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子》的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4-02-11 02:50:00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

《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一粒种子》的说课稿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童话,既要讲究科学*,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解决的就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第2篇:一粒种子说课稿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第3篇:《一粒种子》的说课稿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童话,既要讲究科学*,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g)

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

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解决的就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这课的板书采用图示式板书,(板书略)

第4篇:一粒种子的说课稿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童话,既要讲究科学*,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课标中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字音:和(huo)是多音字:挺(ting)后鼻音蚓(yin)前鼻音钻(zuan)泉(quan)三拼音字形:“挺、世”的笔顺’字、词义:挺热闹突然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解决的就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这是一挺机*。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方明挺着胸向前走。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第5篇:一粒种子说课稿设计

一、教材简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的童话,叙述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全文共9个自然段,用4个“挺一挺”,分4个层次来写。

二、教学目标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泥土、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

三、教学过程

㈠课前准备

幻灯、录音机、挂图,自制小黑板。

㈡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及种子发芽需要温度、水分、空气这些条件,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文中“泥、舒、蚯蚓、招、钻、挺”7个生字及“泥土、挺一挺,舒服、招呼”等词的意思。

㈢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提示课题。

出示两个试管,观察异同,导入课文:一粒种子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⑴听录音读课文,圈生字,划新词。

⑵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并标上小节号。

⑶检查:a.生字读音,b.文章节次,c.指名读课文。

3.结合课文,学习生字。

⑴尝试学习“挺”。

①找出文中形象写出种子发芽动作的词?(挺一挺)并说出重要意思。

②学生字“挺”,认识字形。

A.边看幻灯边提示学法:a.仔细观察,b.分析结构,c.找重要笔画,d.写一写。

B.根据学习方法,尝试学习“挺”。

③文中写了几个“挺一挺",分别在哪几节?(用“|”划开)

⑵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种子种下去时是怎么样的?(板画)运用学法学习“泥”字。

③尝试练习填空:种子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暖和)从暖和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温度)

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先尝试练读,教师再点评批导,后齐读)

⑤小结。

⑶尝试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

②尝试练习因果名式:种子又反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板书:舒服)

③尝试学习“舒”字,比较字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板书:水分)

④有感情地读第二段。

⑷尝试自学3-7自然段。

①尝试自学。

A.读后想想,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

B.用四步法尝度自学生字:蚯蚓、钻、招。

②检查。

A.你学会了哪些生字,重点教字“钻”。理解: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那是因为蚯蚓在帮它松土。懂得种子发芽需要空气。

(板书:空气)

B.分角*读。

⑸种子最后怎样了?——发芽了。(板画)

4.课堂.总结,巩固练习。

①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哪些生字?

②“挺”()结构,左边是(),右边笔顺是()。“舒”()结构,右边笔顺是()。

③种子发芽过程中需要()()和()这些好朋友。

④你学会了用哪种方法把字写规范写漂亮?

5.作业:抄写出本节课学的生字。

总评:

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教案。本.教案能根据学生和课文特点进行设计,富有童趣。首先教师成功地抓住了四个“挺一挺”,用“种子身体挺一挺,那是因为()”的因果句式统贯整堂课的尝试学习,教学主线明,脉络清,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收效大。其次是教师在识字教学上,运用了“仔细观察——分析结构——找重要笔画——写一写”的识字四步法进行识字教学,尤其强调了字形教学。第三是语言文字训练扎实。字词教学、句式训练、朗读练习较为到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第四是针对常识*寓言的特点,教学中种子发芽需要的温度、水分、空气等自然条件的常识教学目标在语文训练中也得到了落实。值得改进的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是重点,课堂上对“舒、挺”等重点字的教学,尤其是书写教学还需加强,指导需细致。

第6篇:《一粒种子》说课稿设计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由于这是一篇常识*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编入了省编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

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分。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

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但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这是篇常识*童话,既要讲究科学*,使学生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又要注意个要上成常识课,要根据童话的特点,抓住课文中种子与蚯蚓的对话、排比句及最后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读出语气,以读代讲,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训练学生听、读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进行说的训练,文中有三幅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图:教师在讲到“啊,好个光明的世界!”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说春天的景*,如能把前几课学过的有关春天的内容综合起来说一说更好,不仅进行了说的训练,又充分领略了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因此我制订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种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松土、泉水、热闹、突然、光明、世界”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热闹、也”各写一个句子。

4.会正确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看起来,这个目标与第一个目标重复,其实不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怎样才能钻出地面,不仅仅要学生掌握种子发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大纲指出学生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2500个常用汉字,具体要求如下:一年级掌握430个,两年级掌握680个,三年级掌握580个,四年级掌握450个,五、六年级掌握360个。由此可见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12个生字,理解带有生字的新词。难点是:

字音:和(hu)是多音字;挺(tǐng)后鼻音,蚓(yǐn)前鼻音,钻(zuān)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笔顺;

字、词义:挺,热闹,突然;

知识:懂得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种子把身体挺一挺。(做一个动作)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