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12 11:14:25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新课标五年级《解决问题》教案

2、通过*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得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出示教材图片)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玩具熊6元1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1个。汽车的价钱被遮住了。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钱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

(小组交流汇报:需要知道地球仪的价钱,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个地球仪是8元钱)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1)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如何列式计算呢?

56÷8,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3、*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辆数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小组内2人合作,一问一答,其他小组成员看一看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错误的相互改正,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谁发现的问题多。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第4题。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2)*思考解决第1、2小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应该如何解答。再在小组内探讨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完成“练习九”第6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分小组讨论,看能知道哪些信息。

能提出哪些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呢?说一说,算一算。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板书设计:

第3课时解决问题

56÷8=7(个)

56=30(元)

36÷9=4(个)

第2篇:《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1页。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应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2.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吧!(播放视频)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活动,我也很喜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播放课件)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师:来听听他们说些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他们要租6条船,10元钱可以租2条船)

我们来帮他们算算要多少钱,请写在随堂本上。

在学生写完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生:10÷2=55×6=30)

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10÷2×6=30)

(如果班上没有列综合算式解答的,教师可引导:“能将6×4=24,24÷3=8合并成一个算式吗?”使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整体的较为简洁的综合算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一定要列出综合算式来解。)

<<<123>>>

引导学生比较这二种列式:

师:像这种10÷2×6把两步运算合并到一个算式的式子,我们叫做综合算式。

师: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象这样乘、除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从左往右依次来计算。

计算综合算式还有另一种格式,称为脱式计算,请大家注意看,老师是怎样做的。

边说边板书如下:

10÷2×6

=5×6等号写在第二排算式的前一格,

这时再计算什么?

=30把乘号和6照写下来,计算5×6,所得的结果在下一行写等号及得数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象这样列综合算式,用这样的格式算一算。

(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2、师:我们的同学真聪明,帮助他们解决了租船的问题,看,他们玩得多开心!(播放课件)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个同学)

3、划完船后,他们还想去坐碰碰车。(播放课件:一群围在售票处前,门前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碰碰车,每辆坐3人。)

让每一位学生先观察两幅图,然后在组里说图意。

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说题意的基础上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在每一位学生对题意有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式解答。

(在学生列式的过程中,老师可做适当地提示,让学生主动尝试用综合式来解答。)

在巡视的基础上,指名一位学生上台列式。(在这个学生上台板演时,让其它的学生停下来,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是如何列式解答的,特别是他的书写过程)

(三)、解决问题

1、师:精彩的木偶戏开始了!(播放课件:一个学生说:我们需要坐5排,另一个学生说:2排可以坐12个同学)

你能算出他们一共又来了多少人吗?

学生*列式解答。

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做的?

互相检查你们的书写格式,如果不对,请你?他指出来。

1、师:这次出来,他们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东西(播放课件)

们带了些什么?(18根火腿,27根香蕉,36个苹果)

<<<123>>>

(课件中的小朋友说:我们每人能分几根火腿呢?)

你能帮他算算吗?

学生列式,可能会有如下列式出现:

18÷9

18÷3×3

18÷3÷3

18÷(3×3)

无论怎样列式,都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对于18÷3×3这样列式的学生,让其明白在先算3×3的情况下,要加上小括号。

师:看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式解答吗?

1、师:还有一部分同学,他们来到了快餐店(播放课件)

师:他们选择了汉堡,如果是你,你想买什么?

师:如果让你来给小组的同学买另一种食品,需要多少钱?请你算一算。

(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如何计算。)

课堂练习:见教学过程中。

作业安排:结合生活实际,自找作业。

附录(教学资源及资料):教师教学用书,课本,课件。

自我问答:

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应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将课本中儿童商店里购物的情景替换成一群学生在公园游玩,以此为主线贯穿全课,并结合学生即将参与的春游活动,紧密联系学生喜爱的游乐活动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使学生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3篇: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第8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9(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学生*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第4篇:解决问题的教案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2.买面包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46(个)(2)8+22=30(个)

46-22=24(个)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8.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54-8=46(个)(2)8+22=30(个)

46-22=24(个)54-30=24(个)

54-8-22=24(个)54-(8+22)=24(个)

3.跷跷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8~9页跷跷板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跷跷板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6=12(人)(2)4×3=12(人)

12+7=19(人)12+7=19(人)

(3)……

5.观察比较解题方法的联系。

明确解题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6+7(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1、4题,让学生自己*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6=12(人)(2)4×3=12(人)

12+7=19(人)12+7=19(人)

2×6+7=19(人)4×3+7=19(人)

4.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2、3、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说什么?

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2)*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5篇:《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第8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9(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学生*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第6篇:五年级解决问题练习题

练习题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孩子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设立的一个作业,以下是“五年级解决问题练习题”,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解决实际问题:

1、一间教室长13米,宽8.4米,用面积0.09平方米的方砖铺地面,需要这种方砖多少块?

2、亮亮买3枝钢笔花了16.5元。明明买同样的5枝钢笔应花多少元?

3、四1班买来2根10m长的绳子准备做跳绳,一根跳绳长1.4m,最多能做几根?

4、甲种牛奶每箱24袋,共40.8元;乙种牛奶每箱22袋,共35.2元,这两种牛奶哪种便宜?一袋便宜多少钱?

5、一个养鸡场要运出322千克鸡蛋,如果每个木箱最多能装15千克鸡蛋,需要多少个这样的木箱?

6、改革开放三十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由1978年的75.0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122.32亿元,约增加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7、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田,底是215m,高是17m,共收小麦10965千克,这块麦田有多大?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

8、在一块底边长为90m,高为60m的平行四边形地里种向日葵,如果平均每棵向日葵占地0.25m,这块地一共可以种向日葵多少棵?

9、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铁皮的周长是82cm,一条底边长16cm,这条底边上的高是20cm,求另一条底边上的高是多少cm?10、一块三角形的底是16分米,比高长4分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1、一块三角形麦田,底是26米,高是13米,共收小麦507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

12、一块三角形广告牌,底是2.8米,高是1.8米,如果每平方米需要用0.48千克油漆,刷这块广告牌的正面至少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得数保留整数)13、一个梯形麦田,上底是35米,下底是25米,面积是1140平方米,高是多少米?

14、一块梯形钢板,上底是45厘米,高是28厘米,面积是98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15、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3.2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95千米;从乙地回到甲地行驶了3.8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16、学校买了700本图书,计划用纸箱包装运回。已知每个纸箱最多能装110本,需要准备多少个纸箱?

17、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18、奶奶编一个*结需要0.85米丝绳,现在有30米丝绳,最多可编多少个*结?19、用50千克黄豆可以榨豆浆30.6千克,120千克黄豆可以榨豆浆多少千克?

20、一辆汽车按一定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5小时可以到达,这辆汽车从甲城开出3.5小时后,距乙城还有9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1、一种长方形食品袋长0.3米,宽0.2米。要制作这样的450个食品袋,至少需要布料多少平方米?

22、爸爸妈妈带兰兰(兰兰身高1.3米)去长城玩,单程票价:12.4元/人,儿童1.4米以下半价。爸爸买了3个人的往返票,他付给售票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23、在老年人运动会上,刘大伯参加了长跑比赛,全程1.5千米,用了9.7分钟,取得第一名。李大伯用时比刘大伯多2分钟,李大伯跑1千米平均需要多少分钟?24、小明买了3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20.1元,小方买了1千克梨和3千克苹果共付15.1元。每千克苹果和每千克梨各多少元?

25、小*家的汽车行驶90千米耗油7升,亮亮家汽车行驶140千米耗油11升。谁家的汽车耗油低?(得数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