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4-02-20 23:20:14

一、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的教学计划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四班五班共有学生100余人。由于学生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2篇:《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计划

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准备题,用竖式计算。

345+1591328-579426+982307-296

(全班练习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口算口算练习(1)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2、教学例1。

(1)读题由学生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板书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几角几分?②竖式怎么列?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

(3)师生一起计算出结果。

(4)说一说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小数加法怎样计算?

3、学习例2计算。15.64-3.9

(1)全体学生试做。

(2)集体评议。评议之后说说小数减法和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4、试一试10.84+2.63.05-2.85

5、请学生观察例1和例2,大家来归纳小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填在书上。

6、练一练

书上第2页1、4、5

7、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三、作业

书上第2页练一练第2、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珠算(p.3,例3、例4)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珠算小数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珠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0.3+0.41.5+0.52.4+1.24.5-0.95.3-4.88+2.5

2、笔算(计算之后说说笔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7.65+2.133.14-2.090.96+4.688-7.56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用珠算计算,做好之后说说整数加减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用珠算计算。8.76+4.03

(1)由全班学生用珠算计算.

(2)计算之后,说说小数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用珠算计算。5.6-0.85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来解决此例题。)

4、小结

(1)讲解珠算小数加减法的拨珠方法。

(2)请学生填好书上第3页的内容,并读一遍。

5、练习

(1)试一试26.75+3.425.72-9.8

(2)书上第4页2、4。

三、布置作业

p.41、3

第3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培养孩子的审图能力。

2.培养孩子画线段图的能力3.使学生初步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4.培养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5.培养孩子的沟通联系能力。

6.使学生明白单位名称的含义和标画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孩子沟通联系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例题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通过书架上有45本书,又买来20本这些已知条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提出:一共有多少本书?

3.现在咱们用线段图来表示这道题。

4.孩子们根据已知条件画出线段图

5.孩子对自己的线段图的讲解。

6.找同桌来汇报。

二、例题变形(1)

1.出示另一幅图(图案相同,条件不同)学校买来20本书后现在一共有65本书,问原来有多少本书?

2.同学们自己分析已知条件并画出自己的线段图。

3.同桌互讲自己对此题的理解以及解释自己的线段图。

4.学生会有分歧,互相说自己的道理,在辩驳中更好的理解题意。

5.教师出示自己的线段图原来有?

三、例题变形(2)

1.出示另一幅图(图案相同,条件不同)书架上原来有45本书,买来一些后书架上有65本书,问买来了多少本书?

2.同学们自己分析已知条件并画出自己的线段图。

3.同桌互讲自己对此题的理解以及解释自己的线段图。

4.学生会有分歧,互相说自己的道理,在辩驳中更好的理解题意。

5.教师出示自己的线段图

四、三幅图放在一起

1.三幅线段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2.讨论并且说三幅图的区别与联系。

3.出示课件(三个线段图进行比较,发现相同与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1.培养孩子的审图能力。

2.继续培养孩子画线段图的能力让学生感受题意,初步了解两位数加整十数。

3.使孩子初步了解减法,培养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深入思考,同样一幅图会有多种解释,感受数学的多姿多彩。

5.使孩子们对知识系统化,建立联系,感受区别。

第4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篇一: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超市吗?

生:喜欢。

师:我女儿今年也上四年级,也特别喜欢去超市,而且经常帮我去超市购物,上周六她又帮我买来了这些物品。(课件出示所买物品)

学生一起说买香蕉花了7.3元,蒜苔花了4.2元,黄瓜花了3.75元,西红柿花了2.15元。

师:我女儿买这些物品花了多少钱?怎么列式?

生:7.3+4.2+3.75+2.15

师:加起来的这些数都是小数,小数相加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也就是小数的加减法。(在白板上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

二:复习铺垫情境延伸提出问题

出示:

读数:3.289

填空:3在()位上,表示3个();2在()位上,表示2个();8在()位上,表示8个();9在()位上,表示9个()。

师:会读这个小数吗?

生:三点二*。

师:你会填空吗?

生:3在个位上,表示3个1;2在十分位上,表示2个0.1;8在百分位上,表示8个0.01;9在千分位上,表示9个0.001。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的知识掌握的还真不错。

师:我把我女儿的购物情况做了一个记录,请看(出示:

你们能根据上表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

生1:买香蕉比蒜苔多花多少元?

生2:买香蕉和蒜苔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3:买黄瓜和西红柿一共花了多少元?

生4:买黄瓜比买西红柿多花多少元?

师:同学们很善于动脑思考,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两个问题??

出示:

(1)买黄瓜和西红柿一共花了多少元?

(2)买蒜苔比黄瓜多花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怎么列式呢?

生1:3.75+2.15

生2:4.2-3.75

二、自主探索探究算法汇报交流验证算法

师:怎样计算3.75+2.15的和与4.2-3.75的差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完成后和同桌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试算,师巡视参与。)

找两名学生板演

师:这两位同学都进行了竖式计算,那么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小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他们做的正确吗?我们一起来进行验证。我们先来验证加法。师:想一想,在进行小数的竖式计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生: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要对齐。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生:小数点对齐了,小数点两边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生共同进行3.75+2.15的竖式计算,并让学生说出算理。(百分位的5和百分位的5对齐相加,得十进一,百分位上写0;十分位的7和1相加,再加进上来的1,得9,个位3加2得5,得出竖式计算的结果是5.90。)

师:5.9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

生:可以。

师:为什么?

生:根据小数的*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横式的计算结果就是(生:5.9)

验证做加法的同学做的是否正确。

师:4.2是一位小数,3.75是两位小数,小数的位数不同怎么计算呢?生:在4.2的末尾添上0,这样就变成两位小数了,他们的数位相同了。师:其实这个0也可以不添,因为我们是刚刚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建议大家计算时还是添上。别小看这个小小的0,添上它不仅一眼就能看出是几减5,而且还可以变成末位对齐的情况了。

师生共同进行4.2-3.75的竖式计算,并让学生说出算理。

验证做减法的同学是否正确。

三、联系旧知归纳算法

师:我们这样一位对着一位计算,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很熟悉?曾经在学习什么的时候经历过呢?

生:整数加减法。

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计算整数的加法呢?

生:??

师:怎样计算整数的减法呢?

生:??

师:老师也归纳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请你们大声读出来。

生读

师:结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以及刚才我们进行的竖式计算,你能试着总结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讨论。生相互说,师巡视参与。

找两名同学说出总结出来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读一读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四、趣味习题,巩固算理算法

师:你们知道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了吗?

生:知道了。

师: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咱们看看哪些同学竖式写的规范,计算的又对又快。(出示:

(1)列竖式计算

1.8+5.14=3.15-2.3=

考查学生小数加减法竖式书写是否规范以及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掌握情况。)

找两名学生板演,集体评价。

师: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帮小猴子吃西瓜的游戏,做对了就可以帮小猴子吃掉一块西瓜。(出示:

(2)帮小猴子吃西瓜

0.4+0.55.4+3.73.52+2.18

4.8-1.710-0.89.06-0.7

篇二: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你们去商场干什么?老师也是去商场购物,老师在购物时遇到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导入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台电风扇198元和一个闹钟35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请大家用竖式计算。(课件)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支圆珠笔1.8元和一个笔盒9.5元,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课件)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三、探索新课。

1、探究相同数位的小数加减法

喜洋洋第一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把雨伞53.40元和一个书包49.80元,孩子们能帮喜洋洋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课件)

(1)列式板书:53.40+49.80=

(2)列竖式计算

(3)验算

2、探究小数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喜洋洋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包薯片15.32元和一包大白兔糖17.5元,孩子们能根据喜洋洋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课件)

(1)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有选择的选出两个问题:

这两件商品一共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钱?

(2)列式板书:15.32+17.5=17.5-15.32=

(3)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使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题卡,不计算。

3.5+5.4=10.23-3.22=7.2-6.45=2.56+6.7=

3.510.237.22.56

+5.4-3.22-6.45+6.7

---------------------------------小组讨论:什么情况下末位可以对齐?什么情况下末位可以不对齐?

汇报:在小数计算中,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小数的小数部分数位不相同末位就不对齐。

观察在这些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小数点都是对齐,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在相同数位对齐的后面(板书:小数点对齐)

学生在小组说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列竖式时有哪些不同点呢?

(4)计算时数位上没有数字怎么加或减怎么处理。

3、练习

把计算题卡片上的题快速计算。组内同学相互检查,师巡视。

4、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出示例二:(课件)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

第5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加减法口算题

17-15=

14-5=

1+1=

5-16=

9+11=

9-11=

1-4=

9-9=

2+7=

1+1=

11-1=

10-15=

11-8=

15-16=

1-2=

7+14=

4+18=

9+11=

18-14=

6-10=

18-5=

9-6=

8-16=

15-12=

12-6=

3+2=

8-6=

19+15=

5+9=

2-10=

12-13=

15+7=

14+13=

16-9=

2-15=

5-12=

1+16=

3+0=

12-2=

10+4=

第6篇:《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我的设计理念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从而达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有机统一。围绕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从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提问导入,探究应用中教师精问、巧问,生成追问等方面来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

【教学设想】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超市购物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购物单寻找信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服务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出课题: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对小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a、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在哪些地方经常与小数打交道。(抽4~5名学生回答)

b、cai显示超市价目表,请一名学生来做“服务员”为大家介绍一下商品价格。

2)请同学们选择两种自己喜欢的商品写在购物单上,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并写出计算方法,写完以后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抽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书他们的购物单,并说一说他们的计算方法。

4)学生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5)老师总结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6)比一比:同桌之间互相比较,看看谁用的钱多?多多少?

7)抽两名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讲一讲。

8)学生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9)老师总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板书: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10)学生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先要小数点对齐)

3、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小小采购员”:老师准备用50元班费来布置教室,你们能帮助我想一想该买些什么?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

4、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能跟我们讲一讲吗?

5、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加。

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再相减。

以上就是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