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边塞诗词

发布时间:2023-04-14 15:10:46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昌龄的边塞诗词更是其中的经典。

1、《从*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从*行·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从*行·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4、《从*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从*行·其五》

大漠风尘日*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6、《从*行·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7、《从*行·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8、《塞下曲·其一》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9、《塞下曲·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0、《塞下曲·其三》

奉诏甘泉宫,总征天下兵。

朝廷备礼出,郡国豫郊迎。

纷纷几万人,去者无全生。

臣愿节宫厩,分以赐边城

11、《塞下曲·其四》

边头何惨惨,已葬霍将*。

部曲皆相吊,燕南代北闻。

功勋多被黜,兵马亦寻分。

更遣黄龙戍,唯当哭塞云。

12、《出塞》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1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山。

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血未干。

拓展阅读:王昌龄简介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王昌龄边塞诗词】相关文章:

1.边塞诗词王昌龄《出塞》

2.边塞诗词

3.王昌龄边塞诗的特*

4.王昌龄有哪些边塞诗

5.论王昌龄边塞诗

6.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哪些

7.王昌龄的边塞诗分享

8.关于王昌龄的边塞诗

看了王昌龄边塞诗词还看了:
  • 王昌龄边塞诗

    1、《从*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2、《从*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3、《从*行·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掩尘骨,莫教...

  • 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受时代精神的感召,投身边塞,寻求功业梦想。一、理想——热血报国、建立功勋王昌龄(约公元690-756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王昌龄的一生,终生也没有做过大官,都是些卑微的官职。这与诗人的才华显然不符,王昌龄以七绝闻...

  • 分析王昌龄之边塞诗

    在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下,诗人由之前的满腔热忱变为冷静理*,于是一首首真实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诞生了。一、理想——热血报国、建立功勋王昌龄(约公元690-756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王昌龄的一生,终生也没有做过大官,都是些卑微的官职。这与...

  • 盛唐边塞诗人“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困于农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宽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

  • 分析王昌龄的边塞诗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受时代精神的感召,投身边塞,寻求功业梦想。一、理想——热血报国、建立功勋王昌龄(约公元690-756年),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王昌龄的一生,终生也没有做过大官,都是些卑微的官职。这与诗人的才华显然不符,王昌龄以七绝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