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蓟门》唐诗赏析

发布时间:2020-11-16 04:45:59

《望蓟门》

祖咏

《望蓟门》唐诗赏析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实为“一到燕台”,四字倒装,既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同时,起笔就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满怀。一个“惊”字,传达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

客子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震天。此句借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营中号令之严肃。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严寒,何况又下雪,加之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更兼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大,又积得如此之厚,且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向远处望。向高处望,则是在朦胧曙*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表现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边防*队却是意气昂扬。

笳鼓喧喧已显出*威赫然,何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在一起,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反而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这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

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仿佛天生是来护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然早年不能象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然而见到三边如此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

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描写望中所见,抒发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振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在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

看了《望蓟门》唐诗赏析还看了:
  • 《望蓟门》翻译赏析

    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简析:《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诗一开始就用“...

  • 望蓟门诗歌鉴赏

    望蓟门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解】:1、之:往;到……去。2、关城:函谷关。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4、蹉跎:说文...

  • 《望蓟门》原文及赏析

    祖咏:洛阳人,开元十三年进士。张说在并州,引为驾部员外郎。望蓟门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评析】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

  • 祖咏《望蓟门》译文及赏析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两句是借史以自述从*报国的愿望——我虽则早年并不如东汉时定远侯班超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但见此三边壮气,激起勃勃雄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建立奇功。诗句化用班超和终*...

  • 《望蓟门》的诗词评析

    《望蓟门》作者: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解】:1、一去:一作“一望”。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