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选取孩子感兴趣的对象,又遵循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同样能在中班很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班教学科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针对《纲要》提出的:“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这节课我取材是幼儿身边较熟悉的东西,来进行了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探索身边的科学,感知沉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尝试用简单的标记符号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在这个活动中培养他们从小爱观察和发现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日常生活中都能接触到的:泡沫、树叶、塑料玩具、石子、硬币、玻璃球、瓶盖、塑料瓶、记录表、笔等实验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测、动手*作、大胆尝试、观察、探索、实践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学会做简单的记录。
我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让幼儿先猜一猜,然后让幼儿亲自动手*作,亲自动手记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物体是沉在水里的。最后环节:探索改变物体的沉浮。我通过出示两块橡皮泥以做小魔术的形式示范*作给幼儿看,让幼儿认识、简单的理解两个形状相同的橡皮泥在的改变形状(面积)它就能浮也能沉。然后提出新的问题:如何把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让它也沉在水底下呢?让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尝试、探索。
幼儿对这次活动至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但有些细节还是有些不足的地方,例如:
展示的大图表字体颜*应鲜艳一些(课后老师们给的建议),图表是稍微小了些,设计的表格应该再大一些,也就不至于粘贴‘↑↓’两个标记符号看上去有些拥挤、影响美观。幼儿在实验*作中,因为孩子很好奇,看到水又格外地兴奋,(尽管实验之前我有强调要求动作要轻轻的、以免弄湿桌子、衣服)可小朋友*作后桌上还是难免会有水,记录的时候很多记录卡就被弄的湿嗒嗒的,有些符号也模糊了,这样也影响了记录卡的效果。有的小朋友跑到我身边说他的记录表弄湿了,我只能安慰说没关系、小心一点!纪律难于控制,有点混乱,这一点上也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但值得欣喜的是幼儿在观察物体的同时边动手记录的积极*还是挺高涨的,也能够清楚的掌握了记录的方法。
因为好多记录表都弄湿了一半,看上去有些狼乱不堪。(出乎我意料)所以请幼儿上来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这个环节上我没有把幼儿的记录表一一展示出来,好让幼儿们做比较,(这点评课的老师们也给我指点出来了),这些细节问题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逐渐去完善。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每一个环节设计的细致*,把孩子作为主题,并及时引导孩子加以推敲,因此我还要继续努力为以后教学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春天来了,在我们幼儿园里那些非常美丽的树,都发芽长叶子了,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常常会跑到树旁边玩。孩子们都很渴望走进大自然,今天我们就开展了“我的树朋友”的活动,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了他的树朋友,表示要好好爱惜它。
活动开始,我让小朋友带着问题去寻找观察自己喜欢的树朋友,他们非常开心来到户外寻找自己喜欢的树,观察自己树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找这棵树做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在交流你是怎样和这棵树做朋友时,有的小朋友抱着树不放,有的小朋友在摇树,可能他认为这是在表示自己对小树的友谊。在讨论中,有的小朋友说摇小树,小树会死掉的,所以要换个方式。有的幼儿说用脸颊贴一贴树皮,有的幼儿说抱抱树干感觉树有多粗细,还有的说闻一闻树清香的味道等等,他们都在用各种方法探索着自己的树朋友,非常的开心。
中班小朋友有很强的好奇心,我的树朋友让幼儿对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是活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看一看你的树朋友身上的叶子都是什么样子的?树会呼吸吗?引导幼儿说说树吸的是废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呼出的是氧气,是空气清洁工,让幼儿从树的多种功能特*方面让他们充分进行经验交流,达到幼儿喜欢树和树做朋友的目的。
我们人有嘴,有耳,有鼻,那树呢?把树拟人化,引起了幼儿的兴趣。结合问题拓展幼儿的思路,让幼儿了解了更多树的知识,开阔幼儿的思维。讨论树会唱歌吗?树爱吃什么时,有的小朋友会说喜欢吃苹果。因为这个小朋友他很喜欢吃苹果。他认为树朋友也会喜欢吃苹果。小年龄的幼儿对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不能非常清楚的区分。幼儿说得最多的是水,然后我引导他们知道除了水,树还爱吃空气和阳光。
那我们怎样和树交朋友?这时幼儿说给它浇水,施肥。于是我发动幼儿拿自己的茶杯来,接点水去给树朋友浇浇水,这个环节,幼儿最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拿着水杯,找到自己的树朋友,给这棵树浇水,和这棵树说说话,抱抱这棵树,有的边浇水边给树朋友唱歌呢。他们说,每天都要来看望自己的树朋友。
通过这个活动小朋友有了爱护树朋友的意识,在观察树朋友样子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与探索能力。这节课的教具很简单就是树,不需要老师准备太多,老师只需要准备几个问题一节丰富的活动就产生了。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课堂与教具,如:风、水、雨、电等自然等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都会给小朋友带来无限的快乐和知识。
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还为树朋友做了*,激发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幼儿知道不仅要爱护自己也要爱护身边的事物,树也是有情感的,我们要爱护这些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们。
科学教学反思2
今天的学习让我深受启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强调结论,忽略探索的过程,也不能过分依赖简单应用的机械*作,而应该重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技巧。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努力贯彻这一理念。例如,每当进行学生实验时,我总是安排分批次,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实践,以提升他们的探究精神。我鼓励学生通过推导等方式自主探索和理解知识,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发现和掌握新知识的乐趣。
今天的学习内容涉及到许多科学探究的议题,这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把课本知识作为基础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环境,让他们通过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来获得新的经验和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科学教学反思3
本月,六年级的科学课程完成了第三单元的教学,这一单元共包含8堂课,涵盖了多个有关天文学的主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每堂课的内容及其教学目标。
第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学生通过学习月球的基本情况和运动方式,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制作了个人的月球卡。这一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月球的重要*和基本特征。
第二课《月相变化》,通过绘制月相图,学生观察和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在模拟活动中,他们尝试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并在实地观察中验证他们的理解。
第三课《我们来造“环形山”》,学生通过一个有趣的活动,制作了月球环形山模型,从而深入探讨了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第四课《日食和月食》,引导学生探索日食和月食这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通过运用他们之前学到的天体运动模式知识,学生模拟再现了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增进了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第五课《太阳系》,学生通过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特征,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太阳系模型的建立。这一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了现有的太阳系示意图与他们所建模型之间的差异,增强了他们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第六和第七课《在星空中(一)》和《在星空中(二)》,学生制作了星座模型,理解了星座是由不同距离远近的恒星在天空中形成的视觉构图。通过观察夏季主要星座及其特征,学生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对天文学的兴趣。
第八课《探索宇宙》,学生了解了宇宙的组成、规模和运动变化,以及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史和成就。这一课程激发了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好奇心,并加深了他们对宇宙奥秘的理解。
总体而言,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现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有些活动无法如教材中详细描述的那样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