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的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09-30 00:50:47

篇一: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达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由此寄情山水,抒发自己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反思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怎么样帮助上课的学生不胆怯,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又为下面的教学服务?这无疑是值得探究的课堂教学智慧。所以,在开课之初,我没有过多的语言渲染,繁琐的导入设计,师生间的对话一直紧紧地围绕着“李白”。老师从作者入手,让学生回忆李白背一背李白的诗,使学生多角度、重新认识了李白。使学生知道李白是个非常丰满的人物:乡愁满怀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有情有义的李白,既而非常自然地带领学生去认识更丰满的李白,去了解李白的内心深处。这样开课,既巩固了所学,又丰富了对李白的认识,也为学习李白的新诗《独坐敬亭山》定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学习这首古诗,我带领学生紧紧抓住“独”字,从而一步一步去深入体会作者那份孤独寂寞之情。

首先通过交流大概了解敬亭山的知识,接着我请同学读诗题,强调敬亭山前有两个字“独坐”,让学生用“独”组一个词,学生组了很多,如“独自”、“单独”、“孤独”等等,从而理解诗题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诗中写鸟飞云去只有李白孤独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在对比中越发显出作者的“独”。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时李白的眼里只有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此时能懂李白,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1、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说:——;2(转载于: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敬亭山深情地看着李白,轻轻地说:——”让学生在本子上写,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在写话中把体会到的作者孤独之情用文字表现出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学习中情感的体会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独坐敬亭山》这首诗表达诗人遭贬流放后的孤寂、愁楚。在教学结束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对比。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结束教学,首尾呼应,结构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在课堂上,学生朗读的充分,但诗文韵味不是很足,节奏不够清晰,语速快了一点。我觉得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感受到了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但对汉语言的音律之美领悟不够,当然朗读诗文有技巧,这也与学生的年龄有关。我想,听录音,师示范,让学生感知古诗文的朗读技巧,此时是比较有效的吧;或通过课堂朗读评价,有针对*地指导,以点带面,读出个*,也不错吧。

反观全课,情感的基调奠定的是不错,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很积极,读得也很好,如果说就学生本节课的发言来说,应该是有不少很精*的,但毕竟这是日常课,我觉得这节课在面向全体时做得不够,有部分学生始终参与不到课堂学习中来,对诗的情感体会也不到位。这也是我的日常课堂经常出现的问题,总是被好生的表现迷惑了我的双眼,以为歌舞升平,一切大好,但细想之下,还有一部分学生我拽了他他也只是在原地踏步踏了几下,并没有前行。

篇二:《独坐敬亭山》课后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

这时,有一位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篇三:《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篇四: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李白的孤独寂寞,我让俩个学生分别扮作李白、敬亭山,讲台拥抱,对话,引导李白倾诉欢乐、自由自在的鸟儿及云朵离他而去的孤独寂寞,更显示出敬亭山对他的厚爱,并想像敬亭山看着他会说些什么!也许他会说,李白呀,你不要忧伤,也不要寂寞,更不要为怀才不遇而难过,你可知道你的诗篇会成为后世的宝贵文化财富,*会因你而骄傲!你的诗篇将穿越千年的风雨,为后世子孙所喜爱和传扬,这就够了!李白闻听此言,热泪盈眶,激动的手舞足蹈,大喊着罢罢罢!从此不再一蹶不振,而是用大半生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变得有生命力,激发着李白的诗情犹如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滔滔不绝,千古不息。

引导方法:设想敬亭山预知千年以后的现实,运用超越时空的告白,让学生理解山是李白的知己,李白的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而自己的安慰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宁静,这种心的宁静与山中的寂静达成了完美的*统一。爱山之情就油然而生!

不足:对于学生简单的发言有点恼火,他们组织不起语句来,总是单崩一个字、一个词、或几个词,也有一些思想火花,但是发言不流畅,而我今天鼓励*评价较少。中途接手这个差班,很是费劲!孩子们是可爱的,他们也想表现好点,以前的差也就算了,至少现在要努力,绝对不能懒散自卑。哎,明天注意不要发火,再耐心一点,多鼓励,多等几分,应该会更好一点。

分享:

篇五: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理解李白的孤独寂寞,我让俩个学生分别扮作李白、敬亭山,讲台拥抱,对话,引导李白倾诉欢乐、自由自在的鸟儿及云朵离他而去的孤独寂寞,更显示出敬亭山对他的厚爱,并想像敬亭山看着他会说些什么!也许他会说,李白呀,你不要忧伤,也不要寂寞,更不要为怀才不遇而难过,你可知道你的诗篇会成为后世的宝贵文化财富,*会因你而骄傲!你的诗篇将穿越千年的风雨,为后世子孙所喜爱和传扬,这就够了!李白闻听此言,热泪盈眶,激动的手舞足蹈,大喊着罢罢罢!从此不再一蹶不振,而是用大半生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祖国的山山水水,有时候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变得有生命力,激发着李白的诗情犹如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滔滔不绝,千古不息。

引导方法:设想敬亭山预知千年以后的现实,运用超越时空的告白,让学生理解山是李白的知己,李白的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而自己的安慰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宁静,这种心的宁静与山中的寂静达成了完美的*统一。爱山之情就油然而生!

不足:对于学生简单的发言有点恼火,他们组织不起语句来,总是单崩一个字、一个词、或几个词,也有一些思想火花,但是发言不流畅,而我今天鼓励*评价较少。中途接手这个差班,很是费劲!孩子们是可爱的,他们也想表现好点,以前的差也就

算了,至少现在要努力,绝对不能懒散自卑。哎,明天注意不要发火,再耐心一点,多鼓励,多等几分,应该会更好一点。

看了独坐敬亭山的教学反思还看了:
  • 《独坐敬亭山》的教学反思

    古诗是主观*最强的艺术,它使一切生活的影子浸泡在情绪的流波里,是诗人自己独特的情感宣泄。因此,学习古诗不能脱离作者与时代去凭空解读作品本身。每讲一首古诗,总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特征,风俗等。或是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是上...

  • 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

  • 独坐敬亭山

    上学的时候,唐诗是需要背诵的,如今离开校园了,可以不用背书了,可以静静地感受体会一首诗。李白有一首关于“静”的传神之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绝,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诗真是精湛,20个字就可以描绘天地之间的场景,且惟妙惟肖...

  • 独坐敬亭山

    公元735年,李白被皇帝贬到了安徽省宣州。傍晚时分,李白独自一人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敬亭山。登上石阶,出现在眼前的是苍翠欲滴的大树和鲜红的花、碧绿的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活灵活现,可在李白的眼里,这些花草树木都在嘲笑他,毫不留情。登上了山顶...

  • 独坐敬亭山教案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2、咀嚼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感情变化。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唐代时我国诗歌创作最繁荣、最辉煌的时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杰出诗人,你知道唐代有哪些著名诗人...