考,就不让她回来吧。我们毅然决定让孩子回来参加她姥爷的发丧、火化、吊唁、追悼会、下葬等活动。我让她自始至终陪伴着她的妈妈,她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妈妈哭得柔肠寸断、死去活来的情景,自己也一次又一次地潸然泪下,泣不成声,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她感受到了人失去亲人时是怎样的痛断肝肠。我认为,这种亲情体验比她高考多考十分八分要重要得多。

2、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要给孩子孝敬父母提供机会。

在现在的不少家庭中,爱只是父母对子女的单向倾斜,而不能实现爱的双向交流,那么这种爱就是畸形的爱。孩子只有把父母给他的爱转化为他对父母的爱,这种爱的种子才算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种人间大爱正是这样得以传承的。当年幼的孩子学会了关爱父母之后,才有可能在她长大以后去爱国爱民,去尊老爱幼,去爱天下苍生。

在一个双休日,李先生骑自行车带孩子去公园。看完各种动物表演,孩子李雷十分兴奋。回家的路上行人稀少。他对爸爸说:“爸爸,让我带你一段怎么样?”李先生说:“你没有带过人,能行吗?”李雷说:“让我试试吧。”爸爸也就同意了。

于是,爸爸坐在车架上,李雷双手紧握车把,用力蹬动脚踏,车轮滚滚向前。可孩子毕竟还小,骑了七八百米之后,就有些体力不支了,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最后他喘着气停了下来,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你每天骑车带我上学也这么费力吗?”爸爸说:“我虽然力气大些,不过每送你一次,我也挺累的,尤其是前边那个上坡更费力气。”

到了星期一,李先生照常骑着自行车送儿子上学。骑到上坡时,坐在后边的李雷忽然跳了下来,用手推着车。爸爸非常欣慰。

3、要求孩子为老人做事时应理直气壮。

当家长生病或身体不舒服时,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如端水送*或陪同就医,不要怕耽误他学习时间。

4、让孩子给爸爸妈妈过生日。

让孩子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孩子主持给爸爸妈妈过生日。家长不要只给孩子过生日,不给自己过生日,这对孩子并不好。

5、从日常生活小事上对孩子提出要求。

如外出时和父母道别,回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让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和父母说话应恭恭敬敬,不能出言不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告诉孩子不能发脾气,要体谅、理解父母的难处。孩子如果发脾气或死磨硬缠,家长要始终坚持原则。家长千万不要起初不答应孩子要求,孩子发脾气了,家长让步了;孩子死磨硬缠了,家长让步了。这等于鼓励了孩子不断提出不合理要求。

6、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辛苦。

你不妨把你的日常工作向孩子说一下,或带孩子去上一两次班,让他知道你上班走什么路线,每天都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工作中有哪些困难;你还可以告诉孩子下一个月、下一年家里都需要买什么东西,需要花多少钱。

总之是让孩子看到、体验到父母的难处,而不是只让他听父母说“我很辛苦”。

7、耳鬓厮磨中建立亲情。

在孩子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家长要要求孩子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亲情培养,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从这方面说,我不赞成孩子从上幼儿园或上小学起就到离家较远的外地去上寄宿制学校,因为这不利于亲情培养。亲情,就是在一天到晚的耳鬓厮磨中建立起来的。

8、用亲情故事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家长一定要定期抽出点时间和孩子谈心聊天,要把自己的难处和家里的难处有选择地告诉孩子。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体验亲情,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妈妈吵架了,一气之下,女儿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身上的口袋,却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

“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很感激您。我们不认识,而您对我这么好,可我妈妈,竟然常跟我吵架,还骂我。”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想想,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给你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还给你衣服穿,你怎么就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跟她吵架呢?”

女孩愣了。她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走到家门附近时,一眼就看见疲惫不堪的妈妈正在路口张望……妈妈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快回来吃饭吧,再不回来饭都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掉下来了。

这个故事就很能启发孩子孝敬父母的意识。

早教网知名专家温馨提示: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就从要从引导孩子为父母做这些小事入手。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出不敬重的言行时,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还小,还不懂道理,不必多计较他的言行过错,等他长大了,自然就知道孝敬老人了。这种认识肯定是错误的。

第2篇:培养孩子的耐心的方法

耐心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也是孩子迎接未来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虽然孩子现在做事有点毛躁、没有耐心,让父母担忧,可是这并不是无法改变的,因为耐心是可以在后天的成长中来培养的。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培养孩子的耐心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言传不如身教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始终要保持以身作则,做为他们最为亲近的人,同样也是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在日常生活里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要培养孩子的耐心,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诚信、宽容,与孩子多沟通,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帮助他们一起找到错误的根源,而不是责备,这样才会让小孩*有责任感。

有意识地延缓

对于家中的小宝宝,每个父母对于他们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的,完全不在乎其合理*,这样是极为不正确的,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们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或有条件地让孩子学习等待与接受。而延迟的满足孩子无疑是对他耐心的最好教育,让他知道在忍耐与诱惑中等待成功,这样也会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都是需要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

给孩子设置障碍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虽然出于爱会让他事事顺心、一帆风顺的,可是这却并不利于成长,这会让孩子经不起考验,受不了挫折,所以妈妈们可以在教育小孩的时候适当的为他设置一些障碍,让孩子在困境中成长,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这样在孩子的坚持下完成,也是提高耐心的绝好方法。

有意识的耐心训练

耐心需要从小就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们不要先心急的一步到位,而是需要慢慢的教育,可以通过积木的玩耍、认字等方面开始,让孩子尝试一步步搭建、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其中如果遇到问题,也不要马上帮助他,而是先让他自己想办法,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赞扬,这也是需要父母耐心陪伴教导的事情。

第3篇:培养孩子自尊心的方法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关心护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是在他们的生活学习的实践中形成的。在实践中,当孩子能把自己和对象区别开来、认识到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力量的时候,就会产生自豪感和自尊感。但幼儿乃至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还不发展,*的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关心爱护孩子,应经常提出和帮助他们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或提醒他们帮助集体和别人做好事,并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例如,说他‘学习进步很快。,‘事情傲得不错等等。这样就使孩子感到自己有力量,并产生学得更好和多为他人做好事的强烈愿望和情感。经过多次实践,反复的强化,孩子的自尊心就会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

其次,为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还要耐心带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要使他感到自己有知识、有能力、不比别人差。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丰富孩子的知识,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使其获得大量知识信息,以提高阅读能力。父母还应经常给孩子讲一些道理,帮助他们明辨是与非、善与恶,提高他们的分辨能力。除此以外,父母还应引导孩子从事一些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增长见识,获得实际体验,锻炼实际能力。当孩子见多识广,能力增强后,他就会感到自己在伙伴中间占有一个合理的位置,于是他便有了自豪感和自尊感。

再次,要培养自尊心,还要尊重信任孩子。孩子学习有困难或考试成绩不好时,家长不要训斥或讽刺挖苦他们。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似继续前进。孩子学习差,原因很复杂。但只要教育得法,唤起孩子学习的积极*和主动*,又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孩子在学习上是会不断进步的。相反,如果父母训斥或讽刺挖苦孩子,如说,“我早把你看透了”、‘你永远也学不好了”、“你不是那块材料“等,这就会使孩子丧失前进的信心,丧失自尊心,产生自卑感。这是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家长对犯有错误的孩子,也要尊重和信任他,既不要讽刺挖苦和训斥,更不能打骂。孩子犯错误,主要是认识问题。在我们国家里,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有变好的良好愿望。只要家长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教育;只要尊重信任孩子,实事求是地要求孩子,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他们就会逐渐改正缺点和错误。相反,若对犯有错误的孩子讽刺挖苦,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产生对立情绪,便教育变得更加困难。如有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企图通过压服的办法迫使孩子改正错误,其结果是压而不服。久而久之,还会养成孩子孤僻执拗的*格,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恶果,包括丧失人的尊严感。有的孩子因在家里经常挨打受骂,得不到温暖,还会在社会上受到坏人的引诱,走上犯罪的道路。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第4篇: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很自信,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尊重孩子。

任何有关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还是学习方面,都要尽可能听从孩子自己的意见,即使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给出诚恳的建议,从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二、让孩子带路。

每次出门,不管是拜访亲友还是外出旅游,总是让孩子走在前头,为我们带路。

三、除非对号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

不论是开会、听课、看演出,都坚持这样做。

四、经常有意识地与孩子争论问题。

自己站在错误的立场上,让孩子在争论中取胜,然后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千万不能老是让孩子输,更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争论中以老压小,使孩子难堪。

五、练习当众发言,培养当众辩论的能力。

六、经常练习正视别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视对方,并且保持笑容。

七、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势,昂首挺胸,两眼看向远方。

经常有意识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八、经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个特殊人物,将来必定有出息。

这样能使孩子经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且对自己也会有较严格的要求,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确实又很重要的作用。

九、即使遇到最大的失败,如高考落榜,也不能用严厉教训或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

相反,应该加以特别的关怀和安慰,还要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进行开导,使孩子相信有时坏事会变成好事。

十、尽量找出优点及时给予鼓励。

这不仅对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优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励,天才也会因为缺乏动力而枯萎。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用这种方法来培养他的自尊和自信。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相关文章:

第5篇: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孝敬父母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亲爱之情、敬爱之心、侍奉供养之行。但对幼小的孩子“孝心”的教育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以下几种基本教育方法可供参考:

1.身教重于言教

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广告画面定格在这儿,广告语说:“父母,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啊,孝心就是这样学会的,就是这样传递的,孝心就是在父母的榜样下养成的。因此,要想培养孩子的一颗孝心、懂得爱,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2.学会感恩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源于良心、良知、良能,这是孝心的亲情基础。然而,感恩这种情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必须通过教育。做家长的应有意识地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体会父母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体会父母也同样需要孩子的关心和爱。因此父母不妨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情况:起床、做饭、洗衣服、整理家务、上班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如何关心孩子,如:孩子生病了,父母怎样心疼,怎样整夜地不睡觉护理孩子……细节最能感染人。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报恩。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爱护父母的好习惯,如为妈妈梳梳头,给爸爸捶捶背等等。

3.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

让孩子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塑造和培养。如:平时教育孩子要关心父母的健康,要帮父母分担忧愁,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当孩子不会时,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做错事时,不要横加指责,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鼓励。孩子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尝到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当孩子“父母养育了我,我应当为他们多做事”的观念逐渐形成时,孩子就有了一份生命的义务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当代孩子最缺乏的。因为他们平时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没有学会关心和感激。家长千万不要这样想:孩子还年幼,主要任务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什么也不用干,而是要转变观念:不要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好孩子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孝敬父母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常言道:“3岁看大,8岁看老”。因为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长大了也是难以改变的。

4.制定家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需要*,不可家长制、一言堂,但必要的家规是不可缺少的。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孝敬父母”行为规范。我提出“五要五不要”供家长参考。“五要”是要了解父母,要亲近父母,要关心父母,要尊重父母,要体贴父母。“五不要”是:不要影响父母工作与休息,不要惹父母生气,不要顶撞父母,不要独占独享,不要攀比享受。配合“五要五不要”还有几条具体要求:①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③我当一天家长;④单独走一次亲戚;⑤我和爸爸(妈妈)共上一天班。

5.亲子互动

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共同做游戏,共同搞活动:亲子共读一篇文章。如:孝心无价;亲子共唱一首歌。如:《一封家书》、《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母亲颂》等;亲子共诵一首诗词。如:《游子吟》、《妈妈的雨季》、《妈妈,我的守护神》等;在亲子互动的活动中,不仅可以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品德。

6.家校配合

家长可主动与学校配合,请老师给学生出家庭调查问卷,要求学生以“父母习惯知多少”为题回家访问父母。

参考题目如下:①父母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②父母一天都作了哪些工作,工作多少时间,劳动强度如何,平均获得多少劳动报酬。③父母回家都做了哪些家务,花了多少时间?④父母为子女做了哪些事情,花费多少时间?⑤你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吗?⑥你是否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是否体谅父母?⑦你平常对父母采取什么态度?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与父母沟通,孝敬父母的方案。

第6篇:关于培养孩子耐心的方法

1、让孩子*解决问题

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去做困难的事情,看到孩子做不出题或者做的慢就把*告诉孩子,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应当培养孩子*觉得问题的方法。

2、重过程甚于结果

刚会走的孩子可能不会跑,孩子一定要经过爬和走之后才会熟悉每个过程,才能够学会跑。即使孩子着急,做父母的也不应该着急,应该相信孩子,耐心的等待。

3、玩益智玩具

让孩子多玩一些具有开发功能的玩具,比如说积木类的。一个小小的积木摆在一起可以组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锻炼孩子的耐*。此外,剪纸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耐心的好办法。

4、多玩团体游戏

和单独自己玩玩游戏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的规则,在等待游戏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孩子的耐心。

5、因材施教

看别的孩子学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琴;看别的孩子学棋,也让自己的孩子学棋。这样只会让孩子们感到厌烦。只有当孩子对某种学习的确有兴趣的时候,潜能才能充分的发挥。

6、从容易的教材入手

对于没有耐心的孩子来说,一看是就接触很难的教材,会很容易让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从简单的入手,就能够让孩子很好的理解增加的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己的耐心了。

7、说出自己的目标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帮助他们确定目标实现目标。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一定能够产生坚强的意志。

让孩子懂得等待的艺术,不仅能够让她做事的事情不焦急,还能够有自己的耐心,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很有好处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耐心,作为教育者,应在全面了解其表现、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1.灌输“等”的概念。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在生活、教学或游戏中,经常给孩子灌输“等”的概念,对培养孩子的耐心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如对着急出去玩大型玩具的小班孩子说“等你收拾好玩具我们就去滑滑梯”,对急于进行下一个游戏环节的大班孩子说“等你把这个动作规范好了,我们再进行下一个游戏”等。这样就把抽象的“等”化作了具体的事情,让孩子们懂得:实现自己的合理需求需要一点时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耐心。

2.延迟满足,从易到难。经验表明,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等五种。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通过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来训练孩子的耐心,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如对一岁的孩子,最初等上3~5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就让他哭上一分钟;两岁孩子的忍耐力训练难度可稍大一些,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他们的愿望要推迟一下实现;而当一个经历过耐*训练的四五岁孩子提出某项要求时,教师可用几小时或几天时间限制他愿望实现的时间,可结合认识的钟表或日历进行,如告诉孩子:你耐心等待,看时针指向10点,就到了我们的户外活动时间等。在这项活动中,当孩子达到了预定目标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3.给孩子讲清道理。如果让孩子等待或坚持把正在进行的活动完成,教师和家长需要用简短的、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讲清原因。如三岁的孩子玩积木,刚刚拼了两块就要放弃时,教师不妨这样对他说:小动物还等着你为它造新房子呢!新房子造不好,它就没有地方睡觉了;或者说:把积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楼房”肯定会更漂亮。再如五岁的孩子洗手不够认真,草草了事,教师可以详细讲述不讲卫生易得传染病以及病从口入等健康知识,让孩子自觉坚持把手洗干净。

4.创设一个压力环境。设置压力环境是锻炼孩子忍耐力的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买价格昂贵的电动玩具,而在最近的家庭支出中没有这笔消费计划,这时家长就可以和孩子商量:妈妈没有更多的钱买你要的电动玩具,可以先买一个便宜的你喜欢的小玩具,你能帮妈妈节省生活费,爸爸妈妈会很感谢你。这样,孩子会主动调节需求达不到满足时的沮丧情绪,达到心态平和。再如:当孩子不小心划破手让保健医生包扎时,教师教育孩子忍住疼痛和惧怕而配合医生处理伤口。

5.制造一点困难。*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在“坚持”的路上知难而进,能提升他的耐*。比如三岁孩子“走迷宫”失败了,*不妨告诉他:这确实有点难,但只要想办法还是能成功的。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告诉他一个窍门: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在心里一直给自己鼓气,告诉自己:“我能行!”借助这一方式,孩子给了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就能避免半途而废。

6.及时表扬鼓励。在培育孩子耐心的过程中,表扬和鼓励好比是“阳光露”,因为控制情绪时非常痛苦,当孩子经过努力“刷新”了以往的记录,父母和老师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小奖励,这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