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通用2篇)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通用2篇)

发布时间:2024-11-28 16:22:36

世界上的节日非常之多,以我国来说,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节日文化是既深厚又丰富的,端午节是我们纪念屈原的节日,龙舟和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嘉兴的端午节,习俗却是有另一番讲究,你对嘉兴端午节习俗有多少了解呢?本期传统节日为你解析。

举办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竞渡之前,参赛船队先要抬着龙头进行神龙祭。然后,将龙头安装在船头,在龙舟上挂上彩灯,抬龙舟下水。由祭司(仪式主持人或现场年龄最长者)用毛笔蘸朱砂,点于龙头上。一声*响,百舸争流,引得两岸欢呼,万人喝彩。饮食习俗。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通用2篇)

一是吃蚕花饭。端午节正是嘉兴春蚕收获的季节,为庆祝蚕花丰收,当天晚上蚕家点烛焚香,供奉鸡、猪头等祭祀蚕神嫘祖,磕拜“蚕花利市”,也有犒劳自己的意思,俗称“吃蚕花饭”。

二是吃“五黄”。即在端午节当天吃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咸鸭蛋)、雄黄酒。三是吃粽子。作为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端午节包粽、吃粽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嘉兴五芳斋粽子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誉。

*习俗。在嘉兴历史上,南湖龙舟竞渡一直是端午节的主要民间赛事。清代着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后,曾分别赋诗《烟雨楼观竞渡》、《五日南湖观竞渡》。

一是家家户户挂菖蒲、大蒜、艾叶。

二是燃熏苍术、白芷。

三是用雄黄在小孩额头上写154“王”字,身上佩香囊。旧时新丰、净相乡一带,农家有以砖测午(在院子当中竖砖一块,当看不到砖影时即为正午)的习俗,并在此日熏黄烟(用硫磺、雄黄等物)驱虫。

四是妇女用丝绸制成小人、老虎、蜈蚣、蛇等形状的发饰,插在头上,谓之“健符”,以辟邪健身。

五是在堂上悬挂钟馗、关帝像除邪;市面上敲锣打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舞驱邪,祈求平安。

嘉兴素以“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着称,又是最早和最主要的端午竞渡文化区,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和吴越文化的深厚积淀,为嘉兴端午习俗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嘉兴端午习俗历史悠久,节日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方特*浓郁。嘉兴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兴端午节的风俗2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当夏日的风薰得路人醉时,端午就要来了。在很多地方,端午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那你知道嘉兴端午的习俗吗?以下是嘉兴端午节的风俗,欢迎阅读。

吃的节奏

1吃粽子

2吃五黄

端午节时,嘉兴人的餐桌上必须有五个“黄”:(雄)黄酒、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中医认为,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吃“五黄”抑制霉运、提升精力。

3吃五白

所谓“五白”,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茭白。端午食“五黄”与“五白”,皆是为了清热降火,健脾和胃,祛五毒,增强自身的“精、气、神、血”。

4吃煨蛋

在桐乡石门,小孩端午要吃煨蛋。午时一到,在瓦盆里放进干燥的蚕豆壳,点燃后,马上放一把蚊子草、蛤蟆草、菖蒲草盖在上面,让火熄灭而生烟。再取一个青壳鸭蛋,在蛋的一头敲一个小小孔,塞进一只蜘蛛,并把蛋孔封住,放入瓦盆中间煨烧。蛋煨熟后,取蛋内的蜘蛛给小孩吃。据说,煨蛋可以驱毒,食后夏天不生痱子和疥疮。

5吃荔枝和枇杷

做什么

1赛龙舟

2踏白船比赛

3悬艾叶菖蒲

家家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穿什么

1佩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也叫荷包,内装有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研制的细末,如:苍山、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兰、香附、薄荷、香橼、辛夷、艾叶,另加*片,还可以适当加入苏和香、益智仁、高良姜、陈皮、零陵香等*材,以此提神。

2穿老虎鞋五毒服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民间才有种种求平安的习俗。而小孩抵抗力差,需要得到特殊保护,老虎作为古代的神兽,过端午穿老虎鞋、五毒服、额头画“王”字,有辟邪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