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使命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24 20:47:46

想把图片配的温暖点,以至于在碳带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不至于那么的沉重。面对死亡,是痛苦地活着,还是有尊严地死去,=。其实这个问题朔夜说不清,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心很痛,你能够体会的它都会告诉你。

最初,朋友们给我推荐《生命里》时,我没有马上看,而是把它放在收藏夹里。我知道,不仅因为没时间,也因为没有做好准备。

纪录片使命观后感

我害怕如此直接地面对死亡,我害怕看到这么多将死之人会难过。

可是,当我真的去看的时候,我的害怕并没有发生。我跟随片中的人们悲伤,遗憾,还有感动,却没有害怕。

当我去面对我感到害怕的事物时,害怕就变了:有时是变小了,有时是消失了。

其实,很多时候,害怕源自我不想去面对,源自我执着于自己想要的而不想看见事实。一旦我决定去面对、看见事实,害怕就消失了。

《生命里》的主角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平静、快乐,没有痛苦,有尊严地死去。

一个人有尊严地死去,是一件既不简单又不容易的事。也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六条中得到一些启发。

第一,尊重本人的意愿,按照他的意愿做出选择。如果无法了解他的意愿,你将自己置身于他的境况中,感受下如果你是他,会怎样选择。

第二,为他们提供身体护理:缓解疼痛,尽可能干净、舒适、有隐私、有尊严。

第三,和他们一起回顾生命里的美好和重要的事情。

第四,尽量帮助他们完成未了的心愿,让他们不留遗憾地离开。

第五,向他们道歉、道谢和道爱。可以用“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四句话来作为表达的开头。

第六,用心照顾和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不仅是身体的护理,更要有心灵的陪伴。

第2篇:纪录片《天命之女》观后感

01

通过免费的教育去改变贫困家庭的孩子,再由这些孩子去改变他们的原生家庭,乔治博士的这一做法真的很伟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些最终通过努力考上大学的孩子,在与周围不同环境长大的孩子相处时还是充满了自卑,在这种阶级观念极强的印度,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要完成改变家庭的使命,绝不仅仅是努力考上大学这么简单,还要克服自卑和别人的眼光。乔治博士改变了这些孩子和家庭的命运,但是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社会还是很难实现,但希望至少可以唤醒印度*和整个印度社会。

02

最振奋人心的就是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以后能接受他,并坚持做自己,我不知道这些女孩子的内心得多强大才不会产生愧疚和面对自己,我一直挺排斥期待和向别人*自己这种字眼儿,但这部真的会影响到我对这方面的看法,谁能说不是期待让你变得更好更有意义让你变得更充实和与众不同,痛苦对面往往是纯粹的快乐,这点也是确定的吧。还有不要去想着改变一个人这个是谁都无法做到的,就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想法然后顺其自然,复杂的事情总会变得简单。对于他们的办学理念我是很支持的,毕竟是面对现实。所以就会想到那些富有争议的影片里一些好的事情在某个阶段出现问题或者面临破产的时候觉得批判*是不是可以不那么激烈,毕竟电影会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来讲述,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总的来说,希望自己变得客观而不冷漠又富有感情,果真呢我还是纪录片最治愈。其实我一直看一部关于印度男人的生活,客观公正而不是说剪辑的都是恶棍形象的,他们对生活的无奈之类的吧,之前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是没有感情的动物对家人很冷漠,随心所欲的样子。果然啊还是纪录片最治愈,也是我最喜欢的片种。

03

奇葩大会上得知新东方和好未来联手做了一个亿的公益,叫做情系远山,关于这个项目的具体实施现在还查不到太多的信息,听俞敏洪的意思是,请最好的老师根据留守高中生的受教育水平集体讲课,希望能够普遍为他们提高40—50分,提高他们的大学入学率。虽然这并不是留守儿童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但应试教育考上大学是他们提高社会地位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比起香提巴旺的教育来说,情系远山显然受众面更广,表面看上去受益的人更多,但我觉得影响力并不一定比得上香提巴旺。香提巴旺并不仅仅是提高分数进入大学,而是从小就向孩子们灌输了回馈社会,帮助家人的观念,他的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对一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生理、心理状态、品行、观念、家庭,虽然把孩子和他们在家里的生活完全割裂开了,但是在这个世界塑造了完整的人格。即便这样,初入大学的孩子们都会觉得迷茫,不安,落差,更别提情系远山项目只是从应试教育着手。这样的项目并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走出大山的孩子如何适应现代化城市的生活,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如何成为有用的人以及帮助改变更多的人,没有后续的引导这个项目也不过是提高了升学率罢了。做教育当然需要资金支持,但更多的是人,教书的人很重要,育人的人同样重要。

香提巴旺的运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能够进入香提巴旺对于那些原本没有受教育机会而是要在家承担家务琐事,长到刚刚发育的年纪就嫁人甚至嫁给自己的亲人的低种姓“贱民“来说真的可以说是天命之女了。但我觉得不少女孩子工作后会被原生家庭拖累,即使自己已经成为了律师、护士、工程师,但依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家庭贫穷的本质以及家人思想的落后,他们赚的钱可能要拿来做姐妹的嫁妆,养不用出去工作的兄弟。

片中的五个女孩子家庭条件稍微好一点的那个,似乎一直在动摇着要背离香提巴旺教育的初衷,她想追求自己11岁时起的梦想,她想做一个音乐人。直到创始人说出如果孩子们将来只想着物质上的享受而不去帮助别人的话那我的项目就彻底失败了。我才恍然大悟,香提巴旺从来都没有让孩子们做自己,因为低种姓的人还没有权利做自己,他们必须在彻底提升整个种姓的社会地位后,他们的后代才有机会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天命之女的概念不是他们享受了无需担忧的生活和接受了高等的教育,而是她们背负了打破种姓制度这一任务的枷锁。社会制度带来的深深的无力感又一次裹住了我。

04

《天命之女》,在一个种姓制度延续千年的地方,有一个有抱负的老人,他曾经拥有世界五百强公司,为了自己心中最初的信念,他买了掉了自己的公司,投身于改变印度根深蒂固的观念。有时候真的庆幸自己生在了现在的*,不是100年前,也不是在印度这种阶级如此固化的国家,其实人们在出生之初都是平等的,但由于我们出生后被注入的阶级,限制了你的发展,正如记录中的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自己,而是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这也就限制了他们的成长,这是阶级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印度维持这种现状的方式。越来越理解那句玩笑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思考,让我们失去了想象的权利”。但在这其中,有人是有信念的,他想改变这种状况,建立了一所只为最低等级儿童建立的学校香堤巴旺,在这里的孩子是幸运的,他们能接受最开放的教育,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我在*不会看到的教学模式,他们教给学生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的教育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不停的忙碌,却不知道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更好的生活吗,我们真的这样就满足了吗,还是这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追求的是什么。在香堤巴旺有自己的信仰,他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们是为了他们的家庭,是为了改变印度这种制度,结合自己不同的现状,他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在工作之前都经历很多,我觉得这部纪录片也像一部长篇小说,命运的挣脱与顺从,两个地方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他们真的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人生导师,这是现在的我们所不具备的,*的思想教育还需要大大的加强啊,摆脱形式,更好的引导学生们。

第3篇:纪录片home观后感

纪录片home观后感

[摘要]很多人推荐<家园>(home),并形容其为[唯美"[震撼"[或许是纪录片拍摄的极限",将信将疑,找了个带中英文字幕的down下来一看,果然被雷倒了:首先是构图,每一幅图都是精品;其次是配音,英文发音特别纯正浑厚;第三是配乐,女高音直达灵魂的深处。另外,本片以地球的发展史为主线,脉络清晰,从四十亿年前地球也即太阳系的诞生说起,一直谈到近20万年人类的诞生,继承了地球40亿年的丰富遗产,却在最近的50年内让地球失去了它精妙的平衡;本片解说词切中要害,饱含对地球的热爱以及地球遭受破坏的感伤。影片最后介绍了一些*及非*组织在环保方面的举措。放在家里52寸的液晶电视上观看效果很好。其中有说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带已经遭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永久冻土已经不再[永久",而且,冻土下面的甲*正在并即将大量释放,而甲*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整个地球处在一个临界状态,人类正在遭遇一个不可知的未来。热爱地球,关注环保,要悲观已经太晚,行动起来,从素食、节俭开始!(想想52寸的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都是不环保的呀l)

[关键词]环保、家园、生态、资源、地球

[正文]所有画面都是航拍的,让我以从未有过的角度注视地球:从两极到喜马拉雅,从亚马逊热带雨林到格陵兰茫茫*原,从城市森林到戈壁沙漠;犹如魔法球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温泉、恍如外星的大峡谷、宝石花纹般的大堡礁„„一系列波澜壮阔自然景观让人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完美设计。航拍下,万里长城、上海摩天大楼、我居住的深圳、曾经到过的印度乌代浦尔的[湖中宫殿",这些熟悉的景象,在全新的视角下带来了震撼的感受。

震撼的,更多来自于看到人类对地球制造的巨大伤痕:海地只有2%面积覆盖着树木的光秃秃山头、马达加斯加山坡上被雨水侵蚀得满目疮痍的深坑、只剩下20%*川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这一切,触目惊心!是否此前看到的美景有一天也会沦落至此?!

(中文译名:家园 / 地球很美有赖你 / 卢贝松之抢救地球)是一部法国制作的非盈利影片,于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首播,并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影、电视、dvd和互联网同步公映发行。而我刚好碰上了明珠台在*地区的电视首播。

的导演是著名法国摄影师、生态学家、环境保护者yann arthus-bertrand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yann arthus-bertrand专门从事空中摄影已超过30年,极具声望。他的空中摄影作品集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售量超过3百万册;同名的免费摄影展在全球110个城市展出,观众达1。2亿人次。而便是yann arthus-bertrand 30年空中摄影和环保工作的一次动态精华荟萃。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 ( luc besson, <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导演) 则担任的制片。

整部影片拍摄时间跨度18个月(在上海的镜头中可以看到建设中和完成后的

让影片增*不少的电影配乐,是由法国著名作曲家armand amar创作,并由布达佩斯

交响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演绎。影片音乐中融汇了蒙古、亚美尼亚、伊朗等国的吟唱和器乐,使影片犹如冥想般舒缓又带着淡淡的哀伤,以另一种方式,传达了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

我们居住的这个蓝*星球已经存在了45亿年,她孕育出来的万千物种长期一直相互依存。但只有20万年历史的人类,却快速掌控了这个星球并为所欲为,过度索取资源,打破了亿万年来的固有生态平衡。在里面,我们了解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全球一半的谷物用于饲养提供肉类的牲口,生产1公斤牛肉就需要消耗1万3千升的水;为了生产纸浆而砍伐原始森林大量种植桉树,生物的多样*被人为破坏,快速生长的桉树,抽干了地下的水分,快速消耗地球的资源。 过去50年,人类对地球的改变,比前面20万年还要多,令这个美丽的蓝星球千疮百孔:大河断流,资源枯竭;*川*冠快速减少,气温上升,气候反常;森林消失,物种灭绝。。。。。。

* 每年有1300万公顷的林地给毁灭

* 1/4的哺乳动物、1/8的鸟类、1/3的两栖动物濒临绝种,生物品种的死亡率快于自然速度1000倍

* 75%的渔产品已耗尽或面临耗尽

* 过去15年的平均温度是有纪录以来的最高

* *冠的厚度40年来减少了40%

* 到2050年,可能导致多达2亿的气候难民

长此以往,电影里面,整个地球变成垃圾场的命运将不再是科幻情节,也不再遥远,但人类有能力整体移居外星球的日子还遥遥无期,人类正在毁灭自己唯一的家园!

人类早已是地球的统治者,但不能再充当肆意妄为、目光短浅的*者,而应该作为地球的管理者,用智慧的远见,与其他所有物种去共同分享、去挽救去持续保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欣慰的是,许多国家、许多人已经在行动:以取之不尽的太阳能、风能替代不可再生的石油、煤炭;重植林木,建立起更多的自然保护区;有节制可持续再生地伐木和捕鱼;减少使用、替代、再用、循环、回收,做一个负责任的消费者„„

正如影片最后所传达的信息:[现在已不再是悲观的时候,让我们立即联手,重要的不是我们失去了什么,而是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是继续破坏直至毁灭还是行动起来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第4篇:《home》纪录片观后感

观后感

是一部关于世界环境的纪录片,拍摄者是扬-阿尔蒂斯-贝特朗,他准备了15年,拍摄了18个月,穿越了54个国家,拍摄了120个景点,<家园>就这样诞生了。这部纪录片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一个字,美!河流、森林、山川、天空、草地。。。。。。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深深的为我们的地球感到自豪、开心。这部本该是让我们愤慨起来保护地球的纪录片,却让我们深深的从内心为自己的不好行为感到耻辱!我们的家园难道不应该是这样的吗?湛蓝的天空飞着各式各样的鸟儿,嫩绿的草地跑着可爱的家禽,广阔的森林持久的为我们提供氧气,皑皑的山川屹立不倒,无垠的平原任我们策马奔腾。。。。。。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抬头看天空,你看不到蓝蓝的天空,只有[乌云"。雾霾随时都在包围我们,连呼吸、生存都成了问题,何来美丽的家园呢?

在这部影片里,我不仅感受到了摄影师对地球家园现状的不安及深切怜爱之情,还感受到了他那如天地般博大与宽广的胸怀。本来应该是一部充斥着批判和控诉的片子,但他却表现得异常冷静与平和,没有感

情的发泄,没有絮絮叨叨,有的只是陈列在我们眼前的真实画面和真实数据。电影展示了许多美景,如广阔的森林,无垠的平原,崎岖的山地,白茫茫的*川,和汹涌的瀑布(瀑布是在伊瓜苏瀑布拍的,非常壮观)。说句实话,我以前从没想象过地球原来是这么的美。可能是在城市憋得久了,只知道城市中的钢筋水泥。原来大自然是这么的美丽。可是,由于人类不断的破坏,大自然的美丽正在褪去。电影很直白地表现着自然被污浊的迹象。如乞力马扎罗山*川缩减,南极*原逐渐瓦解,大海上全是破碎的浮*。而工厂那些巨大的烟囱则不断吐出污浊的烟气,释放在空中,是这么的触目惊心! 工业*开始后人类发展发展的步伐也是越来越快,各个国家都在为自身的发展不断地索取资源,城市的扩张也是越来越快,于是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快,矿产的挖掘也是越来越快,树木倒下的也越来越多,而生物的死亡甚至灭绝,也是越来越快„„自然已失去了她美丽的面貌。河流在断流,死海的海岸线又向后延伸;*川在溶解,喜马拉雅山的*川也已支撑不住;树木在倒下,亚马逊丛林的百年古木正被推土机推倒„„时至今日,多少资源以被我们浪费,地球又还有哪些地方还没遭到人类的毒手!其实环境的污染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污染,也有人文环境的污染,电影不仅仅展示了自然被

污染,同时还展示了一些贫民区的情景,一样让人震撼与深思!拥挤的房屋,贫瘠的土地。"10亿人在饱受饥饿"看来不假。由于世界不停的发展,发展*家一味的求经济的发展,结果城市化是上去了,却是另类城市化。交通拥挤,贫民区依然破烂不堪。到处有人因为饮水肮脏和食物缺乏而死,而世界上也有人在浪费水,在浪费食物。 很多人都把这一现象归咎为人类发展的必要*,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之天*的看法虽则荒谬,却因其强大的实利价值而为众多世人固守。其实,即便是眼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亦已饱受环境污染之苦。人们正在承受各种各样古怪疾病的折磨,这并不以富裕与贫困为界线。何况,任何稍有理*的人都会承认,一个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即使只为自己的后人考虑,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所谓生活质量而让后人们承受那污秽的水质、污浊的空气,以及因日益提升的海平面而不得不做[气候移民"。人们恢复理*,以头脑思考、而不再以感官思考,是时候了!自己的家园受了伤害如果还不去拯救,那么我们也都不配生活在地球上,那你只能承受自己的恶果,是生还是灭是由你自己掌控的!

每到这时候人类总是还抱着一份侥幸的心理:反正我又活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以后的事情我也参与不了,

现在该怎样就怎样吧,这便是最愚蠢、最自私的想法!我们关注环境不仅仅是为了当下我们自己的生存,更多的还是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传承我们的文化,这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生命都是相关联的"。一切都是联系的,对于*人来说,这些道理老祖宗早就都说过了。维持自然的均衡,才是人类发展的道路。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这部影片给大家一些震撼,少一点套路,多一些真诚,多一些思考。

第5篇:纪录片《纪律重于生命》观后感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老师带我们去远程教育室看纪录片《纪律重于生命》。看完之后,邱少云那种坚强不屈的意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纪录片主要讲了他的哥哥邱少东对弟弟邱少云小时候及牺牲时的回忆。在整个潜伏部队都潜伏在山坳里后,敌人了发觉阵地前沿不太安全,就放起了燃烧*来。可恶的火不幸爬到了邱少云身上,烈火足足烧了半个多钟头,他也没发出一声呻吟,也没挪动一寸地方。多么坚强的战士,多么伟大的人,就这样牺牲了!

邱少云,您是多么好的战士啊!祖国为有您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为有您这样的好榜样感到成分荣幸。可是,您却永远地走了。您好似钢铁,您好如巨石,您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间。您的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可我在家像个小公主一样,如果汤溅到我的手上,脸上一丁点儿,我就会叫个不停,不知所措,难以忍受。体育课上,运动量稍大一点儿,我就叫苦叫累,不能坚持;劳动时,由于怕重,有时会在一旁偷懒……与邱少云叔叔相比风真是惭愧,以后我一定要克服困难,为班级争光,让自己当上真正的生活主人。

《纪律重于生命》,像明灯,像丰碑,在我心头闪烁;像战鼓,像*号,在我耳边回荡;你多彩的阳光,伴我踏向繁花似锦的前程。

刘慧玲指导教师刘武萌

第6篇: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作文

篇一: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作文

最近*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

笔者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也许,纪录片《镜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总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诚的去和他去沟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这些始终是片面的猜测。

孩子也认为家长过于意识强加,让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买的东西回家就被家长丢掉,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他们否决。

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得到家长的爱,但是家长的错爱往往造就了这些“问题”孩子。

篇二:纪录片《镜子》观后感作文

14岁的泽清外公外婆是大学教授,妈妈是学医的有留学经历,爸爸是事业单位,本科毕业,这样的几乎的顶级配置的高知家庭,泽清说,我来是因为有跟踪报道,因为这样有存在感;我来是因为这里有家长课堂,我觉得他们才是要呆81天的人,我只需要呆6天就可以了,我为他们付出了这么多。

泽清的爸爸说:这个家庭需要改变,但我觉得我不需要改变,至少不用改变很多。

家明的爸爸不想去家长课堂时说,公司领导安排的事情要做啊,很多人在等着我面试呢!你们谁会同意让孩子不上学去当背包客,难道让我放弃他不管他的学习么?

妈妈说,我觉得江校长说的儿子的关键在家长课堂上,我觉得太夸张了,没有那么多。

心理咨询师李老师说:“我们做律师需要执照,开车需要考驾照,可是我们做父母却不需要,但这是我们要做一辈子的职业,父母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也需要学习。”

那么需要学习的是什么呢?

1.尊重个体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因为他们除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他们自己,要象尊重你的朋友一样尊重他们,包括尊重他们的感觉。

2.正确表达爱

当江老师带着两个教官去接家明的时候,大家看到一个细节,家明在家里声嘶力竭的喊着“让我见他们!让我见我爸妈!”,而门外的父母拿掉眼镜趴在墙边掉眼泪。

他们不爱对方么?爱,只是用这样扭曲的形式表达出来了,反*回去让他们自己也难受。爱的正确表达,就是带着爱一点点的放手,让孩子在引导而非控制的环境下寻找自己的人生。

3.纠正行为前先连接感情

邻居有个老太太想要老头名下的房子,未果,这个老太太天天有一空就坐在窗户前大骂老头子,几乎没有间断过,左邻右里不甚其烦。大家觉得这个挨了骂的老头子会开开心心的把房子给老太太么?你自己会对批评你的领导说:领导你批评的太对了,我真是等不及要照你的话去做了,你对我太有帮助了”你不会的,所以也不要指望你的孩子会在被批评指责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去改正错误。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相信他们,要和他们做朋友。

4.请把指责变成鼓励,把命令变成启发式提问

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用脑子想问题解决问题,哪怕问题并没有解决甚至更糟,要给孩子从错误中学习的好机会。

5.言传身教

家庭环境是竞争的还是友好的,取决于父母。孩子从一出生就通过观察在学习处理关系,看到父母总是指责对方他学到的是什么?所以一个问题学生背后,肯定是一个有问题的家庭,至少是有问题的父母。

央视纪录片《镜子》观后感:“nt”,想说爱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前几天听了一个英国心理学家的讲五岁以下孩子的心智化发展的讲座中就明确提出,父母要有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安全的个体,并且在孩子的不同阶段展阶段,用不同的方式来爱他们。你爱你的孩子,毋庸置疑,但爱的方式并不是孩子所接受的。

12岁的小姑娘彤彤说:“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人,我们不是感染了病毒,我们是有了自己的感觉。”

感觉是什么?感觉通常是一个形容词,表达内心感受的,高兴,兴奋,难过,沮丧,厌倦,失望,喜悦。

请从接纳孩子的喜怒哀乐开始吧。

煽情的眼泪流过了,懊恼也悔恨过了,现实是81+6天以后的现实如何?张同学回到家里参加高考了,但放弃录取正在准备今年的高考;泽清继续不上学,父亲上了央视的另一档节目寻求帮助;家明养了一条狗也不管了,继续打游戏,最终还是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背包客生活,但他的父亲感到生活没有乐趣,妈妈说要离婚。。。

生活还在原来的轨道上前进着,那些曾经的81+6天,也只能只是曾经。。。“nt”好象也有用,但我怎么对他爱不起来。

总是想到最初的孩子的叫嚣,哭泣,那被束缚在小人儿身上的对自由的向往,听着<私奔>

把青春献给身后那座辉煌的都市

为了这个美梦我们付出着代价

把爱情留给我身边最真心的姑娘

你陪我歌唱你陪我流浪

陪我两败俱伤

一直到现在才突然明白

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

在欲望的城市里,我们是孩子最后的依靠

做一首洁白如喜乐的光芒,将孩子的心照亮,让他们看到希望

希望是什么?是此刻就开始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