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反思案例

发布时间:2023-06-09 19:15:15

总觉得语文课上一课时不能体现完整的教学构思。因此这次我选择了人教版的课文作为选学材料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最初选择这篇课文,我是被文章的结尾所震撼,也没考虑太多,看网上对这课的教学设计较少,我就想尝试一下。但真正研究教材时我却发现困难很大,同事们也提醒我这篇课文情感*太强,而所写事离学生生活太远,学生很难产生共鸣。试教下来也的确是这样,目标完全无法达成。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作了调整。总算上完了,比试教时好些,但还有很多困惑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1、对*精神感悟的层次该如何安排?

桥教学反思案例

第一次我是打算给整篇课文,抓住洪水上涨的三个阶段,研读*言行的三个重点句,从*指挥党员将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到不循私情揪出儿子,严格要求党员在危急时刻要将生的希望先让给百姓,再到不顾自己安危将小伙子(儿子)推上桥。但发现这样的设计层层深入的效果没有,而且结尾的震撼力体现不出。

于是采用了现在的方法,去掉结尾,这样让学生从两个层次体会*精神,第一次仅体会一位普通党员干部的崇高品质,而在揭示结尾知道小伙子是儿子后,进一步挖掘*矛盾的内心,从而更深一层体会*不凡的人格。但这样的处理,对于*将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举动的理解到底该到什么程度,我很困惑,是提升到将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还是别太强调,毕竟这是他儿子,这一推更多的可能是父爱的体现。

2、作为选学课文,这样取舍是否合理?

这篇课文可挖掘的内容很多,比如语言特*上,语句简短,洪水描写拟人化;*言行中“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沙哑地喊话,冷冷地说”都可深入挖掘,还有人们的反映,小伙子“瞪了*一眼”等处都可研读。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最有价值的目标?我最终在这么多可圈可点的内容中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是否合理?对“他像一座山。”的理解我舍弃了是否合理?对第一层次体会*在危急时刻指挥“党员将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时,我选择了*沙哑地喊话一句,而放弃了“木桥前,……他像一座山。”一句的研读是否合适?

3、情感型课文重点该怎样把握?

情感*这么强的课文该怎样做到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我试教时工具*落实太少,以至不像语文课。让学生推想的太多,而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无法走进文本及人物内心,因此上得很虚。这堂课上力图让学生通过多读来走进文本,落实工具*。很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如何上好情感型课文?

由于第一次所提问题太宽泛,学生无从说起,这次预设了一些铺垫问题,但没想到这班学生挺聪明,我的很多引导话显得很多余。学生发言是那样精*,但我这老师话语是那样笨拙,没能适时表扬、激励,真惭愧。课堂上肯定还有许多不足,大到教材处理,目标定位,各环节设计,小到各细节,真诚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这样的磨课中得到成长。

看了桥教学反思案例还看了:
  • 《桥》教学教案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力求突出“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一篇文章只有通过多层次的形式多样的读,才能让学生入情入境,也只有入情入境的读,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特别是引导学...

  • 教学反思案例

    英语教学反思案例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笔试能力很强,但口语表达能力却差强人意。有的教师认为,小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除了背单词、课文和做练习外,不可能用英语说出多少句子来。这种观点显然...

  • 教学反思的案例

    一、以学定教:紧抓瞬间机遇“实践出真知”。一些教师常会因在课堂上有一两处信手拈来般的妙举而在课后仍兴奋不已,也有一些教师会因执教当时没能把握住机遇而事后叹惜。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注重品味得失、总结教训,不断提升“课感”素养。请看一位青年教师在...

  • Book8Unit1教学案例反思

    原因:已经上完四节课,根据往常的经验,学生的兴奋与疲累需要在英语课上得以舒缓;同时,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特别是接近12:00时,刚刚进入状态的学生的注意力又开始分散,需要午饭来补充能量了。因此,这节课师生互动明显减少,学生的精神头不足,教学...

  • 《反比例》教学反思教案

    新课改要求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新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分析、发现、探究、创新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研究、创新求异的过程。在设计《反比例的意义》时,我考虑到此前学生学习了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