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精神及其得失

发布时间:2023-07-25 00:46:14

先秦儒家在义与利的价值关系中是主张以“义”为重的,但并没有将义与利绝对对立起来,只不过是主张人们对利的追求应当以“义”为指导,强调“义”对“利”的必要制衡。更为重要的是,“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是维护人的尊严与崇高之必需。先秦儒家批判利欲的主要锋芒是指向唯利是图和为政贪暴的。先秦儒家对每个主体都循义而行、*有序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对重义尚德的崇高人格的追求,都有着普遍的、恒常的价值和意义。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精神及其得失

看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精神及其得失还看了:
  •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义、利是*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对范畴,也是先秦儒家所讨论的一个话题.从人*的角度来了解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可以得见先秦儒家已意识到人是义与利的综合体,义与利皆内在于人*之中.他们不否认人对感*物质生活的追逐,但认为对义的追求相对于对利的追求...

  • 再谈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孔孟的"德治"思想主要包涵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指当政者的施政措施要体现"保民"、"爱民"、"富民"、"教民"等原则,反对*和恐怖.其二,也是最关键之处,是指当政者的德*决定国家的治乱之道.至于君王以法圣贤为名,立一道德标准,推行于民众,以...

  • 儒家义利观的现实启迪

    一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关于义利问题多有论述且影响深远.孔子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左传·成公二年>)因此,孔子主张见到利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是否合乎义,要做到"见利思义",如果符合义,那就可以获取,"...

  • 传统儒家义利观考辨

    "义"在传统儒家思想中极为重要,位居"仁"之次,其解甚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一为本体之"义",二为义理之"义",三为适宜之"义".在*思想史上,却忽略了其间的差别,并将"义"与"利"绝对地对立开来,从而导致对传统儒家义利观认识的偏...

  • 先秦儒家礼学的演变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标举道德旗帜,试图以此恢复三代之礼的权威,从而开启了先秦儒家礼学.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归宿,以道德自觉为礼的存在前提,有德礼并重,合德礼于一体的倾向.孔子之后,孟子抓住"仁",且以德改造礼,使礼由强制*的社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