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3-10-12 05:53:15

高中化学说课稿怎么写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学习目标

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

交流讨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粒子存在。有极少部分粒子反*回去,说明运动中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这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因为核很小,所以只有极少数α粒子被反*回去。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问:金属是否带电?构成金属的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原子不带电呢?

思考回答阅读:p67—p68及拓展视野多媒体演示:原子内部结构

交流讨论:原子的结构结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利用模型学习物质结构总结:

盘点收获回忆、总结、发言形成原子的结构练习:看屏幕,做练习学以致用

五、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原子的构成,我主要采用了:阅读前人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分析——提出假设——验*的方法,通过课堂的表现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学生的积极*较高,并且大多数学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但也看出部分学生探究意识还不够,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质》的第一课时。我打算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任务。

一、说我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像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现象。那么,在今天的新课标下师生角*还能是这样吗?不!我认为应该让学生做演员,教师做导演;应该让学生去表演、去体验、去收获;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该不仅仅关注的是自己如何讲好,而更应该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演好!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两点:一是相关的教学内容,即学生要演什么;二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即学生能演什么。三是具体的教法和学法,即学生该怎么演。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到底要演什么?我认为依据有两个,一是课程标准:课标明确指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的主要*质,即构建清晰的金属观;二是本节教材在模块中的功能价值:金属的化学*质差异在必修2构建元素周期律和选修4学习电化学时将得到应用与拓展;而选修6的学习将继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由此我将着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归纳金属*的*质;二是突出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和差异,构建出金属化学*质的认知模型;三是突出提高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这三点均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其中第三点还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

对于本课时来说,学生能演什么呢?我认为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质,代表物铁*质以及金属活动*顺序。同时还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刚刚学习了分类观和氧化还原观。这些都是学生能够表演的基础。尤为难得的是,他们还有着连老师都无法估量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能够自主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归纳出金属*的*质,自主发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和差异,自主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说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基于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即用铁的认知模型同化建构出*的认知模型,用金属的物理*质认知模型去同化建构金属的化学*质认知模型,并让学生在合作和实验探究的氛围中去进行学习。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课前:先将学生分组,学生人人参与,自主分工,使每个学生都能发现和使用自己的潜能。同时下发学案,指导学生复习回顾,明确目标。减少知识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演好。

课中:通过两次使用预测、验*、总结这种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来同化构建*的认知模型、同化构建金属的化学*质认知模型以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根据学生的猎奇心理,播放一段关于钛有超强形状记忆*的视频,从而迅速地把学生带入新课中、进入金属的世界。

其次,进入汇报预测环节:由学生汇报学案中的三个问题。

1.收集观察身边的金属材料并总结出金属物理*质的共*与差异*,引导学生构建出金属物理*质的认知模型,为同化构建金属化学*质认知模型做好了铺垫;

2.用氧化还原观分析铁与氧气、*、盐的反应,引导用新视角看待老问题,发现它们的氧化还原本质,使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3.由生活中的金首饰,引出金属活动*顺序,同时引导学生预测出*的化学*质,并对预测质疑,激发学生实验验*的好奇心。

接着,进入实验验*环节。考虑到*的*质很活泼,我打算增加演示*与盐*反应的实验。通过控制*块的大小和盐*的浓度,使实验产生轻微的*现象,以此验*预测,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而后,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实验指导依次完成*的切割、燃烧、与水、与硫*铜的反应四个实验,并记录现象,汇报结论。汇报中引导学生得出*能与氧气反应,但不同条件产物不同。而*与水反应的现象不易观察全面,但这却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好素材!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做两次*与水反应的实验。第一次不作过多指导,让学生在汇报时自己发现观察的不全面,再鼓励学生重做实验,多角度全面观察,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更使他们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失误不是失败,只有停止思考和观察才是失败。所以我认为在难点的突破上走弯路胜过抄近路,放手让学生经历困惑,苦恼,去收获惊喜与领悟,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是一蹴而就,这种科学探究之乐是建立在苦苦追寻基础之上的。有利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接着,再增加*与硫*铜的反应,让反应结果*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简单的金属置换观,这又有利于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提高。

最后,进入总结提升环节。

一是通过学生所发现的对与错,总结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二是通过学生所同化建构出的认知模型,总结得出结构决定*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实现化学学科内在知识的拓展。

三是通过学生所归纳出金属的化学*质,总结得出金属的还原*本质,以及还原*强弱的差异。

至此教学重点任务得以完成。而有关金属的其他知识以及学生由铝的燃烧实验现象所引发的对金属氧化膜形成速度和致密*差异的思考,将于下节课探究完成。

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猜想、查*,把教学延伸到课后,并辅以适量的课堂反馈,及时发现问题,检验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1.充分采用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使学生由一种旧知识同化构建出另一种新知识,可以实现化学学科知识的不断拓展;

2.充分采用自主实验探究,可以实现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以及实验*作和观察能力的不断提高;

3.充分采用群体合作学习,可以实现学生积极地自我认同并欣赏他人的不断形成。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启发了我的设计感悟,即教师巧导演,学生乐表演,教师喜赞赏,学生乐思考。我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满心喜乐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在探究创新中成长。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请多指教。

谢谢大家!

一、教材分析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介绍金属化合物的主要*质。

本节课的知识是铁的化学*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材从铁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为引入,以及在介绍铁的氧化物时,列举了氧化铁作为涂料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说明了研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意义与价值。在介绍铁的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质时,以实验探究为手段,重点介绍了fe(oh)2的、fe2+的还原*与fe3+的氧化*。

2.教材内容编排注意与第一、二章知识的衔接。

本节课教材内容突出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铁的化合物的主要*质,并且注意与已学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网络:

(1)与"物质分类"知识的衔接。本节对*、铝、铁、铜四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的*质按氧化物、*氧化物和相应盐的顺序编写。同类化合物的*质有许多相似*,这样编排便于从一类化合物的*质中找出共*,形成规律*的知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化合物的认识和推断。例如:碱*氧化物与*反应,碱与*反应,这些通*在教材中都是直接一笔带过,没有安排相应实验来介绍。

(2)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离子反应代表了反应的实质,教材"学与问"栏目中要求学生根据fe(oh)2和fe(oh)3都是不溶*碱,写出它们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以及fe2o3、feo与*的反应、铁盐和亚铁盐*质均以离子方程式书写,充分体现了与"离子反应"知识的衔接。

(3)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衔接。fe3+与fe2+相互转化的实质就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是本节课一个重点内容。教材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引出了fe3+遇到强还原剂、fe2+遇到强氧化剂的变化,正是利用化合价变化来对反应类型进行判断。

3.通过对实验探究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

教材介绍fe(oh)2的制备与*质、fe3+离子检验、fe2+与fe3+相互转化等知识的介绍,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物质*质。做好几个教材安排的几个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氧化物的物理*质。

(2)初步掌握铁的氧化物和铁的*氧化物的化学*质,通过对灰绿*沉淀成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2价铁的化合物易被氧化的*质。

(3)知道溶液中fe3+的检验方法。

(4)知道fe3+与fe2+之间能够相互转化,能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转化发生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会从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的角度研究物质*质的方法。

(2)通过对铁的化合物氧化还原*的预测,初步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研究物质氧化还原*。

(3)通过对铁的化合物实验演示与探究活动,初步学会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化学*质的思路和方法。

(4)通过对"*氧化亚铁"制备实验条件的思考与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2)体验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运用,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1.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金属氧化物、碱、盐)预测物质*质

2.整合实验过程,设计问题情景进行引导、启发式教学

本节课安排了3个实验,*氧化铁与*氧化亚铁的制备、fe3+离子的检验以及fe3+与fe2+的转化。相对而言本节课实验的内容较多,而不管是fe(oh)2的*质或是fe2+与fe3+的转化,均涉及到+2铁元素的还原*这一特点,以及都使用到fe2+溶液。为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把"fe(oh)2的制备与*质实验"、"fe3+离子的检验"和"fe2+与fe3+的转化"三个实验进行整合,同时设计了几个问题情景,以起到优化课堂效率,形成知识系统的作用。同时,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

四、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质,填写以下表格:

【学生实验1】*氧化铁、*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fecl3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新制feso4溶液(在大烧杯加入铁钉与稀硫*反应得到,并保持fe与h2os4反应不断进行,()放在公共*品台上,学生自行取用)。

②先往两支feso4溶液中滴加*氧化*溶液和ks溶液(动作要迅速),观察与记录现象。再往两支fecl3溶液中滴加*氧化*溶液和ks溶液,观察与记录现象。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o4溶液滴加ks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变化?

【师生小结】

1.含fe3+的溶液遇ks溶液变红,fe2+离子没有此现象,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fe3+的存在。

2.含fe2+离子的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与ks溶液会出现红*,*生成了fe3+,由此说明fe2+溶液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fe3+.

3.fe(oh)2为白*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因被氧气氧化会而迅速变成灰绿*,最后变成红褐*的fe(oh)3沉淀。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

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p61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情景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

1.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

2.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么用fe与稀硫*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

3.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已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师生小结】

1.以铁粉为还原剂,可以将fe3+还原为fe2+,此时溶液与ks不变红,说明溶液中已无fe3+离子。加入*水后溶液重新变红,说明前面反应的产物是fe2+,遇到*水后重新被氧化为fe3+.

2.fe与稀硫*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可以防止溶液中的fe2+被空气中的o2氧化。

3.往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振荡试管,一段时间后仍有铁粉过量,说明溶液中已无fe3+(已充分反应)。若反应不充分,滴加ks后溶液会出现红*,不能*fe3+已被铁粉还原。

【问题情景3】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指导,fe2+离子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沉淀?

看了高中化学说课稿一等奖还看了:
  • 高中化学说课稿

    导语: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化学金属*说课稿。欢迎阅读!高中化学金属*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

  • 高中化学说课稿

    以说课的方式教学,同学们更容易接收知识。下面公文站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高中化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参考。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是,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因为概念理论课,既无生动...

  • 高中化学化学键说课稿

    在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各不相同,所以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化学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高中化学化学键说课稿,希望对您有帮助。一、教材分析:1、教...

  • 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中化学必修一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重要化合物》。一、说教材1...

  • 杨氏之子一等奖说课稿

    导语:对《杨氏之子》一文,老师会有怎样精*的说课呢?下面是杨氏之子一等奖说课稿,供各位阅读和参考。《杨氏之子》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第10课《杨氏之子》。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