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语文教学案例反思

发布时间:2024-02-06 22:52:05

这节课教学之后,我深感这种开放式课堂的难以把控。以前的教学模式中老师手中会有一个线,学生也有展示,但不管怎样,课堂总在老师手中掌控。而这种小组展示却不是那么容易被老师牵引。因为展示组参与的学生比较多,他们说的话你很难全记的住,本来你会想到当时哪个学生说的什么可以怎么点拨,但是你不能直接参与,因为还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点评,而点评生又会出现一些需要点评的地方,这样的课堂是你跟着学生跑。所以,在众多学生的展示点评后,老师则会很容易地漏掉一些东西。怎样尽量避免这些呢?只有慢慢摸索了!

遗憾的地方远非如此,在“以第三只猫的身份给文中人物说说心里话”一个环节,学生只选了两个诉说对象,而且给黑猫说的还是埋怨黑猫嫁祸,栽赃陷害,我只顾着提这个,没能其他的几个还可以请学生继续展示的,但是因为时间关系连提都没有提。甚至准备的很好的黑猫的出场作用也没有给学生提一下。

猫语文教学案例反思

还有就是对主旨的把握上,本来有设计联系写作背景帮孩子理解,但也没有。虽然说教学就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但是这遗憾也太多了!希望以后能尽量避免吧!

第2篇:《猫》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案例:

《猫》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猫写的惹人喜爱。文章谈到猫的*格十分古怪,说它贪玩吧,但是又非常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由于预习不够充分,一时语塞满脸通红,其实这个词从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不必非按照字典的解释来说。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说:“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演一下吧,这猫是怎样屏息凝视的?”他摆脱了这一尴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上台,摆出屏住气,眼神集中的样子。我让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他虽然屏住了气,但眼神太直了,表现不出精神集中的样子,在其他学生的提议示范下,他最终准确地表现出了小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在学生的掌声中走下了台。这一小插曲,反而使学生对小猫尽职尽责这一特点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反思]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处理的灵活富有创意,因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首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会感谢老师给他解了围。其次,通过这次表演,不但这个学生,全班所有学生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第三,调剂了单调的课堂氛围,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表演一下词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作用很大,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第3篇:语文课文教学案例反思

口语交际

1教学建议。

保护文物,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守法的行为。对“世界遗产”,既要申报,又要宣传,更要保护。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材中关于长城的报道,是为了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如,让学生自读这段文字,或向学生展示破坏文物的图片实例。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商量怎样保护,提出保护的建议。可以先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或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形成建议书或倡议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通过点拨、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提建议时,要把意思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说。

如果当地有“世界遗产”,或是其他文物古迹,学生可以围绕当地文物保护的现状展开口语交际,而不必拘泥于保护长城的内容。

2?相关链接。

2002年,*长城学会专门组织了一次长城沿线的抽样调查,行程9000多公里,调查了近百个地段,发现目前长城保护存在严重问题。早在1984、1985年的时候,*长城学会就曾组织过长城全线的徒步考察,发现长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地段还存在可以辨认的城墙;三分之一的墙体已经由于各种原因坍塌或毁坏,剩下由大量夯土和石块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三分之一则已经完全消失。而这次考察发现,许多在1984、1985年时是城墙的地段现在变成了遗址,而原来是遗址的地段,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如,1984年考察时,张家口万全县*沟原有一段1000多米的长城遗址,虽然墙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大量石块堆积在那里,仍蔚为壮观。现在不但石料被盗走,而且被掘地三尺,连地基都被挖走了,令人十分痛心。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地农民找不到可以用来盖房、垒猪圈的黄土,竟然把长城的夯土挪为己用,这样的情况在长城沿线时有发生。

现在虽然已经不再有像20世纪50—70年代那样对长城的大规模破坏,但一种更为可怕的、更难以管理的“蚕食*破坏”每天都在侵蚀着长城的躯体。在这次9000多公里行程的“*长城万里行”活动中,专家们发现,除了盗用石料、土料的破坏行为外,过度旅游开发也为长城带来了诸多不应有的磨难。

随着旅游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游览未开发过的长城,而这种旅游又都处在无管理的状态,对长城的保护十分不利。如*附近的黄花城长城和箭扣长城,本来就已经残旧的城墙还要承受每年至少数万的游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旅游管理工作,现在不但城墙毁坏严重,而且遍地垃圾,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另外,长城沿线许多地区搞旅游开发,当地*加大了修缮长城的力度,这虽然是好事,但许多原本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老城墙被修缮之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其实也是对长城的一种破坏。

2003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公布了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的万里长城因自然破坏、游客过多、破损严重等原因入选其中。*等地现已制定了有关保护长城的法规,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协作有关方面起草《中华*共和国长城保护管理条例》。

习作

本次习作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学生在这次习作活动中,可以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材中明确提出了习作的内容、要求和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

要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如,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在教学时,要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可以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在讲评习作时,教师要鼓励表达有个*、有创意的同学。如,图文搭配,表达形式丰富;引用或创编恰当的广告词,调动游客的兴趣;或把题目分为总题目“×××导游词”和小题目“景点风光简介”“××的传说”“请您注意”等。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几个例句,自己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然后再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进行比较;最后,从所学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或者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日积月累

1?教学建议。

这次“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的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通过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接着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教师还可以展示对联所描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的美。最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

2?相关链接。

一径竹*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这是颐和园月波楼的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白天幽径竹*,下联说的是夜晚月下花影,大意是: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来,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这是青城山真武殿的一副对联,出自唐代诗人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有名的对联,将济南的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来自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一副对联,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句。这副对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巧妙地把欧阳修和苏舜钦两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沧浪亭中,令人遐思,促人回味。

宽带网

“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关于搜集资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结合实际指引搜集的途径,如,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积累;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或纪录片;访问游览过名胜古迹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熟悉的人,从门票、旅游手册、照片上获取信息;实地游览时注意收集、记录资料;观看电视中的相关节目。(2)要倡导学生建立“*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进行分类收藏;倡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3)要注意帮助学生解决搜集资料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乱剪书报。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反思

教学的老师经常有没有对自己的课程进行反思改进呢?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反思,希望能帮助到你!

《雨的四季》反思

久违的课堂,久违的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重新站在这三寸的讲台,不安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平静。喜欢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感觉。《雨的四季》是开学来的第一堂课所讲授的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阅读和创造*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在感受散文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设计这边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四读课文,去感受散文的优美。首先初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时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拿出手中笔进行批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阅读完之后检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一些易错、难懂的字词进行讲解。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二读文章,“这篇写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点呢?”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会从文中圈画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点,但对于雨在春季的特点不知道如何去总结。我在这点做得不太好,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有层次引导,这使学生直接去总结雨在春季的特点时显得不知所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再次让学生三读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处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不同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但从这个环节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对一些修辞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区分比喻和拟人。第二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时,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对于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进行专项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再让学生四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感情。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学课堂才刚刚开始,对于刚刚讲过的这堂课,觉得自己对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还算准确,思路还算清晰,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让学生个*化读的时间少;在鉴赏课文美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造成拖堂的现象。了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动物笑谈》,是奥地利生物学家、鸟类学家劳伦兹写的一篇有关研究动物的文章。

在教授这篇文章时,我首先引领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开篇作者就点明“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题目中的“笑”字,然后引领学生分析题目“笑”的含义,在这里作者不是讲述动物的趣事,而是讲观察者自己在研究动物时的趣事。

本单元训练的重点之一是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接下来让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速读课文,理解了课文讲述了四个场景。通过让学生概括每一个场景,使学生既明确了文章讲述了四个有趣的场景——做有关小鸭子的科学实验,为了换回*大鹦鹉模仿大鹦鹉的鸣叫,大鹦鹉恶作剧的咬断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并整齐的各排一队,把母亲织毛衣的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对题目的“笑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是品味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我让学生从四个场景中选择幽默风趣的语句加以品析,体会作者优美而生动的笔触,细腻又传神的描写。如写换回大鹦鹉的场景中,这样写道“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叫,再用扩音器放大几倍就得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这些饱含深情又生动活泼,科学严谨又不乏幽默的语言,给读者带来快乐的同时,又撩拨着读者内心最柔软的琴弦,唤起读者和作者的共鸣,那就是对动物朋友的敬意和同情。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

第6篇:语文教学反思案例

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考题——书写题,特别是20xx年,17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有近一半的实验区通过不同的形式考查了学生的书写技能。有的直接设置书写题,如重庆市北碚区:请将下列文字(不含标点符号)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美观。人生因追求而美丽,生命因创造而精彩。也有的将书写与拼音、改正错别字相结合,如海口市实验区:认真书写,养成习惯。下列成语有错别字,请改正,将正确的成语用你最满意的字体抄写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步步为赢咳不容缓。还有的与古诗文默写相结合。如成都市郫县实验区:补出下列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并规范、工整地填写在方格内。(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2)□□□□□□□,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3)□□□□□□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对此,笔者进行了一些反思,觉得设计这样的考题是没有必要的。

首先,从试题设计的目的来看。设计这样的考题,无疑是为了考查学生的书写技能。写一手好字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一个方面,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把“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纳入课程总目标;在初中阶段则要求“在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在评价方面则建议“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过去中小学还单独开设写字课,有些学校至今仍保留着这一传统的课程。问题是对这一技能的考查与评价如何*作,历来在各类试卷上很少体现。书写题的出现体现了命题者已经将“新课标”对学生的书写要求具化为可供*作的考题。

然而,稍作思考便不难发现,对学生书写技能的考查与其它知识技能的考查是有区别的。其它知识技能的考查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即设定在试卷上的各种题目、题型)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则是通过书面答卷来反映自己掌握的程度。显然,书写技能在学生下笔答卷时即已反映出来,尽管对其进行评价就是了,还有什么必要设定专门的考题来考查呢?设定书写题其实也就暗示学生其它答题的书写在阅卷时将不予考虑。

其次,从考场答题的情况来看。通过调查发现,试卷上的书写题,决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完成,书写失分很少。即使是平时书写较差的学生,考虑到此题的书写可能被扣分,他们总能自觉的花点时间用心把这几个字写好的。然而,参加近几年的中考阅卷,笔者却发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即书写题以外的答题,相当多的考生书写潦草,字迹难以辨认清楚(来自农村的考生相对而言情况更严重一些)。此种情况可能是考场时间紧迫、心理紧张所致;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平时书写浮躁,缺乏扎实的基本功;此外,谁又能肯定不是学生从书写题本身得到暗示后随意而为所致呢?可见,设计书写题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再次,从平时教学的实际来看。升学考试历来都被视为平时教学的“指挥棒”,试卷上的试题是用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的,客观上也“指挥”了平时的语文教学。设定书写分无疑能触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的关注;但设计书写题,就那么几个字词或句子,能对平时的教学引起多大的触动就很难说了。学生的书写技能取决于从小养成的习惯,也依赖于平时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事实上,由于试卷上很少设定书写分,使得平时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肯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书写的技能,导致学生书写的状况普遍不能令人满意。而现在设计的书写题真有点不疼不痒,很多老师只是在学生临“上阵”时“最后关照”一句“有书写题的要认真书写”也就基本无忧了。

看来,关注学生书写技能的意识必须加强,但仅靠设计一道书写题显然是难以真正凑效的。可能是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青海省湟中县实验区去年中考设计了这样的考题:书写能力展示。请将下面的一段文字写在书写格内。(此题结合全卷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边的答题文字尤其是作文都要认真书写。书写字体不限,要求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但这样的考题真有点不伦不类,不知对书写的评分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是以本题为主,是以作文为主,还是一视同仁?如果以某一两项为主,那么其它考题的书写就是次要的了?主次如何分配也给具体*作带来了难度。如果一视同仁,那又何必多此一题?

书写技能如何考查呢?笔者还是倾向于就全卷设定书写分,评分时分两个等级进行。比如卷面书写为4分,整洁、规范占3分,美观、流畅占1分。阅卷时有人专司此项评分,而不是分解到各题“顺便”评分。4分的分值和评分的规范足以引起平时教、学的关注。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作业尝试从“整洁”、“成绩”两个方面评价,有利于对学生的书写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平时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考试答卷时也就能自始至终地认真书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