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尊师阅读*

发布时间:2024-03-02 04:16:32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

汉明帝尊师阅读*

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 ▲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

③拥经而前( ▲ ) ④抚荣垂涕( ▲  )

2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参考*:

21这 全部 走上前 眼泪

22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 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第2篇:《汉明帝尊师》阅读*范文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2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

2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2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2分)

21这全部走上前眼泪

22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23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第3篇:汉明帝尊师的阅读*与翻译

汉明帝尊师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

注释:上:汉明帝刘庄。执业:听讲。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爵士:爵位和封地。幸:驾幸,到。起居:此为病情。嗣:继承爵位。

13.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3分)

a.尝幸太常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b.入街,下车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周亚夫*细柳》

c.良久乃去一狼径去(《狼》)

d.而悉以租入与之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解析:b选项里加点的字的意思分别是“到”“进入”。

15.把下列句子翻译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

(2)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

桓荣死后,明帝亲自穿上丧服送葬

16.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2分)

答:古人云:“一日之师,终身事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汉明帝尊师重教,一以贯之,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翻译:

明帝自从当上太子,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听讲弟子礼节;诸生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明帝(指着桓荣)谦让地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汉明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询问病情,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明帝亲自穿上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的东面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简评】

《汉明帝尊师》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汉明帝(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刘庄,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明帝。《后汉书·明帝纪》称:“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古人云:“一日之师,终身事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汉明帝尊师重教,一以贯之,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第4篇:汉明帝尊师原文

《汉明帝尊师》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汉明帝尊师重教,一以贯之,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汉明帝尊师原文,欢迎阅读。

【汉明帝尊师原文】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

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试题】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太师在是( ) 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 ) ④抚荣垂涕( )

2.翻译句子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译文: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参考*】

1.这全部走上前眼泪

2.每当桓荣患病,汉明帝就派使者去慰问。

3.围绕“尊师”回答即可。

【译文】

明帝自从当太子时,向桓荣学习《尚书》,登基为皇帝后,依旧尊重桓荣以师礼相待。他曾经亲自去太常府(桓荣已封太常)探望,让桓荣坐东面,设几杖,召百官和桓荣弟子数百人来行弟子礼,明帝亲自执弟子礼节;诸生提问题时,有的避位表示尊敬皇帝,明帝谦让说:“太师在这里。”结束后,把太官的供具都赐给了太常家。每次桓荣生病,皇帝就派遣侍从看望问候,并派太官、太医为桓荣医治。桓荣病势沉重的时候,呈上奏折叩谢皇恩,并辞让交还爵位和官职。明帝亲自到他家问起居情况,进去他家所在街道就下车了,拥经上前,抚摸着他哭泣,赐给他床茵、帷帐、*剑、衣被,良久才离去。从此后诸侯、将*、大夫来探病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在床前都下拜。桓荣死后,帝亲自改换丧服送葬,赐他在首山之阳修筑坟墓。桓荣的儿子桓郁应当继承爵位,想让给他兄长的儿子桓泛;明帝不许,桓郁于是接受封赐,而把得到的封邑的收入都给桓泛。明帝任命桓郁为侍中。

【简评】

《汉明帝尊师》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汉明帝(公元28-75年)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刘庄,30岁时以皇太子身份嗣大位,史称汉明帝。《后汉书·明帝纪》称:“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

古人云:“一日之师,终身事之。”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之风日兴。汉明帝尊师重教,一以贯之,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第5篇:《明帝说日》阅读*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③。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⑤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洛下:洛阳方面。这时洛阳被匈奴占领。②潸然:流泪的样子。③具以东度意告之:把晋王朝东迁的原委具体地说给他听。④居然:不费力。⑤昨日之言:指日远的说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思。

(1)潸然流涕()(2)元帝异之()(3)集群臣宴会()

2.用/为下面这个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汝意长安何如日远

3.元帝潸然流涕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元帝对明帝的回答为何异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中元帝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明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

1.(1)泪(2)诧异,奇怪(3)召集

2.汝/意长安/何如日远

3.有人从长安来告诉他洛阳的消息,引发了他东度的回忆,所以潸然流涕。

4.回答巧妙,理由出人意料。

5.明帝说的跟昨天说的不一样。

6.明帝是一个机智聪颖,有爱国之心的人。

译文:

晋明帝才几岁时,坐在父亲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他洛阳的消息,(元帝听后)流下了眼泪。明帝问父亲为什么哭泣,元帝把晋朝东渡的事都告诉了他。于是问他: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太阳远。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

第二天元帝召集许多臣僚举行宴会,把明帝答话的奇特告诉了他们,再次重新问明帝。明帝竟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说:你为什么改变昨天说的话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只见太阳,不见长安。

第6篇:《明史·黄尊素传》阅读*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只能称为印。

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朔日,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

d.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

4.【文言断句】(3分)

b(原文为:“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全句表时间的词语有“以来”、“今”可做时态上的提醒;名词有“陛下”、“公卿台谏”、“在位者”、“忠贤”、“廷臣”标明动作发出者,难度在于“台谏”较陌生;动词“登极”、“罢归”“无”、“发露”、“断”,可作理解句意的关键;反问句式“复何顾忌”不能折开。)

5.【文化常识】(3分)

d(*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

6.【概括分析】

b(题目设错误点两个:一是“魏忠贤大*大办以迎合皇上”,原文为“忠贤欲侈其事”,“欲”为“设想”“准备”,此事并未实施,这里是未然成已然,故错;二是“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原文为“尊素上言”,意为上书朝廷,进言皇上,皇上才制止此事,并不是“劝说魏忠贤”,动作对象错误。另外,特别提醒:c项中的“君父”为“皇帝”“皇上”的意思。)

7.【文言翻译】(10分)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翻译: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无才无德的人,反而像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贤”“不肖”均为形容词活动为名词。“贤”译为“贤能的人、贤才”;“不肖”可译为“无才无德的人、不成才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译对“进贤退不肖”1分,“进”可译为推荐、举荐、提拔、晋升,“退”可译为斥退、辞退、使退去;疾:厌恶、憎恨、嫌怨,1分;仇雠:仇人、仇敌,1分;社稷:国家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独……乎?译为“难道……吗?”,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

翻译: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

[本小题满分5分。考查点有两部分。①重点词语翻译:“初”,译为“刚”“刚刚”,1分;“即”,译为“就”,1分;“罗织”,译为“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1分。②重点句式翻译两个:一是“为……所”,被动句,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一是“恨甚”,应该译为“甚恨”,“非常忌恨(他)”)句式和意思准确,1分。]

【参考译文】

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二年(1622),提拔为御史。(黄尊素)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而以愚蠢迟钝的原因*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指责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掌*权的大臣)孙承宗的意愿。此时皇帝即位已有多年,从没有(一次)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空闲,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天启四年(1624)三月初一,京师三次(或“多次”)发生地震,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恐担忧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厌恶鄙视言官,使人人心中怀有顾忌,掌权者对国家安危的关键昏昧不清,误国者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像仇敌(或对待仇敌)一样厌恶刚毅正直的人,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以廷杖的刑罚。韩爌大力营救,于是遭到被剥夺一年俸禄的处罚。不久杨涟*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直言。大意说:“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坚定的志向。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况,朝廷大臣已揭露无余。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那么)当他的情形暴露,势力陷入困境(后),(他)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看到奏疏更加恨他。八月,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大*大办这件事(来迎合皇上),命令(让进贡的玉玺)从大明门进入京城,举行(盛大的)接受玉玺的礼仪,(并让)百官奏表祝贺。黄尊素上奏说:“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陕西把玉玺)进献给朝廷,只给了五两黄金作赏钱。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

黄尊素正直敢言,尤其有深识远虑。杨涟将要(密谋)攻击魏忠贤,魏大中(把这个计划)告诉了黄尊素,黄尊素说:“(要)清除皇帝身边的人,必需有内援(才可成功)。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成功,我们这些人将会连命都没有了。”黄尊素委婉暗示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受到*。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被黄尊素从中化解,非常忌恨(他)。魏忠贤的党羽也认为黄尊素智慧多谋,想杀死他。使者来到苏州(后),苏州城外的百姓一同攻击准备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黄尊素的人把逮捕证遗失了,不敢到苏州城来。黄尊素听说这个情况,立即穿上囚服到官员那里,自己投身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后来黄尊素)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他就)叩谢皇恩,写诗一首,随后受酷刑而死,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闰六月初一的(时候),年(仅)四十三岁。(后来到)南明福王时,(黄尊素被)追封谥号为忠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