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对话、椅子、现在、旁边、生气、爱护、木料、容易、工夫”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用“爱护”写一句话。
4、能分角*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段中桌子说的话。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会说话,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桌子椅子却说起话来了。
出示课题:9桌椅的对话说话和对话有什么不同?(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课文中是谁和谁在谈话?学习“椅”,备实物区别凳子和椅子,说说“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1、桌子椅子为什么事情说起话来?
2、它们说了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组交流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生字。(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助识记生字。)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叹(tan)坏(huai)疼(teng)
重点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试读课文。(分段读)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2、看插图1: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谁能看着图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他心里怎么想?
谁能连起来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和想法?
3、谁来读读这段课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语气读出来。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怎样一张椅子,难怪这张椅子要叹气了,它是怎么嘛气的,谁来试试。
5、齐读第一段。
五、巩固字词。
六、书写指导。
椅、接、腿、护:左窄右宽
第:重点指导“弓”的位置。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看图,朗读课文,理解2——6段课文,懂得桌椅来之不易。
3、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板书生字“第”说说有几笔,“腿”说说是什么结构,为什么用月字旁。
3、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齐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读一读,第3句跟1、2两句比较,省去了什么,为什么要省去?其它还有什么也起了变化?(第1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齐读合并后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2——4段。
1、椅子为什么要叹气呢?出示句子,怎样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桌椅为什么事而说起话来?
3、丁丁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4、桌椅对丁丁的行为满意吗,你从图上哪儿看出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桌椅的对话?(批评、埋怨)
6、分角*朗读2——4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段。
1、旁边的桌椅听了后怎弱,齐读第五段。
2、旁边的桌椅为什么都很生气?(引导学生看插图1,连起来说说桌椅被丁丁损坏的样子。)
他们怎样说?自由读一张桌子说的话,思考:这张桌子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3、他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小主人的?一位学生读第1句,理解“这样”指什么?这些小朋友为什么都很爱护桌椅?齐读第2句。
4、看插图2,谁能看着四幅图说说工人叔叔做成桌椅怎样的不容易?
(1)工人叔叔在森林里锯树。
(2)把木头运到工厂,工人叔叔把圆木锯成木料。
(3)工人叔叔用木料做成一张张桌子。
(4)工人阿姨把桌椅漆得油亮。
工人叔叔从锯大树到做成桌椅,要花很多时间,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工夫)
5、朗读指导。(用赞美和夸奖的语气)
6、一张桌子说了两句话,第1句夸奖了小主人很爱护桌椅。第2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爱护桌椅,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自由准备;个别试背;齐背)
四、学习第六段。
1、听了桌椅的对话,丁丁怎么样?齐读最后一段。
2、丁丁为什么低下头,脸也红了?
3、丁丁以后会怎样做?
4、你认为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损坏桌椅是不对的,但能改正还是个好孩子。)
5、朗读全文。
6、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练习。
2、朗读,背诵课文,总结全文,懂得要爱护桌椅,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口头组词。
护:爱护、保护、护士、
坏:破坏、损坏、坏蛋、坏事
料:木料、材料、颜料、资料、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4、进一步理解词义。
对话:怎样叫对话?课文中是谁和谁在对话?
工夫:这道题我花很多工夫才想出来。喧里的工夫指什么?你能用工夫说一句话吗?
二、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1、齐读第一段,读出奇怪的语气。
2、读桌椅的对话,读出批评、埋怨的语气。
3、读旁边的桌椅的话,读出夸奖、赞扬的语气。
4、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丁丁知错的语气。
三、分角*朗读课文。
四、熟练背诵一张桌子说的话。
五、总结全文,指导行为。
1、说说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做才是爱护桌椅呢?你是怎样对待桌椅的?
3、我们不仅要爱护课桌椅,还应该爱护哪些公物,怎样爱护?
4、指导用爱护写一句话。
5、课堂作业6,看图说说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六、课外作业。
做一做:给桌椅洗个脸。
比一比:谁的桌椅保护得好,定期进行评比,给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红花。
二年级语文教案2
一、看拼音写词语,再用“—”画出整体认读音节。(11分)
chuāng(窗) lián(帘) lí(篱) ba(爸) jiǎo(脚) huá(花) cán(餐) kù(裤) dǒu(豆) qiào(巧) (窗-) (帘-) (篱-) (爸) (脚) (花) (餐) (裤) (豆) (巧)
pú(葡) tao(萄) cí(词) xiáng(香) hú(湖) dié(蝶) huán(环) rào(绕) xī(息) shēng(声) (葡-) (萄-) (词) (香) (湖) (蝶) (环) (绕) (息) (声)
二、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12分)
钉(dīng) 钉子、钉钉子 模(mó) 模样、模具 种(zhǒng) 种子、种植 都(dōu) 都市、都心 假(jiǎ) 假期、假装 重(chóng, zhòng) 重视、重量
三、照样子,写字再组词。(10分)
青(qīng) 请(请柬)、青年、青春 马(mǎ) 马匹、马车、马上 见(jiàn) 见面、见识、见解 清(qīng) 清晨、清凉、清晰 交(jiāo) 交流、交响乐、交通 西(xī) 西方、西瓜、西服 斗(dǒu) 斗争、斗志、斗篷
四、辨字组词。(12分)
湖(hú) 湖水、湖畔、湖泊 慢(màn) 慢慢、慢*、慢跑 傍(bàng) 傍晚、傍边、傍人门 练(liàn) 练习、练手、练字 糊(hū) 糊涂、糊口、糊里糊涂 漫(màn) 漫画、漫步、漫天 膀(bǎng) 膀大腰圆、膀子、膀胱 炼(liàn) 炼钢、炼油、炼丹 谈(tán) 谈话、谈心、谈及 飘(piāo) 飘动、飘零、飘扬 浇(jiāo) 浇水、浇灌、浇铸 绵(mián) 绵软、绵长、绵羊
五、用偏旁组字,再组词。(9分)
禾(hé) 禾谷、禾苗、禾场 亻(rén) 人口、优秀、休息 虫(chóng) 虫子、虫鸣、虫害 口(kǒu) 口罩、口音、口袋 土(tǔ) 土壤、土地、土豆 彳(chì) 彳亍、彳式、彳道 六、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一(朵)明月 一(根)桃树 一(簇)鲜花 一(块)石头 一(把)别针 一(张)椅子 一份(文件) 一幅(画) 一辆(车)
七、按要求填表。(10分)
字 音节 笔画数 第五笔名称 组词 窗 chuāng 12 横折弯钩 窗户、窗帘、窗台 帘 lián 11 竖钩 帘子、窗帘、帘幕 篱 lí 15 竖折钩 篱笆、篱落、篱墙 爸 bà 8 横折 爸爸、爸妈、老爸 脚 jiǎo 11 横折 脚步、脚印、脚趾 花 huā 10 横折钩 花朵、花园、花瓶 餐 cān 8 横折 用餐、餐馆、晚餐 裤 kù 11 横折 裤子、短裤、牛仔裤 豆 dòu 7 点 豆腐、豆类、豆浆 巧 qiǎo 7 横折 巧克力、巧妙、巧言令*
二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用流利、正确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并正确书写生字,了解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及其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并书写生字。 难点:深入理解华罗庚的人物形象及其对数学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出示华罗庚的照片,让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他的背景和成就。
引导学生探索华罗庚在数学上的成就,并展示其童年生活背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相互请教或使用字典。
学生在小组间相互检查识字情况,确保整体课文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词汇,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朗读能力。
设计识字游戏,增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课时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并准备分享对华罗庚人物形象的看法。
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
全班展开讨论,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并用课文中的例证支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化的朗读,深入探讨华罗庚的人物特征,并帮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支持观点的具体内容。
学生分享关于华罗庚的相关故事,例如他的童年经历或数学研究的逸事。
整个班级交流分享听后的感受和启发,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情感认知。
(五)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学生圈划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学生自主选择使用注音、分析字形、寻找形近字或构造句子的方式来巩固生字的记忆。
学生讨论如何写出漂亮的汉字,特别关注难点字如“喜”、“杂”、“社”。
(六)课外阅读
学生被鼓励阅读关于华罗庚的相关故事或文章,进一步了解他的人生和成就。
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华罗庚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不仅掌握课文的语言要素,还能深入了解华罗庚这一历史人物,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二年级语文教案4
这篇教案设计完整,思路清晰,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互动和体验
1. 丰富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现教案的导入环节以检查作业和解释题目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可以考虑采用更丰富的形式,例如:
播放歌曲或视频: 播放与春天或柳树相关的歌曲或视频,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 创设与春天或柳树相关的情境,例如模拟春游,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春天的气息,并引出柳树这一意象。
游戏互动: 设计与春天或柳树相关的游戏,例如猜谜语、诗词接龙等,调动学生的积极*。
2. 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歌韵律美
现教案在朗读指导方面较为简单,可以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朗读,例如:
范读示范: 教师进行范读,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示范,并讲解朗读技巧。
分角*朗读: 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诗人和路人等角*,进行角*扮演朗读,更生动地体会诗歌情感。
配乐朗读: 播放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增强诗歌的韵律美感。
3. 深入挖掘诗歌内涵,提升思维能力
现教案对诗歌内涵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例如:
分析比喻修辞: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碧玉妆”“绿丝绦”等比喻修辞的妙处,体会诗人是如何将抽象的春天形象化、具体化的。
体会诗人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并思考诗人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搜集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诗人对春天不同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4. 注重语言积累,提高表达能力
现教案在语言积累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
摘抄优美词句: 引导学生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并进行赏析,积累语言素材。
仿写练习: 引导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进行仿写练习,例如描写其他景物或季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 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现教案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背诵和书写为主,可以更加多元化,例如: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
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朗读、背诵、仿写等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引导学生进行改进。
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 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现教案可以考虑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例如:
多媒体课件: 制作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加深理解。
网络平台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资源,例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这篇教案是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以上改进,可以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互动和体验,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能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