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阅读*及原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4-02-19 17:19:31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从上党张播学。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单州,民刻石颂德。至元十年,佥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事。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十九年,诏割隆兴为东宫分地,皇太子选署总管,召至京师,为刑部尚书。万亿库吏盗绒四两,时相欲置之重典,绍言:“物情俱轻,宜从贷减。”乃决杖释之。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二十四年,分立尚书省,擢拜参知政事,赐中统*五千缗。时更印至元*,前信州三务提举杜?言至元*公私非便。平章政事桑哥怒曰:“杜?何人,敢沮(jǔ,阻止)吾*法耶!”欲当以重罪。绍从容言曰:“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今重罪之,岂不与诏书违戾乎?”?得免。拜尚书左丞。亲王戍边,其士卒有过支廪米者,有司以闻,帝欲究问加罪。绍言:“方边庭用兵,罪之,惧失将士心。所支逾数者,当嗣年之数可也。”制可。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阅读*及原文翻译

宗亲海都作乱,其民来归者七十余万,散居云、朔间。桑哥议徙之内地就食,绍持不可。桑哥怒曰:“马左丞爱惜*,欲令馁死此辈耶?”绍徐曰:“南土地燠(yù,燥热),北人居之,虑生疾疫。若恐馁死,曷若计口给羊马之资,俾还本土,则未归者孰不欣慕。言有异同,丞相何以怒为?宜取圣裁。”乃如绍言以闻,帝曰:“马秀才所言是也。”桑哥集诸路总管三十人,导之入见,欲以趣办财赋之多寡为殿最。帝曰:“财赋办集,非民力困竭必不能。然朕之府*,岂少此哉!”绍退至省,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议增盐课,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议增赋,绍曰:“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事遂寝。都城种苜蓿地,分给居民,权势因取为己有,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桑哥欲奏请赐绍,绍辞曰:“绍以非才居*,恒忧不能塞责,讵敢徼非分之福,以速罪戾!”桑哥败,迹其所尝行赂者,索其籍阅之,独无绍名。桑哥既败,乃曰:“使吾早信马左丞之言,必不至今日之祸。”帝曰:“马左丞忠洁可尚,其复旧职。”

尚书省罢,改中书左丞,居再岁,移疾还家。元贞元年,迁中书右丞,行江浙省事。大德三年,移河南省。明年卒。有诗文数百篇。

(《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原文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贷:饶恕,宽恕

b.岂不与诏书违戾乎   戾:违背,违反

c.迹其所尝行赂者   迹:捉拿,擒获

d.马左丞忠洁可尚   尚:尊敬,仰慕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马绍宽厚爱人的一项是()

①益都宁海饥,绍发粟赈之 ②物情俱轻,宜从贷减

③追录圣训,付太史书之 ④绍独力争山东课不可增

⑤以一区授绍,绍独不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世祖时的丞相安童建议,朝廷应选用儒士讲解经史,以便增加见闻。在这样的时机下,马绍被张启元举荐,开始了他的*生涯。

b.马绍任参知政事期间,原信州三务提举杜?因谈论改印至元*的弊端而惹怒了平章政事桑哥,马绍从容地为杜?辩解,使他免于重罚。

c.海都叛乱时,桑哥建议将那些逃回的*安置到内地;马绍则认为不如按人口资助他们一些购买牲畜的钱,使他们回归故土。皇帝赞同马绍的意见。

d.马绍面对权重势大的桑哥也敢于据理力争,表现出刚正不阿的*格。桑哥倒台后的一番忏悔之言,更是从另一角度对马绍忠正廉明品格的褒扬。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河间李移住妄言惑众,谋为不轨,绍被檄按问,所全活几百人。(3分)

(2)国家导人使言,言可采,用之;不可采,亦不之罪。(4分)

(3)苟不节浮费,虽重敛数倍,亦不足也。(3分)

参考*

4.c(迹:追查,追寻查找)

5.b(③表明马绍秉公勤政,⑤表明马绍廉洁奉公,严以自律)

6.c(海都叛乱时,逃出来的应是蒙古人,而不是*。)

7.(1)河间人李移住造谣惑众,图谋不轨,马绍奉命调查审问,被保全救活的有几百人。(3分。注意“被檄”“按问”“全”“活”等词的翻译)

(2)朝廷引导人让人提意见,意见可以采纳,就采用;不可采纳,也不责罚提意见的人。(4分。注意“导”“采”“罪”的翻译,别“亦不之罪”是个宾语前置句)

(3)如果不节制不必要的开支,即使把赋税加重几倍,也不够用。(3分。注意“苟”“浮费”“虽”“敛”等词的翻译)

【参考译文】

马绍,字子卿,济州金乡人,跟随上党张播求学。丞相安童进宫侍候世祖,上奏说应选儒士讲谈经史,来帮助扩大见闻。平章政事张启元以马绍来响应诏命,授于马绍左右司都事职务。马绍出任单州知州,百姓刻石碑歌颂他的政德。至元十年,升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司佥事。益都宁海饥荒,马绍发放粮食赈济饥民。

至元十九年,皇上诏命划隆兴为太子封地,皇太子选拔总管,马绍受召到京城,任刑部尚书。万亿库官员偷了四两绒,当时丞相想处以重法,马绍说:“偷的东西和案情都轻,应当从宽处罚。”于是判杖刑释放了犯人。河间李移住造谣惑众,图谋不轨,马绍奉命查处,被保全救活的有几百人。二十四年,分设尚书省,提升参知政事,赐给中统*五千?。当时改印至元*,前任信州三务提举杜?说:“至元*对公家私人不方便。”平章政事桑哥发怒说:“杜?是什么人,竟敢诋毁我的*法呀!”想判处他重罪。马绍不慌不忙劝道:“朝廷引导人让人提意见,意见可以采纳,就采用;不可采纳,也不责罚提意见的人。假如重罚提意见的人,难道不和诏书违背么?杜?得以免罪。拜任尚书左丞。亲王戍守边疆,他的士兵有透支国库粮食的,主管部门报告皇上,皇上要追究问罪。马绍说:“正是边疆用兵的时候,责罚他们,怕失去将士的心。所透支的粮食数量,算来年的粮数就行了。”皇上应允了。

宗亲海部作乱,他辖下百姓前来归附的七十多万人,散居云、朔之间。桑哥建议迁难民到内地生活,马绍认为不行。桑哥发怒说:“马左丞爱惜*,要使这些人饿死么?”马绍温和地说:“南方土地燥热,北方人住在那儿,怕要生病。如果怕他们饿死,何不按人数供给羊马等生活资料,使他们回故乡,那么,不回去的人谁不羡慕!观点有不同之处,丞相凭什么发怒?可听皇上裁决。”于是照马绍的提议把这件事报告皇上,皇上说:“马秀才提的建议对。”桑哥召集各路总管三十人,引他们上朝见皇上,想以催收赋税的多少来考定政绩高下。皇上说:“赋税收齐了不把百姓财力榨尽一定不能做到。但朕的仓库*队,难道少这些么!”马绍退朝到尚书省,追记皇上的训示,交太史写下来。有人建议增加盐税,马绍说:“如果不节制不必要的开支,即使把赋税加重几倍,也不够用。”事情最后搁下了。京城种苜蓿的地,他给居民,有权势的人乘机据为己有,把一块给马绍,马绍独独不接受。桑哥想上奏请求把这块地赐给马绍,马绍推辞说:“我没有才能在官府做事,常担心不能尽职尽责,怎敢希求分外的福分,而招致罪过!”桑哥垮台,追查他曾行贿赂的人,找到他的帐本看,独独没有马绍的名字。桑哥垮台后才说:“假如我早听马左丞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皇上说:“马左丞忠诚廉洁令人尊重,让他官复原职。”

尚书省废除,改作中书左丞,过了两年,上书称病回家。元贞元年,升中书右丞,兼江浙行省职务。大德三年,改任河南省。第二年去世。有诗文几百篇。

第2篇:阅读*及原文翻译阅读*及原文翻译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从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出入若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扯?荽淌贰?p>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节度使,诏以其*当一面,光颜乃壁?匏?C髂辏?笃圃羰鼻?3酰?舫垦蛊溆?哉螅?诓坏贸觯?庋栈倨湔ぃ???锿蝗朐糁校?赐?辉伲?谑豆庋眨?讣?渖砣玮?W永柯眵壁晌奚钊耄?庋胀θ羞持??谑鞘空?埽?裟死1薄5贝耸保?钫虮?凡淌?嗤停?喙瞬豢锨埃?拦庋障劝茉簟J迹?岫刃?恐罹??刮?茏谘裕骸肮庋沼露?澹?亓⒐Α!?/p>

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郾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待。

都统韩弘素蹇纵,*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蔑之。乃饬名姝,教歌舞、六博,襦褐珠?,举止光丽,费百巨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室家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所不逮

逮:赶得上

b.光颜乃壁?匏?/p>

壁:构筑营垒

c.相顾不肯前

顾:照顾

d.贼已北

北:败走、败逃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从河东*为裨将

*,水为之,而寒于水

b.光颜勇而义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c.天子于光颜恩厚

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d.乃厚赂使者还之

臣乃敢上璧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李光颜勇猛、善用计谋的一组是

①数搴旗蹈*

②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

③光颜挺刃叱之

④悉画雷公符、斗星

⑤誓不与贼同生

⑥其下乐为用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多次拔取敌旗,攻取敌营,出入神速,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b.*蔡州时,敌*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只身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全*士气大振,击溃了敌*。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画上雷公符、斗星,写上“破城北*”,使郾城守将邓怀金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d.都统韩弘诚心诚意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的部队,李光颜却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

②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为乐?

参考*

9.c(顾:观望)

10.c(c项,介词,对;a项,动词,担任/动词,成为,形成;b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项,副词,于是,就/副词,才)

11.b(⑤只是表明了李光颜的决心,⑥表明李光颜善于安抚士兵,士兵乐为其用)

12.d(“诚心诚意地进献”有误,都统韩弘是因为厌恶李光颜忠勇有力,想用美人计来瓦解李李光颜*队的斗志,不料被李光颜识破)

13.①(李光颜)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之中,往返多次,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将”“反”“矢”“集”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②但是战士们都舍弃妻子儿女,冒着刺*冲杀,我怎么能独自以女*为乐?(“然”“妻子”“蹈”“奈何”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李光颜,字光远。葛旃小时候把骑射技术教给他,常常赞叹他的天资敏捷矫健,自己赶不上他。长大后李光颜跟从河东*担任副将,*李怀光、杨惠琳,立下战功。跟从高崇文平定剑南,多次拔取敌旗,踏平敌*,出入神速,名声更响。被提拔兼任御史大夫,历任代、?扯?荽淌贰?/p>

元和九年*蔡州,李光颜以陈州刺史的身份充任忠武*都知兵马使。刚刚过了一个月,就被提升为本*节度使,皇帝诏令用他的部队独当一面,李光颜便在?匏?构筑营垒。第二年,在时曲大败敌*。起初,敌*凌晨逼近李光颜的*营列阵,部队不能冲出去,李光颜就毁掉营垒的栅栏,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之中,往返多次,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他的儿子拉住他的马缰绳劝他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拔出大*叱退他,于是士卒争相奋战,敌*才溃败了。在这时候,各路藩镇的部队驻兵包围蔡州十多处,都互相观望不肯向前,只有李光颜先打败敌*。当初,裴度宣谕抚慰各路藩镇的部队,回朝后,对宪宗说:“李光颜勇敢而且忠义,一定会建立功勋。”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敌*,打死十分之三的敌*,统计他们的铠甲共有三万,全部画上雷公符、斗星,并且题字说:“破城北*。”郾城守将邓怀金非常恐惧,郾城县令董昌龄趁着这种形势劝邓怀金投降,并且来到李光颜处请求说:“城中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抵押在贼人手里,如有不经战斗就投降的,将诛灭全族。请您攻打城池,我举火把请求援助,援兵到了,您打败他们,我就把城池献出来。”李光颜答应了他。贼兵败逃后,董昌龄奉献伪县印玺,邓怀金率领所有将领穿着平时的衣服打开城门等候。

都统韩弘平素傲慢骄纵,私下挟持叛贼,自显威风,并厌恶李光颜对朝廷忠心尽力,想方设法枉曲、毁坏李光颜的名声。于是修饰美女,教会她们歌舞、弈棋等技能,并精心打扮,使她们举止光鲜靓丽,耗资百万,派使者把她们送给李光颜,说:“李公为了君王而在野外风餐露宿,我恭敬地进献一些侍奉的人,慰劳您征战的辛苦。”李光颜约使者第二天早晨收纳侍奉的人。李光颜于是*将校,大摆酒宴,引领使者带着侍奉的美女进来,一个个曼妙清秀,举止优雅,全*将士吃惊地注视着。李光颜慢慢地说:“我离开家已久,是为国家分忧,实在没有什么用来报答皇上的大恩大德。但是战士们都舍弃妻子儿女,冒着刺*冲杀,我怎么能独自以女*为乐?替我感谢韩公:天子对我李光颜恩德厚重,我发誓不和贼兵同生!”指着心脏说:“即使死了也忠贞不贰。”于是呜咽泪下,几万将士都感激流涕,于是厚赏使者,让他们返回,于是李光颜部队士气更加高涨。

李光颜秉*忠义,善于安抚士兵,他的部下都乐意被他任用。许州*队强劲勇悍,常常担任各路*队的先锋,所以多次建立功勋。

第3篇:《千金求马》阅读*及原文翻译参考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②君遣之三月()

③反以报君()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⑤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参考*

(1)请允许我。派遣。同"返"。从事,做,引申为"买"。一周年。表多数。

(2)①古代有个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君王。②天下人一定认为君王真心买好马。

(3)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注释:

(1)君:国王;皇帝。君人:人君,国君。

(2)以:用

(3)涓人:指在君主左右担任洒扫的人,也指亲近的侍臣。

(4)请:请让我;请允许我。

(5)反:通"返",返回。

(6)市:买。

(7)遣:派遣。

(8)年:一年。

(9)三:泛指多数。``与千金求千里马者``中的`千`意思相同

(10)或:有时

(11)安事:怎能

(12)且:尚且,姑且

(13)况:况且

(14)以......为:把......当做

(15)今:现在

第4篇:王济字巨川,深州饶阳人阅读题*及原文翻译

王济字巨川,深州饶阳人。父恕,开宝中,知秀州。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济携父骨匿山谷间。既而官*大集,济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先是,济母终于岳阳,权窆佛舍。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时调福建输鹤翎为箭羽。鹤非常有物,有司督责急,一羽至直数百钱,民甚苦之。济谕民取鹅翎代输,仍驿奏其事,因诏旁郡悉如济所陈。汀州以银冶构讼,十年不决,逮系数百人,转运使使济鞫之,才七日情得,止坐数人。通判镇州。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驰奏其事,太宗大悦。车驾巡师大名,调丁夫十五万修黄、汴河,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还奏省十六七。张齐贤时为相,以河决为忧。因对,并召济见,齐贤请令济署状保河不决,济曰:“河决亦*阳灾?l,宰相苟能和*阳,弭灾?l,为国家致太平,河之不决,臣亦可保。”齐贤曰:“若是,则今非太平邪?”济曰:“北有契丹,西有继迁,两河、关右岁被侵扰。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上动容,独留济问边事。咸平三年,令济权判大理寺事。福津尉刘莹集僧舍,屠狗群饮,杖一伶官致死,济论以大辟,遇赦从流。时王钦若知审刑,与济素不相得,又以济尝忤齐贤,乃奏莹当以德音原释。齐贤、王钦若议济坐故入,停官。逾年,复为监察御史、通判河南府。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五十九。

(选自《宋史·王济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运使使济鞫之,才七日情得情得:弄清案情。

b.戍卒颇恣暴不法恣暴:放纵横暴。

c.济以为劳民,诏济驰往经度经度:经办处理。

d.齐贤、王钦若议济坐故入,停官故入:因此入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b.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c.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d.至是/乃并护二丧还饶阳/州将以闻/太祖召见/以其尚少/且俾就学/雍熙中/上书自陈死事之孤/得试学士院/补龙溪主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济早年不幸,父母双亡。父亲任秀州知州时,适逢盗贼作乱,城陷被杀;母亲在岳阳去世,暂殡佛寺。在*帅朱乙的帮助下,他才得以将双亲归葬。

b.王济注重*守,正直敢言。对于倨贵陵下的地方长官,他未尝屈服;在河决之灾发生后,皇上召见他和宰相张齐贤,他敢于指出宰相之过,毫不回避。

c.王济关心百姓,为民减负。治下百姓为交纳鹤翎所苦,他让他们以鹅翎代替,并上奏朝廷获得许可;他经过努力,大大减少了治理黄河、汴河所需的民力。

d.王济处事果决,受到肯定。镇州戍卒中有人夜晚纵火焚烧民舍,趁机盗取民财,他捕获罪犯后果断处决,然后迅速上奏,皇上对他的做法非常满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陛下神武英略,苟用得其人,可以驯致,今则未也。

(2)时王钦若知审刑,与济素不相得,又以济尝忤齐贤,乃奏莹当以德音原释。

参考*

4.【*】选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故入:故意重判。

5.【*】选d。

6.【*】选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在河决之灾发生后”不合文意。当时并未河决,从“以河决为忧”“齐贤请令济署状保河不决”可以看出。

7.【*】(1)凭陛下的雄才大略,如果使用了恰当的人才,可以使敌人归顺,而现在却还没有出现这种局面。(以:凭。用得其人:使用了恰当的人才。驯致:使敌人归顺。以上三处各1分,意思对即可。大意2分)

(2)当时王钦若掌管刑事审讯,和王济一直不投合,又因为王济曾经冒犯张齐贤,于是上奏朝廷说刘莹应当凭皇恩赦令免罪释放。(知:掌管。相得:彼此投合。原释:免罪释放。以上三处各1分,意思对即可。大意2分)

【文言文翻译】

王济字巨川,深州饶阳人。父亲王恕,开宝年间,任秀州知州。适逢盗贼兴起,秀州城被盗贼攻陷,王恕被盗贼杀害。王济带着父亲的遗骸藏匿在山谷中。不久官*大量集结,王济拜见官*的统帅朱乙,陈述*盗贼的办法。朱乙对王济的办法大加赞赏,送给王济束帛,并奏告借用运送*公文的驿马送王济回家。在这之前,王济的母亲在岳阳过世,王济将母亲的灵柩暂时停放在一座佛寺里。到这时候,王济就一并将父母的遗骨护送回饶阳(安葬)。州将把此事上报,太祖召见王济,认为王济还年轻,暂让他入学读书。雍熙年间,王济上书朝廷说明自己是一个为国事而死的官员的遗孤,得以参加学士院的考试,补任龙溪主簿。当时,从福建调运鹤翎作为箭羽。鹤不是常见的禽鸟,主管官员督促急迫,一根鹤翎卖到数百钱,老百姓对此深感痛苦。王济告知百姓用鹅翎代替鹤翎上交,并迅速向朝廷上奏此事,朝廷因而下诏其他州郡全都按照王济所陈述的方法办理。汀州由于治炼矿银而打官司,拖了十年也没有裁决,逮捕关押的有数百人,转运使派遣王济审理此案,他只用了七天就将案情弄清楚了,仅惩办了几个人。王济任镇州通判。当时的地方请随时提出长安大?有功勋有资历的旧臣武将,傲慢矜贵,欺凌下属,王济从来不曾屈服。驻守的士兵非常放纵横暴,不守法度,有的在夜晚焚烧老百姓的望到抢劫东西。

一天晚上,报告发现火情,王济率领数十名壮士暗中前往侦查,果然抓获数人,并获得所盗窃的财物,马上将这些人斩首。王济迅速将此事上奏,太宗十分高兴。皇帝在大名视察*队,征调民丁十五万治理黄河、汴河,王济认为这会增加百姓的负担,(皇上)于是下诏令王济前去筹划办理此事,王济回来上奏说减少人员十分之六七。张齐贤当时担任宰相,担心黄河会决口。趁着奏对,同时召见王济、张齐贤请朝廷让王济签署文书,保证黄河不决口,王济说:“黄河决口也是因为*阳不调造成的灾害,宰相如果能够调和*阳,消除灾害,为国家带来太平,黄河不决口的事,我也就可以保证了。”张齐贤说:“如果你说的这样,那现在就不太平吗?”王济说:“北方有契丹,西方有李继迁,两河、关右每年都被侵略骚扰。凭陛下的雄才大略,如果使用了恰当的人才,可以使敌人归顺,而现在却还没有出现这种局面。”皇上对此感到震惊,单独留下王济询问边防之事。

咸平三年,命令王济暂掌管大理寺事务。福津尉刘莹召人在寺院聚会,杀狗群饮酒,将一伶官杖打致死,王济判处刘莹死罪,遇到大赦改为流放。当时王钦若掌管刑事审讯,和王济一直不投合,又因为王济曾经冒犯张齐贤,于是上奏朝廷说刘莹应当凭皇恩赦令免罪释放。张齐贤、王钦若判定王济犯了故意重判之罪,王济被停职。一年后,又任监察御史、河南府通判。大中祥符三年,王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第5篇:《宋史·孙长卿传》阅读*及原文翻译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通判河南府。秋,大雨,*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诏汰三陵奉先卒,汰者群噪府下,长卿矫制使还,而具言不可汰之故,朝廷为止。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

提点益州路刑狱,历开封盐铁判官、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

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

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节选自《宋史·孙长卿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听:听凭。

b.推首恶一人诛之推:审问。

c.自淮趣高邮趣:通向。

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征:赋税。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3分)()

①任为秘书省校书郎②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

③岁漕米至八百万④凿百井,皆及泉

⑤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⑥定州当得因利八十万,悉归之公

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长卿善于处理突发事件。他担任河南府通判时,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为稳定*心,孙长卿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夜宿*营,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断案如神。在他担任和州知州时,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的弟弟,孙长卿察觉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了他两个问题,就断定是他杀了弟弟。经审问,此人认了罪。

c.孙长卿敢于直言。朝廷要开放茶禁,召其商议。孙长卿认为当初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西北边事购买*粮,而今开放茶禁所得不足补助购买*粮开支的十分之一,会使国用损耗,所以拒绝执行。

d.孙长卿关心民生疾苦。泥阳的罗川、马岭一带,山上有一条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一条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通途。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官,辞以母疾。

(2)州据险高,患无水,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

4.a(听:治理。)

5.d(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洁廉”)

6.c(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7.(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译出大意给2分;嘉(称赞,欣赏)、敏(敏捷,机敏)、辞以母疾(介宾短语后?结构)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译出大意给2分;患?(以……为患?或苦于?)、汲?(打水,取水)、未几?(不久)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孙长卿*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第6篇:《赵尚宽字济之》阅读*及原文翻译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方的医书。③谭:通“谈”,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b.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副:帮助

c.谭民易白金,期会促,期:约定d.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形象

5.下列句子编为4组,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3分)

①教人服*,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②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③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④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⑤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

⑥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④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

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

c.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

d.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

7.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5分)

(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5分)

参考*

4.d(像:立……的塑像,)

5.c(①③⑤不属于)

6.a(原文是“蹑其后,悉获之。”不是杀死)

7.(1)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

(2)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参考译文】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是参知政事安仁的儿子。管理平阳县时。邻县有十几个重囚徒挣破镣铐夜里逃了出来,杀死居民,将要跑到平阳境内,尚宽急忙派出武官抓捕,并说:“贼人以为我们不能(及时)赶到,正在偷懒,正好容易抓捕。应该赶紧去,不要使他们散开了,再做坏事。”武官出发后,(尚宽)又派巡查兵跟在后面,把贼盗都拿获了。后来管理忠州时,当地有放畜蛊杀人的恶俗,尚宽在集市拿着*方教人服*治病,并且彻底地追查那些放蛊的人,交给执法官员处置,这样大大改变了这种恶俗。转运使持有十万斤盐,叫百姓用白银来交换,约定的时间越来越接近了,尚宽先拿出储备的官币帮助交付了所需要的费用,再慢慢地卖给百姓,这样就没有扰乱百姓的生活,一切都很安定。

嘉祜年间,赵尚宽凭借考核第一出任唐州郡守。唐州一向土地肥沃,经历五代战乱,有的田地不再耕种,土地荒芜,百姓稀少,(收缴的)赋税不能满足填补徭役,官员商议想废郡为邑。赵尚宽说:“土地荒芜可以增加开垦,百妊稀少可以增加招引,哪有废除郡制的呢?”于是查看地方志。找到汉代召信臣(率民挖掘的)湖泊沟渠遗迹,于是增发兵卒重新疏通三处湖泊一处沟渠,灌溉农田万余顷。又指导百姓自发开挖数十条支渠,互相灌溉.四方百姓蜂拥而至,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人口增加万余人。赵尚宽勤于农政,治理有超出一般人的功劳。三司使包拯和部下的使者向皇上上奏他的事迹,仁宗听说以后很赞赏他,颁布诏令赞扬他,多次(为他)增加官俸、赏赐银两。在唐凡生活了五年,百姓在祠堂为他建了一尊塑像,而王安石、苏轼也写下《新田》、《新渠》等诗作来赞美他。

后来调到同州、宿州做官,河中官府勇猛的士卒苦于校尉贪婪、暴虐,匿名上书告校尉叛变,尚宽下令烧掉上告的文书,说:“这些都是没有根据的话。”众人才安定下来。不久就上奏罢免那个校尉,并分散士卒到其他的*营。不久有调到梓州。尚宽离开唐凡几年,农田每天不断开垦,百姓一天比一天众多,朝廷推举功劳,让尚宽从少府监做到直龙图阁掌管梓州,后来做官一直做到司农卿,死后,皇上下诏赏赐钱币五十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