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50字

发布时间:2024-02-16 17:10:12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忠勇双全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等人*格尤为突出。《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它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事,构思宏伟,手法多样,读来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红脸大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风度不凡,波有英雄气概。”这句话描写的是忠勇双全的关羽。小说多处描写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刮骨疗毒”就是其中一则: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50字

关羽率*向樊城进攻,不料被曹*毒箭射中右臂。关平拔出臂上的*箭,发现毒*已经入骨,关羽的右臂很快变得青肿,不能正常活动了。但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众人只好四处求医。忽然有一天,一个人从江东驾着小船,径直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见关羽,来给他医治。关平一听,大喜过望。来人竟是天下闻名的神医华佗!关羽请华佗坐下,命人献茶,然后问华佗怎么治?华佗说:“我自有医治办法,只是担心君侯害怕。”关羽大笑道:“我视死如归,没什么好怕的。”华佗说:“立一根标柱,柱上钉一个大铁环。把手臂穿在铁环里,用绳子捆住右臂。我用*子割开皮肉,刮去骨头上的箭毒,再敷上*缝合就没事了。”关羽称不用标注铁环,饮了几杯酒,人在与马良下棋。华佗取出尖*,叫人在下面接污血,割开皮肉,用*刮骨,发出了细细碎碎的声音。关羽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伤好后,关羽设宴答谢华佗。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内心被关羽的镇定和顽强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设一下,如果自己是关羽,也会在刮骨疗毒时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吗?我想,所有的回答几乎都应该是“不可能会”。

记得几年前,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当我得知要做胃镜时,胆小害怕的我立刻放声大哭,死活不愿意,又哭又闹,妈妈连拖带拉才强行让我做完了检查。

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关羽不畏艰险、镇定自若、乐观直爽的精神与*格,那我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面对困难,毫不惧怕。我们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勿学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心理,只学刘备宽厚仁义、知人善仁的品质;勿学关羽的心高气傲,只学他的勇敢顽强、忠心耿耿。作为21世纪这个崭新时代的人,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第2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险狡诈的曹*、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的*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

读《三国演义》有感世界着名文学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师陆逊用攻,导致蜀国的*队火烧连营,几乎全*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

世界着名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的确,看书能带给我们许多好处。它能让我们开拓视野,让我们丰富感情,让我们增长知识等等。在我看过的书中,《三国演义》印象最深,它里面的《火烧连营》更是让我深有感触,得到人生的启示。读后感

《火烧连营》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东吴杀死了自己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心生悲愤,于是就一赌气率领七十五万大*进攻东吴。但由于扎营不当和气候问题,被东吴的*师陆逊用攻,导致蜀国的*队火烧连营,几乎全*覆没。

读了《火烧连营》,我深有感触,不禁为刘备感到惋惜。七十五万大*,为了一口没争到的气而命丧黄泉,多悲惨啊!本来,蜀国粮食充足、兵多将广、实力强大,文有卧龙凤雏,武有五虎猛将,完全有能力统一天下。但由于刘皇叔的冲动,让怒气冲昏了头,不听手下的劝告,气冲冲地去攻打东吴,结果把更多兄弟的*命都赔了上去。征战沙场多年的刘皇叔居然被一介书生打败,而且输得那么惨,这对刘皇叔来说是多大的耻辱啊!自从那一仗后,蜀国便因小失大,不但没能报到仇,而且开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多可惜啊!刘皇叔的冲动导致了他的蜀国败北!

读了《火烧连营》,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过因小失大的事情吗?

记得小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课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来玩。在玩的时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飞了出去,裂开两半。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听李力的解释,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变成两半。李力看后,愤怒地对我说:“我以后没你这个朋友!”说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气冲冲地走了。打那以后,我们便没有再说过话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当初冲动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为一个小木船而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后悔自己因为一次吵闹而失去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读了《火烧连营》,我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冲动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则,你将失去更多更多。三国演义读后感8《三国演义》读书笔记800字

第3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0字

暑假里拜读《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曹*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格等等,无不个个极尽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

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

”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其中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位人物,他们分别为两国的重臣,且皆深谙韬略,通权知变,可谓当世之奇才,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在与司马懿交手之前,他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基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论才干,论智慧,诸葛亮较司马懿略胜一筹,可二人功业却相反。

司马懿作为诸葛亮的第一对手出现,正是因为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死于五丈原,死在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

对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却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正式出场,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称赞:

司马懿“乃世之英雄”曹*评价刘备是英雄,。

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

诸葛亮以“千古第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鳎这些人他全不放在的眼里,唯独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因为司马懿在*格上没有巨大缺陷,他不像曹*、周瑜,这些人都有突出的*格优势,同时也有明显的*格隐患,像曹**格多疑,周瑜气量狭小。这些*格缺陷,易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虽然司马懿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甚至让司马懿在上方谷险些丧命。

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的坚忍不拔才一次一次地阻挠了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软磨硬抗的劲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他坚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对付诸葛亮的战术就是: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的多疑,特别地多疑,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虑。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

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看,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古人说:

“料事者先料人。

”要预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所以,“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司马懿的过人智慧。更重要的是,“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

诸葛亮两大*事战役南征取得成功、北伐受阻于司马懿。

诸葛亮北伐出兵六次,多次无功而返。虽然诸葛亮在北伐中算无遗策,多次打败了司马懿,但却没有彻底打败他。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难题是粮食。

蜀*的粮食要通过千里栈道运输到战争前线实在非常困难。所以,时间利于魏不利于蜀。虽然诸葛亮认识到这一形势,但却没有从战略方针的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然而司马懿认识这一形势,采取了软磨硬抗的战略决策,最终活活拖累死诸葛亮。所以说:诸葛亮是战术高手,司马懿是战略高手。诸葛亮赢得一场战役,却输掉整个战争。

所以*事上司马懿略胜一筹。

第4篇:三国演义400字读书笔记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以下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三国演义400字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关羽、刘备等人。《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后来加上“赤兔马”,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再说曹*。曹*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雄。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

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巧用苦肉计黄盖受罚、三江口周瑜纵火等等。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本书活灵活现地演义出了一个历史故事。

曹*是一位奸诈的圣人。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明明知错了,还把吕伯奢杀了,其无情无义,陈宫便离他而去,但曹*后来说的一句话令人回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当时的情况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曹*不杀了吕伯奢,吕伯奢回家看到家人死了,一定会带人来追杀曹*,那曹*就可能会在历史中消失。但是如果一直奸诈下去的话,就会遭报应的。

刘备与曹*正好相反,他仁义,爱百姓,即使是逃难,也要带上老百姓,刘备经常布施仁政,得百姓爱戴。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袁绍在与曹*一战时,拥有明显的*事优势,但他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不知道,反而听信小人的话,最后败给了曹*。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要善于听从好的意见。当庞统来到曹营时,向曹*献上了连环计,曹*听起来他的建议,后来有大臣问:“万一敌人用火攻该怎么办?”曹*的大概意思是:“冬天不会有东南风的,敌人用火攻就会把他们的营寨给烧了。”这也不怪曹*,他不是气象专家,但有人提醒他,他也要注意呀,正因为如此,那一战,曹*大败,所以能否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

第5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500字

匆匆又匆匆,终于读完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上册。很喜欢易的叙述品评笔调,可以说,除了生活和带孩子的必须时间外,其它事情都让我扔在了一边,读此书,实在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朋友说,读后感应看完书后马上写,所以又将一大堆必做的正经事扔下,先记录一些读书的感受。如果时间允许,本应该再翻一遍做些信息的筛选,现在只好就这样敲出些文字宽慰一下自己。因此怕是难免有胡言乱语之处。

读此书,感觉易先生实在是严谨、认真而又博学,但感触最深的是他的可爱,这种可爱包含了很多内容,这所有的内容就形成了他的个*魅力。因为只是匆匆阅读,因为本人解读文本能力的有限*,在此只能略说一二,而且还极有可能是胡说。

我想说的是易先生的好恶,对象当然是三国中的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三国的英雄中,感觉先生更喜欢曹*和孙策,而对刘备则不太以为然,虽也有赞美之词,但还是有些言不由衷,那些肯定之词好像仅仅是学者的一种态度,而曹*和孙策却似乎是真欣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下面我摘录一些文字加以说明。

一、曹*

曹*究竟是英雄、奸雄还是奸贼?品三国主要想弄清这样一个事实。

品三国第一集——真假曹*。在这一集中,先生尽量科学地引用历史上的各种评论来讲述曹*其人。开篇他就引用了鲁迅的评论:“曹*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这当然是一个积极的引导,接下来还是引述鲁迅先生的话,鲁迅是想为曹*翻案的,他的言论自然对曹*有利。所以接下来先生说:“坏话说多了,就成了成见。成见一代代传下去,就积重难返。具体到曹*,事情更麻烦。”后面先生说到了众多涉及曹*的书籍,包括《三国演义》和《资治通鉴》;还就曹*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话引经据典展开了评论。看“毛批”:“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之后作者说:“毛宗岗父子是不喜欢曹*的。他们都说这是曹*的过人之处,那就应该是过人之处了。”而后,作者又引述曹*临终时的细节及诸多故事论证了曹*的真诚、儿女情长和宽宏大量。最后作者说:“曹*是真实的,也是本*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最后作者的论断是:曹*是“可爱的奸雄”。

接下来先生用了11集来品这个“可爱的奸雄”。在第二集中先生用了外很大篇幅论述曹*的可爱,他说:“曹*最可爱也最遭人嫉恨之处是他说真话。”在12集“天下归心”中,先生用了八句话来概括曹*的用人之术:一,真心实意,以情感人;二,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三,开诚布公,以理服人;四,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五、令行禁止,以法制人;六,设身处地,以宽容人;七,扬人责己,以功归人;八,论功行赏,以奖励人。之后先生又说:“曹*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八个字——洞察人*,洞悉人心“曹*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而他做人的成功,又是知人的成功。”先生还说:“洞察人*,洞悉人心,已不容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也很难得。但更为可圈可点的是,……他做得是那样坦然、实在、大气、自然。这就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了。”此外,先生还说到了他的*格,他的人情味,幽默感,他爱才的真诚,他的大气和深沉。读到这里,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曹*确实是可爱的奸雄,关键词还在于“可爱”二字。普天之下,如曹*者又有几人呢?

二、刘备

我认为,先生并不喜欢刘备其人。

在品曹*的章节当中,先生就有这样的话:“刘备溜得比兔子还快。”后文还有同样的话:“又溜得比兔子还快。”在十三集前言部分有这样的话:“刘备出道的时候,一无所有,一文不名,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注意词语:反复无常。但先生还是想尽量客观地评价刘备的,他引经据典地评说了刘备的英雄之志,英雄之气,英雄之魂,英雄之义。但贬斥之意总还是不自然地从文字中流出。就十三集中,有这样的话:“刘备在战场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败绩‘的记录屡见不鲜校”“等到他亲眼看见曹*的旗帜,便吓得掉头就跑,完全不顾部下死活,哪里像个英雄?”在说到刘备的身份时,先生还多次用到一个词:“注水猪肉”。在十九集中,作者又这样评说:“这是一个猫头鹰式的人物,体面的说法是天下枭雄”。注意,猫头鹰并不可爱,枭雄也不如“可爱的奸雄”。第二十集“兵临城下’中,论及刘表托国刘备拒绝一事,先生说:“这事裴松之认为不实,我也认为靠不住。”分析之后又说:“所以,把刘表的‘托国’和刘备的‘谦让’看作‘高风亮节’,不过腐儒之见。”再论及刘备逃跑时坚持与百姓同走的‘以人为本’之说时,先生又有这样的话:“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要做事业,手下一定要有人’,和道德不道德、仁慈不仁慈没有关系。”说到曹*追上刘备。两*相遇后刘的表现时,先生引用了〈三国志〉中的记载,并这样评论:“可怜的刘豫州,这时不但再也讲不得‘以人为本’,就连老婆孩子也顾不上了。”

可以发现,先生在刘备身上用了许多贬义词语,语调常含讥讽之意,在这样的叙述中,对他英雄身份的认定就显得很乏力了。

三、孙策

感觉之中,除曹*外,先生最爱孙策。

写孙策的文字并不多,主要集中在*集“江东基业”。一开始,先生就用“帅哥”一词称呼孙策,而后他说:“其实在我看来,孙策比项羽更可爱。”之后,先生引用〈三国志〉中的话来介绍孙的种种优点,后面又有这样的评论:“这就真是英雄!不但大气,而且聪明。”赞美起来毫不吝惜情感和笔墨。再看,“孙策的大气和聪明使他英气逼人,充满人格魅力,也使他和其他英雄惺惺相惜,”然后先生举证了太史慈的故事,并谈到了孙的自信,并说,“自信的人是有魅力的,有魅力的人是有吸引力的,何况孙策还能以诚相待!”然后,先生还说到了孙的*纪和*,充分肯定赞美了孙的英雄之气。先生也谈到了他的缺点,但终究是瑕不掩瑜。最后先生还提到了孙是个孝子、佳偶、好兄长和好领导,并都一一举证。特别是“好领导”这一评说中,先生用了较多笔墨。并说:“这也再次*,孙策是有*眼光和*头脑的。”

第6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900字

说起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于是,“奸雄”、“枭雄”、“奸猾”、“狡诈”、“汉贼”等形象便一股脑地浮现起来。我也是一样,从读书起就喜欢读《三国演义》,从读《三国》起,就喜欢刘关张、崇拜诸葛孔明,对于曹阿瞒一直是深恶痛绝,大反派一个。

可是,如今重读《三国》,如果是这样的曹*,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此看来,曹*,不愧为英雄也!不管世人如何评价,好也罢,坏也罢,做自己的英雄。

英雄,当胸怀大志。我们时常被这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局限,然而,我认为正是这一句话,曹*就当成为当世之英雄。敢问,生逢乱世,人无立锥之地,家无半亩之田,心无一日之宁,何人能心怀天下之人,何人能心怀天下?当世无几,曹*心怀之。敢问,没有大志向,能胸怀天下?敢问,没有大魄力,敢言休教天下人负我?敢问,没有敢与世为敌、一往无前的担当,敢言宁可我负天下人?敢问,这样的曹*,不管世人如何评价,不管历史如何记载,我自朝着我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奋斗拼搏,不管结果如何,坚持到底!这样的人值不值得你心生敬佩!

写到这里,我还想到,曹*患有头疾,时常发作,每逢发作时分,头痛欲裂,金石迸裂,生不如死。写到这里,我还想到,战事频频,车马劳顿,出神入死,九死一生,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曹*真是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

写到这里,我更想到,曹*不仅是一位*事家,谋略家,他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文学家,三足鼎立的西蜀刘备、东吴孙权是不是又有如此文采呢!不仅如此,曹*的儿子曹丕、曹植、曹冲,那都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刘备之子乐不思蜀的阿斗——扶不起,贪图享乐,偏安南隅的吴国后人又是怎么样的呢?曹丕的《白马篇》足以震古烁今,曹植的《七步诗》令世人动容,建安七子,名声显赫,难道和曹*没有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关系吗?曹冲称象,流传至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难道这不应该给曹*算上一笔功劳吗?

今日在高铁上翻阅《三国》,读到曹*大宴群臣于铜雀台,取一锦缎披风以赏武将,言曰:“比试射箭,中靶红心者得之。”曹家武将为红队,其余武将为绿队,你来我往,各显神威,毫不相让,好不热闹。一方面,为曹*所领的曹氏宗族的繁盛强大而惊叹,另一方面又为曹*列下战将众多,兵多将广所折服。读到此处,我已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写到此处,还想继续,但是时间已经不早,我就卖个关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