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邮票中的数学》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21-12-30 20:19:45

教学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知道如何寄信最经济设计邮票的价值

教具学具:

各类邮票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揭示课题

1.观察邮票。

实物投影出示课文中的邮票。

问:你寄过信吗?见过这些邮票吗?

2.说一说。

(1)上面这些都是普通邮票,你还见过哪些邮票?

(2)你知道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交流后,使学生明白普通邮票票面值种类齐全,可适用于各种邮政业务。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新知学习,组织活动

1.出示邮政相关的费用。

业务种类计费

单位资费标准/元

本埠资费外埠资费

信函首重100g内,每重20g

(不足20g按20g计算)0.801.20

续重101~2000g每重100g

(不足100g按100g计算)1.202.00

问:从表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1)不到20g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2.一封45g的信,寄往外地,怎样贴邮票?

(1)学生观察表中数据,计算出所需邮资。

(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想:每重20g,邮资1.20元,40g的信函,邮资是2.40元。不足20g按20g计算,所以45g的信函,寄往外地所需邮资是3.60元。

3.如果邮寄不超过100g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只用80分和1.2元的邮票能满足需要吗?如果不能,请你再设计一张邮票,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1)不超过100g的信函,需要多少资费?

①学生说一说各种可能的资费。

②引导列表描述。

1~20、21~40、41~60、61~80、81~100

本埠

外埠

(2)只用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可支付的资费是多少?

一张:80分1.2元xkb1.com

两张:80分2=1.6元1.22=2.4元0.8+1.2=2.0元

三张:0.83=2.4元

1.23=3.6元

0.82+1.2=2.8元

1.22+0.8=3.2元

(3)你认为可以设计一张多少面值的邮票?

①学生自行设计各种面值的邮票。

②看看多少面值的邮票能满足需要。

4.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的信函的资费,除了80分和1.2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1)先看看从101~400g的信函,有哪些可能的资费。

101~200、201~300、301~400

本埠

外埠

(2)你想设计什么面值的邮票?

①自行设计。

②与同学交流。

(3)你见到你设计的这种面值的邮票吗?

三、巩固提高

小结邮票是有益的爱好,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培养高尚的情*。

看了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邮票中的数学》优秀教案还看了: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教学...

  • 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

    一、目标。1、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1)根据信函发送的地点确定目的地本埠与外埠(2)按照国家规定,根据信函质量确定邮资。2、学会分段式计费方法,会计算水、电费。3、结合实例进行节约水电等思想教育二、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100...

  • 四年级数学下册《邮票的张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得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二、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 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实践课,内容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 六年级数学《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18-119页。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作用。2.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掌握确定邮资的2个因素。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组合意识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